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货币金融学》 课程论文

《货币金融学》 课程论文

2023-10-12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2012-2013年第一学期《货币金融学》科目考查卷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问题及策略研究

一、前言

伴随着全球范围内自由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商业银行产品同质化问题凸显,银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利差收入可拓展空间有限,银行为了生存,必须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即在非利差收入上下功夫,而中间业务是非利差收入的主要来源。同时,中间业务具有投资少、风险低、收益稳定和创新空间较大等特性,因此作为商业银行三大支柱业务之一的中间业务中间业务,成为各家银行新的竞争焦点。能否通过加快发展中间业务,进而加快转变以利差收入为主导的传统盈利模式,成功实现转型,对国内商业银行来说,是生死攸关的战略选择。但由于中间业务在我国商业银行中起步较晚,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发展的道路。正视这些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中间业务发展策略研究已刻不容缓。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现状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经济发展的必然。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地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对商业银行业务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改变,央行为了贯彻稳健货币政策,利差水平在不断地减少,存款准备金不断地提高进而贷款规模不断地减少,股票、国债等资本市场迅速的发展,许多优质企业纷纷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

降低了对银行信贷资金的依赖;同时,居民抢购基金、理财产品,使居民储蓄存款在2006-2007年之间出现大量分流到股市、基市和楼市的现象使得我国商业银行传统存贷款业务增加收益的路子变窄了,而中间业务收入却增加了。短短十几年间,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在品种、规模和收入等方面迅猛发展。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有比重小且发展不均。

据不完全统计,国外一些银行的各类中间业务收入已占总收入的百分之八十,最低也占百分之二十五以上。而国内各商业银行2006年中间业务收入只占总收入的17%。国内各商业银行也逐步认识到加快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意义, 开始积极地拓展业务领域。从公布的2007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中可以看到,工行预计半年度业绩同比增长50%以上,招行预增100%以上,民生银行预增60%以上这三家银行预增公告显示,贷款利差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是高速增长的主要来源。并且银行中间业务的增幅远远超过了贷款增幅。近年来,四大国有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呈现两位数增长,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呈现三位数增长已经是业界常态。例如,民生银行2006年手续费总收入增长148%,手续费净收入增长176%。相比之下,2006年工行净手续费和佣金收入为163.44亿元,增长55%,建行则增长了60.5%。

(三)中外各商业银行竞争的加剧。

随着外资银行内地业务的蓬勃开展,银行业在中间业务方面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上海银监局近日公布的数据表示,去年上海各商业银行实现中间业务收入88.43亿元,同比增长36.17%,中间业

1

务净收入对经营利润的贡献度为18.17%,同比增加2.84个百分点。中资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呈现出一个“增速上升、份额下降”的态势,或者说,外资银行已经动了中资银行的“中间业务奶酪”。 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近期为目前中正在崛起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定下了10年大计:国内大中型银行要力争通过5年至10年的努力,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由现在的17%达到40%至50%。

三、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对中间业务的发展存在经营理念上的偏差。

受体制、观念、思维方式和实践经验的制约,我国商业银行长久以来以存贷款业务为主营业务,对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快速发展的趋势认识不足,对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和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后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认识不足,对中间业务的手续费收入可以大大提高商业银行利润总水平没有给予高度重视,仍然把中间业务当成拓展传统存贷款业务的辅助手段,对中间业务思考、研究、投入不多,发展中间业务的主动性、紧迫性不强,影响了中间业务的发展。

(二)中间业务品种较少,层次单一,结构不合理。

2

根据资料,在美国商业银行与储蓄机构的非利息收入构成要素中,资产证券化收入占比最高,达到11%,此外,托管业务收入、存款账户收费、投资银行业务收入、交易收入、保险收入等亦占有较大比重,构成美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而我国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构成较单一,主要来自于结算和代理等手续费收入,且总规模不足净息差收入的1/4。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还主要以传统的结算、代理等低风险为主, 经营主要集中在筹资功能较强、操作简单的代理类业务以及跟单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等与贸易相关的产品上,而那些为市场提供智力服务并从中收取手续费为主的业务则相对较少,为客户提供附加值高的投资银行业务少,拳头产品和名牌产品严重匮乏。虽然现在有信用卡、证券买卖、代理保险、基金、国债、保险箱等新的中间业务产品但是功能欠缺,发展不规范。与此相反, 外资银行凭借人才、技术、产品等优势, 给客户提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系列金融产品。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的产

