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密煤田滑动构造对煤层破坏作用的探讨

新密煤田滑动构造对煤层破坏作用的探讨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患第143期 doi:10.3969/j.issn.1005—2798.2011.07.016 新密煤田滑动构造对煤层破坏作用的探讨 乔荣芹 (郑州祥隆地质22-程有限公司,河南新密452371) 摘要:新密煤田是国家规划的13个亿吨级大型煤炭基地豫西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炭资源丰富,地质 特征除具备“华北型”煤田基本特征外,滑动构造普遍发育是其显著特点。矿井生产中经常遇到的煤层厚 度、结构的变化、井巷工程破坏变形、矿井水害、瓦斯突出等问题,多与滑动构造有关。认识滑动构造、研究 其富存规律对矿井安全与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密煤田;滑动构造;矿井安全 中图分类号:P618.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798(2011)07—0040—02 新密煤田位于秦岭纬向构造带东延部分与新华 1.1 滑面 夏系沉降带西缘之复合部位,含煤岩系属石炭一二 即为分隔滑动构造上、下盘的界面。以芦店滑 叠系。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本区经历了多次构造运 动构造为例,主滑脱面沿二 煤层发育,在剖面上呈 动,以燕山运动最为强烈,奠定了本区基本构造格 中部平缓两端翘起的舟状形态。在空间上呈东部狭 局。荥密背斜与龙坡寨背斜之间向斜构造,整体展 长、西部逐步开阔的勺状凹曲面。除主滑面外,在滑 布方向东西向,西段仰起,向东倾伏,构成新密煤田 动构造南、北缘尚发育有一些次级滑面,其浅部倾角 煤矿区的主体。滑动构造发育是本区一大构造特 较大向深部倾角逐渐变小并交于主滑面,呈铲式断 点。芦店一大隗滑动构造为矿区控制性构造,从登 层性质。主滑面由断层泥组成,附近上下发育有断 封东部的白坪、告城向东一直延伸至东部新郑,延展 层角砾岩、碎裂岩滑动破碎带。据芦店124个穿过 长度近百公里。该构造由于后期地质改造作用,在 滑动面钻孔统计,位于二 煤层10 m以内断点占 不同井田表现出具体构造行迹:自西向东依次有芦 52%;10~50 m占34%;少数断点位于二 煤下太 店滑动构造、养钱池一大隗华东构造、任岗滑动构 原组地层中。在老君堂井田,有8个钻孔和3个井 造、裴沟一罗湾滑动构造等,对井田内煤层、煤质、岩 石力学性质及地下水、瓦斯富存等均有不同程度影 筒均在二.煤及其附近见到滑动构造面,破碎带厚 响。 度0.95—4.06 m,挤压揉皱作用明显,岩性混杂多 摩擦镜面。此构造岩直接覆于煤层之上,并非连续 1滑动构造特征 沉积地层。 所谓滑动构造,是指在古造山运动中伴随山体 1.2滑体 均衡升降,由重力差异作用兼有构造应力作用引起 即位于滑动构造面之上的基岩地质体。主要由 的岩层之间、岩层煤层之间沿某特定低角度构造面 二 煤以上二叠系、三叠系地层组成。系异地沉积 滑动并产生位移的构造行迹。由滑面、滑体和基盘 地层经滑动运移作用的结果。滑体内次级滑面发 组成(见图1)。 育,使地层界限多不连续且有缺失。这种差异滑动 结果,导致在不同区域主滑面上岩层缺失不一且接 触岩性多变,致使与之相伴生的水、瓦斯等地质问题 规律性变差。 1.3基盘 即位于滑动构造面之下基岩地质体。主要由山 西组下部二 煤及以下古生界地层组成,系原地保 图1滑动构造剖面示意 留沉积。 收稿日期:2011-03-07 作者简介:乔荣芹(1972一),女,河南泌阳人,工程师,从事地质、水害、瓦斯地质技术工作。 乔荣芹:新密煤田滑动构造对煤层破坏作用的探讨 第20卷第7期 2滑动构造成因分析 新密煤田位于华北板块西南边缘。印支运动前 期陆续沉积基底岩系与晚古生代煤系地层。