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割痧背后的中西方文化■异
●郑敏(昆明学院外国语学院,云南昆明650214)
[摘要]本文以电影《刮痧》为主线,从影片体现出的中西医文化差异以及文化无意识现象两个方面来论述中,西方
存在的文化差异.刮痧在影片中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我们可以把这种疾病引申为一种文化瘀病,这种病需要通过
刮痧才能使一个经脉的两端连接起来,通过活血化瘀的作用,将两种不同的文化沟通起来.通过影片中两种文化的比
较,我们认识到文化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性,同时文化的继承和传播也对跨文化交际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关键词]《刮痧》;中西医文化;中介医学;文化无意识;文化差异
《刮痧》是一部以中国传统中医刮痧治疗方法为载体,
反映了中,西方文化冲突的影片.故事发生在美国圣路易
斯,男主人公许大同来美8年,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影
片开头男主人公许大同拿过奖杯发表感言:”8年前我还是
一
个新移民,站在街头卖画为生,不过我相信,只要努力,
总有一天会成为你们中的一员:一个真正的,成功的美国
人.今天,这个奖证明了,美国是个充满机会的地方……
我爱你们,我爱美国,这就是我的美国之梦.”这段感言代
表了多少去美国寻梦的中国人的心声.大家都怀揣着梦想
去到美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打拼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许大同代表了那些成功的中国移民.在美国终于有了成功
的事业,同时还拥有了一个漂亮且能干的妻子,一个活泼
可爱的儿子,然而,这样一个让人羡慕的家庭却因为一个
小小的”刮痧”事件被搞得支离破碎.
因为孩子突发高烧,家里的爷爷刚来美国又不懂英文,
看不懂药名,就突发奇想用了中国传统的刮痧治疗方法为
小孙子治病,后来孩子被许大同送到医院,但却意外遭到
美国儿童保护组织的控告,因为他们认为许大同有虐待儿
童的嫌疑.最后,电影辗转往复,误会最终是消除了,影
片也以大团圆为结局,但看完这部电影很多问题却值得深
思.在中国很简单的一个刮痧治疗法,为什么在西方人眼
里就看不懂呢?中,西方文化之间巨大的鸿沟要怎么才能
消除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中西医的文化差异.
一
,中西医文化差异
(一)刮痧原理
刮痧,就是利用刮痧器具,刮拭经络穴位,通过良性
刺激,使经络穴位处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环,起到祛除邪
气,以增强机体自身潜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机能,从而达
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作用.
(二)中,西医的差异
西医的特点是治疗过程中检查仪器,西药占主导地位.
仪器的性能决定一切,当仪器测不出时就很难做出诊断.
西药的治疗结果就是:当人类的技术进步赶不上病菌的进
化速度时,人类就要付出惨重的代价.而中医始终遵守生
命进化的规则,治疗用的药材都是自然生长的,并没有打
破生命进化的平衡.中医的贡献对个体的意义不大,但它
能让人类与其他等级的生命达成生命进化的平衡,确保人
类种群的健康延续.
中医的治疗思想不是征服与毁灭,而是调和与平衡,
它的原则不是把侵入的病毒杀死,而在于阴阳平衡下的转
一1∞圈田匝圜圆圆圜
化.因此,中医特别讲究养气,调气,理气.刮痧也就是
基于这样的原理.
(三)中医是一种”中介医学”
中医的所有理论都是以”气”为中心展开的.气在中
国古代是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一种朴素认识.中国的唯物
主义哲学家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认为气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
物质.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于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的.
这种朴素的认识被引进医学领域,在中医里逐渐形成了气
的概念: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气聚合在一起便形成
了有机体,气散则形灭.庄子说:”通天下一气耳”,全天
下就是一个气.有了这个气就运动,就生生不息,就变化
不止.这就是中国的哲学家认为的气一元论.这个世界是
气形成的,在上就是天,为气,在下就是地,为形.
因此,中医的着眼点不在人的物质方面,而在人的物质
与精神相互关系的方面,它的作用在于沟通物质肉体与人类
精神的信息,起到中介调和的作用.如果世界是由物质及精
神构成的,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出中医在自然层次上所处的
位置是,物质(西医)——中介(中医)——精神.
