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史记选读基础知识梳理

史记选读基础知识梳理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一、廉颇与蔺相如

1、通假字

可与不 不,通“否〞。

臣愿奉璧西入秦 奉,通“捧〞,用手托。

拜书送于庭 庭,通“廷〞,承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观察。 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缪,通“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义之 孰,通“熟〞,仔细。

2、一词多义

负:秦贪,负其强 依仗,凭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辜负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违犯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使……承担 谦颇闻之,肉袒负荆 背着 使: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派遣

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出使 乃使其从者衣褐 让 大王乃遣一介之使 使臣 引:引赵使者蔺相如 引见,延请

左右欲引相如去 拉

相如引车避匿 牵,拉,引申为掉转 徒: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白白的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只,只不过 幸:而君幸赦臣 幸好,幸运

而君幸于赵王 宠幸

以:以勇气闻于诸侯 凭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用,拿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来,连词 那么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用以,用来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因为

3、古今异义词

请指示王 指示:古义:指给人看

今义:上级对下级的说明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约束:古义:条约

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 得罪:古义:得到惩罚 今义:冒犯 明年复攻赵 明年: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于是相如前进缶 前进:古义:上前进献

今义:向前行进

宣言曰 宣言:古义:扬言

今义:宣告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鄙贱: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

今义:鄙卑下贱

4、词类活用

舍相如广成传舍 舍,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 左右欲刃相如 刃,名词作动词,用刀杀 乃使从者衣褐 衣,名词作动词,穿

而相如庭斥之 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完璧归赵 完,使动用法,使...完好 秦王恐其破璧 破,使动用法,使...破碎 宁许以负秦曲 负,使动用法,使...承担 毕礼而归之 归,使动用法,使...回去 且庸人尚羞之 羞,意动用法,以...为羞耻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先,意动用法,以...为先;

后,意动用法,以...为后

5、文言句式 判断句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我为赵将。 被动句

而君幸于赵王。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倒装句

宾语前置:何以知之。

定语后置:求人可使报秦者。 介宾短语后置:以勇气闻于诸侯。

拜送书于廷。 遂与秦王会渑池。 大王见臣列观。

二、晁错

1、通假字

与雒阳宋孟及刘礼同师 雒,同\"洛\",洛阳。 由此与错有卻 郤,同\"郤\"。 吴楚罢不 不,通\"否\"。 方案始行,卒受大戮 卒,通\"猝\"。

2、一词多义

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介词,凭借 .以?书?称呼 介词,用 .

以其辩得幸太子 介词,凭借 .

以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 介词,把 .

吾领先斩以闻 相当于“而〞,表承接 .

错以此愈贵 介词,因为 .故请削地以尊京师 表目的,来 .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 副词,就 .

乃 此非庙垣,乃堧中垣 副词,是 .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 副词,竟然 . 错乃穿两门南出 副词,就 .数上书孝文 副词,屡次 .数 书数十上,孝文不听 数次,几 .

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 副词,屡次 .

因上廉价事 介词,趁机 .

因 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 介词,凭借 .

因言错擅凿庙垣为门 副词,于是 .具为上言之 介词,对 .击吴楚军为将 做 .为 外为诸侯报仇 介词,替 .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认为 . 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 介词,被 .及 吾不忍见祸及吾身 牵连 .

及窦婴、袁盎进说 等到 .

故 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 以前的 .

故请削地以尊京师 所以 .

独 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 副词,只 .独窦婴争之 副词,只有 .

然 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 连词,但是 ..

于是景帝默然良久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

便 丞相申屠加心弗便 安闲 .门东出,不便 方便 .

闻 道军所来,闻晁错死 听说 .

吾领先斩以闻 使动用法,使……知道 .

3、古今异义词

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古义:文献经典 今义:以语言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

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 古义:汉朝时掌管图书的官名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诏以为太子舍人 古义:让......做 今义:认为

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 古义:凭借这个 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

上书言军事,谒见上 古义:军中之事 今义:与军队或战争有关的事情 于是景帝默然良久 古义:对此 今义:承接关系连词

因上廉价事 古义:利于治国、符合时宜的方法或建议 今义:方便适宜

4、常见实词

与雒阳宋孟及刘礼同师 学习〔动词〕 天下无治?尚书?者 研究〔动词〕 年九十余,老不可征 征召〔动词〕 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 受学〔动词〕 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 晋升官职〔动词〕 公言善,吾亦恨之 好〔形容词〕 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喜欢〔动词〕 力未有以伤 中伤〔动词〕 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 罪〔名词〕 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 奏章〔名词〕 丞相谢 谢罪〔动词〕 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 小辈〔名词〕 诸侯皆諠哗,疾晁错 痛恨〔动词〕 吾去公归矣 分开〔动词〕 上书言军事,谒见上 晋见〔动词〕 内杜忠臣之口 堵塞〔动词〕 公言善,吾亦恨之 遗憾〔形容词〕 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 处所〔名词〕

5、常见虚词

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 总是〔副词〕 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 单独〔副词〕

