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墨池记

墨池记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墨池记》 曾巩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课文背景知识】

墨池在江西省临川县,相传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洗笔砚处。曾巩钦慕王羲之的盛名,于庆历八年(1048年)九月,专程来临川凭吊墨池遗迹。州学教授王盛请他为“晋王右军墨池”作记,于是曾巩根据王羲之的轶事,写下了这篇散文。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少能文,颇受欧阳修的赏识。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追谥文定,学者称南丰先生。他在任校勘、校理时,曾整理校订《战国策》、《说苑》、《新序》、《李太白集》等古籍,对保存古代文化遗产有很大贡献。

曾巩是欧阳修所领导的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支持者,文章风格与欧阳修相近,叙事议论,委曲周详,思致明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元丰类稿》。

“记”: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写法不定,可以叙事、写景、状物,也可议论。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抱负或阐明作者对某个问题的看法(观点)。 特点:1、寓情、理与事、景、物之中;2、叙事、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

【知识延伸检索】众家评论《墨池记》:

寥寥短章,而使人味之隽永。此曾王之所长也。——清•乾隆编《唐宋文醇》卷五十六

小中见大,可以暗藏,可以说破。此则说破深造道德意,不以一格拘也。用意或在题中,或出题外,令人徘徊赏之。——清•沈德潜《唐宋八家文读本》卷二十八

因墨池会得羲之学书,从此着想,便为大有关系文字。以其为州学舍,故“学”字粘得上。其通篇命意,不过借羲之学书以勉学者,若论羲之为人善书,固有飘飘凌云之致。执定印板字字拘之,则腐矣。——清•王符曾《古文小品咀华》

阅读理解:

1、作者认为王羲之能在书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1

2、作者写本文的目的在于什么?

3、文中划出评价王羲之的书法的语句。

4、\"墨池\"两个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5、王羲之是晋代的书法家,被后人称为,评他的笔势说

6、抚州学官王盛君,书“晋王右军墨池”六字于楹柱间的目的是什么? 比较阅读:

请仔细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甲)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幼令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留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三十三书《兰亭序》。三十七书《黄庭经》。书讫,空中有语:“卿书感我而况人乎!吾是天台丈人”。自言真胜钟繇(yáo)。羲之书多不一体。

(乙)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a)不盈期月 盈: (b)尝极东方 极: (2)请用自己的话说明乙文中墨池的位置和形态(3分)

(3)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王羲之取得成功的原因(用原文回答,不少于四句)(4分)

(a) (b) (c) (d) (4)(甲)、(乙)两文都是介绍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你知道后人对他的尊称是什么吗?后人用一个四字成语来评价他的字,你能把这个成语写出来吗?

2

《墨池记》课后检测

一、文言知识归纳 1、正字音

徜徉( ) ( ) 恣肆( ) ( ) 楹间( ) 洼然( ) ......岌然( ) 窈然( ) 商贾( ) 涵煦( ) ....啮食( ) 畎亩( ) 阿附( ) 湍急( ) ....滃然( ) 蘖而殇( ) ( ) 有恃无恐( ) 刬削( ) .....2、通假字

(1)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 (2)刬削消磨 ..3、古今异义

(1)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2)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 ....(3)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 (4)强之以为山 ....(5)魁岸踞肆,意气端重 (6)修既治滁之明年 ....(7)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 ..4、重点实虚词

(1)临池学书 (2)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3)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5)言必信,行必果 (6)低眉信手续续弹 .(7)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8)而尝极东方,出沧海 ..(9)岂其徜徉肆恣 ..(10)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11)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 .(12)而使后人尚之如此 .5、词类活用

(1)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 (2)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 ..(3)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 (4)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 ..6、特殊句式

(1)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2)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3)而又尝自休于此邪

(4)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5)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 (6)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 (7)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 二、选择题

1.指出下列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 ) ①强以仕 ②极 ③徜徉 ④肆恣

A.坚决做官;游历;徘徊;放纵 B.坚决做官;穷尽;留连;放恣,任情 C.勉强做官;穷尽;徘徊;放恣,任情 D.勉强做官;游历;留连;放纵

3

2.与\"羲之之书晚乃善\"的\"善\"意思相同的一句是( ) A.楚左君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吾善刀而藏之。

