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想象作文教学的思考
江苏省滨海县东坎实验小学 刘 畅
【摘 要】 在小学想象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去体验生活,对写作产生莫名的恐惧。学生对想象作文不感兴趣,他们无法用自己引发学生的想象,提升他们的创作热情。本文主要阐述了开展想象作文写作的意义、小学想象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想象作文教学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想象作文;策略
想象是创造的火种,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兴趣,挖掘学生的想象潜能,给学生打开创造之门的钥匙,让他们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展开想象,创造美好的未来。但在当前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发挥不尽如人意,违背了作文教学的初衷。当前小学生语言生硬、表达模糊、缺乏个性,儿童的认知心理被我们忽略,却过于加强思想性的训练。
想象作文具有灵活性,作文的构思不拘泥于某一点,要从多方位发散、多层面思考,能拓展学生的视域范围。想象作文具有独创性,让学生从多角度展开思想,能根据自己的要求进行合理取舍,发挥自己的想象,写出富有特色的作文。想象作文具有深刻性,其想象丰富、思维独特,能唤起读者情感的共鸣,让他们开始思考人生,追求美好生活。想象作文具有现实性,想象不等于天马行空,是源于现实,根植于自己的生活经验,经过合理的加工而形成的。
一、开展想象作文写作的意义1.丰富学生的心理情感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消除学生的习作畏难情绪,让他们从被动状态走向主动,放下心理包袱,让形式变得自由,让学生感受写作过程的美,从而引发他们情感的共鸣,让他们获得心理的满足。想象作文可以弥补单调、乏味的作文课堂,让学生以愉悦的状态投身于交流中,激起内心情感的涟漪。
2.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想象的翅膀,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以新颖有趣的材料引发学生的创作冲动,唤起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锻炼了他们的创造性能力,使写出来的文章变得有趣味。教师要引领学生追求美、创造美,创设审美活动,引领学生去感受作品的故事情节、塑造人物的形象,想象优美的画面,以富有诗意的文字表达自己对某种事件的喜恶。
3.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教师要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观察周围的事物,让他们多思考、多想象、多积累。如果学生没有对生活的观察,就难以有丰富的想象,作文素材比比皆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听、看、尝、摸,搜集生活素材,提升自己的观察力,自然而然地丰富了写作的素材。教师要通过感官的刺激,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学生的表达更有深度。学生感官的刺激,能促进素材的挖掘,丰富学生的想象,为他们开发更为广阔的习作空间,从而让他们形成观察、想象的习惯。
二、小学想象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1.学生缺少习作动机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习作情感,让他们爱上写作,而在实践中,学生认为想象作文是无聊至极,他们多在教师的施压下才去写作,甚至小学生作文辅导74丰富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放飞自己的想象,只能被动地“挤”作文。
2.学生缺乏写作能力
学生的想象力匮乏,写的情节雷同、内容大同小异,平淡无奇。想象源于生活,学生每天忙于各种作业,没有机会接受自然与社会,缺乏对生活的思考,不会关注生活的细节。很多小学生不读书籍杂志,不背精美篇章,没有积累的意识,以致在写作时言语单薄,缺乏材料的支撑。
3.没有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缺乏文学知识的积累,在写作时出现用词不当、句子不通顺等问题。很多学生认为写作的内容距离自己的生活相当遥远,写起来无从下手,没有心理、动作、神态的描写,读起来令人枯燥无味,更谈不上融入自己的想象,写出富有新意的文章。
三、小学想象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1.丰富活动,激发热情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要借于阅读活动点燃学生的创作热情,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习作能力。想象类的书籍内容丰富、情节有趣,能唤起学生的表达欲望,能让学生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让学生的想象得以激活。教师要通过班内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选择一个主题让学生去借阅图书阅读,可以组织跳蚤市场、好书共讯会,为学生提供公享表达的机会。学校可以举办童话节,营造生动的场景,各班可以选择一个童话场景来装扮教室,学生可以扮演童话中的人物,这样能激发学生阅读与写作的热情。
2.融入生活,寻找灵感
生活是想象的基础,教师要引领学生留心生活,以自己的感官去感受,提高自己对生活的悟性,捕捉各类生活现象,从中悟出深刻的哲理。学生只有融入生活,才会让想象走近生活,才会有了写作的素材,使自己的想象变得更丰富。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让学生走进自然、感受自然,通过调查等方式接近生活,体会生活,感受生活的美好。教师要挖掘作品人物的真实情感,融入生活的逻辑,从而使写出的文章能达到艺术的高度。如可以从“小草”的角度,抓住小草的特征,写出甘于奉献的精神。
3.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教师要精心设计情境,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教师以图画创设情境,让学生对画面产生自己的想象,构思出情节完整的文章。教师以音乐渲染情境,联系画面,化声为图。教师以动画扩充情境,化幻想为现实,激励人的创造能力。让学生将看到的画面表达出来,融入自己的思考,写一篇童话作品。教师以词语制造情境,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几个相互关联的词语,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写出一篇想象合理、内容丰富的文章。
总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分析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想象作文打开学生的思路,调动学生的兴趣,唤发学生的想象,要
(下转第72页)
经验交流以词语为支点,撬动文本解读的杠杆
江苏省张家港市塘市小学 蒋 烨
比如:在苏教版小学六年级《夹竹桃》一文的教学时,教师会结合学生的好奇点,寻找支点词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师事先将预习任务布置给学生,并在课堂提问:“老师布置的词语,你们阅读了吗?能读准吗?”然后出示事先准备的词语,其中有夜蛾、榆叶梅、韧性、融洽等,问学生:“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韧性是什么意思?谁来解读一下?”此时,学生会对韧性一词的内涵产生好奇心理。然后教师会问:“在文中,韧性指的是谁?这种品质可贵吗?文中夹
