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宗白华《美学散步》中的美学思想艺术

宗白华《美学散步》中的美学思想艺术

2024-01-28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第39卷第1期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1月20日Vo1.39  No.1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Jan.20 2019doi:10.3969/j.issn.1008-9640.2019.01.014宗白华《美学散步》中的美学思想艺术王碧珏(黑龙江大学 研究生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摘 要:《美学散步》名为“散步”,实为美学之旅。其旨在让读者于“散步”中掌握美学、美学理论、美学辩证法等美学思想精髓;其价值在于引领读者透过鲜活、灵动的文字,摆脱俗物的纷扰,追求自由宁静的心灵,感受人间的诗意和对生命的憧憬;其寓意在于慢慢欣赏、细细品味、静静感受。关键词:《美学散步》;呈现方式;找寻路径;思想内核中图分类号:I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40(2019)01-0030-02《美学散步》,是宗白华(1897—1986)先生的作品,示均是艺术美的展现手法,也均是对现实美的表现与该作品以文集的形式初版于1981年,后多次再版。宗隐喻。白华先生作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与先行者,是融(二)艺术和现实的关系贯中西的美学大师,其美学思想均集中在《美学散步》基于表现形式,美可分为艺术美和现实美。艺术美,中。学习、感受《美学散步》,既可梳理、感悟、中源于并高于现实美,是对现实美的梳理、展现、超越、国古代的美学思想,又可增长美学涵养、实现美学教育、凝练。例如,雕塑,既可展现伟大而沉静的灵魂,也可提升美学品位。展现身体的雀跃与痛苦。欲表达、展示现实美,艺术家一、美的呈现方式需要进行超越现实的创作。艺术材料不同,展现美的手《美学散步》,意在美学中徜徉、感受、段、意境也不同。美,是艺术的特殊目的。美,在于提炼、领略、顿悟,即在美学散步中,思考美、观察展现生活。若放弃了对美的追求,则将不称其为艺术。美、感受美、品味美。因为,美是生活,美是艺二、美的找寻路径术。美,既体现优美与崇高,也体现高贵与高无论是艺术美或现实美,还是呈现美或暗示美,均尚。“优美使人欢愉,崇高使人敬畏”[1](P8)。 是艺术的表达手法,正如诗是艺术美,而秋是自然美。而“一切真正的美,必须是既崇高而又优美,二者兼对美的感受,源于心灵感知,即“如果你在自己的心中而有之,二者相颉颃而光辉”[1](P9)。在宗白华的美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2](P14)。 学思想中,美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感知美,需要通过感觉、情绪、思维。感知者越能忘(一)诗和画的关系却自我,越能感觉、领略、感悟美。正如柳宗元所言:诗和画,是美的范畴,二者之间,辩证又统一。“漱涤万物,牢笼百态。”首先,诗和画是统一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首先,美可以从心灵中找寻。艺术,是心灵的体启发了画中的意态、意味,画给予了诗以意向、感觉;现与映照,包括欢乐与悲伤、深情与决绝。把心灵美诗画交辉,意境丰满;各不相下,各有千秋。其次,展现在艺术里,就会令人通过艺术美而感知心灵美。诗和画又是分野的,即诗和画各具自己的表现力。诗,正如托尔斯泰所述:“照见了世界,丰富了自己;丰常指文学、戏剧和史诗等,是文字的艺术;画,广义富了文化,装点了生活。”将现实美转向、升华、阐上也包含雕像等,是空间造型艺术。当然,基于物质发到艺术美、心灵美,需要移情。条件的限制,诗和画在展现艺术美和现实美的功用上,其次,美可以从现实中找寻。美,是客观存在且其表现力、张力等受限,即诗不能代替画,画也不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有在客观现实中感知、观照、代替诗。诗和画应相互给予、交流、吸纳、支撑。诗领悟美的存在,才能寻觅、发现美的踪影,并通过艺和画的圆满结合,即艺术意境——情景交融。诗中有画,术的形式展现出来。移情,即发现、感知、反映美的而不全是画;画中有诗,而不全是诗。诗的境界在于过程。只有心灵受到感染、洗涤、震撼、升华,才能想象、感受;画的境界在于品味、领略。故呈现与暗达到艺术的境界。美,引导、教育、启发着我们,提收稿日期:2019-01-08作者简介:王碧珏(199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艺术传播专业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视觉艺术传播学。·30·高了我们的生活境界和精神旨趣。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若仅强调美,则走向唯美主义;再次,美可以从作品中找寻。美,丰富且无限。