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句法格式“NP了”和“都NP了”之比较

句法格式“NP了”和“都NP了”之比较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第31卷第4期 2015年7月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Lanzhou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ocial Sciences) Vo1.31,No.4 JuI_2O15 句法格式“NP了"和“都NP了"之比较 毕娇娇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摘 要】通过列举相关例子分析说明“NP了”和“都NP了”两个句法格式的不同,其不同主要有:一是句 法格式“NP了”与“都NP了”在语法意义上是不完全相同的;二是能进入句法格式“NP了”与“都NP了”中的 “N”并非等同的,通过分析可知,两种句法格式的不同主要原因在于副词“都”在整句话中的语义特征的作用。 分析得出“都”是一个语气副词,其在句中起表达主观量高于客观量的情感色彩并使话语生动、目的明确的作 用。 【关键词】“都”;主观量;客观量;语气副词;强调;情感色彩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2095—7009(2015)04—0074—0 5 【中图分类号1 H043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Syntactic Formats Named“NP了”and“Dou NP了” BI Jiao—jiao (School of Literature,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syntactic formats named“NP了”and“Dou NP了”by some examples,and these difference will be showed in two aspects:First,the syntactic formats“NP了”and“Dou NP 了”are different in grammatical meaning;Second,“N”in two syntactic formats“NP了”and“Dou NP了”is not equa1. It is analyzed that the main reason of two different syntactic formats lies in the function of adverb word“Dou”in whole syntactic sentences.As a result,“Dou”is an modal adverb,whose function is to express emotion more colorful,more SUb;ective than objective,and make the sentences vivid and clear. Key words:“Dou”;subjectivity;objectivity;modal adverb;emphasis;mood 在语法分析的方法中,“变换分析法可以用来 分化歧义句式,但不能用来解释造成歧义句式的 原因”,经过分析发现,只有分析句法格式中各个 实例处于关键位置上的词语所呈现的语义特征的 很大的作用。笔者认为,副词“都”在句中能与后 续句一起突出说话者的情感色彩,在程度上表现 出主观量高过于客观量,具有强调语气的作用。 句法格式“NP了”与 “都NP了”的语法意义的比较 一差异,才能说明这种造成歧义句式的原因,于是语 义特征分析法便应时而生l_1]。“NP了”和“都NP 了”就是两个典型的用来分析名词性词语语义特 征的句法格式。 、所谓的语法意义大致可分为结构意义、功能 意义和表述意义,我们结合具体实例可以看出,两 种句法格式在具体的语法意义上是有区别的,如: 1.(1)他呀,部长了,可还是那样平 易近人。 其中,句法格式“NP了”是邢福义先生 (1984)的一项研究成果__2]。这里,“NP”是一个由 在语义特征上具有推移性的名词所组成的名词性 短语;“了”是一个助词,表示一种状态,即达成名 词所代表的实际事物的状态,而在“NP了”前面 (2)他呀,都部长了,可还是那样 平易近人。 再加上副词“都”,整句话的语法意义就发生了很 大的变化,可见,副词“都”在其变化的过程中起了 【收稿日期12015—05—16 例子中“部长了”和“都部长了”,是两个表示 某种状态的名词性短语,其中的“部长”是一个行 ’ 【作者简介】毕娇娇(1990一),女,陕西米脂人,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古及近代汉语研究。 