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传感器使用注意事项 .......................................................................... 2 2. 设备的安放场所 .................................................................................. 3 3. 仪器简介 .............................................................................................. 4
3.1 特点 ............................................................................................ 4 3.2 产品规格 .................................................................................... 4 3.3 技术指标 .................................................................................... 4 4. 仪器的安装 .......................................................................................... 5 5. 仪器操作 .............................................................................................. 6
5.1 控制面板示意图 ........................................................................ 6 5.2 功能详解 .................................................................................... 7 6. 设备检修 .............................................................................................. 9 7. 维修说明 ............................................................................................ 11 8. 保修单 ................................................................................................ 11 9. 装箱单 ................................................................................................. 1.
1
1.器使用注意事项
(1)接触式传感器只能用于300℃以下的实验。
(2)装卸传感器时,手持传感器航空插头操作,安装时对准插槽,插好旋紧。无特殊原因,避免反复插拔!
(3)航空插头应保持干燥,避免与反应物接触,以免造成短路。 (4)传感器导线应尽量避免接触到腔体的任何部位(包括门)。避免可能出现的短路、打火现象。
(5)小于50ml极性溶剂:实验时,功率不能设置过大,同时在腔体中加入负载(即盛放100ml水的烧瓶)。如升温过慢,可适当调高功率。
(6)弱极性溶剂:实验时,应加大溶剂剂量,同时降低功率,如出现控温不稳时,请加入负载。
(7)非极性物质实验时,应加入极性溶剂或离子液体帮助反应,否则非极性物质不吸收微波,造成微波负载不匹配,损坏传感器和磁控管,出现打火现象。
(8)反应温度设定时应以反应物沸点为参考,如超过反应液的沸点,微波功率就不能自动调整,长时间反应会造成传感器损坏。
(9)传感器表面为聚四氟镀层,长期在高温环境下使用,表面镀层会变软,所以在实验完毕后,反应物未冷却时插拔传感器时要小心轻柔,实验中传感器不要插到液面下过深,避免与磁子碰撞,损坏传感器表面镀层。
(10)每次做完实验后请将传感器清洗、擦干待用。
2
(11)本实验仪最佳加热介质为极性物质。当实验对象为液体时,最佳反应剂量为50~1000ml。若需加热弱极性溶剂或小剂量(<50ml)极性溶剂,请用250ml锥形瓶盛80~125ml水置于反应仪腔体中,或者放置盛放80ml甘油的容器作为微波吸收介质,并将微波功率设置在500W以下,以防止微波负载不匹配而损坏磁控管和传感器。
(12)请使用祥鹄公司专用传感器,否则可能会对反应仪造成损坏或导致微波泄漏。进行液体实验时如未将接触式传感器插上,系统不具有测温功能,无法进行控温,因此为了保证实验的安全性,系统将自动禁止实验进行。插拔或清洗接触式传感器时要小心,以免破坏了传感器接头的屏蔽层导致打火。
2.设备的安放场所
(1) 包装物全部取出后,将反应仪放置在水平稳定的地方; (2)反应仪应放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下,并请避开热源、阳光直射以及蒸汽,远离易燃易爆气体、腐蚀性气体;
(3) 反应仪的左右两壁以及后壁与周围墙壁之间至少留出10cm空间,并且不可除去底脚;
(4) 切勿遮蔽反应仪两侧以及后壁上的通风孔;
(5)为了防止发生触电事故,请您务必保证反应仪良好接地,并最好确保额定载流量大于10A。
! 警告:XH-MC-1反应仪的额定电压为220V、额定电流为8.5A,接地不好容易导致漏电。请您务必保证实验室插座接地良好,额定载流量大于10A 3
(6)实验室电压不稳,请用户自行配置稳压电源!
