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杀心理危机干预个案分析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科技信息. 基础理论研讨 大学生自杀心理危相干预个案分析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宋双 [摘要]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危机现象频繁出现,本文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对大学生形成自杀心理动机的因素,应对自杀心理危机 的紧急措施以及自杀心理危机干预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心理危机 干预策略 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危机现象频繁出现,它们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 与发展,对学校的正常生活和教学秩序都造成了影响。大学生这个群体 中已经有相当数量的人处于“临界状态”,他们的生存状态堪忧,急需对 他们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笔者结合身边一真实案例,对大学生形成自杀 持。 (3)与其家长取得联系,通报这里的情况,取得家长的理解和对工 作的配合,让他父亲来到学校,和笔者一起与其面谈,对他宽慰、疏导。 并让心理辅导老师交代其父亲与其相处中需注意的事项。 心理动机的因素,应对自杀心理危机的紧急措施以及自杀心理危机干 预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得出有益的经验总结。 一、案例概况 小磊,1987年8月出生,湖南长沙人,我校某系学生。在我校学习期 间,他学习努力刻苦,工作也表现得非常认真负责,周围的同学对他的 评价也比较好。但入学不久后,他本人就向老师反映自己晚上睡眠极 差,精神轻微衰弱,有精神抑郁症。笔者了解后对其进行了细致深入的 观察,发现他的确时常无缘无故闷闷不乐,表现出较为严重的抑郁、悲 观、焦虑的症状。在一次期末考试中,他由于考试舞弊,被老师发现了, 据监考老师反映,他当时情绪非常激动,把试卷强行带走,放弃了考试, 直接回了寝室。后来,笔者找其谈话,深入了解到他由于精神衰弱(抑郁 症),晚上失眠,导致白天没有精神学习,上课也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课, 而他自己又想把学习搞好,所以一直背负着很大的心理压力,曾一度有 过自杀的念头。 二、案例分析 1、造成自杀心理动机的因素。就本案例来看,这是小磊个人性格、 成长经历、生存环境和家庭遗传几个方面因素综合造成的。 (1)自杀者遭遇人生的挫折后,长时间无法摆脱这种挫折心理,为 逃避现实时常考虑以自杀作为寻求解脱的手段。小磊由于在高考前过 于紧张发挥不够理想,后被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录取,大学生活开始后发 现周围的很多同学在各种社团活动、学习、文娱等方面表现都比自己出 色,他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对大学里的课程设置和内容不太适应。临 近期末考试,开始担忧考试不过关,这是他不能接受的,这种担心又加 重了他的压力,造成恶性循环。巨大心理压力使他已经无法进行正常的 学习,现实中的落差使他极端痛苦。 (2)自杀者借自杀作为对自己因做错了事而产生的悔恨、惩罚,作 为自罪自责心理的补偿。谈话中小磊时常流露出自我否定、自卑倾向并 喜欢独处,但同学反映大家对他都比较有好感,可见他的问题不仅仅来 自人际关系,同时也应该是自身经历造成的。他家庭经济情况不好,父 母都在农村,含辛茹苦地劳作,供他读书,他在父母心目中被认为是优 秀的孩子,是父母的骄傲,但进人大学后他自我感觉不够优秀,觉得辜 负了父母的期望,愧对父母对自己付出的辛劳,在强烈的自罪自责心理 驱使下,对父母的内疚让他备感痛苦。 (3)自杀者部分是有遗传因素,同时也涉及到个体气质和性格方面 存在的缺陷以及人格障碍和情绪控制导致的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小 磊的母亲长期神经质,有轻微的抑郁症,小磊有类似的遗传,表现出自 卑、悲观、消极等情绪,内向的他时常产生焦虑感和绝望感。 2、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几个心理问题。通过了解到的这些情况,发现 这个案例身上比较典型地反映了当前大学生所面对的几个心理问题: (1)对大学生活适应不良,不能及时转换角色适应大学生活产生的心理 问题。(2)家庭贫困和压力导致的心理问题。(3)由于学习问题和专业问 题导致的心理问题。(4)个人复杂成长经历所导致的心理问题。(5)遗传 因素所导致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在他心理上产生了剧烈冲突,导致他 一度产生自杀动机。应该【兑小磊所产生的这些心理问题是在中国传统 家庭和应试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所极易产生的心理问题。 3、对有自杀动机者的紧急应对措施。自杀动机产生后,求生的本能 会使自杀者陷入一种生与死的矛盾冲突之中,难以最终作出自杀决定。 此时,自杀者会经常谈论与自杀有关的话题,预言、暗示自杀,或以自杀 来威胁别人,从而表现出直接或间接的自杀意图。实际上,这些可以看 作是自杀者发出的寻求帮助或引起别人注意的信号。