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olTextileJournal
毛纺科技
— 6 3 —
DOI:1019333/j.mfkj.2018060340505
桐乡民间传统蓝印花布的技艺特征
陈 珊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ꎬ江苏无锡 322118)
摘 要:通过文献史料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ꎬ对浙江桐乡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馆藏蓝印花布进行探究ꎬ同时拜访浙江桐乡蓝印花布传承人ꎬ从蓝印花布的起源、发展、工艺制作、纹样艺术等方面总结技艺特征ꎮ得出:浙江民间传统蓝印花布选用纯棉面料作底布、天然植物染料为染剂ꎬ其在织造印染工艺与图案审美上具有民俗文化艺术的共性ꎮ浙江民间传统蓝印花布淳朴的纹样、古朴典雅的色彩和寓意多样的丰富图案承载着的独特的技艺特征和审美特征ꎮ
关键词:桐乡ꎻ蓝印花布ꎻ民俗文化ꎻ技艺特征中图分类号:TS193.62 文献标志码:A
TechnologyandartcharacteristicsoftraditionalbluecalicoinTongxiang
(WuxiInstituteofArt&TechnologyꎬWuxiꎬJiangsu214000ꎬChina)
afterbluebackgroundandwhiteflowerprintinganddyeing.BystudyingthebluecalicointheTongxiang
No-materialCulturalHeritageMuseuminZhejiangprovinceꎬandvisitingtheinheritorofthefolkbluecalicoinTongxiangꎬZhejiangprovinceꎬthetechnologyandartcharacteristicsoftraditionalbluecalico
Abstract:Traditionalbluecalicoproductionisafolkdyeingandfinishingskillꎬwhichisnamed
CHENShan
weresummarizedfromoriginꎬdevelopmentꎬproductionandpatternartbasedonliteraturehistoricalbeautyandconvenienceoflocalmaterials.Ithasuniqueartisticandaestheticfeaturesduetosimpleandelegantpatternsꎬcolorsandallegoricalrichandvariedpatterns. 浙江民间蓝印花布属民俗染整技艺ꎬ其以蓝底白花织造印染而著名ꎮ浙江民间传统蓝印花布又称“药斑布”ꎬ是以手工棉纺织白坯布为底布ꎬ以蓝靛染成的具有地域风情民俗图案纹样的蓝底白花布料ꎮ自夏周千年以来ꎬ通过蓝染与雕版印花技艺所结晶而成的蓝印花布在浙江民间百姓衣食住行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ꎮ除了人们日常所穿着的服装之外ꎬ蓝印花布更多的用于被面、垫被单、包袱布、帐檐、肚兜、围涎兜、枕巾、头巾、门帘等日用品ꎬ
