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抬头与低头”导写与演练
【真题回放】(山东省潍坊市2012年3月份高考模拟)
警方打掉了一抢劫团伙,一位记者采访了这个抢劫团伙的头目,问:“你通常都是向哪些人下手呢?”
“那些低着头走路,看见我时似乎有点害怕的人,是最好下手的对象。”那个头目说。 “据说,你多次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抢劫,难道你不怕吗?” “怕?再多的人,如果都是看客,你会怕吗?” “如果有人出来制止,你会怕吗?” “这就要看他敢不敢抬起头来同我说话。”
其实,人们不只是面对盗贼和歹徒时存在“抬头”与“低头”的选择,面对人生、社会和世界,同样会经常遇到这样的选择。
请以“抬头与低头”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津】
这是一个材料加题目的作文命题。材料选取的是一个现实生活现象,材料在本题中的作用更多的是为了引出后面的作文题目。在审题时一定要注意材料后的提示性语言:其实,人们不只是面对盗贼和歹徒时存在“抬头”与“低头”的选择,面对人生、社会和世界,同样会经常遇到这样的选择。这句话把写作的范围拓展到了人生与社会,而不应局限于写材料所反映的面对邪恶势力时选择“抬头”坚持正义、不能选择“低头”明哲保身。还可以写在人生面对困厄时不能意志消沉地“低头”苟活,而要以“抬头”的姿态积极以对;在身处顺境时不要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的狂傲与浮躁,而要谦虚内敛、沉稳踏实的姿态和作风;在人生面对强敌时不宜选择宁折不弯地鲁莽对抗,而要以“低头”的姿态蓄势待发;也可以写“抬头”是对社会责任勇于担当,低头是面对社会不公的沉默纵容;“抬头”是对自我不足的正视,“低头”是对他人错误的包容。总之,虽然材料的价值取向是单向的,但提示语与作文题目是由材料引出的一个思辩性很强的作文题目,可写的角度很多,考生可以根据自我的认知作合理的表达。但必须注重说理的严密性、合理性。当然,如果只谈一个方面而无视另一个方面,也是不符合题目要求的。
【范文赏析】
抬头与低头 山东省寿光中学 王启元
俯仰之间,春华秋实,已为一世。
月光泻在庄园,芳华似流年。莹莹白练在氤氲的水汽中艰难延伸。今夜有月。月上柳梢。 君子当望月,望月中携一片自信。对影邀月,饮作三人。在清凉的月光中剔除那相伴的思乡。自信便成为主流。苏子月下起舞,夜游赤壁,在望月中自信澎湃。太白斗酒,月下已酝酿出半个盛唐。
君子抬头,是自信的高度。这自信,盛大中透着一丝洒脱。房玄龄被斥回府第后便收拾着房屋,因为他知道来接他回朝的太宗正带着一丝愧疚在路上。姜子牙无饵垂钓,他正钓着时间,他也从不看鱼浮,他的头,是自信地微抬,以便能更好地看见周王。
今夜有风,风吹过河塘,散去的淡淡阴霾下,是一团田田的月。低头,倾听月色喟叹出的平淡。默默随微波心安。
君子当俯首,俯首中带一身谦虚。虚心纳下,倾听不和谐的韵律。少一丝霸气,收去高高在上与盛气凌人。和善的国学大师俯身言歉,身居总理的伟人俯身言谢。俯身的一刹,正如一杯香茗倾洒,沁人心脾。
君子低头,是谦虚的低姿态。她把“我来了”改口为“你们来了”大智未言,一切尽在情理之中。俯身洒下一片清香。君子如茶,不是昂贵的红袍龙井,只一杯淡雅毛尖,不浓郁而清香。
我抬头的一瞬,见你俯首。四目相对的那刻,一切尽归沉默,月盈照,月下有风。抬头的你懂得了倾听脚下,低头的我明白了放眼星空。
他抬头,他俯首。他不惧惮他的龙威,这是他对他也无可奈何。一句句忤背他意的言辞使正大光明的金銮殿一切鸦雀无声。四目相对,擦出了炫烂的火花。唐太宗还是选择了俯首,因为他知道,这谏言不仅是国家的不足,是鞭策,是人民,更是一腔热血与一颗经热的赤胆忠心。