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 没有谁〔无定指代词〕 上初即位 刚刚〔副词〕 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 可是〔转折连词〕 吴楚七国果反 果真〔副词〕 道军所来,闻晁错死 从〔介词〕 于是景帝默然良久 很〔副词〕

6、词类活用

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 以为......奇〔意动用法〕 太子善错计策 认为......善〔意动用法〕 别疏人骨肉 使......离别疏远〔使动用法〕 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穿〔名词活用为动词〕 吾领先斩以闻 使......知道〔使动用法〕

内杜忠臣之口 对内〔名词做状语〕 外为诸侯报仇 对外〔名词做状语〕 错乃穿两门南出 向南〔名词做状语〕

7、特殊句式

晁错者,颖川人也 〔判断句〕

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 〔状语后置〕 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 〔被动句〕 此非庙垣,乃堧中垣 〔判断句〕 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省略句〕 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 〔省略句〕

三、赵氏孤儿

1. 通假字

梦见叔带持要而哭 同“腰〞

韩厥告赵朔趣亡 通“促〞,赶紧 而朔妇免身 通“娩〞,分娩 国人哀之,故见龟策 同“现〞,显现

2. 古今异义

至于成公,世有立功 古义:到了……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3. 一词多义

而:梦见叔带持要而哭 表修饰关系〔连词〕

盾卜之,兆绝而後好 表顺承关系〔连词〕 而贾为司寇 承接关系连词 是非先君之意而妄诛 并列关系 臣有大事而君不闻 转折连词

假设幸而男 修饰关系连词

之:非君之身,乃君之子 的,构造助词

召而匿之宫中 他〔代词〕

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後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

乃:非君之身,乃君之子 是,表判断

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 就〔副词〕 然赵氏真孤乃反在 却〔副词〕

于: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 在〔介词〕

及至于景公 到〔介词〕

以:以致赵盾 用〔介词〕

以臣弑君 凭借……身份〔介词〕 子孙在朝,何以惩罪? 按照〔介词〕

吾先君以为无罪 认为〔动词〕 韩厥具以实告 把〔动词〕

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 来〔目的连词〕

然:然亦君之咎 但是〔转折关系连词〕

非然,孰敢作难 这样〔代词〕

请:请诛之 恳求〔动词〕

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 请命〔动词〕

吾为其易者,请先死 请允许自己做……〔表敬副词〕

其:今诸君将诛其後 他的〔代词〕

吾为其易者,请先死 这〔代词〕

其赵氏乎 恐怕〔表推测语气副词〕

必: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 确实〔副词〕

今一索不得,後必且复索之 一定〔副词〕

假设:假设幸而男,吾奉之 假设〔连词〕

即不灭假设无声 你〔代词〕

出:韩厥许诺,称疾不出 出门〔动词〕

程婴出 揭露〔动词〕

于:立孤与死孰难 跟〔介词〕

谁能与我千金 给〔动词〕 遂杀杵臼与孤儿 和〔连词〕

及:及索,儿竟无声 等到〔介词〕

及周天子,皆有明德 到〔动词〕

为:子强为其难者 做〔动词〕

为之祭邑 给〔介词〕 及赵武冠,为成人 成为〔动词〕 吾先君以为无罪 认为〔动词〕

固: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後 本来〔副词〕

赵武啼泣顿首,固请曰 坚决〔形容词〕

故: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 所以〔连词〕

复故位 旧的〔形容词〕

且:拊手且歌 并且〔并列关系连词〕

后必且复索之 将要〔副词〕

4. 常见实词

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 铲除〔动词〕

盾卜之,兆绝而後好 用龟甲占卜时的裂纹〔名词〕 盾卜之,兆绝而後好 断绝 然亦君之咎 过错〔名词〕 乃治灵公之贼 凶手〔名词〕 以致赵盾 罗织罪名〔动词〕 妄诛谓之乱 随意〔形容词〕 妄诛谓之乱 混乱〔形容词〕 朔死不恨 遗憾〔动词〕 皆灭其族 家族〔名词〕 走公宫匿 跑〔动词〕

假设幸而男 幸运〔形容词〕 赵氏先君遇子厚 对待〔动词〕 赵氏先君遇子厚 优厚〔形容词〕 子强为其难者 尽力〔形容词〕

乃二人谋取别人婴儿,负之 背着〔动词〕 谬谓诸将军曰 哄骗〔动词〕 发师随程婴攻公孙杵臼 军队〔名词〕 大业之后不遂者为祟 延续〔动词〕 而叔带去周适晋 分开 而叔带去周适晋 到……去 矫以君命 假托〔动词〕 事先君文侯 侍奉〔动词〕

于是召赵武、程婴遍拜诸将 拜见〔动词〕 及赵武冠,为成人 行加冠礼〔动词〕 程婴乃辞诸大夫 辞别〔动词〕

5. 常见虚词

赵将世益衰 更加〔副词〕 将作难 将要〔副词〕

盾虽不知,犹为贼首 虽然〔转折连词〕 盾虽不知,犹为贼首 仍然〔副词〕 胡不死 为什么〔代词〕 是非先君之意而妄诛 这〔代词〕 即女也,吾徐死耳 假设〔连词〕 居无何,而朔妇免身 不久

