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教育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教育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教育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篇一:教化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教化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各阶层对教化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化工作的期望也越来越剧烈。为此,根据区委的要求和部署,结合我区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区委办公室与区教化局联合对我区教化工作发展状况进行专题调研,为教化工作发展建言献策,为区委对教化工作科学决策供应依据。 一、基本状况

1、师生方面。全区有中小学校8所,其中,小学4所,初级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在编教职工888人,其中在岗教职工767人,在市直属学校工作老师63人,借调到区各委办局老师58人。全区共有教学班113个,在校学生3955人,其中,小学生2678人,中学生1217人,男生2048人,占52%;女生1907人,占48%。

2、老师年龄结构。全区在岗老师中,40岁至50岁以上老师有422人,占全区在岗老师总数的63.7%;30岁至39岁老师有239人,占全区在岗老师总数的36%;20岁至29岁之间老师有2人,占全区在岗老师总数的0.3%。详细状况详见下表:

3、全区各学校老师任课统计表: (表一) (表二)

4、基础设施方面。完成了青少年活动中心与试验幼儿园合建、晨兴中学教学楼工程与阳光大厅建设,青少年活动中心外网与东海幼儿园改造等工程项目建设,对4所学校进行内外墙面、塑窗、墙地砖、老化电路、暖气设备等协助设施改造。近三年来,全区共新建、改扩建校舍3万平方米,校舍面积达到5.4万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8.3平方米,消退了D级危房,实现了楼房化、暖气化、现代化。全区现有理化生试验室22个、微机室12个、语音室7个,多功能教室12个,多媒体进班数113个,多媒体进班率达100%。馆藏图书136526册,初中生均图书17册,小学生均图书18册。 二、现阶段教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老师结构性缺编状况严峻。从表(1)、(2)中可以看出,近年来,因各校老师结构搭配不尽合理,任课老师专业与所教授的学科不符,三支一扶高校生期限即将届满等缘由,造成我区老师结构性缺编严峻,个别学科师资明显不足,甚至有的学校在某一学科无任课老师。比如杏花中学音乐课无任课老师;树英小学由于缺少专业英语老师,无法正常开课,而晨兴中学有20名专业英语老师,按工作量要求,相对过剩。目前,我区共缺少物理老师2名,化学老师1名,体育老师4名,英语老师1名,音乐老师6名,技术老师1名,

美术老师2名,合计17名。

2、老师队伍老龄化。目前,各校老师普遍存在年龄结构偏大,

任教时间较长,体力、精力都无法满意日常教学的须要,有的老师常年伤病无法完成本职工作。2023年至今,全区各校没有聘用新毕业老师,致使老师老龄化的问题日益严峻。从老师年龄对比表格中可以看出,20-39岁中青年老师仅占全区老师总数的36.3%,而40-50岁以上老师占老师总数的63.7%,老、中、青老师成长梯队难以形成,影响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甚至一些学科已无法正常开课。据统计,将来5年内必将出现一线老师大量退休现象,一些学科无专业老师问题将更为严峻。同时,老老师普遍存在学问老化,观念滞后,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质均性断层已经显现。 3、生源数量逐步萎缩。一是人口政策性减员。实施安排生育政策后,由原来的每家多胎变为每家一胎,造成适龄入学儿童数量逐年削减。二是生源外流加快。近年来,受经济大环境影响,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缓慢,经济比较萧条,尤其受煤炭行业经济下行,造成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离开本地另谋出路,同时带走部分生源;本地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也带走部分生源,甚至不在本地生育。三是基础建设薄弱。近年来,随着教化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市直属学校无论是师资、教化教学装备都远远领先于区属学校,大量优秀师资纷纷调入

市直属学校。据统计,企办校归入我区后,有63名老师调入市里各学校,充溢到教学一线。因我区受与市中心仅一河之隔的地缘影响,学生到市里就读比较便利,因 篇二:学校教化教学调研报告 学校教化教学调研报告

依据县教科全部关教化教学调研工作通知的要求,学校领导班子仔细分析了学校的教化教学状况,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校本教研状况分析

1、从管理层面来讲目的不明确,作用不清晰是校本教研工作存在的问题之一,同时也是产生其他问题的根源。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须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老师为探讨主体,通过肯定的探讨程序和方法总结提炼出探讨成果,再将成果又反过来作用于学校教学,促进老师专业水平提升和学校发展的教学探讨活动。所以首先应当让老师明确探讨什么,怎么探讨,学校应当拿出指导性的看法和建议。或者是可行性的方案,安排。而不是应付上级检查的方案和安排。

2、从老师层面来看探讨水平有待于提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⑴职业倦怠,有的老师有肯定的探讨实力,但是不情愿探讨。要真正解决一些教学中存在的实质性的问题,须要下一番功夫。发觉问题绕道走,轻松一会是一会。⑵有的老师想

探讨,但由于水平有限,探讨不出成果。

⑶老师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较差,不能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校本教研不仅仅是坐下来开教研会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教学活动中老师共同相互探讨,资源共享。所以说没有一个好的团队,不能够很好的合作,是不会取得好的效果的。

3、从探讨层面来看

探讨对象不确定,探讨程序杂乱无章

今日想探讨这个,明天又探讨那个;头绪不清,程序混乱、措施不详细,对存在的问题搞到茫然,探讨方法陈旧,究方式单一。

:在选择探讨对象时,肯定要体现校本教研“以校为本”的真谛,遵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确定的问题确是老师在教学中生成的,而不是外来的;要体现客观性,不能凭少数人的主观臆断闭门造车而确立。因此,在确定探讨对象时,要让全体老师共同参加,首先要让老师进行搜集、整理,在听取老师看法的基础上学校进行筛选、甄别,最终再确定要解决的问题与对象。确立的探讨项目越小越好,越详细越好。

:开展校本教研究竟要遵循哪些程序呢?我认为这几个环节是必需到位的。首先要选择确定探讨的对象。只有明确的探讨对象,活动才有的放矢。因此,我们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的第一道程序应当是动员全体老师搜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困惑),学校(或教研组)再进行梳理,选择确定要探讨的项目、对象。

其次拟订实施方案。对象确定之后,如何开展探讨要一套周密地、切实可行的实施安排,它是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基本保证,同时也是校本教研“有序性”的体现。方案中必需凸现出探讨对象(问题)、人员分工(职责)、期望效果(目的)、活动步骤(过程)、活动管理(指导与评价)、成果提炼(归纳总结)与推广等这几个基本的构件。

再次就是抓落实,在有一个操作性很强的方案之后,只有按安排一步一步地狠抓落实,校本教研工作才可能取得实效。 :将教与研存于同一体,教中有研,寓研于教;将有形的活动转化为老师的“隐性”的探讨,让老师在心灵深处进行思索、反思;将集体行动转化“单兵”作战,让给老师 自主探讨的时空。是否可实行以下几种方式:

⒈抓自我反思。针对已确定的探讨对象,老师课后对课堂教学作理性反思,自我检查在教学中对问题所解决的程度,用“课后记”形式归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