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

第四单元综合测试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1.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任选其中6句,不得多选) ①柴门何萧条,__________。(曹植《梁甫行》) ②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③__________,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④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⑤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⑥__________,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 ⑦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⑧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默写李白《渡荆门送别》的后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桨;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

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天空,对光明心chí( )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摇曳( ) 婆娑( ) 心chí( )神往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3)“硕大无朋”的意思是 。

(4)请仿照画线的句子,续写一句话,使其构成一组排比句。

3.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本段选自《______》,主人公是______。

(2)主人公身上______、______的精神应成为青少年永恒的人生精神坐标。

4. 家庭、家乡、国家,都是我们割舍不去的眷恋。请你参加与“家”相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1)某社区开展“温馨家庭”评比,准备给获奖家庭颁发匾额。下列作为匾额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妙手回春 B.家和万事兴 C.博古通今 D.举天地之正气

(2)合肥市目前已经建成了20个社区食堂,为老年人提供餐饮服务。下面是对两位老人的一段采访记录,请你分别概括出他们认可社区食堂的两条理由。(每空要用4个字回答)

张爷爷:我和老伴都80多岁了,就想着能在小区里有个地方吃饭,那多省事啊。现在有了社区食堂,走路用不了几分钟就能吃上饭,真好!

李奶奶:社区食堂价钱可便宜啦,花几块钱就能吃一顿饭,有荤,有素,还有汤,饭菜都不错,吃得特可口!

理由一:__________ 理由二:__________

(3)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班长创作了一首赞颂祖国的小诗。请仿照上下节把下面这首小诗补写完整。

寄祖国

你是一条大河,奔流不息, 在你的岸边,我美好地生长。 我就是那羞涩的小花, 为你绽放是我的心愿。

你是一棵大树,郁郁葱葱, 在你的枝头,我美好地生长。

__________, __________。

你就是我的祖国,美丽富饶, 在你的怀抱,我美好地生长。 我就是那意气风发的少年, 为你奋斗是我的心愿。

(4)下面是明明在《我爱家乡》演讲中的一段文字,其中标有序号的两句话有语病,请修改。

我省的水资源并不丰富,而且在珍惜、保护和利用方面也存在着隐忧。①因此,珍惜、保护和利用好水资源成了眼下的当务之急。②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人水和谐”,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节水做起。 第①句,修改:__________ 第②句,修改:__________

二、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梨花的春天

①春天是从一叶梨花瓣走进人间的。

②静谧祥和的夜晚,星星丢给大地一些眼色,黄河里追逐的浪花露出银白的乳牙,一口一口地咬着石砌的堤岸。一粒石子落下来,惊醒一河春梦。趁着露珠在岸边的小草上打盹,月亮偷偷盛了半碗。蒸腾上升的水汽,在百年梨树群中氤氲。走过冬天的游子,在梨园守夜,轻轻地哼一曲《北国之春》,缓缓地,黄河水泛起涟漪。

③阳光错落地从梨树群中穿梭,晨露紧紧地咬了一夜,刚松了一口气,就从树枝上滑落。小草伸出碧绿的小手,低声地吟唱。等待了整整一个冬天,站着的,立着的,都是那样的新颖,那样的鲜活。春天的早晨从最后一个冬夜里开始,预备着上演五彩缤纷的舞会。

④主角登场了。叶子还没有发芽,花就开了。热烈,闪亮,胜过炽热的太阳。白衣天仙下凡吧,纯粹,脱俗,灵秀,远隔尘世。皇后出宫吧,抿着嘴,敛着胸,曼妙,轻盈,似在天上,又在民间;朝饮白露,夕餐落英。山姑待字吧,粉着脸,描着一丝淡眉,穿着一件短裙,绛红中透着新绿。一个冬天没有下地干活,白皙的面,光亮滋润。轻轻地吻一下吧,树下巴望的情郎。官窑的白瓷器吧,五枚清亮清亮的盘儿盛着金色的花蕊,还挂着一粒昨夜刚刚凝炼的银珠。伸开手掌,怕它掉在地上;张开口,怕它飞走。伫立着,

凝视着,听花瓣与花蕊轻轻地合唱春的恋歌。

⑤树枝则一律裸着,不着一字。一个冬天的努力,都献给了花儿。不害羞的花儿顺着根顺着茎,从土里升起来,挂在枝上,尽情地表演艺术体操。一阵微风吹来,一些娇气的花儿夭折了,从枝头上飘下来,归入土中。叶子是后盾,铁一样坚硬,都埋进枝丫里面,不露声色,不出风头,不争春光,全身的力气和营养,都向一个方向输送。平静地等待是一种内力,没有怨悔地给予是一种品格,低调地劳作是一种风度。花儿开了,还怕没有绿叶,还怕没有果实吗?保持沉着,让花苞绽放吧。