及索,儿竟无声 竟然〔副词〕 後必且复索之 将要〔副词〕 後必且复索之 再〔副词〕 纵不能立 纵使〔假设连词〕 独杀杵臼可也 只〔副词〕

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 确实〔副词〕

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 依靠〔介词〕 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後 没有〔副词〕

6. 词类活用

盾卜之,兆绝而後好 为……占卜〔为动用法〕 国人哀之,故见龟策 为……哀伤〔为动用法〕 赵史援占之 为……占卜〔为动用法〕 婴不肖,不能立赵孤 使……立 〔使动用法〕 昔下宫之难不能死 使……活〔使动用法〕 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 使……活〔使动用法〕 武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死 使……受苦〔使动用法〕 假设幸而男,吾奉之 生男〔名词活用作动词〕 衣以文葆 穿上,裹上〔名动〕

兆绝而後好 显示吉利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7. 特殊句式

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 〔状语后置〕 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 〔状语后置〕 衣以文葆 〔状语后置〕 夫人置儿绔中 〔省略句〕 匿山中 〔省略句〕 纵不能立 〔省略句〕 程婴卒与俱匿山中 〔省略句〕 召而匿之宫中 〔省略句〕 赵朔妻,成公姊 〔判断句〕 小人哉程婴 〔主谓倒装〕

四、信陵君窃符救赵

1、通假字

俾倪故久立 俾倪,通“睥睨〞,斜视的样子。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 坐,通“座〞,座位。

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具,通“俱〞,全部,所有。 辞决而行 决,通“诀〞,诀别,辞别。 北乡自刭以送公子 乡,通“向〞,向着,朝着。

2、古今异义

复从北方来传言曰 传言:古义:传车报信;

今义:①传令;传话。②流言;流传的话。③指谚语。

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 大会:古义:大摆宴席宴请;

今义:①大规模地会合。②人数众多的集会。③大好时机。

公子颜色愈和 颜色:古义:脸色;

今义:①色彩。②容貌。③指显示给人看的利害的脸色或行动。④颜料;染料。

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 婚姻:古义:结为姻亲关系;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所以:古义:……的情况;

今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3、一词多义

过: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 访问

行过夷门,见侯生 经过 之:此五霸之伐也 助词,的

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 代词,他

如姬资之三年 代词,代这件事 以:以致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介词,在

实持两端以观望 表目的,来 欲以客往赴秦军 连词,与 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介词,因为 故: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故久立与其客语 今公子故过之 世莫能知,故隐屠问耳 引:公子引车入市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 复引车追问侯生 为公子先引 就:乃谢客就车 赢欲就公子之名 使归就戮于秦 下:礼贤下士 旦暮且下 辞:辞决而行 无一言半辞送我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 近日奉辞伐罪 存:公子亲数存之 却秦存赵 无:士无贤不肖 独子无兄弟,归养

4、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 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 北救赵而西却秦 赵王及平原自迎公子于界 〔二〕名词用作动词

直上载公子上坐 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 如姬资之三年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 椎杀晋鄙 〔三〕形容词用作动词

缘故

成心 特意 所以 带着

延请 退回 引路 上,登上

成就 承受

谦逊的对待 攻下,打下 辞别

言语,言辞 推辞

命令 问候

保存 无论

没有 自:亲自

礼:有礼貌地

北、西:在北边,在西边 自:亲自 上:登上 壁:驻扎 资:悬赏 鼓:操

袖:在衣袖中藏着 椎:用椎击打 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 轻:轻视 〔四〕使动用法

走芒卯 走:使……逃跑,打跑 公子从车骑 从:使……跟随,带着 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久立:使……长久地站立 〔五〕意动用法

公子怪之 怪:以之为怪,认为他很奇怪 公子乃自骄而功之 功:以之为功,把它作为功绩

5、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赵王猎耳,非为寇也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 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 此五霸之伐也 此人力士 晋鄙嚄唶宿将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此乃臣救命之秋也

〔二〕主谓倒装句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三〕定语后置句 臣之客有能深得赵王阴事者 〔四〕宾语前置句

公子何以知之

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

〔五〕状语后置句

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不敢任公子以国政

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 以负于魏,无功于赵 〔六〕被动句

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五、甘罗

1. 通假字

女焉能行之 通“汝〞,你 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 通“欤〞

2. 古今异义

令秦有十一 古义:非常之一 今义:十加一后所得的数目 以为上卿 古义:以之为 今义:认为

3. 一词多义

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丞相〔名词〕 秦使张唐往相燕 辅助〔动词〕 燕、秦不相欺者 互相〔副词〕

欲与燕共伐赵 跟〔介词〕 得唐者与百里之地 给〔动词〕 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 通“欤〞 与强赵攻弱燕 帮助〔动词〕