中生带 中晚期,华北板块南缘翘起,板内变形,嵩山隆起,为 芦店滑动构造先期由北向南滑动提供了重力势能动 力,北西向断层的活动成为滑动构造发生的诱发因 素。滑动系统向南滑动受萁山复被斜阻挡而终止。 主滑面向上切割岩层产生逆冲和强烈挤压变形,向 下切割岩层导致地层缺失。新生代时期,受早期喜 山运动断块掀斜作用,基底断块向北侧月湾断层倾 斜,东部则形成一系列南升北降正断层,破坏了原有 滑动系统重力平衡状态,使芦店滑动构造运动方向 变为由南向北滑动并向东扩展至新郑煤矿区域。后 期喜山运动则改造了这一区域构造形迹,自西向东 保留有芦店滑动构造、大隗滑动构造、任岗滑动构 造、大平滑动构造等。 3 滑动构造对煤层的破坏作用 3.1 煤岩层产状变化与缺失 主滑面破坏了滑动系统内外及主滑面上下地层 连续性,使滑体沿曲面滑动,故滑动系统内外的主滑 面上下地层产状多不一致。老君堂井田浅部二 煤 层倾角达到45。,深部则平缓至18。。在滑体和基盘 内部,次级滑面破坏了滑体完整性,地层不连续性造 成滑体或基盘地层缺失;发生在二.煤层附近滑动 构造,二叠系煤系地层多被铲蚀,山西组最小剩余厚 度16.6 m,致使二叠系上统石干峰组红层砂岩、三 叠系金斗山砂岩直接覆于二 煤层之上,缺失厚度 约800 m;二 煤底板太原组砂泥岩段局部铲蚀,最 大缺失厚度25.4 m。 3。2煤层性质与厚度发生改变 广泛发育于二 煤层中滑动构造,改变了煤层 的原生结构、构造,层理不清,煤体中滑面擦痕明显, 煤层受挤压、揉皱、流变现象严重。生产中多以粉 末、鳞片状产出,极易产生煤尘,导致煤尘爆炸危险。 滑动构造铲蚀作用下滑面坡状起伏导致煤层突然增 厚与变薄,甚至形成大面积无煤带,缩短矿井服务年 限,影响采区划分、工作面布置等,制约原煤生产效 率与经济效益。 3.3井巷工程遭到破坏 处于滑动构造破碎带中及附近的井巷工程,由 于应力集中、岩石破碎、滑动带泥岩易水解软化等因 素,易发生冒顶、侧压变形、底鼓破坏,扩修频繁;应 力集中区域还易发生跨面事故,危及生产与安全。 3.4导致顶板水害 滑动构造导致二,煤层顶板多个砂泥岩隔水层 组缺失,采掘过程中煤层顶板因失去隔水层保护而 突水。老君堂煤矿井田煤系地层大量缺失,石千峰 组厚层砂岩甚至三叠系金斗山含水砂岩直接覆于煤 层之上,受顶板砂岩水威胁严重;滑体中次级滑面呈 波浪状起伏,与主滑面时而复合时而远离,导致二 煤层与顶板接触关系复杂化:煤顶为砂岩类碎裂岩 时,有利于地下水富集与运移;为砂质泥岩类碎裂时 则由于遇水泥化而阻水。导致在同一滑动构造背景 下,在不同区域二 煤顶板富水性差异很大,增加了 水害治理难度。 3.5诱发底板承压水害 产生于煤层底板隔水层中的次级滑动构造,虽 然规模不大,但会造成井田局部区域隔水岩层缺失 而使隔水层变薄,隔水强度降低,突水系数增大。在 老君堂井田,除在二 煤层及顶板发育有滑动构造 外,还在井田东北部发育有底板次级滑动构造,使 二 煤至奥灰间距由88 133减少至58.6 m(据15 001 孔),突水系数增大到0.53,是规定安全值的8倍 多,存在突水危险。 3.6导致瓦斯积聚与突出 普遍发育于二 煤中的滑动构造,使煤层厚度 变化很大。生产实践表明:厚煤带一般也是瓦斯富 集带,其瓦斯涌出量随煤层厚度增加而增大;薄煤带 则阻碍深部瓦斯向浅部运移。滑动面由断层泥组 成,致密光滑,隔水又隔气,同样会阻止下部煤层瓦 斯气体向上部扩散运移而封闭瓦斯,导致井田与井 田之间、同一井田不同区域瓦斯分布极不均匀,治理 难度很大。另外,滑动构造使二.煤层受改造结果, 粉煤透气能力极差,扩散半径小不宜抽放,导致煤炭 生产中煤与瓦斯突出。 4结语 在新密煤田大多矿区的二 煤层及其附近广泛 发育有滑动构造,煤矿生产中遇到的诸如煤层厚薄、 产状变化、地层缺失、井巷工程破坏、矿井水害、瓦斯 积聚与突出等问题大多与滑动构造有关。所以,认 识研究滑动构造的规律,是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地质 工作的重要任务。 [责任编辑:李月成] 4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