⑥谁能告诉我,为什么这样纯、这样白的梨花给予人间的不仅是春的温柔,也许还有冬的风骨。 ⑦坐在梨树下,感觉很清爽。空气过滤了一遍,带着蜜意,加了气压,醇厚,浓酽,向着鼻孔往肺里冲,揭开毛孔往皮肤里钻。凉凉的,清清的,每呼吸一次就增加一点力量。伸开臂膀吧,全身的肌肉都浸透了氧气,鲜活鲜活的。那美丽的姑娘,如金的光芒,点缀满树的梨花,笑一笑,挥洒出无数的珍珠玉盘,雪一样洁白,玉一样透彻。

⑧雪是白的。梨花是白的。骨头也是白的。

⑨梨叶长出来了,梨花就纷纷落地。梨成熟了,梨叶就要落地。

⑩长肉的骨头看不着。春天里飞雪,是梨花,不是白雪。白雪呢,藏在冬天里,梨花看不着,就如骨头长在血肉里。

⑪忙碌的日子,结识许多陌生的面孔。熟识的心跳都在花朵上律动。脚步匆匆,又来又去,草地上没有留下一个脚印。不用凝神,不用注目,随意地看一看,每一朵梨花都认识我,都盛满笑意,都那么温暖,那么善良,那么善解人意。我生命中的每一天都令我欣喜。往日的哀怨和伤痛,曾经的忧愁和苦难,都消逝在这洁白纯净的光波里。

⑫梨花开了,春天慢慢地去了。人间落英无数。 5. 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 简略说说文章是怎样以梨花为线索展开全文的。 7. 简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8.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是朱自清《春》中对春花的描写。请从联想和想象的角度,简略分析,指出它与本文第④段对梨花的描写的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旧时的离别 张悦然

从北京南站到济南西站,每半个小时就会有一列火车出发,全程只需要1小时37分钟,但我已经一年

没有回过家了。每次都是妈妈来看我,也不要我去车站接,下了火车换地铁,半个小时以后就站在我家门口了。她总是很高兴地说,好近。是啊,好近,我点点头。是不是太近的缘故,近到破坏了回家这件事应有的形式感?火车一再提速,我却离家越来越远。

我关于火车的最初记忆,与济南那座老火车站有关。那座德国人留下的日耳曼风格建筑,若不是再看到照片,我已经想不起它是什么样子。只记得有一个绿色圆顶、四面都有钟表的塔楼。小时候在去往火车站的路上,远远地看到它,就开始兴奋了。它耸立在灰蒙蒙的楼群之中,有一种神秘的异国情调。而那种异国情调,好像与正要前往的那个地方有关,头脑中衍生出各种想象。拎着箱子走进圆拱形大门,有一种出远门的郑重感。它的繁复、典雅、美轮美奂,令旅行充满仪式感。

那时候去北京,要坐一整夜的火车。清晨我被妈妈摇醒,拉起胳膊塞进外套的袖管里,跌跌撞撞地跟在大人身后下了车,抬头就望见“北京”两个大字。我嗅着陌生的空气,思忖着各种奇怪的问题:这里的人是怎么生活的?他们去哪里买菜,看什么报纸,有没有像趵突泉那样一个元宵节可以看花灯的地方?说到底,就是无法想象在别处,故乡以外的地方,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吧。身后忽然传来长鸣的汽笛声,撼动心肝。火车缓缓地朝远处驶去,送行的人木然地挥着手,站在大风里,好萧索。月台上总是刮着好大的风,无论什么时节,非要吹得人头发蓬乱、衣角翻飞不可。那种狂烈带有某种戏剧性。大风好像是一件道具,为了在离别和重逢时,给旅人添上一点儿风尘仆仆的气息。

长大以后,不知道为什么,月台上的风不再像从前那么大了。那些风都去了哪里呢?真是个谜。没了风,旅人也没了风尘仆仆的气息,剩下的只是倦怠。月台越建越大,却越发让人感到局促,再也没有从前那种空旷的感觉了。要是看到哪个送行的人在火车还未驶远之前掉头走掉,我就会莫名地恼火,觉得他对这场离别不够郑重。的确不需要多么郑重。就算有些离愁别绪,也完全不必一个人傻傻地站在原地悲伤,而是可以一边朝车站里面走,一边给刚离开的人发微信,将自己的感受告诉对方。

