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 第1课
一、夯实双基
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相盈(yínɡ) 辐(fù)条 车毂(ɡǔ) ...B.埏(yán)埴 .C.轻诺(nuò) .D.柔脆(cuì) .
户牖(yǒu) .易泮(pàn) .枯槁(ɡǎo) .
自矜(jīn) .累(léi)土 .
自见(jiàn) .
【答案】 C(A辐:fú,B埏:shān,D见:xiàn)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味无味 味:品味 .B.高下相盈 盈:充满 .C.故有之以为利 利:利用 .D.自是者不彰 彰:表彰 .
【答案】 B(A味:以……为滋味;C利:便利,D彰:明显) 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失其所者久 所:处所 .B.图难于其易 图:反复考虑 .C.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作:作为 .D.自矜者不长 矜:自以为贤能 .【答案】 C(作:兴起)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B.死而不亡者寿。 C.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D.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E.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答案】 E(A见—现,B亡—妄,C泮—判,D累—蔂) 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和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B.知足者富 ..
C.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
▃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D.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
【答案】 C(坚强:古义是僵硬,今义是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已。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A.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为大于其细。图难于其易.B.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C.,其志洁,其行廉。其文约,其辞微.于足下。千里之行,始.D.可与言《诗》已矣。赐也,始.
【答案】 B(两个“易”都当“容易”讲)
7.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自伐者无功。 .
A.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B.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C.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D.伐无道,诛暴秦。 .
【答案】 B(例句与B都当“夸耀”讲,A功业,CD讨伐) 8.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 A.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 .B.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C.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D.自是者不彰。 .【答案】 C 二、文本精品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老子》第六十三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老子》第六十四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老子》第七十六章)
9.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图难于其易 图:反复考虑 .B.其脆易泮 泮:通“判”,分离 .
C.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累:通“蔂”,盛土的工具 .D.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强:强固有力 .【答案】 D(坚强:僵硬。)
10.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安易持 .A.其微易散 .B.其孰能讥之乎 .
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吾其还也 .
【答案】 A(A项的“其”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都是代词,代事物。B项,加强反问语气的副词。C项,代词,指自己。D项,语气副词,表祈使语气。可译为“还是”。)
11.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B.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C.为之于未有
D.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答案】 D(A、B、C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D项,判断句。) 12.下列关于选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认为,天下大事都得自于小事、易事,没有“小”,就没有“大”,善于做好小事,就能够成为真正的圣人、伟人。
B.“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是老子重要的处事方法,他要求做事要有预见,要及时处理好事件,不要等到出了问题再去想办法处理它。
C.老子对社会与人生有着深刻的洞察。他认为世界的东西,凡是坚强的都是死的一类,凡是柔弱的都是生的一类。因此,他认为人不可逞强斗胜,而应柔顺谦虚。
D.老子的语言巧用修辞,哲理深刻奇警,如“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
▃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下”运用比喻、夸张手法,阐述了积累的重要意义。
【答案】 D(无“夸张”手法)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6题。
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
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庄王以为币轻,更以小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相曰:“如此几何顷乎?”令曰:“三月顷。”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后五日,朝,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定’。臣请遂令复如故。”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楚民俗好庳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梱。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 .
太史公曰:孙叔敖出一言,郢市复。
(节选自《史记·循吏列传》,有删改)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 备:完备 .B.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 进:举荐 .C.百姓不便,皆去其业 去:放弃 .D.令数下,民不知所从 数:几 .
【答案】 D(“数”是副词“多次,屡次”之意。《鸿门宴》“数目项王”的“数”即是一例)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法令所以..A.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所便,民皆乐其生各得其.B.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相曰:“如此几何顷乎.C.
生乎吾前,吾从而师之.
