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有爬山的经历,矗立在我们心中的还应该有另一座山,那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志向,我们人生奋斗的目标,或者说追求的理想。现代作家刘墉说过: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它可以使你总有一个奋斗的方向,使你任何一刻抬起头,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
纵观历史上每一位有作为、有成就的杰出人物,他们都有着远大的志向和抱负,且历经磨难志不衰。孔子心中的那座山是暮春时节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大同世界,为此他奔走呼号,义无反顾;屈原心中的那座山是楚国苍生的安危,为此他虽九死而犹未悔;司马迁心中的那座山是史家的铁肩道义,所以他不屈不挠、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完成了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学巨著《史记》,为世界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正是因为他们心中有座高山,所以他们锲而不舍,勇往直前,乃至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我们不是伟人,但每一个伟人必曾是凡人。扑腾藩篱是燕雀,奋飞苍穹称鸿鹄。没有志向的生命,就如一只断线的风筝飘摇不定;没有志向的生命,就如三尺草丛中的燕雀,注定领略不到高空的美景。没有志向,纵有济世之才,最终也只能落个泯然众矣,一卷残席的结局;没有志向,纵有万贯家财,也只能多添一个纨绔
子弟。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志向是人的尊严之所在,没有了志向就没有了尊严,亦不成为完整的人。我们虽然平凡,但仍要孜孜追求生命的尊严,在自己心中立起一座不倒的山峰。
我们心中有山,但不同的人对于山的向往也不尽相同。拿破仑说过:我成功,是因为我志在成功;拿破仑还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些话其实就是要告诉我们:人应当有志,而且志当存高远。当下,考上一个好学校、找到一份好工作、得到一份高收入、享受一种安逸的好生活,这也许就是很多人的理想,我们不讳言它们也是志向中的一部分,但绝不是最主要的部分,更不是全部。一个人如果不倦地追求物欲的满足,那么达成目标之日便是精神家园荒芜之时。在物欲横流、功利浮躁的社会现实面前,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选择与坚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不只是乱世中人的呐喊,更是我们每个人对自我和民族的认识,它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同样有着深刻的意义。对于刚刚走进高中的新生来说,要志在走出自己的狭小天地,成为有担当、敢负责的成年人;而对于即将走入更高学府的同学来说,高远之志便是冲刺新高度,挑战新目标。
这志是个人之志,亦是国之志。陆游的一身报国有万死,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孙中山的天下为公,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周恩来的面壁十年图破壁,这些壮美、豪迈的志向,不仅实现了他们个人的人生价值,鼓舞、激励着更多的人积极地进取,顽强地奋斗,也使我们中华民族虽历经劫波而生生不息。所以心中有山不只是为己,更是爱国。今天我们的学生身逢盛世,但世界风云变幻,我们需要有一种忧患意识,要自觉地树立起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志向。我们应该激情昂扬地去指点江山,而不是躲在小圈子里风花雪月;我们应该多一份爱心和责任感,而不是总关注自己的那一点私利。心有多宽,志有多高;志有多高,成功就有多大。
志当存高远,要以社会需要与个人才能为出发点量力而行,而不是好高骛远一时冲动。真正远大的志向应从社会现实出发,做社会需要的人才。同时,光有远大的志向,却脱离了自己的性格、兴趣、才能等方面的实际,志向便也成了空中楼阁。王安石在游褒禅山之后就得到这样一种心得:要成功,首先要有志,但还要有力和物。这其中的力和物,便是个人和外物的因素。
海阔无涯天作岸,山高有顶人为峰。或许现在的你还流连于山麓的安宁,但你一定没有停止过对山顶的想象;或许现在的你正迷失于山间的幽丛深涧,但你一定不能放弃对山巅的攀登。青春的火焰在燃烧,理想的山巅在召唤。让我们永存心中的那座神圣的山峰,带着青春的激情和智慧出发吧!步履征服十八盘,雄心敢
向玉皇顶。人的一生,重要的并不在于拥有,而在于经历。心中有山,生命多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