就支点本身而言,其属于物理学的专业术语,用于表示对物体进
竹桃是否具有韧性的品质?”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
行支撑的关键点,该点固定不动。现阶段,支点一词被延伸到诸多领域,
欲。教师引导学生读第四段的课文,让学生在默读课文的时候,思考
用于反映事物的关键部分。在日常生活中,支点的影响非常大,甚至
夹竹桃的韧性。在默读完之后,学生争相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有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也要寻
的说是夹竹桃顽强的生命力,有的说是其持之以恒的毅力,也有的说
找其中的支点,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在此分析以词语为支
是夹竹桃乐观的心态。不管何种答案,韧性一词,都较好地诠释了本
点,如何寻找解读文本的杠杆,指引小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文的主旨,学生通过理解该词语,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文章内容。
一、准确把握文章的模糊点——巧妙设计
在进行教学时,有些教师未能较好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实际上,
很多文学作品都有一定的模糊性,主要表达的是一种张力,体现
好奇心是小学生的软肋,通过引导满足其好奇心,可以教会其更多的
了时代精神。文学作品实际上反映了人类感性与理性认识事物的基本
解读文本的技巧,让语文课堂更高效。
情况,也是对作者意图的表达。但是由于背景与个性以及经历的差异,
三、精心设计课文的空白点——充实内容
不同的人对于问题的认识并不相同。因此,需要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
很多文学作品的抽象性都比较突出,再创造空间比较多,能够对
读,探讨其内涵所在,以反映作者思想。
其进行重构。在解读小学文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对空
比如:在对苏教版五年级《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一文进行教学时,
间进行拓展,为学生留下一定的空白点,促使学生的主动性能够得到
其中一句“它融进了北上的滚滚铁流”,小学生在理解这句话时,大
充分发挥,也能够运用自身经验,引导学生领会文本之外的内涵,更
都只能理解其表面含义,对于这句话背后的内涵了解甚少,属于小学
好地把握文章主旨。
生理解的模糊点。教师会对学生进行引导:“同学们,请读一下滚滚
比如:在苏教版小学六年级《孔子游春》一文中,全文的线索是
铁流一词。”学生会齐声朗读。然后教师问:“在读这个词时,你们
游春,先是对自然景色进行描述,然后师生情感交流,从论水谈到了
想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各式各样,有的说想到了艰苦卓绝的抗战
教人,再到唱歌、言志等,逐步深入。教师要求学生先阅读全文,理
生活,有的说想到了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也有的说想到了铁骨铮铮
清各层次的故事,然后要求学生用四个词语,将全文的主要内容表达
的中华男儿。教师问:“滚滚铁流在文中指的是谁?”学生回答:“红
出来,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结果,很多学生都能抓住文章的重点,
军战士。”教师此时会继续提问:为什么会这么理解?学生会立马想
使用了“春意、借水喻人、树立志向”等词,均较好地描述了文章内容。
到,红军战士不惧艰难,不管前途多么凶险,都阻挡不了其前进的步伐。
对于小学阶段的很多课文,都可以使用若干个词汇反映其核心内
通过这种方式,抓住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的模糊点,也抓住了文章
容。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给学生留下寻找关键词的空间,协
的关键词语,也就是滚滚铁流,先让学生读词语,然后问其感受如何。
助他们更好地解读文本。
由学生进行联想与想象,会充分感受到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奋勇向前
要利用词语解读文本,需要重点抓住模糊点和好奇点以及空白点
的精神与意志。学生在抓住这一关键词“滚滚铁流”并对其深入理解
三个方面,以此为支点,能够较好地解读文本内容。这也要求师生要
之后,也就基本掌握了本篇文章的核心内容。
做到善于观察和总结,准确找到撬动文本解读的支点,同时要求教师
通过抓住文章中的模糊关键词,让学生先深入理解关键词的内涵,
能够深入研读教材,精心进行设计教学方式,这样才能确保支点寻找
以此为支点,对整篇文章进行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和学习
与文本解读更加高效。
知识点。
【参考文献】
二、努力抓住学生的好奇点——循序善诱
[1]金云.浅谈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情境渲染的作用[J].文化创新
每个人都会对新鲜事物具有好奇心,都想探究事物的本质。因此,
比较研究,2018(03).
在进行文本解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
[2]冯稚.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读与写
知欲。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深入探究解决问题的方
(教育教学刊),2015(10).
法。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提出的问题,以确保其学习热情,满足其
[3]何宏斌.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点滴体会[J].陕西教育(教学版),
个性化需求,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文本内容。
2017(11).(上接第74页)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引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参考文献】
[1]魏善春.想象,让孩子的习作立体可感——如何指导学生写好想象作文[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4(11).
[2]叶晓华,华无边思绪漫飞——谈小学想象作文教学策略[J].语小学生作文辅导72文学刊,2012(2).
[3]马青海,买金胜.让想象作文绽放异彩——谈小学三至五年级想象作文训练的指导方法[J].宁夏教育,2012(1).
[4]康学谦.扬起想象风帆,激活写作思维——谈小学想象作文训练[J].西部素质教育,2015(8).
【摘 要】 在小学生现阶段的课程体系中,语文教学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以往的实践表明,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面临的难度非常大,尤其在文本解读方面,难以找到切入点,导致其无法正确理解文本内容,增加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难度,削弱了其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 词语;支点;杠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