收稿日期:2018-07-01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15AG004)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专题)项目(2017SJB0902)作者简介:陈珊ꎬ副教授ꎬ硕士ꎬ主要研究方向为传统手工创新设计与服饰设计ꎬE ̄mail:chenshan1018@126.comꎮ
researchandfieldresearch.CottonfabricswereselectedasbaseclothandnaturalplantdyeasdyestuffꎬZhejiangtraditionalfolkbluecalicohasthecommoncharacteristicsoffolkcultureandartbecauseofits
Keywords:Tongxiangꎻbluecalicoꎻpopularcultureꎻfolkgarments
蓝印花布深受世代浙江民间百姓的喜爱ꎮ受千百年浙江传统造物思想文化的影响ꎬ浙江民间蓝印花布已经发展成为具有独特民间文化的艺术品ꎮ但随着数字化印染技术的发展ꎬ富有明显地域文化特征的浙江民间传统蓝印花布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ꎬ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数字化印染技术制成的仿制品ꎮ因此ꎬ如何传承和发现传统蓝印花布制作技艺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ꎮ
1 历史溯源与发展
浙江民间蓝印花布历史悠久ꎬ这主要得益于源远流长的蓝染技艺、防染技艺、花版工艺ꎬ以及江淮流域历史悠久的种棉与纺织业ꎮ据«夏小正»记载ꎬ“五月ꎬ启灌蓼蓝”ꎬ意为在每年五月ꎬ蓼蓝发棵时就要开始分棵载ꎬ而这里所说的蓼蓝正是蓝印花布制
— 6 4 —
WoolTextileJournal
毛纺科技第47卷 第5期2019年5月
作所用的植物染料———蓝草[2]ꎮ在夏代ꎬ就已经开始有以植物为染料对织物进行染色的萌芽ꎮ春秋战国时期ꎬ思想家荀子在棉白坯布蓝染染色后ꎬ其色由黄变绿、由绿变蓝ꎬ期间反复的氧化染色而逐渐变后来随着纺织业分工细化ꎬ于周代出现了掌管染色青ꎬ便感慨发出“青取之于蓝ꎬ而青于蓝”的名句[3]ꎮ的“染草之官”ꎬ秦代出现“染色司”ꎬ自汉到隋也都相继设“司染署”ꎮ受漏浆防染印花技术的影响ꎬ早在秦汉时期ꎬ人们开始掌握阻碍染色的原理ꎬ通过物
留至今ꎬ但传统调缸染色技艺给现代传承及应用增加了难度ꎮ传统蓝染制作工艺如图1所示ꎮ
图1 传统蓝染制作技艺
质手段来达到防染形状而形成各种图案和花纹ꎬ而这也成为了最早的防染技艺[4]ꎮ据«古今图书集去药灰ꎬ则青白相间”[5]ꎮ随后便出现了简单的制自南宋迁都临安后ꎬ蓝印花布在浙江民间地区便开始广泛流行ꎬ到明清时期便盛行而开[6]ꎮ但自清末始ꎬ随着德国人工合成了蓝靛ꎬ并成功开发出“阴丹士林”染料之后ꎬ国内纺织印染改用洋靛染布ꎬ因此ꎬ江浙、山东等地的蓝印业逐渐衰落ꎬ浙江民间传统蓝印花布制作技艺也受到严重冲击ꎮ
成职方典»记载:“药斑布已抹灰药而染色ꎬ候干、版镂花ꎬ印花版工艺也逐渐形成并开始走向成熟ꎮ
在传统蓝染制作技艺中ꎬ调缸染色是制作完成蓝染的关键ꎬ凭经验快速准确辨别出颜色是否过“深”或过“浅”ꎮ如果缸中染料颜色没有调好ꎬ缸水不熟将会直接影响到蓝印花布的色牢度ꎬ产生浮色ꎮ
