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芳 东营市特殊教育学校
邮编:257091 信箱:******************
目前,各个聋校越来越认识到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是两种对应的课程形式,互为支持,互为补充,缺一不可。尤其是在我国,各地区特殊教育发展极不平衡,特殊教育学校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显得更为必要。我国各个地区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不同,特殊教育需求各异,地区之间、各特殊教育学校之间情况各异,特殊教育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给残疾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内容,并关注个性,关注差异,关注地区文化,极大的丰富了残疾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校经验,为残疾学生的全面而主动发展提供了课程保障。
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地域性、灵活性的特点,更适合特教学校自身的需要。各特教学校根据本校所在区域,可灵活性的选择内容和方式进行开发和管理。我校地处黄河三角洲地区,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主要是以当地的地理风貌、季节变化、风土人情等主题性课程开发为主。先后开发了多套盲校、聋校和学前语训的校本课程,这些课程大部分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实践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既是国家课程的补充,又是地方课程的延伸。
一、摒弃畏难思想 正确认识校本课程
一提到课程,可能想到那是专家或专业研究人员的事,对于一般教师来说只能是实践教学。其实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也并非高不可攀。在特殊教育学校,我认为凡是适合残疾学生学习的,利于其身心发展的,贴近其生活的事、人或物,都可以作为教材来用。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来说,选择他们身边的,可观察的,可触摸的,
1
可实践的,既有现实需要又有教育性的,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都是较好的校本内容。很多特教学校由于学校和教师对课程理论和校本课程缺乏了解,课程开发还处于无意识状态。换句话说,许多特教学校已有校本课程之实而无校本课程之名。这就是许多特教学校依然处于校本课程的萌芽状态或初级形式之中的原因。
校本课程体现的是“以校为本”的理念,它强调开放性和民主性,强调交流与合作。课程不一定以文本的形式出现,文本课程与实际实施的课程并不是同一回事。我校的课程发展的起初是有计划有内容而无固定形式的,注重的是学生主体的理解感受,注重的是实际效果。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各部都形成了自己特色。我校盲部开展的季节主题,根据季节性的变化来选择学习内容开展教学活动;聋部进行的节日主题,根据各个节日的特点感受一些节日情感气氛,创设一些活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风俗习惯等。而学前部使用的完全是自编教材,以主题教学为基线,向周边内容发散,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下面以盲部开展的《季节》主题为例作说明,如图所示:
春色满校园 认识春天 感受春天 春天 夏天体验夏天 夏季生活常识 夏日的盛装 秋实展示会 圣诞遐想 秋天的故事 秋韵征文 编织秋天 秋天冬冬之歌 天踏雪寻趣 描绘春天 季 节 四季常识、节气知识、动植物、生活经验等 2
主题设计了多级主题形式,“季节”为一级主题,主要内容包括四季常识、节气知识、动植物的名称特性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活经验、诗文、歌曲等。“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是二级主题。在每个二级主题中,根据每个季节的不同特点和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和需要,分别设计了多个与本级主题相关的单元内容。
我校,各个年级、各个部门根据主题,制定符合相应年龄阶段孩子的学习内容,开展各种活动。有部门的,班级的,家校联合的,面向社会的,也有面向学生个体的,方式不拘一格。动态的、开放的、立体的、全方位的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学生文化知识,体验社会生活。学校经过这些年的主题课程实施,总结和积累了大量的活动资料,并形成了一部分自编教材,如盲部编写的《季节》,聋部编写的《感恩的心》、《奥运知识之多少》等。
二、立足于学校实际 研究校本教材
根据我的理解,校本课程开发具有地域性、开发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要使校本内容符合学生需要,适合当地实际情况,应注意以下三点:
1、学校是课程开发的基地。学校作为课程开发的基地,开发什么课程,在多大幅度和范围内开发课程,采取什么样方式和策略等,必须以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资利用和开发的资源为依据,以便使学校具体的资源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也使学校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如聋校的学生由于生理上的障碍,长期生活在一种被同情、被怜悯、被宽容、被溺爱的环境里,面对家庭、学校、社会的关怀,处于麻木状态,只知道索取,不懂得奉献,不懂得感恩。这些学生走上社会如果得不到特别的“照顾”,容易受歧视,产生心理扭曲等。与人产生矛盾时不会化解,情绪容易走极端,不利于其正确性格的形成。
3
据此情况,我们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学,开展感恩教育等活动来缓解。让这些长期住校,缺少家庭关爱,生活细节缺少教导的学生从思想上提高认识,改掉不良习惯,正确认识和处理矛盾和人际关系。
2教师是校本开发的能动力。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教师主动的开发行为,是学校、教师在领会国家课程基本精神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改编或整合的课程。特别是教师的主动研究和开发,是完善校本教材的主要能动力。
自2002年至今,我校聋儿语训教学发展比较迅速,近几年来使用的就是我校教师自主开发的聋儿语训校本教材。我们教师自己编撰的主题教材,具有实用性、时令性、灵活性、可操作等特点。图文并茂的,电子的,以春夏秋冬四季主题为主线,向生活的方方面面展开,处处是教学内容,时时向幼儿传递语言信息。教师根据各个班级孩子的听力、智力、可接受能力等特点,及时适度调整教学内容,不断完善教材内容。由于地域性存在差异,没有一本教材完全适合聋儿语训全程训练的,由于不同孩子的年龄个性特点等不同,语训教材也一直在不断的编撰和完善之中。
三、立足于学生需要 选择校本内容