旧时的离别具有一种美感,想来是与悲伤的质感有关。离开之后,两个人各自待在自己的悲伤里,那是一种隔绝的悲伤,它完全是自己一个人的事,关在身体里冲来荡去,无法让对方知道。

总之,火车已经不再像从前一样,是一种沉重的、让人感到难过的事物。这个词的属性已经改变了,变得平淡而日常。这样想一想,在“火车”这个词失去了它所负载的情感重量的时候,那座老火车站适时地死去,变成记忆中的文物,或许也是一种合理的命数。

(本文摘自《读者》2017年第1期)

9. 文章写了作者小时候关于“火车记忆”的三个片段,请概括。 片段一:小时候去济南老火车站的兴奋与神秘感。 片段二:__________。

片段三:__________。

10. 联系语境,结合加点词语,赏析下列句子。 (1)我嗅着陌生的空气,思忖着各种奇怪的问题…… ...

(2)它完全是自己一个人的事,关在身体里冲来荡去,无法让对方知道。 ....11. 文章中“现在的离别”和“旧时的离别”有什么不同?

12. 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联系全文,简要分析作者认为“火车”一词失去了怎样的情感重量? 13. 文章画波浪线的句子写出了作者对于“火车”一词情感属性变化的感悟。读到此处,你也许会有类似的联想,联系现实生活,举一例谈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是夕,天宇开霁①,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②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

(选自秦观《龙井题名记》)

[注]①开霁:放晴。②参寥:僧人道潜的号。③惠因涧:涧溪名。④酌:舀取。⑤普宁:地名。⑥殆:恐怕。

14.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嘤嘤成韵(______) (2)负势竞上(______) ..(3)度南屏(______) (4)据石而饮(______) ..1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2)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 16. 甲乙两文在写景上有何异同?

17. 甲文中,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乙文中,作者有“殆

非人间之境”的感慨。试简析两位作者感慨的原因。

三、写作

18. 人生就像是一条路,漫长而曲折。走过平坦的大道,能感受到一路顺风的畅快;走过崎岖的小路,能感受到跋山涉水的艰难。虽有苦有甜,但我们毕竟走过。

请以《我毕竟走过》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参考答案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1.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任选其中6句,不得多选) ①柴门何萧条,__________。(曹植《梁甫行》) ②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③__________,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④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⑤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⑥__________,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 ⑦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⑧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默写李白《渡荆门送别》的后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①狐兔翔我宇 (2). ②会当凌绝顶 (3). ③牧人驱犊返 (4). ④芳草萋萋鹦鹉洲 (5). ⑤大漠孤烟直 (6). ⑥虽乘奔御风 (7). ⑦夜泊秦淮近酒家 (8). ⑧几处早莺争暖树 (9). (2)月下飞天镜 (10). 云生结海楼 (11). 仍怜故乡水 (12). 万里送行舟 [解析]

[详解]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此题要注意“翔”“凌”“犊”“御”等字的书写。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桨;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

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天空,对光明心chí( )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

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摇曳( ) 婆娑( ) 心chí( )神往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3)“硕大无朋”的意思是 。

(4)请仿照画线的句子,续写一句话,使其构成一组排比句。 [答案](1)yè suō 驰 (2)琼桨 琼浆 (3)形容无比的大

(4)示例:我在阳光下奔跑,使光影交错灵动。 [解析]

[详解](1)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如“娑”,不能读成“shā”。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如“驰”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确定字形。(2)字形题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桨”与“浆”都是上下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3)解释成语。答此题,没有什么较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看学生平时的积累。对成语含义的把握。注意对成语的整体意义的理解和记忆。当然有的成语运用的语境不同,也会产生新的意义,这要根据情况而定。“硕大无朋”,硕:大;朋:比。大得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形容极大。(4)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抓住前例句“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句式结构为“我在……使……”。内容要与前两句相谐。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3.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本段选自《______》,主人公是______。

(2)主人公身上______、______的精神应成为青少年永恒的人生精神坐标。

[答案] (1).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 保尔 (3). (2)顽强 (4). 执着 奉献 刻

苦 勇敢 奋进(任选两个即可) [解析]

[详解]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关的文学常识。保尔身上表现的人格特征:自我献身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顽强坚韧的意志,以及深刻自我反省、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选择其中关键词填空即可。

4. 家庭、家乡、国家,都是我们割舍不去的眷恋。请你参加与“家”相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1)某社区开展“温馨家庭”评比,准备给获奖家庭颁发匾额。下列作为匾额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妙手回春 B.家和万事兴 C.博古通今 D.举天地之正气

(2)合肥市目前已经建成了20个社区食堂,为老年人提供餐饮服务。下面是对两位老人的一段采访记录,请你分别概括出他们认可社区食堂的两条理由。(每空要用4个字回答)

张爷爷:我和老伴都80多岁了,就想着能在小区里有个地方吃饭,那多省事啊。现在有了社区食堂,走路用不了几分钟就能吃上饭,真好!