小磊在有自杀念 头后,他曾多次去医院寻求帮助,并主动与班主任、辅导员老师和同学 谈起他现在的问题,希望能从其他人那里得到帮助和关注。 据观察和同学反映,他在失眠的同时已经有了忧虑、焦虑、烦躁的 症状,与笔者的谈话中已经流露出较严重的自杀倾向,精神恍惚,在这 种情况下笔者对他进行了紧急应对措施。(1)立即将其介绍给心理辅导 老师,让他接受相应的心理辅导,让心理辅导老师对他的状态做出科学 的评判。发现心理测量表中,焦虑、忧郁和精神分裂三项数值较高。 (2)向相关领导和学校汇报这个案例,听取领导指示,获得领导支 (4)安all,磊去专业的心理治疗医院进行心理辅导和进行药物治 疗。 自杀预防和救助的心理基础在于发现导致自杀的原因,美国自杀 协会主席希尼亚·帕佛认为:“防止自杀最好的办法不是注意自杀本身, 而是应当更广泛地注意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自杀的发生”。笔者发现学生 产生心理问题,不仅仅是单件事情所导致的,更大程度上是他自己的世 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的不健全。小磊对生活往往采取一种消极、 悲观的态度;时常表现出孤独、苦闷、情绪低落、消沉、冷漠、偏异、反感 和厌倦等情绪,并有意或无意地表现出明显的异常行为,独处,沉默寡 言,生活规律紊乱,情绪极端低落。格罗布认为,青年期自杀的最大预兆 是“严重的、长期的心理能力丧失”。这种心理能力的丧失,必然在一定 程度上表露于外部行为中。由于自杀者在自杀前有了一系列的行为表 现,这就为预防自杀提供了一些依据。当自杀者有了自杀动机后,如果 周围人能及时给予关注,并帮助自杀者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自杀者很 可能会减轻或打消自杀的企图。 4、对有自杀动机者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策略。针对小磊的自杀心理, 在进行紧急应对措施缓解了他的自杀动机后,笔者又进行了以下的心 理危机干预策略。 (1)鼓励他正确面对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教育学生认识社会 的复杂性,从而增强他们的心理耐挫力。培养大学生有效的心理防御机 制,帮助他们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告诉他人生中这些压力是正常的,关 键是如何去面对,人应当活得茁壮点,经历过风雨以后他的人生会达到 新的高度,他有一天可以成为参天大树。帮助他在压力面前树立勇气和 信心,让他有心理准备去勇敢迎接各种各样的任务和挑战。 (2)启发学生正确看待生活,引导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给 他一个生活的目标,告诫他不要仅仅为了父母的期望生活。使他能够逐 渐对生活产生兴趣和热情,而不再把生活仅仅当作压力和不得不背负 的负担。 (3)鼓励他积极锻炼身体,多进行有益的阅读。身心一体,在锻炼身 体的过程中,既强健了体魄又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阅读的过程中让他 培养自己的人文素质和对生活的领悟能力,避免长期遭受挫折和内心 冲突。 (4)鼓励他多与正直、善良、心理健康的人接触,以利于培养其积极 的情绪,同时多与别人进行交流,为自己多提供一些健康情绪的表达机 会,使自己的不良情绪得以合理宣泄,以免破坏性地爆发。在专业心理 医生的指导下,在其自身的努力下,该生在学期末情况有所好转,经向 同学和家人了解,并与他本人谈话发现他焦虑、忧郁的症状大大缓解。 他说:“过去的世界已经开始逐渐远去,我已经步人了新的世界。” 三、结论 高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多种多样的,对高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 心理卫生、心理治疗等,不仅是高校德育、学工、心理咨询等部门的工 作,应把大学生心理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从每一个高校工作者 到整个社会都应负起这个责任,从经费保证到专业队伍、机构的建设, 从心理问题的预防、治疗、引导到提供专业的心理服务的环境,从国家 教育部门的重视到全社会各阶层的帮助、支持,均需要长效联动机制, 全社会都来关注、研究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在心理健康、心理卫生、 心理疾患等方面建立完整的心理管理工作责任制度、心理异常预防措 施、心理疾患治疗方案等等,探索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规律,寻求解决心 理问题的科学途径,把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从危险的 t2,理异常边缘解 救出来,帮助大学生建立有效的心理防卫机制,建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 育体系,以避免、减少因心理问题带来的各种安全隐患,确保高校的安 全与稳定,为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光丽自杀的心理机制及防治交通高教研究,2003 [2]郑小燕,张东峰.大学生自杀心理的案例分析中国电力教育 [3]童静菊大学生自杀典型案例的分析与思考高教探索,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