校本课程开发旨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着力于发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并尽可能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尤其要帮助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 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和谐发展。
学生始终是教育的主体,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更全面的学习和发展。奥运会期间,全国上下对奥运兴趣浓厚,残疾学生也不例外。我校教师开展“奥运知多少”主体教学,及时的把一些奥运信息,奥运知识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对奥运有了全方位的了解。各研究小组分别开展了感恩教育、形象礼仪教学、安全知识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我爱东营我爱家乡等专题教学,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
4
知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在感恩教育里,其中一个主题就是“教师节”。这个主题为各个学科都留了任务和空间,不同的科目要完成内容也各不相同。下图是聋校“教师节”主题性课程主题结构及内容设计:
语文: 说写练习 1、畅谈畅想“我心中的老师” (教师形象设计); 换位思考:假如我是老师。 2、常识: 1、教师节的来历、意义; 2、第一个教师节的时间; 3、今年是第几个教师节。 数学: 教师人数统计、所占比例、 人员合理分配数额等。 主 题 教师节 社会﹨交流技能: 表达对老师的祝福 (贺卡、唱歌、表演、朗诵等) 行动﹨行为: 我为老师做什么 我为学校做什么 手工: 制作贺卡、鲜花等小礼物 通过这个主题教学,学生对教师节有了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进一步认识到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更加热爱和尊重自己的老师。各科教师共同完成一个主题教学,增强了合作教学和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受教育者——学生也积极参与到各个主题活动中来,他们学习动手动脑,学习做人做事,不仅锻炼了智力、能力,还增进了心理健康,学会了表达情感,学会了自我调节。
四、实行科学评价 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
我校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已经有几年了,也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校本课程作为国家三级课程体系一个组成部分,其开发与
5
实施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动态生成的过程。我们所开发的课程直接呈现给学生的还是只是很少一部分,大部分还在实践之中,或者只是教学活动的归纳和总结性材料。对于课程开发的合理的、有效性的评价还缺乏科学的指导依据。因此地方政府或上级教研部门要在指导技术力量、组织构造和实施群体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充分保障,以扎实推进各学校校本课程的建设。我们学校所做的是更多的探究和实践。
1、建立校本开发评价体系。校本课程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形成和成熟,它必然有一个较长的萌芽、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有助于完善校本课程。学校和教师要以明确的教育哲学和办学目标为指导,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学校要在整合、充实、完善现行文化课的基础上,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的校本课程评价,使现行的本 研究向系统化、规范化、个性化的校本课程过渡。
2、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学校既是执行课程计划的机构,也是真正开展教育的地方,是理想课程转化为现实课程的主阵地。教师最了解自己的学生和学校,他们不但应该有权决定“怎么教”,而且还应该有部分权力决定“教什么”。计划内容应该由教师来制定,如何实施也应该有教师来决定。教师应该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研究者,实践者,以便缩小课程开发者和实施者之间的差距,使课程计划更符合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虽然是校本课程,但一定不能强调学校的行政权力,要让教师、学生更主动地投入到课程开发建设上来,给师生营造更多的自由创造的空间,让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让他们尝试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放手并鼓励教师创新课型、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形式,对于创新型教师给予充分指导、肯定和奖励。
6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综合性很强、涉及面颇广的工程,随着国家课程三级管理制度的实施,它一定会越来越受到学校与教育管理者的重视。随着此项课题的全面展开与深入推进,也一定会有许多更新、更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出现。校本课程的开有利于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同时,校本课程的开发对特教学校和教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强调学校利用自身的资源,自主规划,自我负责。每一所特教学校都是一个独特的实体,校本课程因校而异,更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展。每所特教学校可以说是代表那个区域的特教文化,所以所开发的校本教材,必然是独特的,具有区域性、实践性的特点,是适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的。开发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创新,是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挑战,有利于培养教师的课程知识与技能,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也必将促进学校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资料:
1、聂文静《盲校主题性课程的实践与探讨》东营市特殊教育学校
2、崔允漷《中国校本课程开发案例丛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