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保险市场现状分析

中国保险市场现状分析

2021-05-21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保险市场现状分析

作者:崔斌

来源:《大经贸》2015年第09期

【摘要】正确分析和认识中国保险市场状况及其走势,才能规范中国保险市场、促进保险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中国保险市场现状。 【关键词】保险市场 中国 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保费收人年增长约35%,远远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其中,产寿险的比例也发生变化,己转向寿险为主,同时也遇到一些问题,包括财产保险的市场潜力挖掘不够,寿险公司利差损严重等。因此,只有正确分析和认识中国保险市场状况及其走势,才能规范中国保险市场、促进保险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中国保险市场现状。

1.保费收入规模迅速扩大、持续增长

首先,我国保费收入持续高速增长,并且已经进入稳步增长时期。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自1980年才恢复国内保险业务,起点较低。但目前我国整个保费收入已进入逐步平稳期,其主要原因在于财产保险保费收入的增速趋缓,而人身保险业务的增长则相对较快。其次,人身保险保费收人的增长快于财产保险保费收入的增长。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人身保险业务刚刚恢复,而与此同时,银行利率下调,因此同期资本市场欠发达,许多国民将投保人寿保险作为一种重要的投资方式,因此加速了人身保险保费收人的增长。 2.险种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总体看来,以财产保险业务为主,并转向人身保险业务为主。其主要原因在于银行存款利率下调、投资型险种不断增加,导致人身保险保费收人的大量增加。产寿险各自内部结构不同,在中资寿险公司中,2001年寿险业务占总业务的85%以上。财产保险业务中,机动车辆保险业务占绝大部分。在中国财产保险保费收人中,机动车辆保险保费收入超过企业财产保险保费收人,成为财产保险的第一大险种,随后逐步增加。而在经济和交通发达的地区,机动车辆保险的的比重更高,如在北京则高达70%以上。 3.保险深度、密度明显提高,但与国外相比,仍然较低

根据国外杂志统计,2001年我国大陆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分别列于73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和61位,低于工业化国家的水平,也低于新型市场国家或地区的水平,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保险市场的潜力较大。

4.保险公司数量明显增加,但仍属于寡头垄断市场

中国1980年开始恢复国内财产保险业务,1985年全国仅一家保险公司,即中国人民保险公司(PI CC),1986年成立新疆兵团保险公司,随后在1988年成立平安保险公司,又于1992年改为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目前我国保险公司超过50家。其中国有独资保险公司5家,外资保险公司13家,中外合资保险公司19家。这说明多主体的市场格局基本形成,属于寡头垄断型市场。同时从保险中介市场来看,保险中介的发展规模仍然相对较小。一是保险代理公司较少,同时起点低、发展尚欠规范;二是保险经纪公司较少,无法适应保险业发展的需要,这些均会限制保险业的发展。

5. 保险中介人发展迅猛,保险展业逐步以代理人为主,保险中介逐步完善

我国作为代表保险人利益的一保险代理人、代表投保人利益的一保险经纪人以及居于第三者的保险公估人,均已形成。因此从长期趋势来看,保险经纪人将会进一步发展,但在寿险市场上仍以保险代理人为主,财产保险市场则以保险经纪人为主。 6. 保险法规与监管制度建立

自我国恢复保险业务以来,保险法制建设得到加强。自1983年以来政府颁布一系列保险法律和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简称《保险法》),随后又多次公布和修改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保险公估人等方面的规定,

从而初步实现以保险法为核心的保险法律法规体系。此外还成立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保监会),监管中国的商业保险,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保险市场的监管力度。 7. 对外开放步骤加快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是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为了引进外国保险公司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促进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批准在上海进行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试点。一方面,允许外国保险公司进人中国保险市场,另一方面则鼓励国内保险公司拓展在海外经营的保险业务。

8. 保险赔付率一般较稳定

中国的保险赔付率一般维持在5%左右,但产寿险则不同。由于寿险属于长期业务,且中国人身保险业务恢复时间不长,因此主要就财产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的赔付率说明。需要注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是,由于机动车辆保险占财产保险的决大部分,故财产保险的赔付率与机动车辆保险的赔付率非常接近。因此,要降低财产保险的赔付率,关键在于降低机动车辆保险的赔付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