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100例疗效观察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100例疗效观察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100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10-08T09:55:30.51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2期供稿 作者: 干美星[导读] 依据中医理论,哮喘的内因是痰滞血瘀,痰和瘀是肺、脾、肾气虚阳弱的病理产物。

干美星 (平湖市新仓镇医院儿科 浙江平湖 314205)

【摘要】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支气管哮喘已成为小儿常见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我院儿科门诊在2006—2008年夏季进行冬病夏治,冬季予以巩固,观察了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100例,并取得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哮喘 穴位贴敷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2-0324-01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将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的100例患儿,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最小25月,最大15岁;所有病例结束治疗后一年以上评估疗效。 2 治疗方法

2.1治疗时间:夏日三伏天,无急性发作时;冬至时,无急性发作时。

2.2治疗方法:药饼准备:取白芥子90g,生玄胡90g,北细辛45g,甘遂45g嗮干打磨成粉。新生姜榨汁约210ml,加凡士林调成膏状,做成直径为1cm,高1cm的药饼。

2.3治疗处方:取大椎、双侧肺俞、心俞、膈俞,痰多者加天突。

2.4治疗步骤:将准备好的药饼贴敷于所选穴位,再用一块约3X3cm的麝香止痛膏固定,保持30分钟~1小时,若贴敷时间未达到但患者疼痛难忍,可提前取出药饼。外敷后可能出现水泡,皮肤瘙痒,这属正常现象,如水泡较小,不必做特别处理,最好让其自然吸收,若水泡已破,可局部涂龙胆紫药水,不要用膏剂外敷。外敷的三伏天内均要避免感冒,外敷当时不能进食冷饮,不要过度吹电扇空调,忌生冷、海鲜、抗生素。皮肤局部感染者禁用。

2.5疗程:盛夏时每隔10天治疗1次,共三次;冬至时每隔10天治疗1次,共三次,连续治疗三年。 3 诊断标准

符合儿童哮喘诊断标准[1]和哮喘急性发作期病情严重程度分级、慢性持续其病情严重程度分级[2]和哮喘发作的频率、程度及持续的时间综合评价疗效。 4 疗效评估

显效:50例,一年以上无哮喘发作,或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程度明显减轻,气促、咳痰、胸闷等症状明显减轻。 好转:37例,上述症状均改善。 无效:13例,上述症状无改善。 总有效率87%[3] 5 讨论

依据中医理论,哮喘的内因是痰滞血瘀,痰和瘀是肺、脾、肾气虚阳弱的病理产物。因此,当冬季外寒进一步削弱阳气,并与蕴痰淤血相结合时就导致哮喘发作。所以,治疗哮喘时温阳益气,所选药物具有温煦脏腑、祛除痰湿,行气血之功,透入所选穴位皮肤以刺激内脏,达到平喘的目的。而依据西医理论,气道的高反应性及炎症是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儿童哮喘严重影响了患儿的健康发育,特别是在基层医院盲目使用抗生素和大剂量激素,使患儿的免疫力逐渐下降,骨骼发育受限,家庭经济负担沉重,降低了患儿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因而缓解期的防治尤为重要。西医儿童哮喘缓解期常以糖皮质激素吸入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服用为主[4],这仅是一种针对气道炎症的局部治疗方法,忽视了全身免疫功能缺陷在儿童哮喘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穴位贴敷是一种温热疗法,擅长补益阳气,遵循了《内经·素问》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在夏季三伏天使用,冬季冬至时巩固加强,温补人体的阳气,阳气盛则痰饮去,使人体自然康复。相对西医治疗价格贵、副作用大、疗程长、依从性差;相对中药口服疗程长、味苦、依从性差的缺陷,笔者认为“冬病夏治”具有疗程短、价廉、无副作用、疗效确切的特点,特别对于支气管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盗汗、食欲不振均有明显疗效,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止常规(试行)

[2-3]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69-271

[4]魏福良.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治疗哮喘缓解期200例[J].中国针灸,1998,(7):44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