今之燕必经赵 到〔动词〕 君侯何不快之甚也 取消句子独立性 卿之功孰与武安君 的〔介构助词〕 臣请行之 他〔代词〕

臣请行之 请允许〔表敬副词〕 我身自请之而不肯 告诉〔动词〕

臣尝为秦昭王伐赵 替 〔介词〕 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 做〔动词〕

君其试臣 副词,表希望语气 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 他〔代词〕

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 到〔介词〕 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在〔介词〕 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曰 对 〔介词〕

以广河间之地 来〔目的连词〕 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把〔介词〕

未有以强也 勉强〔动词〕 武安君南挫强楚 强大〔动词〕

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承接关系连词 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 转折关系连词

4. 常见实词

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侍奉〔动词〕 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 派〔动词〕 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 老师〔动词〕 何遽叱乎 急〔形容词〕

孰与文信侯专 权重,权大〔形容词〕

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分开〔动词〕 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行 病〔名词〕 燕、秦不相欺无异故 缘故〔名词〕 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 赠送〔动词〕

5. 常见虚词

君侯何不快之甚也 厉害〔形容词〕 女焉能行之 怎么〔形容词〕 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 如今〔名词〕 请因孺子行 按照〔介词〕

6. 词类活用

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做人质〔名词活用作动词〕 臣请行之 使……行〔使动用法〕 武安君难之 使……为难〔使动用法〕 武安君南挫强楚 在南面〔名词做状语〕 赵襄王郊迎甘罗 在郊外〔名词做状语〕 欲攻赵而广河间 使……广〔使动用法〕 请归燕太子 使……归〔使动用法〕

7. 特殊句式

甘罗者,甘茂孙也 判断句 得唐者与百里之地 省略句

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状语后置 应侯之用于秦也 被动句

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状语后置

六、淳于髡

1. 通假字

三年不蜚又不鸣 通“飞〞

诸侯振惊 通“震〞,惊慌 汙邪满车 同“污〞

威王大说 通“悦〞

卒然相睹 通“猝〞,突然 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 通“镒〞

合尊促坐 通“樽〞 髡尝在侧 通“常〞

2. 古今异义

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 古义:言谈辩捷 今义:〔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未尝屈辱 古义:折服侮辱 今义:受到压迫和侮辱 百官荒乱 古义:荒废混乱 今义:社会秩序极度不安定

执法在傍,御史在后 古义:指监视酒政的人 今义:执行法令、法律

私情相语 古义:个人情感 今义:私人的交情

3. 一词多义

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 到〔动词〕

止王之庭 的〔动词〕

淳于髡说之以隐 劝说〔动词〕 笑岂有说乎 说法〔动词〕 威王大说 喜悦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 用于判断句,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语气词〕 今者臣从东方来 用于时间词后,表示“……的时候〞〔代词〕 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 用于动词、形容词后,指代人或事物〔代词〕

奋兵而出 承接关系连词 髡恐惧俯伏而饮 修饰关系连词

欢然道故 旧的事情 故曰酒极那么乱 所以〔连词〕

夜引兵而去 退〔动词〕 六博投壶,相引为曹 邀请〔动词〕

淳于髡说之以隐 用〔介词〕

以讽谏焉 来〔目的连词〕 以髡为诸侯主客 把〔介词〕

4. 常见实词

数使诸侯 屡次〔副词〕 好为淫乐长夜之饮 过度〔形容词〕

沉湎不治 管理〔动词〕 委政卿大夫 委托〔动词〕 止王之庭 止息〔动词〕 诛一人 杀〔动词〕 奋兵而出 振奋〔动词〕 奋兵而出 军队〔动词〕 赍金百斤 携带〔动词〕 冠缨索绝 断〔动词〕 见道傍有禳田者 祈祷〔动词〕 酒一盂,而祝曰 祷告〔动词〕

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 少〔形容词〕 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 多〔形容词〕 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 增加〔动词〕

髡辞而行 辞别〔动词〕 赵王与之精兵十万 给〔动词〕

假设亲有严客 父亲〔名词〕

假设亲有严客 尊敬〔形容词〕 奉觞上寿 恭敬地捧着 欢然道故 说〔动词〕 私情相语 议论〔动词〕 行酒稽留 延长〔动词〕 六博投壶,相引为曹 同辈〔名词〕

后有遗簪 丧失〔动词〕 日暮酒阑 尽〔动词〕

5. 常见虚词

国且危亡 将要〔副词〕 左右莫敢谏 没有谁〔无定指代词〕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 就〔副词〕

恶能饮一石哉 怎么〔副词〕 不过一斗径醉矣 就〔副词〕

假设亲有严客 假设〔假设连词〕 饮可八斗而醉二参 大约〔副词〕

6. 词类活用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 使……上朝〔使动用法〕

不鸣那么已,一鸣惊人 使……吃惊〔使动用法〕

先生少之乎 认为……少〔意动用法〕

7. 特殊句式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 〔判断句〕

淳于髡说之以隐 〔状语后置〕

侍酒于前 〔状语后置〕 止王之庭 〔省略句〕 赐酒大王之前 〔省略句〕

七、孙膑

1. 通假字

欲隐勿见 通“现〞 出现

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捲 通“拳〞拳头 老弱罢于内 通“疲〞疲惫

2. 古今异义

遂以为师 古义:把……当作 今义:认为

夫解杂乱纷纠者 古义:杂乱,纷扰 今义:争执的事情 明日为五万灶 古义:第二天 今义:明天

3. 一词多义

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 可是〔转折连词〕 那么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 并且〔并列连词〕

