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八年级历史质量分析
八年级历史阅卷组
今年八年级历史测试考试试卷正是在去年基点上,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既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课程理念,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努力探索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一、 参考人数及试卷评价
试题本着有利于基础教育为培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合格人才与劳动力的水平测试,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基本要求,在题型、题量、难度系数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知识考查内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对指导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这次考试八年级共有539名学生参加测试,总分为 3953 分,平均分为61.77 分。及格人数为34 人,及格率为 53 %。最高分为93分,最低分34.5分。 从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出:
(1)全卷有29小题,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主要有两种题型,即:选择题,非选择题。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全卷主客观试题分配恰到好处,其中选择题占了50分,非选择题50分。侧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反映了课改、教改与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学生正确处理历史材料以及综合分析与表
达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知识范围分配合理。这就有利于全方位检测学生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侧面的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3)突出了对学科主体内容和历史知识内部联系的考查。今年试卷考查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没有偏题、怪题,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普及性、基础性。同时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性,特别是从历史事件本身的联系与影响方面着题。 (4)试题充分体现了课标与考标规定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灵活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比较、分析、综合及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显地反映出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综合层次的知识内容达50%,侧重考查了学生多元历史思维能力。 二、抽样情况分析
我校八年级共有 539名学生参加检测,共有17个考场。从中抽出第十二、十六考场共计64份试题进行查阅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1、抽样统计:(取样64份)
抽样人数 64 总分 3953 平均分 61.77 及格人数 34 及格率 53.12 最高分 93 最低分 34.5 80分以上(人) 10 40分以下(人) 3 2、抽样试卷各题得分情况:(取样64份)
题号 分值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得分率(%) 一 50 48 22 39.1 78 二 14 12 0 6.3 45 三 14 13 1 6.05 43 四 10 9 0 3.3 33 五 12 12 0 7.8 59 3成绩分数段统计(取样64份) 分数段 100~90 89~80 79~70 69~60 59~50 49~40 39~30
三、答卷评述
人数(人) 1 9 8 16 16 11 3 1、客观试题、基础知识试题得分率较高。
2、主观试题及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试题得分率较低。
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列表象,为指导我们今后的历史教学和考试提供可贵的一手资料,我们应深刻剖析。 四、主要失分原因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这是失分的最主要原因。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连最基本的历史知识也没有掌握。 2、对所学知识不能灵活应用。 3、材料解析,知识整合能力有待提高。 4、书面表述能力有待加强。
5、极少数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后面的非选择题是空白,这也是出现低分的主要原因。
6、字迹潦草,难以辨识,专有历史名词、概念出现错别字。 五、今后努力方向及改进措施
1、教学中以课本为主,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2、要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平时教学中注意知识的落实与巩固。 4、注意知识的归纳与梳理。
5、加强书写规范化训练,讲究字迹工整,格式符合要求。 6、进一步做好培尖补差工作,尽量减少低分。 7、平时要多训练,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
2012年6月23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