3

品,如衍生金融工具、咨询服务及投融资类产品比例明显不足,尤其财富管理、银团贷款、兼并收购类市场缺口较大的产品更为少见,而且这些新兴业务在规模、收益水平以及制度创新上仍处于低级阶段,结构也不合理。而国外银行的中间业务更加重视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产品发展,中间业务产品的种类多达2万以上。

(三)市场恶性竞争,产品服务收费无序。

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时,为了争夺客户,不是争取利润的最大化,而是将中间业务当成了吸收存款的一个工具,某些银行为了抢占市场份额,采取“你高我低,你低我免”的策略,这种做法造成了中间业务手续费的收取难度大大增加,而且有的银行为了打败竞争对手,许多代理业务都是不收取手续费的,有的银行还对客户或明或暗进行“倒贴”,难以收取中间业务手续费。这使中间业务不能发挥其增加利润的作用,使各大银行中间业务真正赢利的并不多,而且收费标准没有系统明确的规定,界限不清晰,导致中间业务的秩序比较混乱,对中间业务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四)发展缓慢,市场营销不到位。

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没有形成自己的市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非利差收入所占比例为10%~ 20%左右,与西方非利差收入占25%的比例相比是比较落后的,中间业务的水平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的普通水平,而且对风险的控制没有足够的重视。

从西方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状况分析来看,它们的市场营销已经成为了维系银行生存和

4

发展的重要方式,成为扩大其中间业务范围的主要手段;而在我国,商业银行多年来一直将“大众营销”和“市场占领”作为其经营和占据市场,获得竞争的重点。我国的商业银行在设计某种中间业务产品的过程中,首先是将其实现标准化,然后适合普遍的大众购买。新产品的诞生不仅耗费大量的广告宣传资金,而且由于标准化的特点导致其很容易被其他银行模仿。因此,其推出的大部分中间业务品种与同一地区的市场需求并不能相适应,缺乏针对性。另外,国内商业银行在推广中间业务产品过程中一般不会使用任何销售手段,而是习惯性的等待客户自己上门。这必然会导致客户对银行中间业务的办理及收费等问不能得到及时的了解,进而对新品种的认同度不高。所以,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市场营销还不到位,总的来说,还是缺少必要的、专业化的营销团队,影响了中间业务的发展和创新,影响了银行品牌发挥应有其应有的作用。

(五)产品同质化严重,缺少业务创新。

由于中间业务起步较晚,主要是由国外引进的,现在我国上银行的中间业务只是模仿和吸纳国外的经验,多数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大多仍停留在生搬硬抄、机械化复制的阶段, 在中间业务创新方面奉行拿来主义,采取跟随策略,坐等其它银行开发新产品,再抄袭模仿,跟上推出类似产品,并辅之以低价策略,产生不同银行提供同质化产品的现象,不但损害其它商业银行的利益,而且使得银行业中间业务创新缺乏动力。加之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体制并不完善,使原创型和再创型中间业务很少,对金融创新产品的推广也缺乏力度,导致市场的占有率不高。不能听取客户的反馈信息,也就无法根据客户的需求发展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比较高的金融衍生产品。

三、原因分析

5

(一)体制观念的束缚。

银行受体制、观念、思维方式和实践经验的束缚我国商业银行尚未真正走出存、贷、结算的传统业务范围,没有看到中间业务巨大发展空间,缺乏长远的规划和严密的科学管理措施,以至于中间业务缺乏内在的发展动力,影响了中间业务的良性发展。再加上我国消费者的长期消费习惯,对银行的有关中间业务收费还不能接受,这又进一步增加了银行在推广新品种、新业务过程中的顾虑,加大了经营服务的成本。

(二)定价机制不完善,收费混乱。

我国中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定价管理在观念、体制和定价模式方面存在许多缺陷。中间业务品种定价不一。有的产品由人民银行统一规定,如人民币结算业务费率;有的由商业银行自行定价,如国际结算费率;有的则按照业务协议收费,如大部分代理业务。由于一些中间业务缺乏统一的收费标准,不少商业银行将中间业务作为争夺存贷款份额的手段,导致在竞争和经营实践中出现随意定价、无偿服务、少收费等恶性竞争。

(三)品种少,创新不足。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当前主要集中在票据承兑、代理收付、代客理财、代理发行等劳动密集产品上,而在利用其信息、技术和人才等软件因素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和高层次的服务方面还比较欠缺,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中间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6

