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师范生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精神信仰为中介

师范生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精神信仰为中介

2020-03-20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2012年6月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un.2012 第l2卷第3期 Journ ̄of Langfang Teachers College(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1.12 No.3 师范生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以精神信仰为中介 郭梅华,张灵聪,陈佳丽 (漳州师范学院教育系,福建漳州363000) 【摘要】 以400名师范院校学生为被试,使用大学生精神信仰、应对方式和SCL一90问卷。得出以下结论:(1) 师范生的心理应对方式在性别、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城乡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心理健康在性别、年级、城乡上存 在显著差异;精神信仰在性别、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城乡上不存在显著差异。(2)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精神信 仰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精神信仰在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预测关系中起中介变量的作用。 【关键词】 师范生;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精神信仰 The Effects of Normal School Students’Coping Style on Mental Health: the Spiritual Beliefs as Intermediary .GUO Mei-hua ZHANG Ling-cong CHEN , , Jia-li 【Abstract】We research on 400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as subjects,use the questionnaires of College Students’Spiritual Beliefs,Coping Style and SCL一90.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ioWS."(1)Normal school students’coping style has signiif— cant differences on gender and grades,while no differences on area;Ment ̄health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gender, grades and area;Spiritual behe ̄has signiifcant differences on gender,grades,while no differences on area.(2)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among spiritual beliefs,coping style and mental health,spiritual beliefs plays the role of mediating vari— ables on predictive relationship of coping style and mental health. 【Key words】normal school students;coping style;mental health;spiritual beliefs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229(2012)03—0089—04 1 引言 民族下一代成长方向,因此本研究试图探讨师范生 精神信仰、应对方式以及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关系,为 精神信仰是指与人的根本生命价值相联系,指 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实证依据。 导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关系的根本价 值原则,是个体成长与发展的动力,驱使着人类追求 2研究方法 生命和生活的价值、目的和意义,…它不仅影响人的 2.1 被试 外在行为,也影响着人的心理健康。应对方式是个 抽取被试为某师范院校大学生450名,收回有 体在应激环境或者事件中,对该环境或者事件做出 效问卷400份,问卷有效率为88.9%,被试具体信 评价后为平衡自身精神状态所采取的措施。_2 在社 息情况见表1。 会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面对不可避免的各种压力情 表1被试详细情况表 境,大量研究认为面对压力所采取的应对方式是影 响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同时精神信仰与应对 方式、心理健康也存在一定的联系_3儿 。师范大学 生不但承载着本时代发展希望,同时也肩负着这个 [收稿日期]2012—04—06 [作者简介]郭梅华(1985一),女,心理学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张灵聪(1957一),男,心理学博 士,教授,硕导,研究方向:人格培养。 ・ 89・ 2012年6月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12卷・第3期 2.2研究工具选用量表 2.2.1应对方式问卷 问卷由肖计划等参照国内外应对研究的问卷内 容以及有关“应对”的理论,根据我国的文化背景编 制的,该量表包括62个条目,共分为6个分量表,分 别为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逃避、合理化,分为积极 应对和消极应对2个维度o[21 2.2.2 SCL一90问卷 SCL一90问卷包含有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 容,如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以及生活习惯等 等。采用5级评分制,主要为成年的神经症、适应障 碍及其它轻性精神障碍患者提供诊断依据。 2.2.3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 由宋兴川编制,量表包括超自然信仰、社会信仰 和实用信仰三个维度,量表总体一致性系数为 0.7275,三周以后重测信度0.681,三个因子的重测 系数分别是:超自然信仰.84、社会信仰.655、实用信 仰.733。通过量表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基本符合 优度拟合模型标准,问卷具有良好的构想效度。… 3结果 3.1 大学生应对方式、心理健康及精神信仰在人口 学变量上的差异 3.1.1 应对方式、心理健康及精神信仰的性别差异 检验 通过应对方式、心理健康及精神信仰在性别上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表2),在应对方式量 表上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男生显著高于女生, 在其他因子上男女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差异;男生在 心理健康量表上除了躯体化显著高于女生,在心理 健康总分上和其他因子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在精 神信仰量表上,男生的社会信仰和实用信仰显著高 于女生,在超自然信仰上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 表2应对方式、心理健康 及精神信仰的性别差异T检验 (注:括号外为平均数,括号内为标准差*表示P(.05,**表示 P(.Ol,***表示P(.001,表格省略不显著差异的结果,以下表格 皆同) ・90・ 3.1.2应对方式、心理健康及精神信仰城乡差异检 验 表3应对方式、心理健康 及精神信仰的城乡差异T检验 通过应对方式、心理健康及精神信仰在城乡因 素独立样本T检验。数据显示(表3),城乡因素在 应对方式、精神信仰两个量表上都没有显著差异。 在心理健康量表上,来自农村的学生总体心理健康 状况要差于来自城镇的学生,在因子强迫、人际关系 敏感、抑郁、焦虑、恐怖上要显著高于来自城镇的大 学生。 3.1.3应对方式、心理健康及精神信仰年级差异检 验 四个年级在应对方式、心理健康及精神信仰的 方差分析数据说明,年级在应对方式的自责、求助、 退避和合理化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心理健康量表上 的强迫、焦虑、偏执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精神信仰的 三个因子上都存在显著差异。 事后检验发现(图1一图3),师范生积极应对 方式总分的总体变化趋势是大一到大二下降、到大 三上升、大四下降,消极的应对方式则相反;心理健 康的强迫、焦虑、偏执随年级呈波浪状发展。大一 到大二上升,大二到大三下降,大三到大四上升;精 神信仰的总体变化趋势是大二达到最高,之后持续 下降 应 对 方 式 平 均 值 年级 图1 应对方式的年级差异 第12卷・第3期 郭梅华等:师范生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精神信仰为中介 2012年6月 年级 图2心理健康的年级差异图 年级 图3精神信仰的年级差异 3.2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精神信仰的中 介作用 3.2.1应对方式、心理健康及精神信仰之间的相关 分析 表4应对方式、心理健康 及精神信仰量表之间的相关矩阵 因子 心理健康 超自然信仰 社会信仰 实用信仰 解决问题一0.220**0.002 —0.116* 一0.004 自责0.370** 一0.071 —0.487**一0.237* 求助 一0.142**0.032 0.052 0.075 幻想0.302** 一0.022 —0.417**一0.195* 退避0.298**0.088 —0.420**一0.214** 合理化 一0.263**0.009 0.478**0.232** 心理健康 1 —0.183** 一0.028 —0.123* 采用皮尔逊积差相关,对应对方式、心理健康及 精神信仰量表进行相关分析,得出以下结果(表4): 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合理化呈显著负 相关,与求助、幻想、退避存在显著正相关;与精神信 仰的超自然信仰和实用信仰存在显著负相关。社会 信仰与实用信仰与应对方式的自责、幻想和退避存 在显著负相关,与合理化呈现显著正相关。 3.2.2精神信仰在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中 介作用 根据相关分析结果(表5),探讨应对方式、精神 信仰及心理健康三者之问的中介关系。第一步,以 心理健康为因变量,实用信仰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 析发现,实用信仰对心理健康的预测达到显著;第二 步,以心理健康为因变量,分别以应对方式的幻想、 自责、退避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发现,应对方式 的幻想、自责、退避对心理健康的预测达到了显著; 第三步,在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预测关系中引人 中介变量实用信仰之后,结果发现在引入了实用信 仰这个变量后,幻想、自责、退避对心理健康的预测 显著下降,实用信仰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上升。这说 明实用信仰在幻想、自责、退避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中 起着中介的作用。 