D.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3.选出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

A.有地隐然而高 B.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C.信然邪 D.然后世未有能及者 4.下列句子全部与王羲之相关的一项是( )

①尝慕张芝,临池学书②而尝极东方,出沧海③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④况欲深造道德者邪⑤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⑥推王君之心

A.①②⑤⑥ B.①③⑥ C.①④⑤⑥ D.①②③⑤ 5.与文中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王羲之仰慕张芝的书法,临池学书法,因长年在池中洗笔,池水为墨所染而黑,可见王羲之学习之刻苦。

B.王羲之因仕途坎坷,故寄情山水书法。

C.后世学书法的成就不及王羲之,往往是学习上不及王羲之勤奋。 D.王盛题字,曾巩作记都是为了勉励求学的人

6.结合上下文,对\"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理解不正确的一句是( )

A.这句话是说,天天练习写字,在附近的水池边洗砚洗笔,把池水都染黑了。 B.这是写张芝刻苦学习书法的事。

C.这是写王羲之效法张芝刻苦学习书法的事。 D.\"临池\"这两个字,后来成为一个词,指练习写字。

7.对\"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 A.然而后世人书法不如王羲之,难道是学习比不上他么?

B.然而后人书法没有能赶上王羲之的,难道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他吗? C.然而后人书法没有能赶上王羲之,哪里是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他呢? D.然而后人书法没有能赶上王羲之,怎能是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他呢? 8.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通过记墨池,指出王羲之的书法的卓越成就,就是从精心学习得来,主旨是借此勉励学者专心致志,努力上进。

B.这篇文章在写作方法上,是记叙与议论结合,一方面记事,一方面紧扣着所记的事发表议论。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一般可以记人、记事、记游。

D.本文表达了王羲之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王君崇尚王羲之书法功夫之精深,曾巩因崇拜以上三人而写了《墨池记》这三方面的内容。

4

答案:

四、1、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2、以勉学劝善,强调刻苦学习的重要。3、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4、被后人当作王羲之勤学苦练的明证。5、书圣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6、答案:其目的是推崇王羲之的书法技巧,用王羲之勤学的事迹劝勉自己的学生 五、26.(1)a盈:满或到 b极:穷尽(每字解释1分,共2分)

(2)能够用自己的话清楚、准确地把墨池的位置和形态表述出来即可例:临川城东,临着溪水,有一个缓缓隆起的高坡,称作新城,新城之上有一个很深的长方形水池,就是荀伯子在《临川记》中所说的王羲之的墨池(3分)

(3)可从天资聪颖,喜好书法,勤奋努力,教导得法等方面去找 参考句子:A七岁善书

B十二见前代笔说于父枕中,窃而读之 C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幼令也 D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E盖亦以精力自致者

(满分4分,找出3句可得满分,少于3句每少找一句扣1分) (4)尊称:书圣(2分) 成语:入木三分(1分)

晋朝王羲之,字号逸少,王旷的儿子。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看见前代人谈论书法的书《笔说》,在他父亲的枕中偷来读,父亲说:“你为什么要偷我的秘籍?”王羲之笑着却不回答,母亲问:“你看的是用笔法吗?”父看他年少,恐怕不能领悟,告诉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我再教你书法。”羲之跪拜,现在就让儿看看这书吧,长大再看就耽误了孩儿幼年发展了。父亲很高兴,立刻就把书给了他。还不到一个月时间,书法就有了很大进步。卫夫人知道后,告诉太常王策说:“这孩子一定正在看《用笔诀》,最近看见他的书法,就已老成大器。”流着眼泪说:“这孩子将来一定能遮住我的名声。”晋帝时,祭祀北郊,更换祝版,工匠刻字由羲之书写,笔法入木三。三十三写了《兰亭序》,三十七写了《黄庭经》,写完后,空中有人语说:“卿的书法都感动我,而况世人呢?我是天台丈人,自称真胜钟繇。”羲之书法多数不是一种字体。

【创新能力训练】

1.C 2.D 3.D 4.D 5.B 6.B 7.B 8.D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