3.仪器简介
3.1特点:
祥鹄XH-MC-1型实验室微波合成反应仪将先进的微波控制技术应用于实验室的化学合成与萃取。主要由功率可调,单片机测温控温、回流冷凝、高精度温度传感器、电磁搅拌等系统组成。仪器采用接触式传感器快速实时测温;数码管实时显示预设温度、当前温度、反应时间,测温精度达±1℃。该反应仪价格合理,操作简单,功能齐全,是本科教学及科研的理想工具,让您真正体验到化学合成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工作。
3.2产品规格:
额定电压:AC220V±10% 额定频率:50Hz±2% 额定电流:8.5A 额定输入功率:1400W 额定输出功率:900W 微波频率:2450MHz 微波泄漏:<1mw/cm
外型尺寸:485mm×340mm×310mm 内腔尺寸:335mm×335mm×202mm 净重:12kg 3.3技术参数:
4
2
工作环境温度:+5~+45℃; 工作环境相对湿度:<80%; 贮存环境温度:-5~+55℃; 贮存环境相对湿度:<93%; 测温、控温范围: 0~300℃; 测温精度:±0.2℃; 控温精度:±1℃
液体实验剂量:10~1000ml(推荐在50ml以上使用,极性溶剂)
磁力搅拌速度范围:0~1000rpm;
4.仪器的安装
实验装置的安装步骤如下:
将反应试剂加入三口烧瓶中,加入搅拌磁子,将其平稳放在聚四氟乙烯垫圈上,置于炉腔正中央。从波导截止管顶部插入三通玻璃管与中间为24#磨口的三口烧瓶连接,连接牢固后,三通玻璃管两边的两个接口应分别接球型冷凝管和滴液漏斗。
另外,为了使整套仪器安装稳固,我们还配备了用于固定玻璃仪器的立柱与三爪试管夹。如图1所示,立柱的安装插孔位于机壳上方后部。安装时,将立柱从插孔中插入,拧紧机身后部的三个旋钮,松紧程度应使立柱无法前后晃动为准。
立柱安装完毕后,便可将试管夹用十字转接夹固定在立柱上,然后用试管夹夹住冷凝管使其稳定。
传感器安装在反应仪腔体内,其探头穿过硅胶塞,再通过三口烧
5
瓶的侧口插入溶剂液面下,其信号线通过腔体侧面的接口与控制电路连接。
整体安装效果如下图所示:
XH-MC-1整体安装效果图
5.仪器操作
5.1控制面板示意图:
6
XH-MC-1型祥鹄实验室微波合成反应仪面板示意图 (1)实时温度显示窗口;(2)预置温度显示窗口;(3)当前时间显示窗口;(4)时间上下设定键;(5) 功率调节旋钮;(6)磁力搅拌旋钮;(7)OP1传感器通断指示灯;(8)OP2脉冲指示灯;(9)暂停键;(10)开始键;(11)温度设定键;(12)时间设定键;
5.2功能详解:
(1)实时温度显示窗口:接通传感器,打开电源,即有温度显示,此时该窗口显示的温度为传感器表面温度。插入反应物开始实验后,该窗口实时显示反应物温度;
(2)预置温度显示窗口:接通传感器,打开电源,窗口显示为0.0.0.0;
(3)当前时间显示窗口:显示设定实验时间;
(4)时间上下设定键:按时间设定键,时间显示窗口0.0.0.0闪烁,按“▲▼”键调整设定的时间;
7
(5) 功率调节旋钮:本机型功率调节为手动调节,每向右扭一格增加100W功率,每向左扭一格减少100W功率,请用户根据反应物的极性和反应物量的大小来调节合适的微波功率。重要提示:小于50ml极性溶剂:实验时,功率不能设置过大,同时在腔体中加入负载(即盛放100ml水或甘油的烧瓶)。如升温过慢,可适当调高功率。
弱极性溶剂:实验时,应加大溶剂剂量,同时降低功率,如出现控温不稳时,请加入负载。
非极性物质实验时,应加入极性溶剂或离子液体帮助反应,否则非极性物质不吸收微波,造成微波负载不匹配,损坏传感器和磁控管,出现打火现象。
反应温度设定时应以反应物沸点为参考,如超过反应液的沸点,长时间反应会造成传感器损坏。本实验仪最佳加热介质为极性物质,当实验对象为液体时,最佳反应剂量为50~1000ml。若需加热弱极性溶剂或小剂量(<50ml)极性溶剂,请用锥形瓶盛100ml水或甘油置于反应仪腔体中,作为微波吸收介质,并将微波功率设置在600W以下,以防止微波负载不匹配而损坏磁控管和传感器;
(6) 磁力搅拌旋钮:向右扭打开,根据需要调整磁力搅拌大小,请使用时用力轻柔;
(7) OP1传感器通断指示灯:接通传感器,打开电源,该灯亮;未接传感器时该灯闪烁;
(8) OP2脉冲指示灯:接通传感器,打开电源,该灯亮;进入控温阶段后该灯闪烁;
(9) 暂停键:实验过程中按下此键,暂停实验;
(10) 开始键:设定好温度,功率、时间等参数后按“开始” 键即可开始实验;
8