李奶奶:社区食堂价钱可便宜啦,花几块钱就能吃一顿饭,有荤,有素,还有汤,饭菜都不错,吃得特可口!

理由一:__________ 理由二:__________

(3)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班长创作了一首赞颂祖国的小诗。请仿照上下节把下面这首小诗补写完整。

寄祖国

你是一条大河,奔流不息, 在你的岸边,我美好地生长。 我就是那羞涩的小花, 为你绽放是我的心愿。

你是一棵大树,郁郁葱葱,

在你的枝头,我美好地生长。

__________, __________。

你就是我的祖国,美丽富饶, 在你的怀抱,我美好地生长。 我就是那意气风发的少年, 为你奋斗是我的心愿。

(4)下面是明明在《我爱家乡》演讲中的一段文字,其中标有序号的两句话有语病,请修改。

我省的水资源并不丰富,而且在珍惜、保护和利用方面也存在着隐忧。①因此,珍惜、保护和利用好水资源成了眼下的当务之急。②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人水和谐”,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节水做起。 第①句,修改:__________ 第②句,修改:__________

[答案] (1). (1)B (2). (2)示例:就餐方便 (3). 物美价廉 (4). (3)示例:我就是那快乐的小鸟 (5). 为你歌唱是我的心愿 (6). (4)删去“眼下的”;或者“的当务之急”改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事情)” (7). 在“人水和谐”后面添加“的社会”。 [解析]

[详解](1)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短语的能力。“妙手回春”是形容医术高明的。“博古通今”是形容知识渊博的。“举天地之正气”是形容品质高尚的。“家和万事兴”可形容家庭关系和谐,即“温馨家庭”。(2)考查对文段内容的概括。“有了社区食堂,走路用不了几分钟就能吃上饭”这是说就餐方便;“花几块钱就能吃一顿饭,有荤,有素,还有汤,饭菜都不错”这是说物美价廉。(3)抓住前例句“我就是那羞涩的小花,为你绽放是我的心愿”的句式结构,还要考虑与“一棵大树”的从属关系。也就是所描写的对象,是在“一棵大树”“的枝头”上。一定要读懂上下文诗句的内容。(4)第①句语意重复。改为“保护和利用好水资源成了当务之急”即可。第②句残缺“构建”的宾语。改为“努力构建‘人水和谐’的社会”即可。

二、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梨花的春天

①春天是从一叶梨花瓣走进人间的。

②静谧祥和的夜晚,星星丢给大地一些眼色,黄河里追逐的浪花露出银白的乳牙,一口一口地咬着石砌的堤岸。一粒石子落下来,惊醒一河春梦。趁着露珠在岸边的小草上打盹,月亮偷偷盛了半碗。蒸腾上升的水汽,在百年梨树群中氤氲。走过冬天的游子,在梨园守夜,轻轻地哼一曲《北国之春》,缓缓地,黄河水泛起涟漪。

③阳光错落地从梨树群中穿梭,晨露紧紧地咬了一夜,刚松了一口气,就从树枝上滑落。小草伸出碧绿的小手,低声地吟唱。等待了整整一个冬天,站着的,立着的,都是那样的新颖,那样的鲜活。春天的早晨从最后一个冬夜里开始,预备着上演五彩缤纷的舞会。

④主角登场了。叶子还没有发芽,花就开了。热烈,闪亮,胜过炽热的太阳。白衣天仙下凡吧,纯粹,脱俗,灵秀,远隔尘世。皇后出宫吧,抿着嘴,敛着胸,曼妙,轻盈,似在天上,又在民间;朝饮白露,夕餐落英。山姑待字吧,粉着脸,描着一丝淡眉,穿着一件短裙,绛红中透着新绿。一个冬天没有下地干活,白皙的面,光亮滋润。轻轻地吻一下吧,树下巴望的情郎。官窑的白瓷器吧,五枚清亮清亮的盘儿盛着金色的花蕊,还挂着一粒昨夜刚刚凝炼的银珠。伸开手掌,怕它掉在地上;张开口,怕它飞走。伫立着,凝视着,听花瓣与花蕊轻轻地合唱春的恋歌。