如果说”世界是物质的”哲学观点导致了西医的产生,
那么导致中医产生的基本哲学观点又是什么呢?
(四)中医中体现的哲学观
中医中介的特点,并不是它单独具有的,它只是中国
远古文化渊源里的一个分支而已,正如西医代表着物质文
明的西方世界,中医中介的特点也代表着它所属的那个文
明体系,即东方文明的普遍原则.医者,《易》也,《易》
为《易经》,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总纲,因此整个东方文明
也可称为”中介文明”.实际上,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就会发
现,以《周易》为中心的所有文化形式,都带有中介的特
点,中医是中介的,刮痧是中介的,针灸是中介的,气功
是中介的,中草药的原理也是中介的,道家关于人的一切
理论也都是中介的,巫术,占卜,相面等都是中介理论的
具体操作方法.由于中,西医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
此沟通就会出现问题.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法庭上当
许大同给他们讲述”刮痧”原理的时候,在场的美国人非
常迷惑,法官也听不懂他的辩词,以为他是在胡说八道,
甚至于他的辩护律师都不能在这方面理解他.
二,电影《刮痧》中的”文化无意识”
“文化无意识”的概念是李述一于1988年提出的.它
是人类无意识现象中的一种在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的意识,
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支配着人的行为,从而不自觉地,间
接地履行着对行为的支配作用.中国由先秦时期百家争鸣
开始,到汉代的独尊儒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伦理观,讲
究祖先崇拜,讲究尊老爱幼,讲究后代的繁衍和家庭观念,
由此也形成了我们中国特色的很多传统观念,只有在我们
这片土地上生长起来的中国人才能够真正地理解其内涵.
电影《刮痧》中,许大同身上就体现了很多中国的”文化
无意识”.
(一)长幼尊卑的观念
影片中由于主人公许大同的儿子丹尼斯打了自己上司
的儿子,他就当着众多人的面教训了丹尼斯,给了他一巴
掌.他的上司当场就很困惑,问许大同:”你为什么打孩子
呢?”许大同答道:”我打他是为了给你们面子,对你们表
示尊重”.他的上司听了之后觉得很迷惑.这在倡导民主的
西方人眼里可能是有点难以理解的,可在中国,这是再正
常不过的事了.孩子打架做错了事,父母教训批评孩子则是
被看做有家教的表现.但在西方人眼里,他们从小就生活在
民主的人文氛围,因此,他们认为孩子跟成人一样享有平等
的人权,对孩子不应该随意批评,更不应该当众打骂,他们
认为应该给予个体平等的尊重.这里,中国人的长幼尊卑的
观念在许大同的文化无意识中显然起着支配作用.
(二)孝敬的观念
中国人对于长辈孝敬的观念永远都是让外国人猜不透
的.对于年迈的父母,中国人永远都是以一颗不计回报的
心去报答父母,哪怕让自己承受着极大的痛苦和压力的情
况下,对父母也只是报喜不报忧.许大同作为一个儿子,
来到美国对没有能很好地孝敬自己的父亲感到内疚,于是
想通过自己的奋斗在美国功成名就之后将父亲接到美国,
这就是他最大的心愿,这也体现了典型的中国人孝敬的思
维.虽然父亲对新生活不能适应,但是看到自己儿子有了
出息,作为父亲的他内心也是倍感欣慰.影片中,许大同
搀扶父亲上楼时,蒋雯丽扮演的妻子就在一旁语重心长地
说道:”这就是中国人的孝道.”这不但让旁边的美国老板
为之动容,作为中国人的我们也会深深为之感动.