抬头与低头间,他明白了一切。他明白了新政的伊始,繁华的滥觞。
举首是春,看明月残成一半,自信不减;俯首是秋,待落叶落满河塘,听风微唱。星河又转,举首低头之间,年华又散。惟有那抬头的自信与低头的谦逊不减。
仰宇宙之大,俯品类之盛,我抬头因为我自信。你俯首因为你懂得谦虚,抬头与低头之间,一世又过,春华已为秋实。
点评:抬头是一种自信的高度,低头是一个谦逊的姿态,恰如天空有天空的高远,大地有大地的殷实。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娓娓道来,阐释着自己对“抬头”与“低头”的独到理解,体现了作者严密的逻辑思维。作者诗一般的语言,独成一格,化用诗文,巧用典故,
引古论今,彰显了作者丰富的文学积淀。全文结构紧凑,大开大合,显示了作者极高地驾驭文章的能力。
抬头与低头 寿光现代中学 王蕾
人生弯弯曲曲水,世事重重叠叠山。
每一次抬头都有不得不这样选择的理由。每一次抬头都有不得不这样选择的原因。 生活如梦似幻,游走在迷惘与奋斗之间,看前方的路途如此遥远,看前方的梦想如此渺茫。杂草丛生,遍地荒芜。
可是满地荆棘阻碍不了你通往大路的决心,正如极刑之痛阻碍不了司马迁完成《史记》的勇气;迷雾漫漫阻碍不了你一往直前的信念,正如国破家亡阻碍不了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气。在面对苦难时,你选择了抬头,直面挫折,终会看到曙光。
周国平说:“在无可告慰的绝望中,我们咬牙挺住。我们挺立在那里,没有观众,没有证人,也没有期待,没有援军。我们不倒下,仅仅是因为我们不肯让自己倒下。”是的,只要我们在黑暗中坚定地抬起自己那倔强的头颅,放眼远望,就会看到那刺破无边的浓重黑暗的那丝最微弱的光。
人生曲曲折折事,世间歪歪斜斜路。
每一次低头都有不得不这样选择的缘由,每一次低头都有不得不这样选择的借口。 月亮有圆缺,人生有顺逆。徘徊在骄傲与谦逊之间,徜徉于世俗与理想之中,低下高昂的头颅,方能嗅到路旁沁人的花香,看得枯藤染绿的新芽。
越王一低头,谱写了卧薪尝胆的千古传奇;唐太宗一低头,造就了从谏如流的世代佳话;陶渊明一低头,走进了东篱采菊的田园梦想。面对生活选择低头,是一种谦逊,是一种隐忍,是一种孤傲。
正如苏格拉底所言,天与地之间的距离不过三尺,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要长立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头。是的,在生活中,我们不能只会仰望星空,因为深邃的天空总是充满着无尽的诱惑,闪烁的繁星时常让我们无法抉择。学会低头吧,着眼脚下,才能看清属于自己的轨迹;留意脚下,才能听得没有喧嚣的声音;扎根脚下,才能觅得除却浮尘的芳华。
抬头与低头,本就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这一俯一仰之间,彰显着人生的哲学。纵使前方坎坷遍布,你也要学会踏遍荆棘,迈向成功,在这抬头间你已学会坚强;纵使已成就在手,你也要学会低头,在这低头间你已学会谦逊,走向成熟。
林清玄在他的散文中写道:“人生如茶,在滚烫的沸水中冲起,水凉后又会落下。”面对人生的起伏,世事的无常,抬头与低头,都是一种智慧,一种精神。
点评:文章立意准确,思辨性强,认为抬头与低头都是人生的一种智慧,是面对人生的积极的处世方式。所用材料非常丰富,周国平、苏格拉底、林清玄的话运用自如,非常恰当得体,大大提升了文章的说服力,提升了文章的境界,也表现出了作者读书之广泛,思考之深刻。作者语言很有特色,像“人生弯弯曲曲水,世事重重叠叠山”“留意脚下,才能听得没有喧嚣的声音;扎根脚下,才能觅得除却浮尘的芳华”等整句的运用,极富韵律美,含蓄蕴藉,也表现了作者过人的才情。
