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语的类型及其语用解读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研究生论坛 语文知识 2013年第1期 反语的类型及其语用解读 郭子怡 (郑州大学文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摘要:反语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随着语言学的发展,人们对这一语言现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本 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反语的类型及其丰富的语用功能。 关键词:反语;类型;语用;礼貌原则 反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传统的修辞理论 认为反语是“故意正话反说,意在反面,是利用词语 的反义条件构成的一种修辞理论”I1J。陈望道在讲积 极修辞时将它定义为“说者口头的意思和心里的意 思完全相反的”[21,即用某种语言形式来表达与其字 面意义相反的意义,有人将之称为语义替换论。 Grice在修辞学研究的基础上,将反语引入语用学 领域,认为反语是说话人故意违反会话合作原则, 以期产生会话含义的手段。之后,Leech在讲礼貌 原则时又提出了反语原则,即“如果必须冒犯别人 的话,起码要做到不和礼貌原则公然抵触,让听话 人通过隐含意义间接地推导出你言语的冒犯之处” 闭有人将之称为语用替换论。不论语义替换论还是 语用替换论,都认为反语这一修辞手段所表示的真 实意义与其字面意义不一致。20世纪80年代, Sperber和Wilson提出了反语的回应理论,认为反 语是“回应某人说过的话或脑中曾经出现过的想法 或存在的观念”[41,并同时表达自己的贬抑性态度。 以下我们把反语分为以下类型,并逐一对其进行分 ,上例中讨厌甲总是夸夸其谈,卖弄学识,但直 接说他太爱卖弄,就会损害了对方的面子,让其下 不了台。采用反语,既抒发了不满的心情,对方也可 以从话语中悟出你不想让他再炫耀的潜台词,又没 有伤害他的面子。 2.体现幽默的反语。有些反语与礼貌原则无 关,它只是为了营造一种轻松、幽默的氛围,在笑声 中驱走不愉快,解决某种问题。例如: (2)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位女士踩了男士的 脚,但却没有说任何道歉的话,于是男士彬彬有礼 地说:“对不起,是我的脚长得太不苗条了。”车厢里 响起了笑声,女士十分不好意思,连忙赔礼道歉。 例中男士想让女士道歉,但若直接说“你错了, 踩到我脚了,不知道说声对不起啊”,这样非但很难 得到女士真诚的道歉,反而有可能造成一场冲突。 但男士不说是女士的错,而是反其道而行之说是自 己错了,是自己脚长得不苗条,这就让女士在笑声 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解决了道歉的问题。 二、“打情骂俏”类 析: 一、意义的悖反 这是最常见的反语类型,它表示的是字面意义 与隐含意义的悖反。例如“他真够朋友,我一有困 难,就找不到他这个人了。”说话人想说的是“他不 够朋友”,这里反说“他真够朋友”。这类反语又可以 分为以下几小类: 1.体现礼貌原则的反语。这类反语不直接表露 有些反语不注重强调意义是否悖反,也不涉 及表示否定态度。这类反语着重表达一种比较亲 昵、喜爱的感情,说话人嘴里笑骂,内心疼爱,多出 现于比较亲密的人之间,如情人之间、密友之间等。 例如: (3)《红楼梦》第十九回写宝玉到黛玉房里,见 她睡在那里,就去推她,黛玉说:“你且别处去闹会 子再来。”宝玉推她道:“我往哪里去呢?见了别人怪 腻的。”黛玉听了嗤的一声笑道:“你既要在这里,那 边去老老实实的坐着,咱们说话儿。”宝玉道:“我也 歪着。”黛玉道:“你就歪着。”宝玉道:“没有枕头,咱 们在一个枕头上。”黛玉道:“放屁!外头不是枕头? 拿一个来枕着。”宝玉看了一眼,回来笑道:“那个我 不要,也不知是哪个脏婆子的。”黛玉听了,睁开眼, 起身笑道:“真真你是我命中的‘魔星’!请枕这一 真实意义而采用拐弯抹角的迂回表达,是表面遵循 着礼貌原则而实际上威胁了对方或第三方的面子, 因此反语可以说是一种“戴了面纱的”威胁面子的 言语行为,它能让说话人委婉地攻击对方或抒发埋 怨不满的心情而又不引起冲突。例如: (1)( 甲经常炫耀自己知识渊博,乙对他说)您 真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收稿日期:20t3—1—15 作者简介:郭 ?f-眙(1988一),女,河南商丘人,郑州大学文学院2010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 1l0 反语的类型及其语用解读 个。”