⑤树枝则一律裸着,不着一字。一个冬天的努力,都献给了花儿。不害羞的花儿顺着根顺着茎,从土里升起来,挂在枝上,尽情地表演艺术体操。一阵微风吹来,一些娇气的花儿夭折了,从枝头上飘下来,归入土中。叶子是后盾,铁一样坚硬,都埋进枝丫里面,不露声色,不出风头,不争春光,全身的力气和营养,都向一个方向输送。平静地等待是一种内力,没有怨悔地给予是一种品格,低调地劳作是一种风度。花儿开了,还怕没有绿叶,还怕没有果实吗?保持沉着,让花苞绽放吧。

⑥谁能告诉我,为什么这样纯、这样白的梨花给予人间的不仅是春的温柔,也许还有冬的风骨。 ⑦坐在梨树下,感觉很清爽。空气过滤了一遍,带着蜜意,加了气压,醇厚,浓酽,向着鼻孔往肺里冲,揭开毛孔往皮肤里钻。凉凉的,清清的,每呼吸一次就增加一点力量。伸开臂膀吧,全身的肌肉都浸透了氧气,鲜活鲜活的。那美丽的姑娘,如金的光芒,点缀满树的梨花,笑一笑,挥洒出无数的珍珠玉盘,雪一样洁白,玉一样透彻。

⑧雪是白的。梨花是白的。骨头也是白的。

⑨梨叶长出来了,梨花就纷纷落地。梨成熟了,梨叶就要落地。

⑩长肉的骨头看不着。春天里飞雪,是梨花,不是白雪。白雪呢,藏在冬天里,梨花看不着,就如骨头长在血肉里。

⑪忙碌的日子,结识许多陌生的面孔。熟识的心跳都在花朵上律动。脚步匆匆,又来又去,草地上没有留下一个脚印。不用凝神,不用注目,随意地看一看,每一朵梨花都认识我,都盛满笑意,都那么温暖,

那么善良,那么善解人意。我生命中的每一天都令我欣喜。往日的哀怨和伤痛,曾经的忧愁和苦难,都消逝在这洁白纯净的光波里。

⑫梨花开了,春天慢慢地去了。人间落英无数。 5. 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 简略说说文章是怎样以梨花为线索展开全文的。 7. 简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8.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是朱自清《春》中对春花的描写。请从联想和想象的角度,简略分析,指出它与本文第④段对梨花的描写的不同之处。 [答案]5. 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梨花的喜爱与赞美,对人生的思索。

6. 文章从梨花瓣落笔,然后极力铺写梨花绽放的热烈带来的春天气息、梨花内在的精神气质,最后由梨花的花开花落引出对人生的思考。

7. 通过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运用“抿”“敛”以及“曼妙”“轻盈”等极富表现力的词语,描写了梨花热烈、闪亮的外在美,刻画出了梨花纯粹、灵秀、脱俗的内在气质。

8. 《春》运用了联想手法,由花香联想到秋天果实累累。本文第④段运用了想象手法,由梨花想象到“白衣天仙下凡”“皇后出宫”“山姑待字”“官窑的白瓷器”,写出了纯粹、脱俗、灵秀、曼妙、轻盈的花瓣,写出了清亮、金色的花蕊,好像倾听着花瓣与花蕊轻轻地合唱春的恋歌。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需要对文本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然后结合文本中的一些关键性提示语句即可作答。本文把梨花写得有情有义,表现了作者对梨花的喜爱和赞美,同时还有由梨花带来的人生的思考。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思路。根据本文的内容可知,本文思路清晰:落笔于花瓣,然后写梨花绽放,再梨花内在精神气质,最后引出的人生思考。条理明了,顺序得当,由实到虚,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这个句子把花比作是白衣的仙子,这是比喻的修辞方法。同时“抿着嘴,敛着胸”又把梨花人格化,这是拟人修辞方法。这两种修辞方法,把梨花写得有情有义,既表现了梨花“热烈、闪亮”的外在美,又刻画出了梨花“纯粹、灵秀、脱俗”的内在气质。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梨花的状态外,还要答出作者对梨花的情感。

[8题详解]

比较阅读。本题考查赏析句子,《春》中的“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是作者由满树繁花引发的联想,由花香联想到秋天收获时节。而本文第四段是把梨花想象成白衣天仙,皇后出宫、山姑待字、官窑的白瓷器,表现了梨花的美好风姿。一个是联想,一个是想象;且写作目的有异。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点睛]小题3是从修辞角度来对语言进行赏析,学生应了解常用修辞的特点及作用。如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对比:突出描写对象的某种特点。反复: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夸张:突出事物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对偶:语句整齐、意韵铿锵。反问:增强语气,强烈抒情。学生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旧时的离别 张悦然

