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8年江苏省历史小高考复习提纲2

2018年江苏省历史小高考复习提纲2

2020-02-26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了解先秦时期政权的更迭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I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作用)

分封制(目的、对象、作用)

奴隶社会: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西周) 宗法制(核心、大小宗关系、作用)

皇帝制度(创立者、核心)

秦:三公九卿制(三公名称、职责) 中央制度 唐:三省六部制(名称、职责、运作、特点、明:废宰相、设内阁(人物、内阁地位)

封建社会:专制主义 清:军机处(建立者、特点、意义) 中央集权制度 秦:郡县制(特点、意义) (前后期影响) 地方行政制度 汉初:郡国并行制(危害、解决措施)

元:行省制(原因、影响) 汉:察举制(特点、主要途径)

选官制度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特点、弊端) 隋唐:科举制(特点、作用、发展变化) 1 / 18

理解分封制、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了解秦的统一 成 了解秦朝的中央官制 理解郡县制的推广和作用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了解汉朝的郡国并行制 理解唐朝的三朝六部制 了解宋朝分割宰相权力的举措 理解元朝的行省制度 理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了解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了解清朝的军机处 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两大矛盾 两大趋势

I 专题六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地理环境:经济活动方式 产生条件 城邦制度:(特点)

希腊民主政治 奠基:梭伦改革(内容、地位)

测试内容 雅典民主政治 罗马法 测试要求 理解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 了解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繁荣的表现 了解《十二铜表法》 了解公民法和万民法 认识罗马法的作用

发展历程 确立:克里斯提尼改革(内容、地位) 对后世影响 古代希腊罗马 顶峰:伯利克里时期(内容、地位) 政治制度 起源:罗马共和国成立

罗马法 习惯法 成文法(诞生标志、意义)

发展 核心;对帝国、对后世影响 公民法 万民法(适用范围、发展原因)

2 / 18

I 专题七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权利法案》(背景、内容、意义)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了解英国“光荣革命” 理解《权利法案》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了解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了解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 美国的总统共和制 理解美国联邦制 认识美国国家权力结构中的“制约与平衡” 了解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民主政治在欧洲大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陆的发展 用

英国 责任内阁制(时间、权限规定) 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 君主立宪制 1832年议会改革(背景、意义)

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背景、权限规定、特点、意义) 近代西方代议制 形成与发展 美国:《1787年宪法》(背景、原则、评价、分权与制衡的体现) 民主共和制:

法国: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权限规定)

3 / 18

I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新中国成立:(准备、建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宪法(原则、内容、意义)

1949《共同纲领》

建国初 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历程 1954年职能转变 (政协职能) 1956“八字方针” 作用

现代中国 1949《共同纲领》 民主政治建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历程 1954宪法

改革开放后:1982年宪法修订情况(作用)

4 / 18

特点

每项制度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新中国初议 期的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成立 政治理解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建设 型的宪法 了解新中国初期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新时期的了解新时期民主法制建民主设的重大成就 法制了解“一国两制”的构想 建设了解香港、澳门的回归 和祖了解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史实 I 专题二、三 近代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鸦片战争(时间、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失败原因、《南京条约》内容、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基础史实)

近代列强对 甲午中日战争(时间、根本原因、重要战役顺序及史实、《马关条约》内容、影响) 中国侵略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间、原因、基础史实、《辛丑条约》内容、影响) 三四十年代日本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时间、地位;日军暴行) 军民:黄海海战(战役、人物)、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时间、人物) 农民阶级 近代中国 人民的抗 争与探索

背景

太平天国运动 定都天京(时间、意义)

《天朝田亩制度》(时间、内容、目的、评价) 《资政新篇》(时间、提出者、内容、评价) 义和团运动(非考点内容)

抵抗派:新思想萌发(代表人物、核心思想、意义)——必修三考点要求 地主阶级 洋务派:洋务运动(非考点内容)

维新派:戊戌变法(康、梁、严思想和代表作、核心思想、意义)——必修三考点要求 兴中会(时间、人物、性质) 同盟会(时间、地点、性质、纲领) 民族资产阶级 革命派: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时间、人物)