去韩而归 承接连词

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修饰关系连词

乃阴使召孙膑 派〔动词〕 齐使者如梁 出使〔动词〕 说齐使 使者〔名词〕

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 才能〔动词〕 臣能令君胜 可以〔能愿动词〕

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 比得上〔动词〕 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

及临质 等到〔介词〕

庞涓恐其贤于己 比〔介词〕 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向〔介词〕 轻兵锐卒必竭于外 在〔介词〕

齐使田忌将而往 率领〔动词〕 魏将庞涓闻之 大将〔名词〕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顺利〔形容词〕 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利益〔名词〕

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经过〔动词〕 士卒亡者过半矣 超过〔动词〕

乃斫大树白而书之 写〔动词〕 见白书 文字〔名词〕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顺着〔动词〕 齐因乘胜尽破其军 于是〔副词〕

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 认为〔动词〕 虏魏太子申以归 而,表修饰关系 孙膑以此名显天下 因为〔介词〕 于是乃以田忌为将 把〔介词〕 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 用〔介词〕

疾之 嫉妒〔动词〕

君不假设引兵疾走大梁 快速〔形容词〕

4. 常见实词

齐使者如梁 往〔动词〕 欲隐勿见 埋没〔动词〕 孙膑以刑徒阴见 会面〔动词〕

以及〔连词〕 说齐使 劝说〔动词〕 窃载与之齐 到〔动词〕

马有上、中、下辈 等级〔名词〕 及临质 对〔动词〕

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推荐〔动词〕 膑辞谢曰 推辞、回绝 而孙子为师 军师〔名词〕

君不假设引兵疾走大梁 率领〔动词〕 君不假设引兵疾走大梁 军队〔名词〕 魏果去邯郸 分开〔动词〕 直走大梁 奔向〔动词〕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轻视〔动词〕 齐号为怯 号称〔动词〕

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奔赴〔动词〕 孙子度其行 揣度〔动词〕

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约定〔动词〕 乃钻火烛之 照亮〔动词〕

5. 常见虚词

庞涓既事魏 已经〔副词〕 乃阴使召孙膑 于是〔副词〕 乃阴使召孙膑 暗中〔副词〕

那么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 就〔承接连词〕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 屡次〔副词〕 君弟重射 只〔副词〕

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 两次〔数词〕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向来〔副词〕 我固知齐军怯 本来〔动词〕

6. 词类活用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像客人那样〔名词作状语〕 田忌信然之 认为……对〔意动用法〕

齐威王欲将孙膑 使……为将〔使动用法〕

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疲弊的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往西〔名词活用作动词〕 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使……挫败〔使动用法〕

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轻装的、精锐的部队〔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7. 特殊句式

窃载与之齐 省略句 与齐战于桂陵 状语后置

八、井陉之战

1. 通假字

禽夏说阏与 通“擒〞,捉拿。

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 通“麾〞,军队中的帅旗。 必为二子所禽矣 通“擒〞,擒拿。 亦已罢极 通“疲〞,疲惫。

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 通“蔽〞,隐蔽。 详应曰:“诺。〞 通“佯〞,假装。 背水陈 通“阵〞,布阵。

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 通“佯〞,假装。 东乡坐 通“向〞,方向。 兵法右倍山陵 通“背〞,背后。

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 通“抚〞,抚爱。 诣荥阳以距楚 通“拒〞抵御 。

2. 古今异义

其实不过数千 古义:它的实际情况。 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3. 一词多义

以信为左丞相 把〔介词〕

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 用〔介词〕 诣荥阳以距楚 来〔目的连词〕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 带着〔动词〕

齐、赵亦反汉与楚和 跟〔介词〕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 和〔连词〕

信之下魏破代 攻克〔动词〕 欲东下井陉击赵 去〔动词〕

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 并列连词 此乘胜而去国远斗 修饰关系连词 今如此避而不击 转折连词 赵军望见而大笑 承接连词

壁皆汉赤帜,而大惊 因此〔因果连词〕

其八月 这〔代词〕 其锋不可当 他的〔代词〕 其势粮食必在其后 那〔代词〕

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也 将要〔副词〕 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 并且〔递进连词〕

归视亲疾 病〔名词〕

假设疾入赵壁 快速〔形容词〕

即绝河关反汉 切断〔动词〕

从间道绝其辎重 断绝〔动词〕

信乃益为疑兵 于是〔副词〕 乃敢引兵遂下 才〔副词〕

4. 常见实词

塞王欣、翟王翳亡汉降楚 逃亡〔动词〕 齐、赵亦反汉与楚和 反叛〔动词〕 至国 封地〔动词〕

汉王使郦生说豹 劝说〔动词〕 塞临晋 堵塞〔动词〕 信乃益为疑兵 增设〔动词〕

信乃益为疑兵 虚张声势以迷惑敌人的军队 陈船欲度临晋 摆开〔动词〕 引兵迎信 率领〔动词〕 汉王遣张耳与信俱 派遣〔动词〕 汉王遣张耳与信俱 一起〔动词〕 诣荥阳以距楚 往〔动词〕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 几〔数词〕 汉辄使人收其精兵 军队〔名词〕 师不宿饱 军队〔名词〕 今井陉之道 道路〔名词〕 车不得方轨 并排〔动词〕