从北京南站到济南西站,每半个小时就会有一列火车出发,全程只需要1小时37分钟,但我已经一年没有回过家了。每次都是妈妈来看我,也不要我去车站接,下了火车换地铁,半个小时以后就站在我家门口了。她总是很高兴地说,好近。是啊,好近,我点点头。是不是太近的缘故,近到破坏了回家这件事应有的形式感?火车一再提速,我却离家越来越远。

我关于火车的最初记忆,与济南那座老火车站有关。那座德国人留下的日耳曼风格建筑,若不是再看到照片,我已经想不起它是什么样子。只记得有一个绿色圆顶、四面都有钟表的塔楼。小时候在去往火车站的路上,远远地看到它,就开始兴奋了。它耸立在灰蒙蒙的楼群之中,有一种神秘的异国情调。而那种异国情调,好像与正要前往的那个地方有关,头脑中衍生出各种想象。拎着箱子走进圆拱形大门,有一种出远门的郑重感。它的繁复、典雅、美轮美奂,令旅行充满仪式感。

那时候去北京,要坐一整夜的火车。清晨我被妈妈摇醒,拉起胳膊塞进外套的袖管里,跌跌撞撞地跟在大人身后下了车,抬头就望见“北京”两个大字。我嗅着陌生的空气,思忖着各种奇怪的问题:这里的人是怎么生活的?他们去哪里买菜,看什么报纸,有没有像趵突泉那样一个元宵节可以看花灯的地方?说到底,就是无法想象在别处,故乡以外的地方,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吧。身后忽然传来长鸣的汽笛声,撼动心肝。火车缓缓地朝远处驶去,送行的人木然地挥着手,站在大风里,好萧索。月台上总是刮着好大的风,无论什么时节,非要吹得人头发蓬乱、衣角翻飞不可。那种狂烈带有某种戏剧性。大风好像是一件道具,为了在离别和重逢时,给旅人添上一点儿风尘仆仆的气息。

长大以后,不知道为什么,月台上的风不再像从前那么大了。那些风都去了哪里呢?真是个谜。没了风,

旅人也没了风尘仆仆的气息,剩下的只是倦怠。月台越建越大,却越发让人感到局促,再也没有从前那种空旷的感觉了。要是看到哪个送行的人在火车还未驶远之前掉头走掉,我就会莫名地恼火,觉得他对这场离别不够郑重。的确不需要多么郑重。就算有些离愁别绪,也完全不必一个人傻傻地站在原地悲伤,而是可以一边朝车站里面走,一边给刚离开的人发微信,将自己的感受告诉对方。

旧时的离别具有一种美感,想来是与悲伤的质感有关。离开之后,两个人各自待在自己的悲伤里,那是一种隔绝的悲伤,它完全是自己一个人的事,关在身体里冲来荡去,无法让对方知道。

总之,火车已经不再像从前一样,是一种沉重的、让人感到难过的事物。这个词的属性已经改变了,变得平淡而日常。这样想一想,在“火车”这个词失去了它所负载的情感重量的时候,那座老火车站适时地死去,变成记忆中的文物,或许也是一种合理的命数。

(本文摘自《读者》2017年第1期)

9. 文章写了作者小时候关于“火车记忆”的三个片段,请概括。 片段一:小时候去济南老火车站的兴奋与神秘感。 片段二:__________。 片段三:__________。

10. 联系语境,结合加点词语,赏析下列句子。 (1)我嗅着陌生的空气,思忖着各种奇怪的问题…… ...

(2)它完全是自己一个人的事,关在身体里冲来荡去,无法让对方知道。 ....11. 文章中“现在的离别”和“旧时的离别”有什么不同?

