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平志
来源:《发展》2020年第01期
传统教学理念中。教 师是主体,学生则是作为被改造和被发展的对象,忽视了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这种观点不论从理论发展还是从现在的教学实践看,都是不利于教育教学的。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有的教师对新的角色产生了困惑,并在课堂引导中产生了失误,如现在的语文课堂提倡学生质疑,自主探究学习,由于老师引导不恰当,导致学生问题过于随意,又没及时梳理,使得质疑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有的教师提问后只是被动等待,等着从学生的发言中发现自己所要的答案。难道我们提倡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完全让学生自发地去学?不是。那样等于放任自流。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要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实现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发揮教师的引导作用,但如果我们老师引导过多、过细,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反而影响学生主体陛的发挥。因此,教师要引导得恰到好处,要引导得法,那么,语文教学时,教师引导在何时,又引导在何处呢?
首先,教师要制订好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是新课改的三维目标,教师要在深入分析教材和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来制订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正确了,方向对了,教师教和学生学就有了正确的发展方向,教学就不会偏离目标。课堂上教师传授知识,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智力就有保障,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就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创新,但绝不是对学生无原则、无依据地全盘肯定,应及时引导学生走出误区。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是检验教学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牢牢把握方向,不能迷失,真正做到灵动课堂,让孩子的思维动起来,让课堂动起来。做到教法灵活多变,目标牢固不变。 其次,精心设疑,引导质疑。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语文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训练思维。”新课程的课堂应该是灵动的,应不断涌动学生思维的灵性,闪现思维的火花,而质疑、设疑是引导学生思考的主要方法。我们应该善于质疑,课堂上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灵动的最佳状态,教师应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朋友式的关系。学生在课堂上才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这样有了问题的课堂就有了生命的活力,学生的心灵会得到净化,情感得以陶冶,人格得以完美。课堂教学才能取得实效,教师就很轻松地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此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果喜人。
再次,教师还应善于导法。“法”是学习的规律和方法。教学不是教学生学会,而是让学生会学。教会学生会学习,是新课程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渗透或帮助学生提炼,总结一些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如,识字的方法,朗读课文的方法,教师只有善于引导学生充分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以后,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学生如果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学习就无从谈起,更无法学到自己想要学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更有效地参与课堂语文学习活动,学到语文教学规定的识字、阅读任务,并真正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们应把课堂实实在在地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做到引导有方法,引导有科学性,引导有时效性。准确把握引导的平衡度,不断加强自身各方面的素养,争取自己的课堂真正灵动起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