(11)温度设定键:按温度设定键,预置温度显示窗口0.0.0.0闪烁,按“▲▼” 键调整设定的温度;常按“▲”键设定速度加快;
(12)时间设定键:按时间设定键,时间显示窗口0 0:0 0 闪烁,按第一下秒开始闪烁,按“▲”键设定秒,按第二下分开始闪烁,按“▲”键设定分钟,按第三下小时开始闪烁,按“▲”键设定小时,常按“▲”键设定速度加快,最多设定时间为4小时;
6.设备检修
注意:除了有资格的维修人员之外,任何其他人员来执行拆机维修都是十分危险的,请勿自行进行任何拆卸操作。 常见问题解答:
1. 未插电源。 为什么反应仪不工作? 2. 保险管烧断,请将仪器后方的保险管盒旋下,安装新的保险丝管(250V/10A)。 3. 炉门关闭不严,导致连锁开关没有闭合。 4.插座线路有问题或容量不够。 1. 保险管烧断。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负载不匹配,微波为什么反应仪在实验过程中会突然停机? 能量回馈到磁控管,导致电路瞬间电流过大所致,请加入必要的吸波介质。 2. 电源插头松脱。 3. 停电。 9
不会!反应仪经严格检测,微波泄漏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微波能量会向外泄漏吗? 顶部的波导截止管能够有效防止微波能量向外导出,炉门内的金属屏障会将微波能量反射回炉内,观察窗中只能透过光线,无法透过微波。但是,也不建议您长期贴近炉门向内观察。 为什么传感器尾部会发烫? 这是由于负载不匹配,微波能量在传感器表面聚集所致。请加入吸波介质或调低微波功率。 1. 您将金属器具,如镊子、刀片等遗留在了炉中,将其取出即可消除。 2. 传感器未安装好或传感器屏蔽层受损坏,请及时与本公司维修部门联系。 反应仪在工作时,微波发生元件与风扇都会产生一定的噪音。由于加入了温度控制程序,使得出现间断的嗡嗡声。以上都属于正常现象,请放心使用。 为什么实验时会发出闪光和清脆的响声? 为什么反应仪在工作时会发出间断的嗡嗡声以及嘀哒声? 为什么温度跳动比较大? 为什么反应仪在使用时灯光会忽亮忽暗? 为什么炉内灯不亮? 1. 反应剂量过小,请加入必要的吸波介质。 2. 功率设定过大,请调低微波功率。 反应仪中的磁控管属于大功率用电器,开启时会消耗较大的能量,因此在反应仪工作时,炉内的灯光有明暗变化是很正常的,并非出现了损坏。 1. 灯泡损坏 2. 未开始实验或者炉门没有在开启状态 10
1. 无论进行何种实验,均应使用本产品配套的玻璃套管为什么加热时炉门上会有水珠,且有蒸汽从排气孔排出? 连接冷凝装置后进行。因此,正常使用时,反应仪内部是不会出现水珠和蒸汽的。若有此种现象产生,说明您的使用方法不正确。请仔细阅读“实验装置的安装”关于玻璃仪器的使用说明,并参照其进行实验。 2. 放入盛水的烧杯作为吸波材料,属于正常情况。 假设实验过程中出现上述问题,请立刻切断电源,并依照上述提示加以解决。若遇无法解决之问题,请及时与本公司技术支持联系。
7.维修说明
祥鹄实验室微波合成反应仪自售出之日起(以发票为准)主机保修12个月,传感器保修6个月,终身维修。
属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以保修,实行收费修理: (1)消费者因使用、维护、保管不当造成损坏的。 (2)非承担保修的修理者拆动造成损坏的; (3)因不可抗力造成损坏的; (4)已超过保修期限的;
8.保修单
保修单(用户联) 仪器名 用户名 地 址 仪器号 电 话 邮 编 11
售 后 明 细 维修记录 初次维修 再次维修 时 间 原 因 解决方法 北京祥鹄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购买日期: 年 月 日 保修单(公司联) 仪器名 用户名 地 址 仪器号 电 话 邮 编 售 后 明 细 维修记录 初次维修 再次维修 时 间 原 因 解决方法 北京祥鹄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购买日期: 年 月 日
12
9.装箱单
名 称 主机 传感器 不锈钢立柱 三爪试管夹 十字转接夹 三通玻璃管 圆底烧瓶聚四氟乙烯垫圈 磁子 250V/10A保险管 使用指南 合格证
13
数 量 1(台) 1(支) 1(根) 1(个) 1(个) 1(支) 1(个) 1(包) 2(支) 1(本) 1(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