不悔,知非己之罪也三去相而.D.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答案】 D(A项第一个“所以”是“用来……”,第二个“所以”是“……原因”;B项第一个“其”是指代词,指老百姓,第二个“其”则是反身代词“我”,指自己;C项第一个“乎”是语气词,第二个“乎”是介词,相当于“于”、“比”的意思;D项两个“而”都是表转折)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叔敖是楚国的隐者,国相虞丘把他举荐给楚庄王,孙叔敖为官三个月就升任国相,他施政教民,使得官民之间和睦同心,深得百姓爱戴。
B.孙叔敖执政宽严有度,官吏能够自律,不敢做邪恶伪诈之事,民间也无盗贼之事发生。百姓各有便利的谋生之路,都生活得很安乐。
C.孙叔敖非常注重身教,不用下令管束,百姓就自然顺从了他的教化,身边的人亲眼看到他的言行便仿效他。
D.楚庄王认为楚国钱币太轻,就下令把小钱改铸为大钱,认为矮车不便驾马,便下令百姓将矮车改高,百姓用起来很不方便,纷纷放弃了自己的本业。
【答案】 D(老百姓是因为楚庄王将小钱改为大钱才纷纷放弃本业的,而楚庄王没有下令将矮车改高,只是有这个想法而已)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制度与刑律不完备时,善良的百姓依然心存戒惧地自我约束修身,是因为居官者行为端正不曾违乱纲纪。
(2)孙叔敖为官三个月就升任国相,他施政教民,使得官民之间和睦同心,风俗十分淳美) 【参考译文】
太史公说:法令是用以引导民众向善的,刑罚是用以阻止民众作恶的。制度与刑律不完备时,善良的百姓依然心存戒惧地自我约束修身,是因为居官者行为端正不曾违乱纲纪。只要官吏奉公尽职按原则行事,就可以用其做榜样来治理,为什么非用严厉的刑罚不可呢?
▃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孙叔敖是楚国的隐者。国相虞丘把他举荐给楚庄王,想让他接替自己的职务。孙叔敖为官三个月就升任国相,他施政教民,使得官民之间和睦同心,风俗十分淳美。他执政宽缓却有禁必止,官吏不做邪恶伪诈之事,民间也无抢劫杀人之事发生。秋冬两季他鼓励人们进山采伐林木,春夏时便借上涨的河水把木材运出山外。百姓各有便利的谋生之路,都生活得很安乐。
庄王认为楚国原有的钱币太轻,就下令把小钱改铸为大钱,百姓用起来很不方便,纷纷放弃了自己的本业。管理市场的长官向国相孙叔敖报告说:“市场混乱,老百姓无人安心在那里谋生,秩序很不稳定。”孙叔敖问:“这种情况有多久了?”市令回答:“已经有三个月了。”孙叔敖说:“不必多言,我现在就设法让市场恢复秩序。”五天后,他上朝向庄王劝谏说:“先前更改钱币,是认为旧币太轻了。现在市令来报告说‘市场混乱,老百姓无人安心在那里谋生,秩序很不稳定’。我请求立即下令恢复旧币制。”庄王同意了,颁布命令才三天,市场秩序就恢复了。
楚国的民俗是爱坐矮车,楚王认为矮车不便于驾马,想下令把矮车改高。国相孙叔敖说:“政令屡出,使百姓无所适从,这不好。如果您一定想把车改高,臣请求让乡里人家加高门槛。乘车人都是有身份的君子,他们不能为过门槛频繁下车(自然就会把车的底座造高了)。”楚庄王答应了他的请求。过了半年,上下仿照,老百姓都自动把坐的车子造高了。这就是孙叔敖不用下令管束,百姓就自然顺从了他的教化,身边的人亲眼看到他的言行便仿效他,离得远的人观望四周人们的变化也跟着效法。所以孙叔敖三次荣居相位并不沾沾自喜,他明白这是自己凭借才干获得的;三次离开相位也并不后悔,因为他知道自己没有过错。
四、高考热点
17.根据要求对下列新词语进行归类,并把相关词语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绿色 ②交警 ③搜狐 ④黄牌 ⑤克隆 ⑥宰客 ⑦忽悠 ⑧科考
(1)有些新词语从其内部结构看是用紧缩法构成的缩略词,如:________________。 (2)有些新词语属于在原有词语的基础上增加了新义,如:________________。 (3)有些新词语属于吸收了方言词构成的词,如:________________。 (4)有些新词语属于吸收了外来词构成的词,如: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②⑧ (2)①④ (3)⑥⑦ (4)③⑤
18.按要求改写下面一句话,改写时可以适当增删词语,但必须保留原句的主干。 林语堂认为,哲学是因为这个世界太严肃而用以求得智慧和欢乐的调剂。 (1)若怀疑这种看法,该怎么说?(不得出现“怀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不同意这种看法,该怎么说?(不得出现“不同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能否如林语堂所认为的,哲学是因为这个世界太严肃而用以求得智慧和欢乐的调剂呢?