74— 政职务系列中的职位,但是我们通过设定相应语 境可知,例(1)意在表扬他平易近人,其中名词“部 长”仅仅是一个表示从下上升而来的行政职位名 词,就名词本身而言是中性词,但就说话人主观来 说,也没有突出什么明显的感情色彩,只是简单的 陈述这一事实;但例(2)则不同,加了“都”之后,在 主观上增加了“部长”这一职位的高度,从而使得 “平易近人”的性格变得更为可贵,显然是主观量 高于客观量的表现。 2.(1)你大学生了,还那么不讲文 明! (2)你都大学生了,还那么不讲文 明! 同样,例(2)中加“都”可以看出名词“大学生” 在说话人看来应该是素质较高的,即主观量高过 客观量,进一步强调“不讲文明”的不应该,所以表 示指责的情感色彩较为明显,说话的目的较为明 确。相比之下,例(1)在表述的过程中情感色彩显 得较为生硬。 3.(1)你们老夫老妻了,还闹什么别 扭啊。 (2)你们都老夫老妻了,还闹什么 别扭啊。 例(2)在陈述事实之外,加上“都”,劝说的意 味更浓些,更能突出说话人的目的,即“老夫老妻” 闹别扭的不应该,这是因为在说话人主观看来“老 夫老妻”是一个具有岁月积淀的年龄段,已经有了 “量”的积累,同样也是带有很强的指责和劝慰情 感色彩。而例(1)只是简单陈述到了“老夫老妻” 的事实。而根据我们汉语的语用习惯,选择用加 “都”的句子来表达会使情感色彩更为浓厚些。 4.(1)“现在到哪儿了?”“南京了。” (2)“现在到哪儿了?”“都南京 了。” 此处的“南京”是交通线上的一个点,所以在 时序上具有推移性。例(1)没有加“都”仅是简单 陈述事实,表示了在地理位置上的移动。例(2)加 了“都”在某种语境中可以看作是说话人主观上感 叹时间过得快,比如当在火车上旅途愉快,时间在 人们还没有意识中流逝,就会觉得到“南京”应该 不是说话的那刻,如果是要表达相反的情感,就会 是“才南京了”的回答。显然,“都”能在这里表达 出话语中出乎意料的情感色彩,又起到了主观量 高于客观量的作用。 5.(1)“现在已经轮到谁了?”“王小 刚了。” (2)“现在已经轮到谁了?”“都王 小刚了。” 此处的“王小刚”可以看做是名单上按照一定 顺序所排列的序列中的某同学的名字,我们不妨 创造在课堂上轮流回答的语境,会发现在同学们 都紧张地准备着自己的答案时,在“王小刚”序号 后面的同学往往会有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准备出自 己答案的心情,当简单的期待受挫时,就会表现出 “都王小刚了”的这样一种惊讶、恐慌的情感。显 然例(2)与例(1)相比,更多的是主观上觉得距离 轮到王小刚比较晚,而现在反而在说话者看来过 早就轮到,很明显又是主观量高于客观量。 6.(1)“下面该上什么佳肴了?”“红 烧狮子头了!” (2)“下面该上什么佳肴了?”“都 红烧狮子头了!” 同上面的例子一样,这个“红烧狮子头”进入 “NP了”句法格式的条件是出现在用餐的条件 下,这样就使得它的语义特征也具有推移性。例 (2)加“都”也可以是主观量高过客观量的表现,说 话者不希望时间过得快或者不希望菜如此之少, 那种主观意义上不情愿的情感色彩很明显,而例 (1)就没有那么复杂,仅是简单地陈述轮到某个菜 的事实。 通过上面的实例比较发现,两种都由名词性 短语组成的句法格式的主要区别在于表达中的句 法格式“都NP了”比“NP了”多出一层主观量高 于客观量的情感色彩,甚至可以说这种主观性是 “都NP了”句法格式的根本性语义特征,而这种 情感色彩的存在,主要原因在于副词“都”在语境 中的特殊语义特征[3]。 二、对于两种句法格式中 “N”的分析及比较 (一)同时可以进入两种句法格式中的“N” 在上面的例子中例1、2、3中的“部长 大学 生”“老夫老妻”三个名词共同的语义特征表现在 事物的本身都具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所具有的顺 序性;例4、5、6中的“南京”“王小刚”“红烧狮子 头”三个名词共同的语义特征表现在它们本身不 具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所具有的顺序性,但是在 特定语境的条件下,它们可以被置于某种序列性 75— 的环境里,从而也被赋予了随着时间推移的顺序 性。 其实,不光是具有在时间上具有推移性语义 特征的名词可以进入“NP了”和“都NP了”的句 法格式,在数量上呈增加趋势的数量短语也可以 进入这两种句法格式。比如: 7.(1)我来学校三天了。 (2)我来学校都三天了。 8.(1)六岁了,该上学了。 (2)都六岁了,该上学了。 9.(1)一百块钱了,还不够? (2)都一百块钱了,还不够? 10.(1)二百斤了,你能提得起吗? (2)都二百斤了,你能提得起吗? 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三天”“六岁” “一百块”“二百斤”都是由数词和量词组成的名词 性短语,并且这些数词在语义特征上具有增加变 化的意义在内,也就是说这些数词所表示的状态 是在比它们小或少的基础上增加以后变化得来 的,其中,在没有加“都”的例(1)中,“三天”“六岁” “一百块”“二百斤”这些由数量短语所充当的名词 性成分仅仅是陈述客观事实,加“都”的例(2)则不 同,这些句子除了在陈述客观事实之外,还增加了 主观评价高于客观事实,即主观量高于客观量的 某些情感色彩,比如,例7(2)是对时间过得快的 感叹;例8(2)是对不六岁上学的抱怨;例9(2)表 示的是惊讶;例10(2)表示的是怀疑等等。