中华民国成立(时间、地点、国旗、纪元方式) 《临时约法》(原则、目的、意义) 性质、历史意义、失败原因

激进派:新文化运动(开始标志、代表人物、内容、评价)——必修三考点 五四运动(时间、导火线、两阶段进程、初步胜利表现、性质、意义)

五四时期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人物、相关史实)——必修三考点 中共创立时期:中共一大(时间、地点、中心任务)

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起止时间及标志、政治基础、北伐对象、最大成果) 南昌起义(时间、人物、意义) 八七会议(时间、内容、意义)

国共十年 秋收起义(时间、结果)

无产阶级 对峙时期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与建设(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理论、意义等) 红军长征(原因、时间、标志)

遵义会议(时间、内容、意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原因、意义) 正面战场的抗战(四次会战及其意义、地位) 抗战时期 敌后抗日斗争(百团大战) 抗战胜利标志、历史地位

挺进大别山(时间、人物、意义)

三大战役(顺序、意义) 解放战争时期 南京解放(时间、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

5 / 18

I专题八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空想到科学: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理论内容、意义)

理论到实践:巴黎公社(时间、性质、意义)

二月革命(时间、性质、结果) 理想到现实:俄国十月革命 《四月提纲》(提出者、内容)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时间、具体史实、性质、结果)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

6 / 18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马克思主义的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诞生和 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巴黎公社革命 了解巴黎公社的成立 了解二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了解“四月提纲”和彼得格勒武装的胜利 起义 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I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

奠基:雅尔塔体系(实质、作用)

美国“冷战”政策(目的、具体表现)

两极格局的形成 苏联的应对措施

(二战后)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根源、具体表现)

欧洲的联合(原因、过程、特点、影响) 多极化趋势出现 日本的崛起(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原因、表现) (60、70年代)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原则、目标) 中国的振兴

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 两极格局瓦解:苏联解体(时间)(80年代末90年代初)

多极化趋势加强(原因、影响)

7 / 18

I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外交总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提出(具体表现、内涵)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目的、提出时间场合、特点、意义) 日内瓦会议(时间、目的、地位、作用)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万隆会议(时间、地位、贡献、意义)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时间、原因、意义) 70年代外交成就 中美关系正常化(原因、进程、意义) 中日建交(直接原因、过程) 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具体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就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时间、成员国、特点、意义)

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 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动 了解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 方面的重大成就 认识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要的了解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外交活动 了解中国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的外交活动 8 / 18

II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农具的演变(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时间)

原始社会:土地归氏族公社

土地制度的演变 奴隶社会:井田制(土地国有制)

农业 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原因、过程、时间) 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区域、时间)

农业生产基本模式:小农经济(出现时间、原因、特点)

官营手工业(特点)

青铜制造(繁荣时期、作品) 手工业 冶金业 冶铁业(水排) 成就 炼钢(灌钢法)

制瓷业(发展历程、瓷器品种、外传情况) 西汉—宋以前(特点) “市”的形成与发展 宋(特点) 隋唐 商业 著名的商业城市 宋 元

著名的商帮:徽商和晋商(时间)

重农抑商政策(含义、出现时间、目的、评价) 主要经济政策 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含义、原因、评价)

9 / 18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和灌古代中国的农溉工具 业经济 了解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 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 古代中国的手了解古代中国的官营手工业 工业发展 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制瓷和纺织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古代中国的商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 业发展及了解主要的商业城市和商帮 经济政策 理解“重农抑商” 理解“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II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产生(时间、原因、区域代表、企业)

初步发展(时间、表现、影响)

进一步发展(短暂春天)(时间、原因、代表行业、人物、重新萧条原因) 民族资本 较快发展(时间、原因)

主义经济 沉重打击(时间、原因) 地位和作用 陷入绝境(时间、原因) 获得新生(时间、原因)

