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适用于本科高校的旅游心理学教材内容分析

适用于本科高校的旅游心理学教材内容分析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适用于本科高校的旅游心理学教材内容分析

黄国萍

(池州学院 资源环境与旅游系,池州 247000)

摘 要 旅游心理学是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必修主干课程之一,旅游心理学教材是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最重要的参考资料之一。现用的部分心理学教材内容不能兼顾知识的科学性、完整性、实用性和发展性。通过分析近五年旅游心理学教材的内容结构体系、知识编排顺序和具体内容模块,分析现有旅游心理学教材内容的特点,为各本科高校制定教学大纲、选用教材和实施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心理学;旅游心理学;内容;本科

旅游心理学是随着旅游业的产生和发展而出现的新兴学科,是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必修主干课程之一,在指导旅游活动、旅游服务与旅游企业管理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旅游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心理学,主要借鉴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对旅游过程中旅游者以及旅游从业人员的心理活动及规律进行分析研究,为相关人员搞好旅游服务工作提供依据,因此,旅游心理学的任务就是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现在出版的旅游心理学教材非常多, 2010年至今出版的适用于旅游管理本科生的有22种,但是不少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发展需要相去甚远,或没有体现当代旅游心理学的最新进展,也有部分教材一味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忽略与旅游学概论、导游业务等先修课程内容的重复,还有部分教材仅从旅游学的角度出发,忽视心理学原理的基础性作用,只是堆砌旅游案例,而无心理层面的分析,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旅游心理学教材的可用性,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和影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和锻炼。因此,建构兼顾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内容的旅游心理学教材内容体系对于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非同寻常的意义。作为新兴学科的旅游心理学,其科研成果层出不穷,我们更要以发展的原则结合学科发展和社会需要,以旅游活动的人的心理和行为为逻辑顺序统筹旅游心理学课程的内容,力求在编写中反映心理学发展的新趋势,吸收心理学研究的新成果。以卓越图书网站和当当图书网站上销售的2010年至今明确标明适用于旅游管理本科生的22本旅游心理学内容进行整理,以分析现用旅游心理学教材内容的特点。

一、教材内容的结构 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要求“本科旅游管理培养的是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旅游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我们需要在这一明确的目标下确立旅游心理学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旅游心理学教材内容既要体现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也要力求相关知识的全面性,还要反映本科教育与高职高专教育的不同层次性。

(一)三篇结构

徐文燕撰写的旅游心理学一书内容包含三篇,即旅游心理学基本原理、旅游消费心理和旅游服务心理[1]。薛群慧的现代旅游心理学介绍了旅游者的心理活动、旅游工作者的心理状态以及旅游地居民心理[2]。

(二)四篇结构

舒伯阳的旅游心理学包含了四篇总论篇、旅游消费心理篇、旅游服务心理篇、企业管理心理篇[3]。很多教材都是包含此四部分内容。刘纯的旅游心理学中内容也包含四篇,分别为概论、旅游者心理、旅游企业管理心理、旅游企业服务心理[4]。李刚的旅游心理学一书重点内容由四大模块组成:模块一为导论部分,模块二为基础理论部分,模块三为旅游实践部分,

1

模块四为旅游管理部分[5]。 (三)五篇结构

闫红霞的旅游心理学一书内容分为五篇,总论介绍了旅游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和旅游心理学概述;第二篇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分析了认知过程及其规律,情感意志过程和个性心理;第三篇旅游心理学原理讲述了旅游动机、态度、社会文化和人格;第四篇旅游服务心理,先概述旅游服务心理,而后分析了饭店服务心理、导游服务心理、购物服务心理;第五篇是旅游应用心理,阐述了资源开发心理、历史文化旅游心理,民俗旅游心理,宗教旅游心理,生态旅游心理等[6]。叶伯平的旅游心理学一书也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旅游心理学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和方法,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第二部分从宏观上研究旅游、休闲与心理的关系;第三部分研究旅游者的决策心理和影响因素;第四部分先分析旅游者消费的需求心里和个性消费心理与行为特征,然后分析旅游服务心理原理与服务心理艺术及其在旅游业中的运用;第五部分研究旅游企业员工心理、团体心理和领导艺术[7]。

二、教材内容编排顺序

个体的心理现象分为三大部分,即动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如果不能先讲清需要与动机这些属于个性心理倾向的内容,就很难理解心理过程[8]。对22本旅游心理学教材内容的分析发现,编者对教材内容的编排并没有统一的顺序,而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出现了不同的编排顺序。如大部分的编者先介绍旅游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而后是旅游消费心理,然后是旅游服务心理,最后是旅游管理心理,但刘纯与马继兴编著的旅游心理学中都是先讲旅游企业管理心理,而后讲旅游服务心理。

闫红霞的旅游心理学一书中,第一章讲述了旅游心理学的理论基础,第二章是旅游心理学概述[6];麻益军的旅游心理原理与实务一书中,将旅游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作为旅游心理学概述的内容放在了旅游心理学基础知识之后;聂建波的旅游心理与行为一书中,模块一先分析心理的概念与实质,然后分析旅游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杨娇、 刘丽梅编著的旅游心理学,导论第一章是心理学概述,前三节分析心理学基本原理,第四节是旅游心理学概述。