(2)林语堂居然认为,哲学是因为这个世界太严肃而用以求得智慧和欢乐的调剂。 19.依照下面例句,以不同的职业开头,写出两个与例句相同的句子。 例句:护士犹如天使,捧出自己的爱心,温暖了每个病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农民如同蜜蜂,奉献了自己的辛劳,酿造了生活的甜美。 (2)教师好比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五、读写创新
20.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
“中国古典诗歌中最根本的东西,就是诗歌中的人文传统、人文关怀。”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作品或表现出对生命的关爱,或表现出对民族的忠贞,或表现出对故土的眷恋,或表现出对亲情的怀念,或表现出对友情的珍爱……这些诗歌都蕴含着巨大的人文内涵和人格魅力。
请以“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人文传统”为话题,自拟标题,自选角度,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向】 这是个传统的话题作文,写好这篇作文难度不大,须注意三点:(1)研读材料,弄清话题含意。这个话题是由偏正短语构成,“中国古典诗歌”是限制词,明确限制了选材,必须是“中国”的、“古典”的。“人文传统”是关键词,内涵极为丰富。借助所提供的材料,人文传统可明确为:①对生命的关爱;②对民族的忠贞;③对故土的眷恋;④对亲情的怀念;⑤对友情的珍爱。在此基础上化大为小,准确立意。
(2)丰富联想,广泛选取素材。以“对民族的忠贞”为例,先纵向联想,南宋诗人文天祥堪为代表,“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抒发了对祖国的眷恋和对大宋王朝的追怀。明末清初大诗人吴梅村可为佐证,“受恩欠债应填补,总比鸿毛也不如”表达了对晚年仕清的沉痛自责。相关的还有很多,不胜枚举。再横向联想,如文天祥的“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表现对南宋的一片忠爱;他的“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颂扬了历代忠臣义士的高风亮节,千载而下,具有震撼人心的道德力量。(3)联系现实,嫁接时事热点。行文时,既可与素质教育联系,又可与当前蓬勃开展的“诗教”嫁接。感受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人文关怀,剖析中国古典诗歌对人生的认识、对人生的关爱。
【佳作赏读】
悯农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人文传统
▃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记得作家李国文曾说过:“在古代,中国的诗坛之所以人才辈出,佳作层出不穷,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诗人在面临个人伟大抱负与封建黑暗官场现实的矛盾时,良知往往使他们站在了大多数人这一边。”的确,诗人的这种“回归大众”的举动,为中国的诗歌文化注入了太多的活力与精神。而这些在矛盾中作出正确抉择的伟大诗人们,不知不觉中将他们的“悯农”情怀提升到了“人文传统”的高度。他们带来的精神财富,我们至今还受用无穷。
“悯农”,通俗地说,就是关爱、同情那些在封建势力压迫下过着贫苦生活的劳动人民。而它的内涵,早已通过凝练优美的诗句烙在了我们的思维意识中。在中国,想必刚刚学会说话的孩子也能用稚嫩的嗓音背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稍长,我们又学会了白居易的《观刈麦》,至今,“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仍清楚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为表达“悯农”主题,中国的诗人还注意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比如,《病牛》中所描写的独卧残阳的老牛,就象征了奉献一生、劳动一生的贫苦劳动人民。聪明的作者借这个典型形象,将自己的“悯农”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每读这首诗,我们都不由得被诗中流露出的对百姓的赞美和同情所打动。可以说,诗歌在对“悯农”情怀的传承上功不可没。
“悯农”,在另一方面大胆地控诉了封建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群众觉醒、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诗人利用诗歌精巧简练、对仗工整、朗朗上口的特点,用朴素的语言为当时的人们揭露着黑暗不公的社会现实。“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这些诗句我们耳熟能详,有些甚至已内化为我们精神的一部分。余秋雨先生说得好:“(古代诗文经典)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连绵不绝的长廊。”这些“悯农”诗在传诵的过程中,很容易将其思想内涵传播给普通民众,从而激发他们的斗争热情和抗争精神。这是非常可贵的。
“悯农”只是中国古典诗歌所体现出来的人文传统之一。即使在现代化脚步日益加快的今天,“悯农”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相信我们在吟诵着“锄禾日当午”时,心里也一定会涌动着关爱劳动人民的情怀,并真诚希望他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名师点评】
本文准确理解题意,立意时善于化大为小,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人文传统”细化为“悯农”。“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构思谨严,层次明晰。开头引用名家名言,自然导出论题;展开时设置层次,从两个方面来论述,一是关爱、同情劳动人民,二是大胆地控诉封建统治者,论述深入透彻;结尾收束,警策有力。本文最大亮点是思绪灵动,旁征博引。“念此私自愧”、“十指不沾泥”等诗句信手拈来,准确贴切;李国文、余秋雨等名家名言娓娓道来,含蓄蕴藉。 ▃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