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苯乙烯ATRP聚合实验报告

苯乙烯ATRP聚合实验报告

2021-12-13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苯乙烯ATRP聚合实验报告

姓名:吉武良 院系:化院20系 学号:PB13206270

摘要:本实验用溴代乙苯作引发剂,在溴化亚铜和bpy的条件下进行苯乙烯的原

子转移自由基聚合。通过实验了解原子转移聚合的基本原理。 关键词:聚苯乙烯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Abstract:In this experiment bromo ethylbenzene as the initiator for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cuprous bromide and bpy . Atom transfer by experiment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polymerization .

Keywords:Styrene ATRP

一、引 言

1995年出现一种新的自由基活性聚合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om transition radical polymerization,ATRP)。ATRP的基本原理其实是通过一个交替的“促活-失活”可逆反应使得体系中的自由基浓度处于较低的状态,迫使不可逆终止反应被降到最低程度,从而实现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典型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基本原理如下:

引发时处于低价态的过渡金属络合物Mtn从有机卤化物(R-X)中夺取卤原子X,生成自由基R·及高价态的金属络合物Mtn+1-X;链增长时,聚合物链末端的C-X键与Mtn反应也可生成增长链自由基Mn·和Mtn+1-X。与此同时,自由基又可与Mtn+1-X发生失活反应生成有机卤化物(R-X, Mn-X)和Mtn。换言之,在聚合反应过程中,存在着自由基活性种Mn.与有机大分子卤化物休眠种Mn-X之间的平衡反应。这种聚合反应包含着卤原子从有机卤化物→金属卤化物→有机卤化物的反复循环的原子转移过程,且活性中心为自由基,故称之为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聚合使反应体系处于自由基休眠种与活性种之间的平衡,降低了游离基浓度, 迫使不可逆终止反应被降到最低程度, 从而实现“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

[1]。利用ATRP聚合,可以得到一般自由基聚合难以得到的窄分布、分子量与理论分子量相

近的聚合物,为自由基活性聚合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在原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的引发剂中,过度金属化合物是不可或缺的组分,常用的有溴化亚铜和Ru(Ⅱ)等变价金属化合物。

以有机卤化物RX(如1-溴-1苯基乙烷)为引发剂,以过度金属卤化物(如溴化亚铜

CuBr)为卤素载体即催化剂,双吡啶(bpy)为配体(L)以提高催化剂的溶解度,构成三元引发体系。1-溴-1苯基乙烷(R-X)与亚铜双吡啶配合物[Cu1(bpy)]反应,形成苯乙基自由基R和溴化铜双吡啶配合物[Cu(bpy)Cl]。

11

链引发和链增长过程可进一步用下式来表述:

卤代烃RX单独较难均裂成为自由基,但亚铜却可夺取其卤原子而成为高价铜(CuX2) ,同时使自由基R游离出来。R引发单体聚合成增长自由基Pn,增长自由基Pn又从高价卤化铜获得卤原子而成休眠种Pn-X,活性种和休眠种之间构成动态可逆平衡。结果,降低了自由基浓度,抑制了链终止反应,导致可控/“活性”聚合。上述引发增长反应都是通过可逆的(卤)原子转移而完成的,因此,称作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最大的优点是适用单体范围广,聚合条件温和,分子设计能力强,可以合成无规、嵌段、接枝、星形和梯度共聚物,无规和超支化共聚物,端基功能聚合物等多种类型(共)聚合物。因此,ATRP是比较有发展前途的方法。值得深入研究的有:提高聚合速率、降低聚合温度、进行溶液或水溶液聚合、过渡金属的脱除等。 Living Radical Polymerization: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ATRP):

二、 实验部分

1、 主要试剂及仪器 仪器设备:

聚合管,酒精喷灯,真空泵,漏斗,抽滤装置,油浴装置,烧杯,玻璃棒 化学试剂:

苯乙烯,α-溴代乙苯,2,2'-联二吡啶,四氢呋喃,甲醇,溴化亚铜,中性氧化铝

2、 实验步骤

1) 取0.0450g溴代乙苯、3.50mL苯乙烯于聚合管中,加入0.0900g联吡啶配成

溶液后立即封管;