12. 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联系全文,简要分析作者认为“火车”一词失去了怎样的情感重量? 13. 文章画波浪线的句子写出了作者对于“火车”一词情感属性变化的感悟。读到此处,你也许会有类似的联想,联系现实生活,举一例谈谈。

[答案]9. (1). 乘一夜火车到北京的新奇感 (2). 站台看送行人的戏剧性场景

10. (1)两个词都是动词,从嗅觉和心理两个方面生动地表现了小时候“我”坐一夜火车来到北京的陌生而又新奇的身体和心理体验。

(2)“冲来荡去”形象地写出了旧时的离别在自己的胸腔猛烈冲击的感受。那是一种隔绝的、独自品味的悲伤。

11. “旧时的离别”:送行的人木然地挥手,站在大风里。大风吹得人头发蓬乱、衣角翻飞。两人各自呆在自己的悲伤里,那是一种隔绝的悲伤。“现在的离别”:火车还未驶远之前,送别之人边朝车站里面走,边发微信告知对方自己的感受。即使有离愁别绪也是可以分担的。

12. 距离的神秘感;出门远行的仪式感和郑重感;离别时悲伤的美感和戏剧感。 13. 示例1:物质越来越丰富,年味却日渐平淡。

示例2:手机拉近了人们的空间距离,却拉开了心(思念)的距离。 示例3:手机越发便捷的联系,书信淡出人们的生活。 示例4:敲击键盘打字很普遍,汉字规范书写能力普遍下降。

示例5:网络快餐阅读越来越流行,纸质深阅读、探究式阅读越来越少。 示例6:虚拟世界聊天热火朝天,现实生活对面无话可说。 [解析] [9题详解]

情节概括题。本文是叙述类文体,概括情节内容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着题干中的提示,先找出所示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和情节之间的关联性了解情节的变化,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依照所示情节概括方式概括出其它情节。组织语言时,最好以“我”为陈述的主体。分别概述出“我”乘一夜火车到北京的所见所闻及在站台看送行人的动人情形。特别要注意题干的“火车记忆”这个关键提示。 [10题详解]

赏析文句。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从品味词语的角度分析作答。(1)“嗅”“思忖”为对人物的动作描写。“嗅”写嗅觉,“思忖”写心理,写“我”来到北京后心理体验。(2)“冲来荡去”也是动作描写,但写的是离别猛烈冲击心胸的感受。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方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人物心理活动和悲伤的情感。 [11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篇阅读,分出层次,梳理情节,全盘把握,根据题干要求找出事件的中心内容,找到关键语句,或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旧时的离别”可分析第3段“身后忽然传来长鸣的汽笛声,撼动心肝。火车缓缓地朝远处驶去,送行的人木然地挥着手,站在大风里,好萧索。月台上总是刮着好大的风,无论什么时节,非要吹得人头发蓬乱、衣角翻飞不可。那种狂烈带有某种戏剧性”等句,即可得出答案。“现在的离别”可分析第4段“就算有些离愁别绪,也完全不必一个人傻傻地站在原地悲伤,而是可以一边朝车站里面走,一边给刚离开的人发微信,将自己的感受告诉对方”等句,即可得出答案。 [12题详解]

考查对重要文句的欣赏能力。“失去了它所负载的情感重量”中的“情感”要在全文中找,一定要读懂文章的前一部分,如第1段的“近到破坏了回家这件事应有的形式感”,第2段的“有一种出远门的郑重感。

它的繁复、典雅、美轮美奂,令旅行充满仪式感”,第5段的“旧时的离别具有一种美感,想来是与悲伤的质感有关”等句。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发散思维。鼓励有创意,又要合理,即合乎要求。既放得开,又收得拢。首先要理解好“这个词的属性已经改变了,变得平淡而日常”的意思,然后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材料或熟知的现象来加以说明。写出现在虽然社会发展了,经济繁荣了,可好的行为习惯,优秀的品质也面临着考验。所举事例越具体越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是夕,天宇开霁①,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②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⑥非人间之境。

(选自秦观《龙井题名记》)

[注]①开霁:放晴。②参寥:僧人道潜的号。③惠因涧:涧溪名。④酌:舀取。⑤普宁:地名。⑥殆:恐怕。

14.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嘤嘤成韵(______) (2)负势竞上(______) ..(3)度南屏(______) (4)据石而饮(______) ..1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2)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 16. 甲乙两文在写景上有何异同?

17. 甲文中,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乙文中,作者有“殆非人间之境”的感慨。试简析两位作者感慨的原因。

[答案]14. (1). (1)和谐之声 (2). (2)向上 (3). (3)越过 (4). (4)靠着

15. (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交错遮蔽,挡住了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仍显得昏暗。 (2)于是(我)放弃坐船,跟着参寥拄着拐杖沿着湖边慢走。

16. 同:都写出了景物的美丽,都写出了山中的寂静,都写到了山和水。(答对任意两点即可) 不同点:甲文写的是白天的景物,乙文写的是晚上的景物。

17. 奇异脱俗的山水之美,让作者赏心悦目,陶醉其中,而作者也有欣赏山水的高雅情趣,因此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能从自然山水和作者的志趣这两个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4题详解]