她把自己的枕头让给宝玉,自己又拿一个枕 着。 这里的“魔星”是黛玉对宝玉的昵称,如果不用 反语,直接说“真真你是我命中的宝贝!”则显得既 肉麻,不符合中国委婉、含蓄的文化传统,也无法淋 漓尽致地表现宝黛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和不可分 离的深情。 三、讽刺类 仪祭祀它。让各国诸侯听到后,都知道大王以人为 贱而以马为贵啊。”至此庄王恍然大悟,赶紧请教优 有些反语带有浓烈的讽刺色彩,它丝毫不考虑 礼貌原则,力求最大强度地增加语言的战斗性,话 孟如何弥补自己的过失。终于将马付于庖厨,烹而 食之。 例中,楚庄王铁了心要以大夫礼厚葬他的爱 马,且专横独断,不允许别人劝阻,文武大臣心知其 错却不敢进言,优孟不正面劝阻,而是顺着楚庄王 的意思往下说,“大夫之礼”还太寒酸,要“以美玉雕 成棺”,用“君王的礼节”,还要“各国使节共同举 哀”,以“最高的礼仪祭祀它”。这样一层层将“用大 夫之礼厚葬一匹马”这件荒谬事的荒谬升级,终于 里话外都渗透着嘲弄和讥讽。鲁迅擅长使用这类反 语,说他自己“好用反语,每遇辩论,辄不管三七二 十一就迎头一击”。他把反语当做匕首和标枪,人木 三分地揭露黑暗,抨击丑恶。例如: (4)当三个女子从容的辗转于文明人所发明的 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 伟大呵!中国军人屠杀妇人的伟绩,八国联军惩创 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煞了。(《纪念 刘和珍君》) 例中,“伟绩”、“武功”原本是褒义词,这里把 “中国军人屠杀妇人”、“八国联军惩创学生”说成 “伟绩”、“武功”,讽刺辛辣、老到表达了对黑暗社会 的极度憎恨。 四、规劝类 在有些情况下,为了表达礼貌,缓和批评,避免 直接冒犯之嫌,说话人从反面说起,顺着荒谬走下 去,将荒谬无限地放大,使听话人自己认识到错误, 有利于建议的采纳。这类反语与体现礼貌原则的反 语主要不同在于,后者主要的语用效果是避免发生 冲突,委婉地发泄不满的情绪,但规劝类反语不只 满足于发泄不满的情绪,更重要的是体现一种规劝 的语用效果,是想让听话人认识到某种做法的不妥 并予以改正。例如: (5)《史记・滑稽列传》中记载,楚庄王的一匹爱 马死了,他非常伤心,下令以上等棺木,行大夫礼节 厚葬。文臣武将纷纷劝阻也无济于事,最后楚庄王 还下决心说:“谁敢再劝阻,一定要杀死他。”很明 显,不论怎样改头换面,只要一说“不”,必是自取其 辱。优孟知道了,直人宫门,仰天大哭,倒把庄王弄 得异常纳闷,迫不及待地问是怎么回事。优孟说: “那马是大王最喜欢的,以我们堂堂之大的楚国,却 只用大夫的礼节安葬它,太寒酸了,请用君王的礼 节吧!”庄王越发想知道理由了,优孟继续说:“请以 美玉雕成棺……让各国使节共同举哀,以最高的礼 让楚庄王认清了这件事的可笑之处,欣然采纳了正 确的建议。 五、语法固定类 还有一类反语是习惯性的用法,是“礼貌原则” 的运用和反语的用法“固化”的结果,形式上表现为 使用“好不”或“好”,如“好不糊涂”指的是“很糊 涂”,“好不蛮横”即“很蛮横”。因为根据礼貌原则, 称赞别人时,要直接用褒义词,但批评时不宜直接 使用贬义词,可以用“不+褒义词”来代替,例如有 人很蛮横,可以用“很不讲理”来评价他,但若他很 通情达理,一般不用“不蛮横”来评价。如果是“好+ 褒义词”,尤其是褒义词表示在特定社会和文化中 的道德规范或行为准则的时,如“安分”、“识相”、 “守妇道等”,则一般把它看做反语理解,如“你好讲 理啊”一般是讽刺不讲理。这种用法已经约定俗成, 人们使用时很少会意识到这也是反语的用法。 反语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它迂回表达,似 是而非,蕴含了丰富的语用效果,引起了语言学家 的广泛关注,而且它是一种高明的交际策略,正确 使用可以提高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保持良好的人 际关系。 参考文献: 【11 ̄:zlz文,冯凭.修辞语法学【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 1985. 【2】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Leech.G.N.Principles Pragmatics【M】.Long—man Group Ltd,1983. 【4】曹佳,吕一行.反语的回应性[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3). (责任编辑: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