资源投入有限,高素质科技人员不足

中间业务特别是新兴的中间业务大多是大力资本和科技含量高的业务,它的运作需要大量的科技投入。虽然目前各商业银行已经基本上达到了行业性、区域性联网的阶段,但仍处于传统的金融业务与现代的金融业务之间,层次不高。中间业务的发展缺乏专业人才,中间业务是金融行业的一个高科技的、知识密集型的业务,它涉及范围广,属于高级服务,因此中间业务的发展需要大批知识面广、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既懂技术,又要会管理。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从业人员虽然大部分都具备了一定的学历和专业背景,但精通金融、法律以及企业管理和计算机等多方面的复合型、综合型人才却极度缺乏,服务手段也相对落后,导致中间业务难以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发展速度。

四、对策

(一)转变经营观念, 提高理论认识。

首先,商业银行要彻底转变“重表内、轻中间”的传统观念,正确认识传统业务与中间业务的关系,调整经营战略和工作思路,采取有利于推进我国中间业务发展的政策措施,这是开展中间业务的前提和重要保障。其次,要强化银行全体职工对开办中间业务重要性的认识,真正把中间业务当作改善服务、增强竞争力、增加银行效益的重要措施,号召全行职工要向像抓存款一样抓好中间业务,为开展中间业务创造环境。第三,要加强考核,奖惩挂钩,将开展中间业务的种类、数量,尤其是收益作为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考核指标,以提高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利息收

7

入和非利息收入并收的多元化发展模式。

(二)完善中间业务法律法规,规范中间业务市场行为。

加快中间业务有关法律法规建设,建立一整套详细全面的法律规范来引导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细化中间业务具体操作中的运行规则、收费标准、经营范围等,一方面可以矫正一些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费过低,成本收益倒挂,从而提高银行赢利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规范商业银行市场行为,阻止一些银行低费用甚至无费用提供业务服务,制止一些商业银行不计成本地抢占市场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使商业银行间良性竞争,使各商业银行都有详细可遵循的业务行为准则和工作依据,使各有关部门能依法进行统一标准的监督和管理。

(三)完善收费政策,增加业务收入。

商业银行经营的目标之一就是盈利最大化,因此,作为商业银行重要业务之一的中间业务也要实现其价值。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量虽有一定发展,但其收入占比却因很多业务的免费提供而十分低下。为扭转这种局面,使中间业务收入真正成为中国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必须终止无偿服务的做法,完善中间业务收费政策。在这方面,人民银行应会同物价管理部门针对各类中间业务确定合理的收费定价,以切实保证银行正当的收益来源。

(四)营销培养品牌。

商业银行应加大投入研发中间业务新产品,敢于突破传统中间业务的经营范围和模式,挖潜

8

市场潜在的客户需求,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设计开出为我国消费者接受的中间业务种类。例如:开办私人银行业务,为私人或企业提供理服务,如电话银行、自助银行、家庭银行等便利型业务;拓展信贷服务对象的中间业务,如项目评估、资产评估、信用等级评定、财务顾问、投融资顾问、企业上市包装、企业并购重组策划等高附加值的服务等。

(五)加强中间业务产品的研发力度。

好的中间业务产品是中间业务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商业银行应当结合自身业务部门特点推出具有吸引力的拳头产品。一是为银行的产品研发部门提供充足的产品研发资金并设立合理的产品研发奖励基金。既能满足研发过程中的资金需求,又能以奖金调动员工的创新动力。二是要充分借鉴国外先进银行的中间业务产品,促进自己的产品开发。例如,随着国内金融衍生产品的陆续推出,商业银行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积极开拓该领域的产品研发。在整合现有的中间业务品种,精简掉没有经济收益的业务基础上,大力开发高价值的中间业务产品开发与研究,提高综合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水平,满足不同企业和个人对中间业务产品的需求,以个性化的服务促进中间业务的发展。

五、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要适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允许程度的需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弥补不足、加大创新力度,不可一蹴而就,盲目只追求中间业务的“量”而忽视其“质”。

9

当局若转变经营观念,提高理论认识,采用以上措施:完善法律法规和收费政策,推进营销,开拓市场,加大研发力度。一方面,将会加快发展中间业务,进而加快转变以利差收入为主导的传统盈利模式,以便日后成功实现转型。另一方面,由于中间业务自身特点,以上策略实施过程也无法避免面临中间业务风险,又因其作为表外业务,很难及时真实地反映在财务报表上,具有潜在性和滞后性的特点。同时中间业务品种较多,个性差异很大,其风险还具有多样性和分散性。因此,要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加强风险防范管理。

参考文献

[1]易琛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的问题及策略研[J]. 现代金融.2012(07).

[2]高国峰.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城市经济. 2012(02).

[3]雷婷.推动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对策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12(25).

[4]张涛,于波.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对策研究[J]. 商业经济.2012(15).

[5]温洁,郭玉莲.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探讨[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12).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