10 / 18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了解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工业 晚清时期的民了解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族工业 代民族工业的产生 了解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主要史实 了解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 民国时期的民了解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族工业 展的主要史实 探讨民族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II 专题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一五计划(时间、特点、成果、意义) 过渡时期 三大改造(改造对象、方式、实质、意义)

十年探索时期:中共八大(时间、背景、决策内容、意义)

现代中国经济 “文革”十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内容、意义)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间、原因、开始地区、内容、意义)

改革 邓小平南方讲话(背景、内容、影响)

改革开放新时期 城市:国企改革(全面展开时间、中心环节、内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的几个重要阶段特征 经济特区(设立时间、区域)

开放 沿海经济开放城市(时间、江苏省两个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时间、区域) 加入WTO(时间) 经济技术开发区(特点)浦东开发(时间、意义)

11 / 18

II 专题五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雏形出现: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具体史实、意义)

17c 荷兰(称号、殖民地)

进一步扩大:17c~18c,早期的殖民扩张 法国(殖民地) 18c下半叶 英国(称号、过程)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基本形成:19c后半期,工业革命完成(背景、开始标志、主要发明、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进一步发展:19c末20c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重要发明、影响)

C: 世纪

12 / 18

II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原因、开始标志、特点、影响)

罗斯福新政(背景、主要内容、特点、实质、影响)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二战后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影响)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福利国家的发展(目的、发展历程、利与弊) 美国的“新经济”(时间、特征)

13 / 18

II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目的、特点、内容、作用)

列宁

新经济政策(背景、内容、特点、作用)

苏联(俄)的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斯大林模式(主要表现、积极作用、消极作用) 赫鲁晓夫:赫鲁晓夫改革(改革重点、内容、评价)

14 / 18

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时间、两大机构及宗旨、实质、特征、评价)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国际贸易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欧洲联盟(建立时间、性质)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时间、特点) 亚太经合组织(建立时间、中国与APEC、特点)

世界贸易组织(前身、建立时间、作用)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加入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间)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问题、应对措施)

15 / 18

III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源头: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背景、各家代表人物及观点、影响)

创立:春秋时期——孔子(思想观点)

蔚然大宗,但未受统治者重视: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 董仲舒新儒学(目的、观点、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正统思想:西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兴办太学

程朱理学(核心、代表人物及观点)

发展为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宋以后 陆王心学(代表人物及观点) 理学的评价

明中后期:李贽(观点) 批判继承、焕发新的生机:明清 黄宗羲

明清三大进步思想家 顾炎武 (代表作、主要观点及作用) 明清进步思想产生的原因 王夫之

16 / 18

III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时间 代表人物 阶级派别 核心思想 实践活动 背景 政治 新思想的萌发 19世纪40年代 林、魏 地主阶级抵抗派 “师夷长技以制夷” 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加深 经济 洋务思潮(非考点) 19世纪60-90年代 曾、李等 地主阶级洋务派 “中体西用” 洋务运动 二鸦后,内忧外患 维新思潮 19世纪末 康、梁、严 资产阶级维新派 君主立宪 戊戌变法 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思想文化 影响 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1.开阔知识分子眼界,提高参政热情 2.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促进了思想解放 学习方向 学习轨迹 器物 日本 制度 法国、美国 法国 思想 俄国 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民主共和思潮 20世纪初 孙中山 资产阶级革命派 民主共和 辛亥革命 民主科学思潮 20世纪初 陈独秀等 资产阶级激进派 民主与科学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 20世纪初 李大钊、陈独秀等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 《辛丑条约》之后,1. 北洋军阀黑暗统治 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1.袁世凯尊孔复古 2.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 1.动摇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2.民主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3.推动自然科学发展 4.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基础 2. 帝国主义加紧侵略 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17 / 18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智者学派(代表人物、观点、意义、局限) 起源:古希腊 苏格拉底(观点、意义)

兴起:文艺复兴(时间、兴起原因、性质、核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发展:宗教改革(马丁·路德的观点)

成熟:启蒙运动(时间、兴起原因、核心、代表人物作品及观点、对人文精神的发展的表现、意义)

18 / 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