总之, 如果选择用“都NP了”的句法格式来表达,会使 话语生动,目的明确。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那些在语义特征上呈“线 条性”的名词、名词性短语以及由数量短语组成的 名词性短语可以同时进入“NP了”和“都NP了” 这两种句法格式中∞。 (二)两种句法格式中“N”的不同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发现,既能够进入“NP 了”句法格式也能够进入“都NP了”句法格式的 “N”是大量存在的,但是这种“N”必须在语义特 征上具有“线条性”。那么,有没有在两种句法格 式中不同的“N”呢?我们试做两种分析: 第一,只能进入“NP了”句法格式的“N”。 因为数量短语是最能直接反应事物的增减 的,所以我们不妨先从数量短语组成的名词性短 语人手,去分析这种“N”的性质,例如: 11.(1)五个苹果了,其他的我们吃 76一 了。 (2)*都五个苹果了,其他的我 们吃了。 12.(1)一百块钱了,下一次还你就 还清了。 (2)*都一百块钱了,下一次还 你就还清了。 13.(1)二斤了,你拿,其他八斤我们 拿。 (2)*都二斤了,你拿,其他八斤 我们拿。 14.(1)半碗面了,还是你吃了吧。 (2)*都半碗面了,还是你吃了 口巴。 在上面的四组例子中“五个苹果”“一百块钱” “二斤”“半碗面”分别表示从多于“五个苹果”“一 百块钱”“二斤”“半碗面”的量上减少到目前的这 个量的,它们每句话中的名词性成分具有系列推 移性的语义特征。例(1)都是用“NP了”的句法 格式来表达客观事实,也与之前的例子一样它们 不掺杂说话人特殊的情感色彩。而例(2)加“都” 则使得原句变为病句,至少也是不符合汉语的表 达习惯的,我们结合语境可知其原因在于,每一句 话都是想表达主观评价低于客观事实,即主观量 低于客观量的语义,而我们上面得出结论说,副词 “都”在句中具有主观量高于客观量的语义特征, 所以从这一点上是相互矛盾的,更明确地说,这种 具有减少趋势推移性的语义特征的由数量短语组 成的名词性短语是不能进入“都NP了”的句法格 式,但能进入“NP了”的句法格式。当然,我们也 可以将“都”换作副词“就”,也会表达出相应的情 感色彩: 15.(1)五个苹果了,其他的我们吃 了。 (2)就五个苹果了,其他的我们 吃了。 16.(1)一百块钱了,下一次还你就 还清了。 (2)就一百块钱了,下一次还你 就还清了。 17.(1)二斤了,你拿,其他八斤我们 拿。 (2)就二斤了,你拿,其他八斤我 们拿。 18.(1)半碗面了,还是你吃了吧。 (2)就半碗面了,还是你吃了吧。 可见,能进入“NP了”句法格式中的“N”,其 推移性是双向的,不会受事物顺序变化的影响的。 当然,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陆俭明先生看 来,诸如“*桌子了”“*港币了”“*饭碗了”“*肥 皂了”等一系列的名词性短语是不能进入“NP 了”的句法格式的 ]。笔者以为,这样的判定是不 科学的,我们设想把这些名词性短语放在特定的 语境当中,它们同样可以被置于具有顺序的系列 中,从而也具备推移性,如对“桌子了”创造一个新 的语境:“屋子收拾到哪了?”“桌子了。”“都桌子 了?”……可见,有些名词性短语在创设语境的情 况下依然可以成立的。 第二,只能进入“都NP了”句法格式的“N”。 通过上面的分析发现,能进入“NP了”句法 格式的“N”在语义特征上具有双向推移的性质, 相对的是,“都NP了”语法格式在语义特征上主 要表现的是主观量高于客观量的情感评价,所以 “N”所表现的推移性较多是具有单向推移的性 质。 但是,如果从说话者本身的情感期待的角度 出发去衡量,只要客观高出主观的期待视野时,都 可以具有推移的性质。比如,例1(2)中的“都部 长了”是表达的是从“普通百姓”到“部长”的变化, 是说话者出于主观量高于客观量的评价;但是,职 位的变化和数量的增减是相似的,所以也有可能 出现从“部长”到“普通百姓”的变化,比如“都普通 百姓了,别再显摆了”,这是说话者对已经从“部 长”变为“普通百姓”的人的“显摆”行为的指责,从 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主观量高于客观量的表现。 可见,如果对一些特殊的例子设定特殊的语 境的时候,部分例子还是可以成立的。 三、关于副词“都”的语义特征分析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句法格式“NP 了”与句法格式“都NP了”的不同,不是语法格式 的不同,而是语法意义的不同,即后者比前者多了 的是主观量高于客观量的情感色彩,表示的是一 种特殊的语法意义,即感叹或惊讶、事物或时间的 一种量级推移_5]。另外,不是所有的名词性成分 前都可以加“都”,这也是取决于对副词“都”本身 所具有的语法功能以及其所在话语中的后续句的 思考。 “都”是汉语中常见的副词之一,关于它的意 义,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将它的意 义分为三类:表示“总括全部”、也表示“甚至”“已 经”的意思,即可以看作是范围副词“都 ”、强调语 气词“都。”