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构想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陇南市近年来中考语文遵循的“重视积累,突出读写,强调运用,鼓励创新”的命题思路,语文教学进人总复习阶段后,我们要提高语文学科复习的效率,应当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针对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恰当的复习策略和方法,真正做到重视语言材料的积累,加强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训练,着眼于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下面我就中考前一阶段复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分别谈谈几点想法: 一、做好基础知识的复习
大家都知道基础的重要性,因此我认为基础知识对于学生很重要。在中考题中基础题还是占了一定的比例,无论是为考试还是下阶段的学习基础都必不可少。而且在阅读题中语文基础知识也同样必不可少。语文基础知识最要紧的是字词及音、意。这些是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还有背诵,语文的基本功,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强调背诵。背诵对于语文的学习可谓重要,做一个不恰当的比喻:背诵相当于人的腿,要行走必须有腿的支撑。所以在复习中我要力争大多数学生背诵过关,且形成积累。 二、阅读能力的训练
阅读是考试中占比例较大的,要考好成绩必须训练阅读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地对三年来的阅读实践进行感悟反思和理性思考,从中产生一些顿悟,明白一些阅读写作的道理,归纳出一些阅读的规律和技巧。各类体裁作品的阅读首先都是以理解为目的的,在理
解阅读的基础之上发展为鉴赏性阅读、创造性阅读。在阅读训练中要求学生努力做到准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准确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和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准确理解文章主旨和思路,准确领会文章的写法和特点。一定的阅读量可以培养起较好的语感,而经常性的思考可以锻炼思维,激发潜能。同时在一定量的阅读训练中可以通过对自己的答案与标准答案的反复比较思考,纠正自己的思路偏差,修整完善自己的思维。阅读材料要精选,试题要有思维含量。 三、作文能力的训练
中考复习应当突出写作能力的训练。作文最要让学生学会审题和应用恰当的文体进行创作。平时训练主要是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情会表达。这样不至于到最后心中想的没法表达或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情形。写作是表达能力的综合运用,在复习阶段的任何程式化、格式化的训练都有悖于创新精神的培养。但是文章是有体裁的,虽然没有人是按照教科书上的几“要素”来写文章的,可是在必须打好写作基础的初中阶段,应当能写出符合要求的记叙文和简单的议论文、说明文。所以我们主张在强调可用多种文体写作的大环境下,仍要重视培养自己的文体感,要强化对表达方式的训练。 四、要重视语言材料的积累
学习语文需要日常的积累,没有积累的语言是苍白的,没有积累的学习是徒劳的。有了厚实的积累才能激活思维,才能触类旁通。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首先是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其次才是理解和运用。学生在积累方面主要的问题是记忆不清晰、不完整,
表现在试卷上,要么是写不出,要么是书写时添字、漏字、写错别字、笔画不清等等。针对这种情况,复习时,我们要让学生做到对背诵的诗文,要领悟其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要真正弄懂;对诗文中的易混字、易错字,要用红笔圈点出来,以激起有意注意,重点把握;在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写出上下句或句中的关键字。为了提高识记效果,可将要求背诵的诗文或按朝代或按篇幅大小切割成若干块,然后规定自己几天完成一大块,这样化整为零,保证了识记的计划性。另外让学生自记、自测、自查,也可让他们互查,然后教师抽查。
五、要着眼于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学习语文,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语言知识。基本的语言知识,主要不是指概念性知识,而是指方法性、规律性的知识,即从语言实践中归纳出来,又用来指导语言操作的实用性知识。中考语文复习训练的任务则是在平时的实践、积累的基础上,结合规律,归纳方法,提高基本语言知识运用水平。基本语言知识运用能力的核心是正确使用词语和句子,而所谓的正确使用,除了正确选择词语和句子,主要指的是恰当搭配与组合。因此,总复习训练中要下气力训练词语与词语、词语与句子、句子与句子的搭配组合能力。可让学生把自己所做的题目进行交流,从中发现问题,然后修改重写,如此反复多次,形成基本技能。
总之,中考语文复习应当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复习方法。复习效果好不好与采用的复习策略是否妥当大有关系。一般应注意在不
同班级,复习策略要有所不同。如比较活跃的班级,要适当多做思考难度大一些的练习,防止学生学习浮夸;在比较沉闷的班级,则要多开展一些竞赛活动,让学生能积极投入复习。另外,不管在哪个班级,都不要一味地重复讲述课文,知识复习不宜偏重理论概括,更不应当盲目大量地演练题目或以考试代复习。而应该做到全面把握,分清主次,在教读课和名家名作上精雕细琢,抓好积累,着眼运用,在运用语言上动脑筋、下工夫。从补缺入手注重训练,寻找学生知识或能力的不足和疏漏,及时给以弥补,进行必要有序、有层次、有梯度、有针对性的训练,还要注意针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指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