2) 加入0.0330g CuBr,将聚合管连上橡皮胶管,置于液氮中,待完全冻住后,

开始抽气,而后将其置于室温下,待其融化,再放入液氮中。如此,融、冻、抽再反复两次,用酒精喷灯迅速封管; 3) 将聚合管置于110 ℃油浴中,反应3 h;

4) 反应结束,将聚合管打破,加入10~20ml 四氢呋喃,用装有1 cm 高中性氧

化铝的漏斗过滤;滤出液加约50 ml 甲醇沉淀;抽滤,用甲醇洗三次;抽干。 5) 称量所得产品,产量m=1.8906g;

3、注意事项

1) 由于溴化亚铜极易氧化,所以使用前要新制,在投料时,溴化亚铜要最后加

入,加入后立即封管,防止溴化亚铜失效。

2) 封管时要用液氮冷冻,防止单体等易挥发物被抽走,最后封管时要处于真空

状态;封管必须做好否则可以在反应时爆炸。

3) 后处理步骤中,由于氧化铝对二价铜吸附性较好,所以要先把体系中的一价

铜氧化为二价,可以将反应液倒入烧杯搅拌氧化。

4) 吸附完后,若仍有少量铜存在,可以采用甲醇沉淀两次,铜盐在甲醇中也有

较好的溶解度。

5) 沉淀时要控制好溶液的浓度,适宜的浓度才能得到颗粒较好的产物。 6) 沉淀时,要注意甲醇要逐滴缓慢加入,并且同时迅速搅拌,确保不要在某一

区域出现甲醇浓度过大的现象,否则:沉淀将会变成一大块白色面团状软软的物质,而不是得到均匀的颗状物。这应该是,局部甲醇浓度过大,导致沉淀发生“包夹”效应,带入了较多溶剂与尚未反应的单体。如果出现这一现象,可以将该大块固体放在四氢呋喃中重新溶解(实际情况是并不好溶),然后再加入甲醇进行沉淀。

三、 结果与讨论

1、产物性状

最终所得产物为白色微小的均匀颗状物,从产物外形来看,制备比较成功。由于时间关系,未做核磁氢谱分析。 2、实验小结

1)活性聚合有四大特征:第一,大分子具有活性末端,有再引发单体聚合的能力;第二,聚合度正比于单体浓度和起始引发剂浓度的比值;第三,聚合物分子量随转化率线性增加;第四,所有大分子链同时增长,增长链数不变,聚合物分子量分布窄。根据原子转移自由基的聚合机理可知,活性种和休眠种之间的动态可逆平衡可以实现活性聚合。

2)氯化亚铜易被氧化,因此实验过程中最后加氯化亚铜,且是在封管之前才加,尽量避免氯化亚铜被空气氧化。同时,抽真空通氮气要充分。这两点是实验的关

键,可以保证引发剂对反应的引发。但是实验中使用的溴化亚铜并不是白色,而是浅绿色粉末,所以该溴化亚铜很可能被空气部分氧化,其中含有Cu2+,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3)聚合使用油浴得到均匀稳定的高温,因为ATRP聚合存在休眠种大大减低了自由基的浓度,提高温度有利于加快反应速度。

4)通氮气需要注意每一步的目的,这样才能除氧通氮。首先,将聚合物浸入液氮中,使体系完全冷却,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液体在抽真空的时候被抽出来。然后将聚合管浸入水中解冻,通入氮气,先解冻再通氮可以使氮气进入液体,通氮除氧更充分。重复操作三次,最后用酒精喷灯封管。

6) 聚苯乙烯可溶于四氢呋喃不溶于甲醇,所以最后用甲醇将聚苯乙烯沉淀出来。 3、结论

本次实验较为简单,但是需要注意一些细节,例如要一定要除气彻底并防止聚合管爆炸,封管时一定要迅速等。总体来看,本次实验较为成功,产品聚合度也较大,基本掌握了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原理和实施方法。

4、参考文献

[1]汤志忠, 高保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及其研究进展,华北工学院学报,2004.25(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