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暂无
来源:《新经济导刊》 2015年第3期
编译/ 夏溦
除了具有基本的收藏、陈列和研究职能以外,博物馆还具有辅助教育的功能,并能提供休闲娱乐。与传统博物馆相比,智慧博物馆更是如此。智慧博物馆以数字资源网络化传播和虚拟化展示为基础,通过物联网技术建立“物”与“人”之间的实时信息交互,通过移动互联技术提供泛在网络环境下的移动访问,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实现及时、高效、准确的数据分析与处理,进一步促进博物馆及其行为和环境的智能化。它强调人的主体地位,重视关注用户视角的服务设计,关注观众参与、用户体验等。
将智慧化处理与趣味性并重的尝试,许多国外博物馆都有探索。比如在互动展览方面, 位于英国伦敦的科学博物馆(ScienceMuseum)一直是世界同行中的佼佼者。在该馆中,孩子们可以抛开枯燥的书本,亲手按动电钮,看机器运转;可以亲自操作电浆球,了解火箭发射台;可以进入到飞行实验室的模拟驾驶舱获得驾驶检验。无论是妙趣横生的视频动画、憨态可掬的动漫人物,还是饶有趣味的互动游戏,都大大增加了民众和文化的融合度。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兴起,智慧博物馆的访问不再受到时间、地域的限制。充分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实现博物馆展示与体验、教育与研究、分享与传播功能,正是智慧博物馆的重要特征。也正因为如此,博物馆内实现双向互动,并通过娱乐的方式传递文化内涵开始逐步变为现实。
充分利用移动客户端
利用移动客户端,可以大大增强展览与游客的互动。比如当持有电子门票的游客靠近展品的时候,系统可以根据游客所在的具体位置,向其推送与展品相关的信息,包括详细的文字、语音、图片和动画等多媒体介绍资料,从而使观众更深入地了解背景资料,让科普、人文宣传更生动、更容易理解,受众获得的知识也更全面。
法国的卢浮宫博物馆就充分利用移动客户端,实现了场馆内景点的实时导引,帮助游客迅速达到目的地。新的音频指南——任天堂3DS ? XL 可以让游客在高清3D 环境下参观卢浮宫。而且,应用全新的交互式地图,3DS ? XL音频指南能够追踪使用者的位置,从而让游客在博物馆内得到一步一步的引导,既不会迷路,又能欣赏到更多的自己喜爱的展品。在卢浮宫博物馆内,许多展品除了附有的音频评论外,画廊的3D 照片、艺术品的高清晰度图像以及三维重建都可以实现对文物的多方位展示,从而帮助游客识别展品,并获得额外的信息。可以说,这是参观了解博物馆的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因为这样游客能够实现与展览之间的互动,同时还能实时查询自己的位置,回顾参观路线,获取最优路线导引服务,调整参观行程并选择自己需要的服务。
在游戏中了解博物馆
为了让博物馆变得更有乐趣,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各个博物馆可谓煞费苦心。近年来,电子游戏也开始走进了智慧博物馆。
2012 年4 月,为庆祝美国翼重新开放,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推出了第一款手机侦探游戏——大都会谋杀:美国艺术奥秘(Murderat the Met: An American Art Mystery)。
任何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设备都可以访问该游戏。通过它,参观者既可以参与神秘谋杀的探险,同时又进行了美国翼艺术品和文物的互动之旅。这款基于网络的应用程序引导用户在美国绘画、雕塑和装饰艺术画廊中进行调查之旅,解决一个谋杀之谜。游客可以参与其中,在参观中扮演侦探的角色。博物馆宣称,游戏的目的是要找出凶手是谁、他在哪里行凶,以及如何行凶。另外,该应用程序向游客提供了三种通过画廊的可能路径,每个路径上都有不同的故事情节和罪犯,而且游客可以反复游戏。试想想,在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品周围,手持自己的移动设备,玩儿神秘谋杀的游戏,该是多么的令人兴奋!显然,这种游戏应用有助于吸引游客来博物馆,并提供一种前所未有的经历。它不是要游客静静地思考艺术,或者是听单向的语音信息,相反,这是一种双向的互动体验,它不仅鼓励参与,而且需要参与。
2014 年8 月,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推出了新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以帮助其将展品带入生活。这一开创性的增强现实型应用程序对取景器中的对象进行文本和图形的叠加。参观者可以借此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甚至可以通过玩游戏与它们进行互动。比如,去参观博物馆中的帕特农神庙画廊的人可以通过一个名为“给雅典娜的礼物(Gift for Athena)”的游戏来探索其历史。大英博物馆的数字媒体负责人Chris Michaels 表示,大英博物馆致力于寻找和提供新的途径,让游客能够探索博物馆中的画廊。而这类新的应用程序正是提供了一种不同的学习经验。
比之更进一步, 在不久的将来, 大英博物馆及其所有的展品也都将在电玩游戏
Minecraft 中重现。该项目是“未来的博物馆计划”(Museum of the Future Scheme)的一部分,旨在扩大博物馆的吸引力。现在,很多现实生活中的组织都已经在Minecraft 的宇宙中创建了自己的地图,就是为了让年轻人更好地了解这些组织的工作。2014 年9 月,大英博物馆的一位发言人强调,目前该项目仍处于早期规划阶段,尚未开始真正的“建设”,而博物馆也正在计划招募市民来协助其完成“建设”。大英博物馆向游戏Minecraft 转移的这一举动不仅有助于人们将其“视为好玩儿的东西”,还能向年轻人提供一种有效的教育工具。这就如同数字化地用乐高(Lego)来建造大英博物馆,必须是一砖一瓦地进行。
要在Minecraft 中建造埃尔金大理石(ElginMarbles,古希腊的大理石雕刻),可见这个项目有多酷!