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上”:向上。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柯”“上”“策”“并”等字词的翻译。 [16题详解]

比较阅读。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好两篇文章,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相同点可从都写出了景物的美丽、山中的寂静等角度作答。不同点可从分别写了白天的景物和晚上的景物的角度作答。 [17题详解]

简析两位作者感慨的原因。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简析感慨的原因。答此题,要从自然山水和作者的志趣这两个角度分析:自然山水要抓住文章对景物的描写来分析;作者的志趣可联系文中直抒胸臆的语句来分析。总之,山水之美是生发感慨的直接原因。 [点睛](一)译文: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

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二)译文: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甚至连)头发都能数清。于是(我)放弃坐船,跟着参寥拄着拐杖沿着湖边慢走。过了雷峰塔,越过南屏一带,在惠因涧(注:山沟)洗脚(注:意为赤脚涉过惠因涧),进入灵石坞,发现一条小路(就沿着它)爬到了风篁岭,在龙井亭休息,斟起泉水,(背)靠着山石,便喝了起来。从普宁到龙井亭总共经过了十五座佛寺,都十分寂静,听不到人的声音。路边的屋舍,灯火若隐若现,草木长得葱葱郁郁,水流得很急,发出悲怆的声响,这恐怕不是人间有的地方。

三、写作

18. 人生就像是一条路,漫长而曲折。走过平坦的大道,能感受到一路顺风的畅快;走过崎岖的小路,能感受到跋山涉水的艰难。虽有苦有甜,但我们毕竟走过。

请以《我毕竟走过》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答案]范文:

我毕竟走过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要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记得录下旅途的点点滴滴,还有那些曾经温暖过我们的,感动过我们的人,所有的这一切,都会成为生命中一道无法磨灭的美丽的风景。

我们并不孤单,一路上总有人同行。怀念那些纯真朴实的岁月,那些翻过围墙溜进学校的日子,那些摇着铃铛哼唱童谣的日子,那些午休时躲在被子里玩耍的日子。那些日子,我们曾经手拉手一起走过。

记得那些个盛夏的日子里,我们站在树荫下大口喝着冰镇的汽水。水甜甜的,凉丝丝的,一直流进了心底。头发有几缕因为汁水的缘故粘在额头上,我们碰着瓶子,开心地笑着,连鸣蝉的聒噪也抛在了脑后,多么简单的幸福。

因为学校的大门关着,我们就从旁边的矮墙翻过去,一不小心把手给划破了,殷红的血一下子就渗了出来。即便如此,我还是咬牙说一点儿也不疼。你当时一定笑话我了吧。明明那副咧嘴龇牙的模样还非要装作男子汉。然后就不由分说要拉着我去医务室上药。

下午的时光是最快乐也是最短暂的。我们摆好了衣服当作球门,就开始了满场的奔跑。不大的球场上,回荡着我们的笑声。

一道短线急促地划过天空,紧接着就是第二条,第三条。然后就听见“啪”的一声,是雨点打在叶子

上的声音。迟钝的我这才感觉到是下雨了。你拉着我的手飞奔,就是在下一秒钟的事。好几次我都差点摔倒,但还是紧紧抓着你的手不放。终于,我们一路狂奔到了屋檐下,看着早已经淋成落汤鸡的对方,开心地笑了。

虽然我与这些日子已经渐行渐远,但是在不经意间的回头的一瞬,风景依旧。你们都不曾离开。感谢你们陪伴我走过那段路。 [解析]

[详解]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这道题目旨在通过让学生写自身的经历和体验,学会感恩、学会做人。从作文题目可以看出,内容要求写亲身经历(走过)的往事。“毕竟”是对“走过”的强调,表明自己对所回顾的这段往事的情感态度,即从那些曾经的经历中汲取营养,向那些有益于自己成长的点滴表达感激之情。写作前首先要确定文体,然后根据文体选材。如果写记叙文,可选取某段对自己成长有帮助的经历或者是某件往事,这段经历或往事伴随着“我”的一段心路历程,促使“我”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当然这种认识或感悟是积极向上的,比如说经历某次挫折之后认识到人生就要勇于接受挑战,勇于克服困难,不经历风雨,就看不到彩虹,困难和挫折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等;如果写成议论文,所表达的观点可围绕“感恩”这一主题,对生命中曾经经历的挫折、磨难甚至伤害表达感激之情,所选论据如果是事例一定要具有代表性,能够充分地证明论点,如果是道理则要有说服力。

[点睛]命题作文首先要审好题。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题目,都要咬文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确定文章的中心。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需要列出一个简要的提纲,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