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 给予〔动词〕 从间道绝其辎重 小路〔名词〕 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 住宿〔动词〕 夜半传发 传令〔动词〕 必空壁逐我 军营〔名词〕 走水上军 逃〔动词〕

有能生得者购千金 悬赏〔动词〕 诸将效首虏 献〔动词〕 今予之生地 给与〔动词〕

5. 常见虚词

汉之败却彭城 助词,用在主谓之见,取消句子独立性 即绝河关反汉 立即〔副词〕 信遂虏豹 于是〔副词〕 汉辄使人收其精兵 就〔副词〕

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也 将要〔副词〕 那么诸侯谓吾怯 那么〔承接连词〕 韩信使人间视 偷偷地〔副词〕 假设疾入赵壁 你们〔代词〕 诸将皆莫信 不〔副词〕

赵将虽斩之 虽然〔转折连词〕 顾诸君不察耳 只是〔副词〕 今予之生地 假设〔假设连词〕

6. 词类活用

引兵东 向东进军〔名词活用作动词〕 北击赵、代 向北〔名词作状语〕 欲东下井陉击赵 向东〔名词作状语〕 鼓行出井陉口 击鼓〔名词作状语〕

师事之 像对待老师那样〔名词作状语〕

7. 特殊句式

汉之败却彭城 省略句 魏王盛兵蒲坂 省略句 禽夏说阏与 省略句 聚兵井陉口 省略句 新喋血阏与 省略句 坚营勿与战 省略句 必为二子所禽矣 被动句 广武君策不用 被动句 成安君,儒者也 判断句 何以加之 介词宾语前置

九、垓下之战

1. 通假字

楚兵罢食尽 通“疲〞疲惫 辟易数里 通“避〞退避

2. 古今异义

期山东为三处 古义:山的东面 今义:山东省 地方千里 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某一区域

吾知公长者 古义:敦厚 今义:年龄大、辈分高的人

3. 一词多义

君王能与共天下 跟〔介词〕 尽与韩信 给〔动词〕

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 用在方位词后,表方位〔助词〕 以与彭越 拿〔介词〕 以舒屠六 用〔介词〕 以故汉追及之 因为〔介词〕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而〔连词〕

乃引兵解而东归 就〔副词〕 汉军乃觉之 才〔副词〕 乃有二十八骑 只〔副词〕

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以及〔连词〕

以故汉追及之 赶上〔动词〕 及其死,鲁最后下 等到〔介词〕

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 从〔介词〕 项王自度不得脱 自己〔代词〕

美人和之 他〔代词〕

此天之亡我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

使各自为战 替〔介词〕 为之奈何 处理〔介词〕 愿为诸君快战 给〔介词〕 期山东为三处 分作〔动词〕

今独臣有船 只有〔副词〕 籍独不愧于心乎 难道〔副词〕

假设非吾故人乎 旧的〔形容词〕 故分其地为五 所以〔连词〕

其不至固宜 本来〔副词〕 今日固决死 一定〔副词〕

乃引兵解而东归 修饰关系〔连词〕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因果关系〔连词〕

楚兵且破 将要〔副词〕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况且〔递进连词〕

4. 常见实词

乃引兵解而东归 松弛〔形容词〕 乃引兵解而东归 带着〔动词〕 张良、陈平说曰 劝说〔动词〕 汉王复入壁 营垒〔名词〕 诸侯不从约 遵从〔动词〕 其不至固宜 应该〔动词〕

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 靠近〔动词〕 举九江兵 发动〔动词〕 诣项王 往〔动词〕 今可立致也 到来〔动词〕

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几〔数词〕 力拔山兮气盖世 超过〔动词〕 田父绐曰 欺骗〔动词〕 期山东为三处 约定〔动词〕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受〔动词〕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回头〔动词〕

5. 常见虚词

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趁着〔介词〕 即不能,事未可知也 假使〔连词〕 那么楚易败也 就〔承接连词〕

请今进兵 请别人允许自己做某事〔表敬副词〕 虞兮虞兮奈假设何 你〔代词〕

莫能仰视。 没有谁〔无定指代词〕 然今卒困于此 可是〔转折连词〕 然今卒困于此 终于〔副词〕 江东虽小 虽〔转折连词〕

6. 词类活用

乃引兵解而东归 向东〔名词作状语〕 汉欲西归 向西〔名词作状语〕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在夜里〔名词作状语〕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向东〔名词作状语〕 项王军壁垓下 修筑营垒〔名词活用作动词〕 亦足王也 称王 〔名词活用作动词〕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往东走〔名词活用作动词〕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往西〔名词活用作动词〕 马童面之 面对〔名词活用作动词〕 令诸君知天亡我 使……灭亡〔使动用法〕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使……为王〔使动用法〕