旅游者消费心理包含的内容很多,教材作者对教材内容及内容结构选择不尽相同,知识点的编排顺序更是如此。22本教材中有8本按“需要-动机-认知-情绪-个性心理-群体心理”的顺序建构此部分的内容;有14本教材按照“感知-动机-情绪-个性-群体”的顺序。闫红霞出版的旅游心理学按照“认知-个性-动机”的顺序编排,而马继兴编写的教材是“个性-认知-动机”的顺序。

三、教材内容的模块

旅游心理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主干必修课程,它具有学科综合性和实践指导性的特征。旅游心理学的教材内容既要围绕参与旅游活动服务的主客体进行,也要兼顾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来建构。无论教材内容结构如何构建,章节顺序如何编排,旅游心理学教材中大多包含以下内容模块。

(一)旅游心理学基本原理 正如孙喜林老师所说“用在大学课堂上的旅游心理学教科书,如果不从普通心理学上照搬各种适合一般人的命题和理论,它就几乎玩不转了。”[9]旅游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应该包含两大部分,一是旅游心理学研究的心理学理论基础,二是旅游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如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等。在分析的22本旅游心理学教材中含有旅游心理学概述内容的有22本书,而分析了心理学基本原理的有7本。

吕勤编著的旅游心理学中在第一章中专门介绍了旅游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内容包含了知觉、学习、人格、动机态度理论,情绪理论与潜意识理论,相互作用分析理论(结构分析、交往分析、游戏分析、脚本分析);第二章专门叙述了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旅游心理学的相关学科[10]。徐文燕的旅游心理学中,第一章为“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框架”,内容包含了

2

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意义和方法;第二章为“旅游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内容包含了旅游心理学的学科基础和旅游消费心理与行为模式[1]。

( 二) 旅游者消费心理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群体心理和社会心理。个体心理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等三个方面。旅游者的心理活动始终影响着旅游活动的全过程。旅游者的消费心理包含了消费动因与消费行为模式、旅游认知、个性心理和社会心理,以及旅游消费中基本心理需求。旅游者的心理需求体现在旅游活动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场景,因此很多教材中把此部分内容放入旅游服务心理中,作为针对性分析旅游服务心理的基础。

麻益军的旅游心理原理与实务一书中在第三章“旅游活动中的心理过程”一章中,分析了旅游者的知觉过程、学习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和审美心理过程[11]。马继兴的旅游心理学第四章讲述了旅游活动中的心理,内容包含注意、感知觉、记忆;第五章讲述了旅游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内容包含旅游消费者的需要和动机,态度与旅游消费决策,旅游消费者的决策模式及旅游消费者决策的影响因素[12]。刘德秀的旅游心理学第四章“需要与旅游消费行为”,内容包含旅游需要、旅游目标和旅游动机[13]。

分析的22本教材中有15本讲述了旅游需要,有20本分析了旅游动机;所有教材都包含旅游认知,内容涉及旅游感知觉的有22本,但其中9本只讲知觉未讲感觉,另外注意2本,思维1本,记忆3本,学习心理12本,旅游态度19本;教材内容包含旅游者情绪情感的有12本,审美心理2本,个性心理19本,但其中10本分析的是人格与旅游消费的关系,3本讲解了旅游者的个性差异与管理。社会心理被称为社会因素、社会文化或者社会群体,内容涉及群体(5本)、参考群体(1本)、家庭(5本)、社会阶层(4本)、文化与亚文化(5本)。马继兴的旅游心理学中,讲述了旅游社会文化心理,内容包含旅游亚文化群体的心理特点,旅游资源地居民与旅游者心理冲突,旅游活动参与者的心理调适,旅游接待地的文化心理,中国主要旅游资源地亚文化心理分支,旅游活动对旅游资源地的影响等[12]。薛群慧的现代旅游心理学中分析了居民地心理。刘纯的旅游心理学中第八章“社会群体与旅游行为”中讲解了群体与参考群体、家庭群体、社会阶层、文化和亚文化与旅游行为的关系。旅游者心理需求有7本教材中涉及,马继兴的旅游心理学中介绍了旅游阶段心理,舒伯阳的旅游心理学中介绍了旅游消费者的阶段心理和环节心理。 (四)旅游服务心理

旅游服务心理研究的是旅游消费者和旅游从业人员之间的人际交往和服务过程,换句话说,就是旅游从业人员如何根据旅游者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提供符合旅游者需求的服务。旅游心理学的实践指导性主要体现在这一部分。旅游服务心理至少包含三大部分,一是服务心理学原理,二是旅游者的服务心理需求,三是旅游服务的心理策略与技巧。部分教材中编者将旅游企业服务心理也放在此部分,而另外的作者选择放在专项服务心理或旅游应用心理部分。