作为蓝染制作工艺中耗时最长ꎬ难度最低的下缸工序ꎬ一般在每年农历十月初生火将盛放染料的大缸加热ꎬ温度基本保持在10℃左右ꎬ白天加温ꎬ晚上保温ꎮ历时数月后ꎬ等第2年农历四月自然温度回升后方可停火ꎬ此时便可将有防染浆料的白坯布下锅染色ꎮ
2 技艺特征
21 蓝染制作技艺
自夏周以来ꎬ民间植物染料的使用经过历代传承人的传承与创新ꎬ其技艺基本保持原有的工艺流程ꎮ蓝染作为最为古老的印染方式之一ꎬ被传承保
22 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与技法
物质文化遗产[7]ꎬ通过对桐乡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和中国丝绸博物馆的考察ꎬ并对桐乡蓝印花技艺传承人的拜访调研ꎬ总结了浙江桐乡民间传统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流程ꎬ如表1所示ꎮ
浙江桐乡民间传统蓝印花布作为浙江省首批非
表1 浙江桐乡蓝印花布制作工艺流程
工艺
纺纱织布裱纸画样、替版刻花版上油刮浆染色晾晒固色刮灰清洗晾晒
棉加工纺纱织布装裱画样雕版刷涂桐油制浆、
上浆浸染
工艺要点
皮棉、短绒、棉籽加工穿棕、经纱、错纱、掣花浆糊刷裱
以刀代笔绘制ꎬ粉质颜料替样刻刀刻线、铳子铳点
详细工艺方法
准备阶段:棉纤维加湿、烘干ꎻ加工阶段:扎、剥棉籽ꎬ清理皮棉、短绒抓棉、开清棉、梳棉、精梳、并条、粗纱、细纱、络筒、包装ꎻ经纬纱线交织
采用桑皮纸2~3层ꎬ高丽纸1~2层ꎬ普通白纸1层ꎬ用面粉糊刷裱ꎬ晾干ꎬ然后抹上熟桐油ꎬ待干后压平使用
用笔绘制出大致图案轮廓ꎬ用刀刻出图案ꎬ第1张刻好的图案作为母版ꎬ用母版替版ꎬ替样时ꎬ用自制刷子蘸少许粉质把母版原样替下
在季青树板垫上ꎬ用2~3层上好的油纸合订在一起ꎬ用单刀、双刀、刻面ꎬ用力敲铳子ꎬ铳圆点ꎬ形成透版
检查花版是否刻板损坏ꎬ然后刷检查花版完整后ꎬ在花版上刷涂桐油ꎬ要求反复多次ꎬ刷涂均匀ꎬ上油过多ꎬ造成涂熟桐油花版不平整ꎬ刷油太少ꎬ不能充分渗透纸芯ꎬ尽量少而薄ꎬ待干后再刷2~3次坯布洒水卷布ꎬ制好的浆料上浆浆白坯布洒水后卷布ꎬ用黄豆粉加石灰ꎬ按1∶07的比例制浆ꎬ再按花版排版ꎬ上于坯布浆刮浆ꎬ刮浆时先用头版ꎬ待面料干后ꎬ再用第2块花版继续刮浆ꎬ完成盖版上浆刮浆布浸水软化ꎬ再染色垂直晾晒浸酸固色刮灰刀去灰浆
把竹篮放入染缸中60~70cm处ꎬ再将上浆刮浆布浸水软化后放置染缸中浸泡染
色ꎬ30min后取出氧化ꎬ转动面料ꎬ使其均匀氧化ꎬ反复6~9次ꎬ达到所需颜色染色后ꎬ待布上的染液滴干后于阳光下直晒ꎬ使染色布充分氧化ꎬ增加色牢度将晒干后的染色布放置在稀释好的醋水中浸泡0.5hꎬ取出滴干水后再晒干ꎬ以达到固色作用
敲打晒干后的灰浆布ꎬ使灰浆松软ꎬ然后固定灰浆布ꎬ绷紧后用刮灰刀(菜刀)倾斜45°用力刮尽灰浆
刮灰浆2~3次后ꎬ清洗残留在布上的灰浆及浮色ꎬ并放于在高度7m的竹竿上晾晒ꎬ蓝印花布长度控制在12m
第47卷 第5期2019年5月
WoolTextileJournal
毛纺科技
— 6 5 —
蓝印花布的主要制作技艺由民间艺人经验积累而成ꎬ在制作工艺中ꎬ像刮浆接版这种重要工序ꎬ不同地区对其工艺要求不同ꎮ如山东及东北等地只用蓝底白花[8]ꎬ因此只需要一块花版ꎬ不存在花纹相接ꎬ但在浙江、江苏、湖南等地采用蓝白底纹并用、白底蓝花ꎬ就需要刻2套花版ꎬ需要“头版”和第2块板之间的自然衔接ꎮ不同地方花版连接的方法也不同ꎬ印花效果也不一样ꎮ蓝印花布在染6~9次ꎬ即染色、出缸、氧化ꎬ以此达到所需要的颜色ꎮ由于蓝靛为天然植物染料ꎬ需要常温染色ꎬ温度控制便成为整个染色工序中的关键因素ꎬ同时为了避免出现浮色ꎬ染色过程中需要加深颜色深度ꎬ才能达到需要的蓝色ꎮ这样ꎬ反复洗涤后才不色工艺中ꎬ为了达到色泽要求ꎬ通常需要重复染色