7. 特殊句式

此天亡楚之时也 判断句 此项王也 判断句 君王能与共天下 省略句 使各自为战 省略句

随刘贾、彭越皆会垓下 省略句 项王军壁垓下 省略句 饮帐中 省略句 乃陷大泽中 省略句

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 省略句 然今卒困于此 状语后置 我何渡为 宾语前置

十、荆轲

1. 通假字

吾曩者目摄之 通“慑〞,震慑 荆轲嘿而逃去 通“默〞,沉默 祸必不振矣 通“赈〞,救

北购于单于 通“媾〞,和好 心惛然 通“昏〞,迷惑

恐不能须臾 通“耐〞,经受得住 太子送至门,戒曰 通“诫〞,告诫 其意不厌 通“餍〞,满足 莫敢合从 通“纵〞,合纵 使悉反诸侯侵地 通“返〞,返还 秦王必说见臣 通“悦〞,快乐 右手揕其匈 通“胸〞,胸膛

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 通“拊〞,拍 请辞决矣 通“诀〞,辞别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通“震〞,震摄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通“捧〞,捧着 图穷而匕首见 通“现〞,露 卒起不意 通“猝〞,突然

2. 古今异义

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古义:性情谨厚之人 今义:年长辈分高的人 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且至于燕 古义:到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 古义:获罪 今义:招人不快或怀恨 足为寒心 古义:内心恐惧 今义:因绝望而痛心 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 古义:处境困难 今义:经济困难

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古义:消除借口 今义:害怕泄露机密而害 死知道内情的人

太子逢迎 古义:迎接 今义:说话和做事成心迎合别人的心意 不知臣精已消亡矣 古义:消耗尽 今义:消失

长者为行,不使人疑之 古义:有很高修养的人 今义:年长辈分高的人 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 古义:表示原因 今义:表结果〔连词〕

此天之所以哀燕而不弃其孤也 古义:表示根据,用来 今义:表结果〔连词〕

3. 一词多义

卫人谓之庆卿 他〔代词〕 而之燕 到〔动词〕

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的〔助词〕

居顷之 起调节音节作用〔助词〕 擅巴、汉之饶 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

田先生不知丹之不肖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

而之燕 承接关系连词 盖聂怒而目之 修饰关系连词 民众而士厉 并列关系连词

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 假设关系连词

使使往之主人 派〔动词〕 使使往之主人 使者〔名词〕

使者还报 出使〔动词〕 使得至前 致使〔动词〕 使得毕使于前 让〔动词〕 使得毕使于前 使命〔名词〕

其后秦伐魏 那〔代词〕 然其为人沈深好书 他〔代词〕 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那些〔代词〕 其后乃可图也 这〔代词〕

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 以及〔连词〕 及政立为秦王 等到〔介词〕

然其为人沈深好书 做〔动词〕 及政立为秦王 担任〔动词〕 归而求为报秦王者 替〔介词〕 复为羽声大方 变成〔动词〕

故尝质于赵 以前〔名词〕 故丹怨而亡归 所以〔连词〕

以术说卫元君 用〔介词〕 酒酣以往 而〔连词〕

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 来〔目的连词〕

易水以北 用在方位词后表方位〔助词〕 柰何以见陵之怨 因为〔介词〕 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 凭借〔介词〕 以次进 按照〔介词〕

固去也 本来〔副词〕

北有甘泉、谷口之固 险固〔形容词〕 固请毋让 坚决〔形容词〕

荆轲虽游于酒人乎 虽然〔转折连词〕 虽有管、晏 即使〔假设连词〕

徙于卫 到〔介词〕 荆轲游于邯郸 在〔介词〕 北购于单于 跟〔介词〕

丹终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 被〔介词〕 言足下于太子也 向〔介词〕

其先乃齐人 是,表判断〔副词〕 其后乃可图也 才〔副词〕 乃造焉 于是〔副词〕

且至于燕 将要〔副词〕

且非独于此也 况且〔递进关系连词〕

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 友善〔动词〕 所善荆卿可使也 熟悉〔动词〕

柰何以见陵之怨 被〔介词〕 偻行见荆卿 会见〔动词〕 荆轲尝游过榆次 经过〔动词〕 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拜访〔动词〕

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 通过〔介词〕 因遂自刎而死 于是〔副词〕 因此刺杀之 趁机〔介词〕 足为寒心 足够〔形容词〕