更多新技术的应用
随着3D 打印技术的飞速发展,它除了在医疗、航空和设计等方面取得了多种应用以外,智慧博物馆也越来越关注这一技术。
德国法兰克福的古代雕塑博物馆运用全自动高速3D 扫描仪,不仅可以记录被扫描对象的几何形状、表面特征,还能判断它们的光学材料性质(如反射和吸收特性等),从而使制作出来的3D 图像更为逼真。现在,许多博物馆都可以将指定文物的数字信息整合导出,并刻录入数据光盘进行分发、邮寄,使博物馆的知识传播目的性更强,并且更具多样性。
更令人振奋的是,如果有3D 打印机在手的话,大英博物馆可能很快就会出现在你家的客厅里!通过与在线平台Sketchfab(它允许用户分享和下载3D 扫描)合作,2014 年11月,大英博物馆已经创建了14 个3D 模型,包括半身像、雕像和石棺,任何人都可以在家中下载它们并进行3D 打印。大英博物馆的“第一批可下载的藏品”中包括来自第12 王朝(大约公元前1800 年)的埃及法老阿蒙涅姆赫特三世(Amenemhat III)的花岗岩头像,阿兹台克人神
Ziuhcoatl 的石像(创建于约公元1325-1521 年),以及起源于1 世纪、来自罗马帝国皇帝哈德良(Hadrian)别墅中的宙斯大理石半身像。
其实,大英博物馆并不是第一个发布免费下载的3D 模型的博物馆。早在2012 年,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就推出了他们自己的可以免费下载的3D 模型,但是反响不是很大。随着3D 打印技术在近两年的迅速发展,相信大英博物馆的尝试会取得不错的效果。只是,值得关注的是,如果考虑到运行3D 打印机的电费和原材料费,在自家打印一个小雕像的成本可能远高于在博物馆的礼品店购买一个复制品的价格!
创建自己的博物馆
从2011 年2 月1 日起, 搜索引擎巨头谷歌宣布其艺术计划Google Art Project正式上线。通过该项目,用户可以浏览世界各地的著名博物馆,而各国的博物馆也可以将馆藏的数字资源上传到Google Art 上去。目前Google Art Project 吸引了超过40 个国家的200 多家博物馆加入,其中包括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英国泰特美术馆、英国国家美术馆、法国凡尔赛宫和荷兰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等,收录了超过40 万件艺术精品。这些艺术品都以高清图像的形式呈现,使得用户可以有放大照片的情况下能够看清楚作者的笔触与细节,这甚至是在亲自参观博物馆的时候用肉眼都无法看到的。无疑,这为学画者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同时,谷歌还对一些精选的美术馆内部进行了360度全方位的拍摄,让用户能够顺畅地浏览展厅的内部景象。
进入Google Art,用户可以按照艺术家姓名、艺术作品、艺术类型、博物馆、国家、城市和收藏等类别浏览其网站内容。同时,在新增的“我的艺术馆”功能中,用户可以创建自己的个性艺术馆,并为每幅作品添加评论,自己收藏,或是通过社交网站无缝地实现与朋友和家人的分享。
智慧博物馆涉及到的内容方方面面,但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它会一直致力用更多、更新、更好的方式来传播知识,传承文化。将来,当我们走进博物馆,面对的可能不再是一个个冰冷的橱窗,而是通过数字化虚拟出来的古代世界。橱窗里的文物不是象现在这样独自摆放在展示台上,而是在虚拟世界中摆放在它千百年前所在的位置,甚至我们可以看到古人身边徜徉,并从他们口中听到曾经发生的故事。而如果不去博物馆,在舒适的家中,在度假地,在上班的地铁上,我们可能都可以用自己手上的移动设备感受到博物馆带来的震撼与兴奋。因此,我们期待着智慧博物馆真正向我们走来,让我们能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更好地了解人类文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