若仅强调真,则走向自然主义。艺术家发现了美,并将美展现、刻画、凝结在作品里。第二,美学中的虚实相依。艺术创造的形象是“实”,而无限、丰富的美,期待人们的发现、挖掘、展现、凝练。引起人们的想象是“虚”。欣赏艺术作品,应虚实统一、欲从作品中找寻美,就要关注文学艺术。文学艺术富虚实结合,即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实带虚,以虚带实,有美感,是因其汲取了宗教智慧与人格启迪、吸纳了也就是化景物为情思。艺术创作,应将客观真实化为主人生智慧与生活启示。观表现,进而以思想与寓意丰富精神世界。美是空灵的最后,美可以从感悟中找寻。艺术作品,可以使又是充实的。美的空灵,在于艺术心灵的空灵,即静照人感受到美。例如,喜剧美与悲剧美。艺术作品,具世界、心无挂碍、空名觉心、容纳万物、浸人生命、染有共性的特点,即通过表现人生、人性与人格,展现人性灵。美感,诞生于灵气,养成于空明,即心灵得到世界的和谐与秩序、深邃与广袤。正所谓:文艺的境空明,不浮躁、不庸俗。心灵的空灵,源于精神的淡泊;界与人生的境界同样广博深邃。艺术的神韵,源于心灵的淡泊,即“事外有远致,心远三、美的思想内核地自偏,悠然见南山”。美的充实,在于艺术心灵的充寻找美、感受美,在于参悟美、领略美。而参悟、实,即生活与阅历丰富、情感与经验丰富。正所谓“精领略美,意在感悟美的思想、顿悟美的精髓。如果说力弥满、真力弥满”。只有艺术家的精力、心力、智慧、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那么,参悟、领略美的思想内核,想象、内涵充实,才能创造出充实的艺术,才能使艺术就需要研习中国美学史,感悟中国美学思想的丰富内气象万千,才能创造出真、善、美的艺术作品。涵与古朴意蕴。若“美感可以培养,也就意味着人性(三)我国古代艺术凝结的美学思想是可以改善的,可以提高的”[1](P9)。我国古代绘画凝结的美学思想,往往通过相关元(一)中国美学史的启示素展现出来。一是线之韵律,即线条表达的形象姿态。感悟、领略美的基点,在于研习中国美学史。只有二是气韵与迁想相得益彰。气韵,指宇宙万物“气”掌握研习方法、认知特点,才能感受中国美学史的博大的节奏与和谐,即精神实质。迁想,指将想象迁入对精深。研习中国美学史,首先,应关注其特点:一是美象的形象内部,即形象思维。三是笔墨的风骨。中国学史资料丰富、牵涉领域较多,即哲学、绘画、戏剧、画注重骨力、骨法、风骨。骨,即有力又秀气。优秀音乐、书法等,均包含美学思想、美学思想史;二是各的艺术作品,通过骨力、骨法、风骨,把握形象内核,门传统艺术,既有其独特体系,又相互启迪、借鉴、吸评价事件人物。四是山水的意境。中国山水画的意蕴,纳、相通,既有美感的特殊性,又有审美的共通性。其在于登高望远,以大观小。次,应关注其方法。即研习中国美学史,关键在于掌握我国古代的音乐美学思想,意蕴辽阔、气象魏晋六朝这一转折时期的美学思想特质。这一时期的传万千、内涵丰富、哲理思辨。其特质表现在三个方面。统艺术、艺术理论,对唐以后的艺术发展具有昭示作用,一是注重音乐与政治的关系,如古代音乐美学作品《乐并为后世的文学及绘画理论奠定了发展基础。再次,应记》,便具有这种特质。二是注重逻辑语言与音乐语关注其相关研究成果,即考古学、古文字学的研究成果,言的转换,如古代的“乐”,是舞蹈、歌唱、表演的丰富美学史的研究领域、填补美学史的研究空白。如《礼综合;歌,即言。三是注重字与声的结合。字,即思想;记·乐记》就给后人提供了完整的美学思想体系;《易经》声,即歌唱,展现声中无字与字中有声的衔接。四是中也蕴含了丰富的美学思想,《易经》作为儒家经典,注重务头与文情的妙用。务头,即曲调的声情,意指其丰富的美学思想体现在《贲卦》《离卦》之中。精彩的曲调与文字相结合。(二)辩证统一的美学思想精华美学思想在我国古代园林建筑艺术中的体现。一辩证统一的美学思想,蕴含于先秦的工艺美术和是飞动之美,即建筑群落、内部装饰,均有动态,如古代的哲学、文学之中,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飞檐。二是空间之美。园林艺术是空间艺术,其基本第一,美源于生活并不断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欲思想是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空间的美感,通过探究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既要结合古代的工艺品、美艺术的手法布置、组织、创造来实现,具体手法有借景、术品来研究,也要结合哲学、文学作品来探究。我国先分景、隔景,目的在于小中见大、大中见小、虚实结合、秦的许多哲学家,如庄子、孔子、孟子等,均发表过关露藏浅深。于美的见解。随着美学思想的更替,时代不同,美的内参考文献涵也不同,如以魏晋六朝为分野,其前,为错采镂金的[1] 康德.论优美感和崇高感[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美;其后,为芙蓉出水的美。艺术,既有装饰性、思想性,书馆,2012.也要展现社会生活、阶级斗争、发展规律。艺术,乃思[2]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责任编辑:梁士奇)·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