、时间副词“都。”。 其中,“都 ”作为强调语气副词的意义是从 “都 ”的总括意义发展而来的,“都”表示总括,它 可以表示事物的全部,也可以表示总括范围的一 部分,而在表示总括范围的一部分时,则倾向于强 调的语气,例如: 19.累死了,肚皮都疼。 其中“都”的语义特征已经从总括转向强调, 通过强调所有情况中最次要的部分来凸显整个状 态的程度,显然这种强调的语义特征与时间因素 没有必然的联系,是一个典型的表示强调的语气 副词。而这种具有强调语义特征的“都”在现代汉 语中经常位于名词、数量词或名词性偏正短语之 前,常与“连”一起组成“连……都……”的旬式,强 调数量、时间、年纪等的程度。从某种角度上说, 这种表示强调语气的“都。”是从表示“总括义”的 “都 ”中派生而出_6]。 “都。”到底应该看做是语气副词还是时间副 词呢?笔者觉得,“都。”也应该看做是语气副词较 为合适。 首先,“都”有表示“已经”的意思,又因为“已 经”是时间副词,大多数人就这样将“都”等同于时 间副词“已经”。其实,这样的分析逻辑是有漏洞 的。比如: 20.(1)*都七点了吗? (2)已经七点了吗? 21.(1)*他的心情都变好。 (2)他的心情已经变好。 虽然“都”具有“已经”的意思,但是从例2O可 以看出,在疑问句中“都”是不能代替“已经”而使 句子成立的。再看例21,一般说,“已经”和“都” 总是跟句末状态助词“了”一块使用,不过有时候 在用“已经”时,可以省略状态助词“了”,而用“都” 时却不可以省略状态助词“了”,所以例21中的句 子(1)不能成立。由此,可以说明把“都”看成与时 间副词“已经”等同的时间副词是错误的。 其次,我们可以将“都”和“已经”作为两种表 达形式,来比较两种表达形式所不同的语义特征 或语法特点。比如: 22.(1)七点了。 77— (2)都七点了。 (3)已经七点了。 23.(1)兰州了。 (2)都兰州了。 (3)已经兰州了。 24.(1)研究生了。 (2)都研究生了。 (3)已经研究生了。 结合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三组例子中旬 (1)都是简单地陈述事物所达到的客观状态;句 (3)用时间副词“已经”修饰句(1),表示在某一段 时间之前就实现或达到的某种情况;而句(2)在句 (1)前加“都”是对说话时为止的时间内所到达的 实际数量的进一步确认和强调,并且具有夸张、抱 怨、惊讶、感叹之义,以示时间的晚、速度的快和学 历的高,是主观量高于客观量的表现。可见,“都” 和时间副词“已经”还是存在差异的。“都NP了” 句式的“NP了”的功能与“已经……了”基本相 同,都表示某种情况的实现或完成,由于“NP了” 句常常不用“已经”,而是用“都”对“NP了”的情 况进行强调和确认,而“都NP了”与“已经NP 了”两句平行对应,使得人们误以为“都”就是“已 经”[ 。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说原来被认为的时间副 词“都。”跟语气有关,可以概括看作是一个用极性 手段表全量同时又表达了说话人主观量高于客观 量的语气副词,宋红梅说,无论从语法的角度还是 从语义的角度来分析,“都。”都很难被看作是时间 副词,只是增强语气的作用¨8]。 通过上面对副词“都”本身的语义特征以及前 面的例子的分析,我们可以说在句法格式“NP 了”前加的“都”在语法意义上是一个表达主观量 78一 高于客观量的语气副词,它的作用就是使得句子 在“NP了”的基础上多了主观性的情感色彩,使 话语生动,目的明确。但在具体的分析中,我们不 能忽略某些特殊情况,为此,可以通过创设新的语 境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 【注释】 ①笔者认为,这种语境中的名词、名词性短语、数量短语 在语义特征上都会依照一定的顺序或者度量而变化, 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呈现出直线式的发展趋势,故拟 作“线条性”。 【参考文献】 [1]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EM].北京:北京大学 出版社,2013:106. [2]邢福义.说“NP了”句式[J].语文研究,1984,(3):2卜 26. [3]佟淑玲.“都+NP+了”句式的语义特征EJ].佳木斯大 学学报,2009,(2):55—57. [4]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 出版社,2013:121. [5]刘洁.“都NP”了格式主观义、度量义分析[J].文教资 料,2011,(1):49—51. [6]王红.副词“都”的语法意义试析[J].汉语学习,1999, (6):55—6O. [7]连蜀.关于汉语的“都+NP了”句[J].柳州职业技术 擘院,2002,(3):36—40. [8]宋红梅.“都NP了”句式的句法语义分析EJ].云南师 范大学学报,2008,(6):46-50. [责任编辑:王敬儒]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