会出现发白等掉色现象ꎮ
3 纹样艺术审美特征
31 传统质朴
从纹样题材上看ꎬ浙江民间传统蓝印花布的纹样均来自生活ꎬ其内容主要为传统植物花卉纹样与动物纹样ꎬ也有简单的几何形纹样ꎮ这些纹样图案通过技艺人的刻画创作ꎬ造型优美ꎬ风格独特ꎬ同时含有各种寓意ꎮ
在浙江民间蓝印花布中ꎬ植物花卉纹样作为最基础、最广泛应用的传统图案ꎬ在设计应用中可以根据植物花卉形态进行刻画ꎮ如通过对梅、兰、竹、菊、石榴、荷花、莲花等植物的高度凝练ꎬ刻画出具有反映其传统寓意的纹样ꎬ传统放样图案见图2ꎮ
图2 传统放样图案
竹枝纹样体现高洁精深气质(见图2(a))、牡丹纹样表现富贵(见图2(b))、菊花纹样寓意延年益寿(见图2(c))ꎬ这些传统图案直接反映了人们的心理期望ꎮ动物纹样由于受雕版工艺的限制ꎬ只能通过间断点、线和小面来反映动物本身的特点ꎬ蝴蝶纹样如图2(d)所示ꎮ几何纹样在蓝印花布中ꎬ主要以几何体为基础ꎬ运用几何学中的点、线、形为基本元素进行变化组织而成[9]ꎬ采用自然界中物体的基本形状ꎬ如鱼鳞形、海浪形等ꎬ或在几何图形中穿插着各种花纹形ꎬ既有层次又丰富多彩ꎬ“锦地纹”如图3所示ꎮ
32 色彩古朴典雅
从色彩上看ꎬ浙江民间传统蓝印花布大多为蓝底白花ꎮ«五福捧寿»的蓝印花布如图4所示ꎬ其深色底纹是蓝色ꎬ作为主色调ꎬ在深蓝色底纹上点缀着细小的蝴蝶以及小圆点等几何纹样ꎬ整体感觉俊美秀丽ꎬ印花布中间刻画着白底蓝花的传统寿字纹样的蓝色蝙蝠纹样ꎬ整体色调明快朴素ꎮ此外ꎬ浙江民间蓝印花布所用的染料是从蓝草中提取ꎬ染色加工后经多次洗涤ꎬ仍然保持清新质感ꎬ并且色彩随着洗涤次数的增加越发典雅ꎮ
及锦底纹[10-11]ꎬ用传统手法在白底上装饰古朴典雅
图4 «五福捧寿»蓝印花布
33 图案寓意多样
图3 锦地纹
吉祥纹样图案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与生活关
— 6 6 —
WoolTextileJournal
毛纺科技第47卷 第5期2019年5月
系最为密切的艺术形式ꎬ其内容来源于生活ꎬ所表达的内涵是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反映ꎮ如早在远古图腾时期ꎬ就出现了多种图腾崇拜的图案[12]ꎬ因此ꎬ蓝印花布作为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ꎬ便出现了多种«凤戏牡丹»蓝印花布图案见图5ꎬ在浙江民间流传广泛ꎬ它主要应用于包袱、服装面料中ꎬ其中凤代表男性、牡丹代表女性ꎮ凤凰在中国古代传统图案中代表吉祥、祥瑞之物ꎬ而牡丹代表富态、富贵之意ꎬ因此ꎬ凤凰与牡丹的组合更是寓意着人生多喜事、好多样的图案内容ꎬ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和向往ꎮ
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来的民间艺术结晶ꎬ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ꎬ深刻烙印着江南水乡文化ꎮ在当今生活中ꎬ由于受纺织染整新技术的影响ꎬ浙江民间传统蓝印花布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ꎬ但其独特的制作工艺与纹样图案内涵所承载的传统技艺特征和美学特征ꎬ仍然具有较高的传承、创新及实际应用价值ꎬ这对现代纺织服装产品的文化与时尚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ꎮ事ꎬ象征生活富丽华贵ꎬ夫妻生活幸福美满ꎮ«福禄同春»蓝印花布图案见图6ꎬ以葫芦为主要纹样图案ꎬ用藤蔓连接而成ꎬ葫芦谐音福禄ꎬ是民间的吉祥如意之物ꎬ寓意藤蔓延绵ꎬ子孙万代延绵兴旺ꎬ福禄同辉ꎮ