抬头与低头
山东省寿光圣都中学 顾震山
闻一多曾说:“人活着,抬起高贵的头颅,是为了让思想扬起。”而我想说,人活世上,是为了让尊严和信念永恒。
北海边数千年的猎猎西风没有让那牧羊的老者低头;现实的残酷和不公没有让那断臂的精灵低头,失败的摧残和世人的嘲讽没有让在黑暗中的她低头。看,那精神世界里高昂着头的他们,让我们惊叹,让我们折服。
强虏的铁蹄踏破了中原的黄土地,那唯唯诺诺的南宋小朝廷忙着低下头割地赔款,换得一时安宁;更有昏庸无能的晚清政府低头于列强的坚船利炮之下,忙不迭地卑躬屈膝,丧权辱国,“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从此,国土分裂,积弱积贫,沦为东亚病夫。
抬头与低头,一念之差,却让人唏嘘不已。康德曾说过:“有两种伟大的事物,我们越是经常、越是执著地思考它们,我们心中就越是充满永远新鲜、有增无已的赞叹和敬畏――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确实如此,一个没有勇气抬起头的人何谈道德,何谈仰望呢?正如那个小偷回答一个人值不值得去害怕,要看他是否敢抬起头来同我说话。但当物欲横流淹没了壮志,歌舞升平诗化了哀情,那抹人类的道德之光也泯灭了吗?君不见,不幸的女童撞倒在地,更多的人选择了人性社会的沉默与悲哀;歹徒持刀直入,更多的人选择了作壁上观与事不关己;熊熊烈火燃起,更多的人选择了自己的逃离而不顾及亲友的呐喊与无助„„抬头与低头虽仅是一瞬间,但它们却有着令沧海变沧田的力量,有着令死去而复生的神奇,有着令黑暗变光明的魔法。
抬起头,你会看见生命旅途中有摇曳生姿的鲜花,有巍峨耸立的高山,有令人惊异的故事,有令人欣喜的收获。
还记得那个被预言为“永远得不到爱的人”吗?一个没有四肢,却撑起了梦想的风帆遨游世界的人;一个屡次失败,但不放弃,最终功成名就、享誉世界的励志演说家,一个命运几番起落,最终定格在抬头挺胸,像“雕塑一样活着”的人生画卷中的人。不错,他就是尼克·胡哲。他用幽默的语言打开了寂寞的心扉,用爱心铸就了“没有四肢的生命”的大门,让自己崛起于鄙夷猜忌之中,让全世界都抬头仰望那澳大利亚墨尔本人性光辉的聚点,不错,他确实向命运低过头,但可贵的是又抬了起来,因为他知晓低头的堕落只能换来碌碌无为,年华虚度;而抬起头,则能让生命扬起。
贝多芬曾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让命运使我屈服。”要不屈服就须抬起头,闯荡出属于自己的执著坚强而成就非凡的人生。
相信在抬头与低头的岔口,当我们勇敢地选择了抬头,就会像贝多芬一样谱写出自己人生最美的乐章。
点评:抬起头,就会看见生命旅途中有摇曳生姿的鲜花,作者毫不悭吝自已的笔墨,以诗一样的语言,歌颂那些在生活和人生中执著地抬起头弘扬正义、主宰生命的勇者。文章从个人、国家、社会等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分析,广泛联系社会现实,层层深入,充分阐述了在人生和生活中要抬头以对的必要性。文章材料翔实,旁征博引,有很强的说服力。
【同题链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雷锋,离开我们已经有半个世纪。然而,时至今日,一提起他的名字,大家都耳熟能详,他的名字,已经成为一个凝聚优秀道德品质的符号。在这半个世纪里,人们传颂雷锋的故事、传唱雷锋的赞歌、传承雷锋的精神——学雷锋,当雷锋,雷锋的故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其实,行走在人世间,同行的人形形色色,你总会选择一个与你相伴,作为当代青年,你会选择与谁同行?