行怨暴之怒,岂足道哉 值得〔动词〕 而欲不可足也 满足〔动词〕

今计举国缺乏以当秦 可以〔能愿动词〕

王翦将数十万之众距漳、鄴 几〔数词〕 数困于兵 屡次〔副词〕

又举兵南伐楚 兴起〔动词〕 今计举国缺乏以当秦 全〔形容词〕

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 得到〔动词〕 诚得劫秦王 可以〔动词〕

荆卿那么已驾而去榆次矣 承接关系连词 那么不可 假设〔假设连词〕

擅巴、汉之饶 占有〔动词〕

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 独揽〔动词〕

以其间诸侯得合从 时机〔名词〕 异物间进 间或〔副词〕

顾计不知所出耳 只是〔副词〕 终已不顾 回头〔动词〕 不顾国家之大害 顾及〔动词〕

遂发 出发〔动词〕 发尽上指冠 头发〔动词〕 秦王发图 翻开〔动词〕

然其为人沈深好书 然而〔转折关系连词〕 虽然,光不敢以图国事 这样〔代词〕

4. 常见实词

卫元君不用 采用〔动词〕

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 先前〔名词〕 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 适宜〔动词〕 荆卿那么已驾而去榆次矣 分开〔动词〕 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逃跑〔动词〕 其少时与丹欢 交好〔动词〕 欲批其逆鳞哉 触犯〔动词〕 然那么何由 方法〔名词〕 委肉当饿虎之蹊 小路〔动词〕

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迅速〔形容词〕 旷日弥久 长久〔形容词〕 乃造焉 前往〔动词〕 却行为导 退〔动词〕 明不言也 说明〔动词〕 致光之言 传达〔动词〕 敢有所道 陈述〔动词〕 尽纳其地 承受〔动词〕

王翦将数十万之众距漳、鄴 率领〔动词〕 王翦将数十万之众距漳、鄴 抵达〔动词〕 赵不能支秦 抵抗〔动词〕 舍上舍 客舍〔名词〕

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夺取〔动词〕 微太子言 没有〔动词〕 臣愿谒之 恳求〔动词〕 今行而毋信 信物〔名词〕

秦王购之金千斤 悬赏以求〔动词〕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严酷〔形容词〕 人不敢忤视 逆〔动词〕 请辞决矣 辞别〔动词〕 既祖 祭祀路神〔动词〕

持千金之资币物 用作馈赠的帛〔名词〕 不敢举兵以逆军吏 抵抗〔动词〕 比诸侯之列 并列〔动词〕 比诸侯之列 位次〔名词〕 至陛 台阶〔名词〕 前谢曰 谢罪〔动词〕 愿大王少假借之 略微〔副词〕 愿大王少假借之 迁就〔动词〕 轲既取图奏之 呈献〔动词〕 假设曹沫之与齐桓公 好似〔动词〕 自引而起 伸长〔动词〕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 兵器〔名词〕

王负剑 背着(动词) 轲被八创 遭受〔动词〕

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 判罪〔动词〕 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 等级〔名词〕

5. 常见虚词

与盖聂论剑 同 〔介词〕 人或言复召荆卿 有的〔代词〕 荆轲既至燕 已经〔副词〕 酒酣以往 以后〔名词〕 相乐也 互相〔副词〕

荆轲虽游于酒人乎 表示肯定,相当于“也〞〔语气助词〕

其所游诸侯 置于动词前,组成所字构造,构成名词行短语〔助词〕 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正赶上〔副词〕 稍蚕食诸侯 逐渐〔副词〕 是固丹命卒之时也 这〔代词〕 是固丹命卒之时也 终〔动词〕 燕国莫不知 没有谁〔代词〕 不知吾形已不逮也 到达〔动词〕

幸而教之曰 敬词,表示对方这样做使自己感到幸运 光窃不自外 谦词,私下 方急时 正在〔副词〕

6. 词类活用

盖聂怒而目之 目视〔名词活用作动词〕

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作人质〔名词活用作动词〕 必入臣 称臣〔名词活用作动词〕 太子前顿首 上前〔名词活用作动词〕 於期乃前曰 上前〔名词活用作动词〕

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 天天〔名词作状语〕 稍蚕食诸侯 象蚕一样〔名词作状语〕 北有甘泉、谷口之固 北面〔名词作状语〕 南有泾、渭之沃 南面〔名词作状语〕

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 用匣子〔名词作状语〕 函封,燕王拜送于庭 用匣子〔名词作状语〕 发尽上指冠 向上〔名词作状语〕

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 向西 向南〔名词作状语〕 又举兵南伐楚 向南〔名词作状语〕

太子受而舍之 使……居住〔使动用法〕 使使以闻大王 使……知道〔使动用法〕 臣海内之王者 使……称臣〔使动用法〕

太子迟之 以为迟〔意动用法〕 群臣怪之 以为怪〔意动用法〕

7. 特殊句式

荆轲者,卫人也 判断句 往而不返者,竖子也 判断句 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 省略句 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省略句 归而求为报秦王者 省略句 置之匈奴 省略句 可与谋 省略句 驽马先之 省略句 使悉反诸侯侵地 省略句 以试人 省略句 欲与俱 省略句 而为治行 省略句 待吾客与俱 省略句 见燕使者咸阳宫 省略句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省略句

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 状语后置 故尝质于赵 状语后置 窥以重利 状语后置 嘉为先言于秦王 状语后置 燕王拜送于庭 状语后置 北有甘泉、谷口之固 定语后置 南有泾、渭之沃 定语后置 擅巴、汉之饶 定语后置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定语后置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 定语后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