表5应对方式、精神信仰 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回归分析 4分析 4.1 应对方式、心理健康与精神信仰在人口变量学 上差异分析 4.1.1性别差异结果分析 性别的独立样本T检验数据说明,师范院校男 性的消极应对方式显著高于女生,这可能与传统文 化对男性的社会化要求有关,传统的男性角色被定 位为自立、自信、果断,所以面对压力时,男性必须要 比女生更迅速更勇敢的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因而显 示出在积极应对方式如合理化上表现更好,而在消 极应对方式上分数较低;因而男性在面对不能承受 的挫折的时候更不愿意表达自己内心的痛苦,从而 将累积的心理困扰通过躯体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男 生的社会信仰和实用信仰显著高于女生,说明中国 的传统儒家“忠君报国”、“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 理念,对一代代的热血青年特别是男性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4.1.2城乡差异结果分析 城乡因素在应对方式、心理健康和精神信仰独 立样本T检验数据显示,城乡因素在应对方式、精 ・91 ・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12卷・第3期 神信仰两个量表上都没有显著差异。心理健康量表 上,来自农村的师范生心理问题比较突出,说明来自 城镇的师范生更能适应大学生活。一方面贫富差异 是引发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 方面在现代生活中,面对社会的变革,价值观的变 化,使农村孩子心理矛盾,内心冲突较城市孩子复 杂。 4.1.3年级差异结果分析 年级在应对方式量表上存在显著差异。师范生 积极应对方式总分的总体变化趋势是大一到大二下 降、到大三上升、大四下降,消极的应对方式则相反。 因为大一新生刚刚从高考后蜕变成大学生充满期 待,在处理问题方式上也多为积极,心理也较为健 康。大二时期的师范生开始面临了学业、社团、宿舍 等压力和挑战,消极心态随之而来,更多心理健康状 况也受到一定程度威胁;大三的生活已经完全适应 了大学的节奏,也培养起自己的生活方式。大四又 将面临人生的另一个重大的选择,就业的压力产生 的焦虑和恐惧使心理健康水平又一次降低了。精神 信仰在大一最低,大二是一个转折点,这个结论与宋 兴川l4 的大三是转折点的结论不一致。 4.2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精神信仰的中 介作用 4.2.1 应对方式、心理健康与精神信仰之间的关系 结果显示,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求 助、合理化呈显著负相关,与应对方式的自责、幻想、 退避存在显著正相关。总体来说采取积极的应对方 式如解决问题、合理化、求助有利于提高心理健康水 平,而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更加恶化个体的心理健 康,这与以往的研究基本一致。 精神信仰的社会信仰和实用信仰分别与与应对 方式的自责、幻想、退避存在显著负相关,与合理化 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越有社会信仰和实用信仰的 人在生活中和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他们或按照自己 的方式主动去解决问题,或求助于他所信任的组织 或者团队的支持。他们不会埋怨自已,认为自己不 是孤立无援的,他们认为周围的亲戚、朋友、团队是 自己坚强的后盾,从而能够采取较为积极的态度应 对困难 ・ 92・ 4.2.2精神信仰在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中 介作用分析 研究通过多层线性回归,发现应对方式的幻想、 自责、退避对心理健康影响较大,引入精神信仰中的 实用信仰之后,幻想和退避的影响显著降低,这说明 师范生遇到生活压力或困难,可能由于内心缺乏信 仰支持,更多的表现出幻想和逃避行为。20世纪80 年代之后,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导致目前人口稳 定发展,教师市场逐渐饱和,社会资源逐渐萎缩,师 范生面临的学习就业压力空前加大,如果他们采用 消极的应对方式如幻想、自责、退避行为,久而久之 焦虑、抑郁、强迫等各种心理问题便随之而来,但如 果学生内心有所坚持,对个人价值、社会动态有着较 高的认可,即使是幻想、退避行为也只是暂时的,一 旦机会成熟,这些学生就可以调整好状态重新回到 生活中 5结论 5.1 师范生的心理应对方式在性别、年级上存 在显著差异,在城乡和是否独生子女上不存在显著 差异;心理健康在性别、年级、城乡上存在显著差异, 在是否独生子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精神信仰在性 别、年级和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城乡上 不存在显著差异。 5.2师范生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精神信仰三 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精神信仰在应对方式对心理 健康有预测关系中起中介变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金盛华,宋兴川,李波.大学生精神信仰与心理健康的关 系[J].中国一WAY-生杂志,2004,1 8(8):554—556. [2]肖计划,许秀峰.应对方式问卷效度与信度研究[J].中 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4):164—168. [3]傅纳,夏培芳,周霞.大学生压力、社会支持、应对方式、 心理健康的年级差异比较[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19(2):365—368. [4]宋兴川,乐国安.861名大学生精神信仰与应对方式调查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2):104—106. [5]孟兆怀.宗教信仰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宜宾学院学 报,2010,(5):3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