请以“与你同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选文体;③文体特征鲜明;④不得写成诗歌。
(思路提示:本题要求考生以“与你同行”为题进行写作,审题比较容易,也有着广阔的取材立意的空间,开放性强。写好本题的关键是确定“你”的范围,这里的“你”,可以是材料提供的雷锋,也可以联系考生自已的认知,写其他的人物;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你”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章境界的高低。所以,在写作的时候,要尽可能避开材料中提及的“雷锋”,结合自已的生活体验,写对自已的健康成长有重大影响
的人、事、物,充分阐释与“你”同行的原因和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写出自已的真情实感,才能写出真正的上乘作品。)
人生是什么?有人说就是低头与抬头。仔细一琢磨,这话还真是简练、精辟、深刻。其实,人的一生就是在低头与抬头中度过的,人的历史也是由低头与抬头谱写的,其成败、荣辱、尊卑都体现在这低头与抬头之间,由此造成了千差万别的人生,演绎出五彩缤纷的世界。
低头想,抬头看。人生就是一本书,撰写这本书既不能打草稿,又不能重新写,这就突显出“想”和“看”的重要作用。低头想,就是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自我设计。抬头看,就是观察你所处的环境,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因为“以人为镜,可知得失”。只有低头想得深、抬头看得远,并使二者配合默契,结合紧密,才能书写出人生精彩的篇章,实现人生成功的梦想。
低头拉车,抬头看路。在人生的路上,每个人就像一辆车,要把这车拉稳拉好,不仅要低下头、卯足劲、出大力、流大汗,还要抬头看路,因为人生的路尽管漫长,但关键处就只有几步,这几步只有看准了、选对了、走好了,才能不走或少走弯路,不摔跤,不翻车,顺利到达人生的彼岸,攀登到应有的高度。
低头做事,抬头做人。人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干事的。要把自己承担的事情干好、干出色,就要低下头、安下心、坐下来、钻进去,这既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实现价值的途经,更是奉献社会的平台。因此,我们要堂堂正正抬头做人,做一个懂冷暖、知荣辱的人,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做一个光明磊落的人,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低头哭泣,抬头微笑。常言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当遇到工作挫折、身体疫病、感情创伤等等,难免会有软弱的时候,哭泣几声,宣泄一下,是应该的。虽低头有阴影,但抬头有阳光,就应该微笑。自古以来,多少名人或伟人在人生低潮时,也有过苦闷和彷徨,但都能抬头笑对生活,迎来辉煌的未来,这才是懂得低头中抬头的人。
在台上要低头,在台下要抬头。人的一生,基本上就是在台下和台上度过的。即使是普通老百姓,也有一个由“台下的儿子”变成“台上的老子”的问题。在“台上”要学会低头把别人当人,低头处世,不事张扬;在“台下”要做到抬头把自己当人,不卑不亢,乐观面对。只有这样,才算是领悟了人生的真谛。
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底气。人非圣贤,一个人只要干事情,难免有失误,甚至犯错误。有了失误,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关键是要能认识和改正。所以,只要有敢于低头承认错误的勇气、勇于抬头改正错误的底气,就一定能从摔倒的地方再爬起来,得到别人的谅解,获得他人的理解,为人民作出新的贡献。
该低头就低头,该抬头就抬头。一般地说,人在春风得意或做出成绩时,应该懂得低头、记住低头,做个谦虚谨慎的人。而在身处逆境或遭遇失败时,应该挺胸抬头、勇于抬头,做个顶天立地的人。所以,把握好低头与抬头的时机,处理好低头与抬头的关系,才算掌握了人生的大智慧、大学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