(三)集体主义的观念
影片中,许大同的妻子简宁快要临产了,而作为丈夫
和爸爸的许大同却因为公务缠身不能亲临现场陪在妻子身
边,于是听证会上控告许大同的护士就质疑:”还有什么能
比孩子出生更重要?”中华文明是源于内陆的农耕文化,这
样的文化孕育出了东方这片土地上特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重视社会和谐,家庭和睦,人际
合作,同时看重责任与义务;与之相反,西方文明是一种
源于海洋的商业文化,这样的文化孕育了西方民族特有的
个人主义价值观,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们重视竞争与挑
战,看重权力和自由,他们认为重视自身的价值与需要是
天经地义的事情,依靠个人的努力来为自身谋取利益也是
很正常的事.然而,中国文化的集体意识使大多数中国人
树立起了对国家,社会,单位以及家庭的强烈责任感和使
命感,他们自觉在不同的角色中担负着不同的社会职责,
因此,中国人有时会将自身利益放到一边,必要时甚至可
以牺牲个人利益以维护集体利益.这对于个人主义至上,
对集体采取有限奉献的西方人来说是很难理解的.
(四)义的观念
影片中,许大同的老板去法庭之前本来是想为许大同
辩护的,但当他看到许大同的儿子丹尼斯身上的刮痕时,
就改变了主意,变得沉默不言,这使许大同产生了强烈的
不满.从法庭出来以后,他就对他老板说要辞职了,然后
气愤地说了一句:”道不同不相为谋”.
看到这里,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中国人常说:”内
外有别”“朋友多了好办事”,朋友帮忙要”两肋插刀”等
都表明了中国人对朋友是很看重的,非常重视对朋友的义.
的确,在现实的生活中,中国人会根据朋友与自己关系的
亲疏远近给予照顾.但许大同认为朋友的那个西方老板并
不是这样看待友谊的.当他以为许大同虐待小孩时,就不
再帮其辩护——这是个对事不对人的态度;当他从许父口
中得知刮痧是一种中医治疗法时,就不辞千里迢迢来到中
国求证,为许大同一家的重新团圆付出了不小的心力.这
难道不是真正的友谊吗?看来我们理解的友谊和西方人眼
里的友谊有着极大的差异,在西方人看来,朋友不过是谈
得来,玩得来的伙伴,并没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他们对事
不对人,就算是对敌人也要像对朋友那样公平,这在中国
人看来是很不可理解的事.从这也可看出西方世界法治观
念的深入人心,这与中国的人情社会形成了对比.
文化无意识是先前存在的,我们无法逃避的,但当我
们已经进入到另外一种文化生活的时候,就应该积极学习
当地文化,才能做到人乡随俗,预防文化”休克”,消除文
化”壁垒”.
三,结语
刮痧在影片中是一种治疗方法,用来去除丹尼斯身体
的疾病,但我们也可以把这种疾病引申为一种文化瘀病,
我们需要通过刮痧才能使一个经脉的两端连接起来,通过
活血化瘀的作用,将两种不同的文化沟通起来.
这种文化的沟通我们可以在影片的很多地方看到.如,
片中开头我们看到美国人对许大同设计的”孙悟空”这一
形象的认可,表明了文化沟通的可能性;影片末尾,导演
安排了一个好莱坞式的经典大团圆,通过许大同的老板对
“刮痧”文化的体验——去唐人街了解中国文化和亲身体验
中国的刮痧,并主动向评审团解释了中医的刮痧治疗法,
得到了陪审团的认同,从而跨越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这
条鸿沟,最终促成了许大同和老板化敌为友,与妻子,孩
子合家团圆.不知道这是不是主人翁叫许大同的用意,也
许也预示着导演对未来”世界大同”的憧憬和向往吧!
[参考文献]
[1]张安玲,徐胤聪.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
社.2009.
[2]李卫东.人类曾经被毁灭[M].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1998.
[3]王智瑜,翟双庆.中西医差别之根源及其对中西医结合的影
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04).
[4]邵汉明.中国文化研究二十年(修订本)[M].北京:人民出
版社,2003.
[5][荷]D佛克马,E蚁布思.文学研究与文化参与[M].俞国
强,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6]谢传惠.从电影《刮痧》看跨文化交际[J].韶关学院:
社会科学版,2007(08).
[7]李述一.论文化无意识——兼论弗洛伊德的本能无意识[J].哲
学研究,1988(02).
[作者简介]郑敏(1981一),女,云南昆明人,云南师范大学国际
汉语教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昆明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
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及对外汉语教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