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材料进行创作,采用当地野生植物顶端的绒毛和棕绳捆扎制成年画印制工具。雕刻工具有刻刀、净缝刀、文章锉、刮刀、铲刀、敲锤等20余件,木刻刀法雄厚朴实。纸材旧时多用本地廉价土造纸、毛边纸,这种纸用力过重易烂,过轻色块虚,清代开始使用韧性好的日本油光纸,现在多用我国传统的生宣纸印制。这些工具媒材的使用造就了朱仙镇木版年画所特有的线条粗犷豪放,形象概括单纯,古朴稚拙、不拘小节、豁达开阔的造型风格。二、朱仙镇木版年画造型美朱仙镇木版年画构图饱满、线条粗犷、造型夸张、人物无媚态,富有民族色彩。基于平面视角,从形式化、平面化、装饰性、规律化几个方面分析朱仙镇木版年画的造型艺术性。1.形式化 朱仙镇木版年画造型古朴、庄重大气,不矫揉造作,在造型原则上遵循古人的“意象造型,不求形似,只求神似”。人物轮廓明确简洁,造型夸张,与现实人物反差大,常采用不平衡的比例关系,以戏剧化手法采用抽象性的艺术语言,大胆取舍,将视觉感受最强烈的特征抽引出来进行符号化创作。如《马上鞭》中秦琼和尉迟敬德的门神形象,大胆运用夸张手法及戏剧性造型,将挥鞭执锏的二人刻画的威武喜庆,头大身小,突出人脸,坐下马匹极小,仅作装饰之用,这种强烈的不平衡带来的形式化抽象性,体现出的稚拙感反而正是艺术所追求的返璞归真。2.平面化 朱仙镇木版年画在构图上饱满紧凑,少量留白,张弛有度。画面人物多以偶数出现,构图上均衡对称,画面人物大多采用满版平铺,画风粗犷散漫,民间艺人采用传统的散点透视或者无透视的方法,从多角度观察,影随人移,以二维代三维,产生前后错叠的空间关系,使画面充满韵律感、节奏感。年画《天地人三界》中各种形象铺满画面,人物刻画却多而不乱,毫无拥挤之相,人物关系主次分明,整个画面稳定大气。朱仙镇木版年画采用共生、渐变、均衡等图形创意的方式进行艺术创作。年画《九九消寒图》也称《六子游戏图》正是巧妙利用色彩和图形轮廓的共生,将童子的头、身进行重构,形成了视觉上的“六子”造型,构成充满童趣和民间意味的画面。3.装饰性 朱仙镇木版年画多为门神武将之属,线条处理较粗犷,曲直挺拔,富有动感韵律,而描绘美女、娃娃、花卉时则采用流畅细腻的线条。不同的线条具有不同的性格,产生不同的装饰效果,因此不同题材的年画在线条上的处理也略有不同。线条的变化是造型语言中刻画事物的基础,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用线方式沿用了古代人物画的传统技法——铁笔十八描,在人物衣褶的处理上,疏密相间,大空小空留白巧妙,繁简得当,穿插交错。在朱仙镇木版年画众多装饰性图案中,吉祥图案的使用非常普遍,如神仙骑神兽摆造型,童子与仙桃、石榴、鱼等动植物结合,代表幸福吉祥、多子多孙、儿孙满堂等。年画《刘海戏金蟾》中,刘海以一个身披围肩穿肚兜,手持钱串手舞足蹈戏耍三足金蟾的可爱童子形象出现,人物形象灵动,画面氛围喜庆愉悦。三足金蟾是一种存在于民间传说中的灵物,用于招财辟邪镇凶的吉祥物,因此常被用来作为吉祥图案使用。另有几何纹、鱼鳞纹,抽象概括的几何图形符号等装饰性图案,以及年画印制时为防止塌版在留白处标记店名画题,施以云纹、动物、花卉等装饰图案。4.规律化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人物刻画具有规律性,可以达到观其面知其性格的水平。宋人吴自牧《梦粱录》中记载“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丑形,亦蓄寓褒贬于其耳间。”在人物脸部的刻画上故意夸大眉眼比例,眉角呈上翘状,双眼皮间拓印水红色,上眼睑处印上一弯金银色,人物容颜隽永,古秀传神,这种形式是朱仙镇木版年画所独有的。民间艺人将作画经验总结成画样口诀世代相传,形成程式化、规律化的绘画语言。武门神“护心宝镜闪光毫,武士腰带系腰边。”,美女要求娟美隽秀“瓜子脸,丹凤眼,柳叶眉,樱桃小嘴通关鼻。”,吉祥娃娃造型一般都比较肥胖,“大眼小鼻没有脖,丰腿肤润大脑壳”肉乎乎的形象给人一种富贵无忧无虑的印象。(责任编辑:牧鑫)参考文献:
[1]孙光菡.朱仙镇木版年画造型语言的二维化解析与重构[D].西安美术学院,2014.
[2]艾锦超.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视觉表现语言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4.[3]杨振和.朱仙镇木版年画装饰艺术形态研究[D].苏州大学,2007.[4]冯骥才.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朱仙镇卷[M].北京: 中华书局,2006.[5]刘广祥.漫谈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形式美.装饰[J]. 2004,( 7) [6]党春直.中原民间工艺美术[M].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4
1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