叶伯平的旅游心理学第四部分先分析旅游者消费的需求心理和个性消费心理与行为特征,然后分析旅游服务心理原理与服务心理艺术及其在旅游业中的运用[7];舒伯阳的旅游心理学服务心理篇中,从客我关系和功能服务与心理服务的角度分析了旅游服务的心理环境。以服务开始阶段、服务中间阶段和服务结束阶段的旅游者心理为对象进行了旅游服务各阶段心理的纵向分析,对旅游服务在服务场景、服务时机和服务行为等具体环节的心理进行了横向分析[3]。刘德秀的旅游心理学第八章为“旅游服务心理”,内容包含旅游服务、优质旅游服务的要素,优质旅游服务过程,旅游投诉处理[13]。麻益军的旅游心理原理与实务一书在第五章旅游服务心理的实用原理中分析了旅游服务的双重性、旅游心理服务的要诀和客人投诉心理[11]。徐文燕的旅游心理学中第九章专门讲解了“旅游活动中的客我心理”,内容包含

3

服务及服务心理,旅游者的满意度,旅游工作者的心理特征[1]。

(五)旅游应用心理

旅游应用心理分析的是在不同的旅游企业或者旅游环节中旅游心理学知识的应用。从旅游活动的六大要素来看,旅游应用心理至少包含旅游餐饮服务心理,旅游饭店服务心理,旅游交通心理,旅游社服务心理,旅游购物和商品销售服务心理,旅游娱乐服务心理等。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与旅游活动六要素密切相关的企业或行业的服务心理也在旅游应用心理的范围之内,如景区服务心理、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心理等。更多的旅游心理学教材中分析的是导游服务心理而不是旅游社服务心理,李刚的旅游心理学在第九章旅行社行业服务心理中分析了旅行社各部门工作人员的服务心理,这在其他教材中并不多见。

和湛的旅游心理学中“专项旅游服务中的心理技巧”,内容包含了旅游服务中分析旅游者心理的途径,不同地区旅游者心理及旅游服务策略和旅行社、旅游酒店、旅游景区、旅游交通服务心理,而将旅游购物心理和旅游企业售后心理与专项旅游服务心理并列[14]。王伟红的旅游心理学一书中不仅分析了旅游环节服务心理策略(购物、景区、饭店、导游、投诉处理),还阐述了资源开发心理和产品设计心理[15]。闫红霞的旅游心理学第五篇是旅游应用心理(资源开发心理、历史文化旅游心理,民俗旅游心理,宗教旅游心理,生态旅游心理)。秦明的实用旅游心理学中讲述了旅游商品的设计生产与销售心理、旅游宣传心理、旅游资源开发心理[16]。

(六)旅游企业管理心理

旅游从业人员在旅游服务中的扮演重要角色,是旅游业的灵魂,其队伍的稳定和素质的高低,对于旅游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旅游心理学研究的是旅游活动过程中人的心理,这也包括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的人。管理的第一要素是管人。旅游管理心理就研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如何以人为本,遵循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最终实现企业和员工个人的双赢。旅游心理学教材中大多都有旅游企业管理心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员工心理、团队或群体心理、领导心理,具体内容包含旅游从业人员心理,旅游企业员工个体差异与管理,旅游企业的人际关系,旅游企业管理与激励理论,旅游企业领导心理,旅游企业团体心理,旅游企业的招聘与培训,旅游售后服务心理等。

舒伯阳的旅游心理学第九章“旅游从业人员心理素质要求”中,从仪表、气质与服务表现 ,性格、情感与服务热情,意志、能力与服务水平三个方面分析了旅游从业人员心理素质的要求[3]。徐子琳编著的旅游心理学一书中第十一章讲述了旅游企业选聘员工的心理测验方法[17]。

旅游心理学教材和教学内容必须将理论和实践内容结合,将旅游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的内容进行整合来构建,尊重“面向体系、突出重点、注重发展”的原则,选择那些有利于学生未来发展和能够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知识和技能[18]。教材内容不仅要涉及旅游心理学基础理论、旅游消费心理、旅游服务心理、旅游应用心理、旅游管理心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注重教材内容的实践性、实用性和发展性,不仅要讲述旅游者、旅游从业人员的心理,也要注意社会文化心理和旅游带来的文化心理冲突。旅游心理学教材的内容既要传承经典,也要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 徐文燕. 旅游心理学原理与应用[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2] 薛群慧. 现代旅游心理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 舒伯阳. 旅游心理学[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4] 刘纯. 旅游心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 李刚. 旅游心理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4

[6] 闫红霞. 旅游心理学[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7] 叶伯平. 旅游心理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8] 彭聃龄. 普通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9] 孙喜林等.旅游心理学[M]. 北京: 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 [10] 吕勤. 旅游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1] 麻益军. 旅游心理学原理与实务[M].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2. [12] 马继兴. 旅游心理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13] 刘德秀. 旅游心理学[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4] 和湛. 旅游心理学[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15] 王伟红. 旅游心理学[M].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3. [16] 秦明. 实用旅游心理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17] 徐子琳等. 旅游心理学[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18] 向前.以实践育人为要义构建《旅游心理学》课程内容体系[J].(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 :174 -176.

5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