图5 «凤戏牡丹»蓝印花布
图6 «福禄同春»蓝印花布
由此ꎬ“图必有意ꎬ意必吉祥”的蓝印花布纹样图案得到广泛应用ꎬ成为了浙江民间蓝印花布的主要特色[13]组合ꎬ在浙江民间ꎮ如“狮子滚绣球ꎬ狮子被视为守护神”图案是狮子与绣球的ꎬ有守护宅院保平安之意ꎬ绣球表示喜庆ꎬ2只狮子相互嬉戏ꎬ气氛欢快活泼ꎬ十分有趣ꎬ寓意欢庆祥瑞ꎮ在民间ꎬ常用一些驱灾辟邪的纹样图案作为表达保佑儿童健康成长的愿望“ꎮ如“虎中艾虎克毒ꎮ此外ꎬ像””图案的应用ꎬ在蓝印花布中衣[14]作为吉祥图案应用在儿童服装面料“平升三级”“状元及第”[15]来表达人们对仕途渴望“松鼠葡萄”、升官发财的美好愿望ꎻ“麒麟送子”[16]等吉祥图案表达对子孙不断ꎬ世代延绵的美好寓意ꎮ蓝印花布中这些美好纹样图案的选择是浙江民间名俗文化中真、善、美的完美体现ꎮ
4 结束语
浙江民间传统蓝印花布是桐乡、嘉兴、杭州等地
参考文献:
[1] 谈晓菁析[J]..艺术与设计传统蓝印花布纹样的审美特征及其创新应用探
(理论)ꎬ2016(Z1):130-132.
[[23] ] 何新张默生.夏小正.先秦:新考诸子[M].文选[沈阳M].:万卷出版社重庆:重庆ꎬ2014.
社ꎬ1957.
人民出版[4] 程万里究[J]..印染助剂天然染料姜黄对桑蚕丝织物的染色性能研
ꎬ2002ꎬ19(1):31-34.[5] 陈梦雷行ꎬ1977:38.今图书集成-39.
职方典[M].北京:鼎文书局印[6] 邓洪涛学报ꎬ2004ꎬ.中国蓝印花布中的吉祥纹样16(6):67-69.
[J].嘉兴学院
[7] 王玉丽展的对策研究.基于地方特色产业视角的嘉兴蓝印花布发
[J].时代经贸ꎬ2012(3).48-49.
[[89] ] 谢佳吴元新.蓝底白花裙.中国蓝印花布纹样大全[J].中国校园文学[M].ꎬ上海2006(5):59.
出版社ꎬ2005.
:上海人民[10] 徐舫2012ꎬ.蓝49(8):43印花布-纹47.
样与丝巾图案设计[J].丝绸ꎬ[11] 井浩淼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蓝印花布图案的文化内涵)ꎬ2016ꎬ32(4):95-99.
[J].南通大学
[12] 沈雯晔南通大ꎬ学陆建华学报.(南通传统蓝印花布的色彩创新社会科学版)ꎬ2008ꎬ24([6J].
):
[13] 穆慧玲107-110.
想[J]..丝绸山东民间蓝印花布的审美特征及其造物思
ꎬ2014ꎬ51(2):60-64.
[14] 李晓鲁理念分析.民间蓝印花布的美学特色及现代蓝印花布设计
[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ꎬ2004ꎬ16(1):9-12.[15] 李斌析[J].ꎬ李服饰导刊强ꎬ杨小ꎬ2012(2):36明.南通蓝-印40.
花布纹样图案分[16] 鲍小龙民间剪纸图案的分析比较ꎬ刘月蕊ꎬ陆云飞.[中国传统蓝印花布纹样与
J].丝绸ꎬ2015ꎬ52(1):
66-7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