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奢乡中心小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2)班语文教学及学科渗透法制教育计划
教师:徐艳
在这硕果累累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新的学期。为了在新学期里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工作,特拟定本工作计划。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8人,大部分学生天真聪颖,接受能力也较强,但小部分同学纪律散漫,行为习惯不好,学习没有自觉性,经常作业不按时完成。所以存在着学习上的“贫富悬殊”。对于这小部分学生有待于今后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其学习积极性,逐渐养成遵守纪律,爱学习,求上进的良好习惯。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勤于学习的氛围,使大家在各方面都有所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外,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课例由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后有要求认识和要求学会的字,还有课后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既将前后的课文连接起来,又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资料袋”。第一单元和第五单元各安排一次综合性学习,分别是“我们的课余生活”“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三、教学要求
1.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
- 1 -
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习革命领袖、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000个字,会写13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字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使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
10.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换图书资料。阅读量不在少于10万字。
11.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 2 -
12.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3.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语口头相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14.结合语文学习,渗透法制教育,初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
四、教学应采取的措施
(一)识字、写字教学
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识字、写字的学习中,尊重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准许学生在一定的时间以内在识字数量、识字能力上有差异。
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识字的巩固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经常要做的一项工作。最主要的方法是所学的生字让学生多接触、多见面,特别是在阅读中多见面,特别是在阅读中多见面。
要继续加强写字的指导。在指导写字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为避免学生的疲劳,每次写的字不要太多,适当分散写。在写字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握,不是字写得越多越好,而是要讲求写字的质量。
(二)阅读教学
- 3 -
1.精读课文的教学。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训练的主要凭借。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词、句训练。积极引导,及时检查,适当表扬和激励。
(2)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3)逐步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
(4)精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感悟的过程。
(5)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质疑问难。
2.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3.选读课文的教学。教材后附有8篇选读课文,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决定是否选用。在教学方法上,应以学生自己课外阅读、自我监测为主,教师的任务是提出要求和酌情检查,通过交流,起到激励和引导的作用。
(三)口语交际的教学
- 4 -
1.明确教学要求,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2.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
3.全员参与。
4.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评价。
(四)习作教学
1.重视培养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
2.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
五、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一)法制教育渗透点
1.第17课《孔子拜师》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法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第19课《赵州桥》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3.第20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4.第22课 《富饶的西沙群岛》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5 -
5.第23课 《美丽的小兴安岭》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6.第24课《香港,璀璨的明珠》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7.第29课《掌声》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二)教学要求
上述法律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能初步应用于学习生活中,养成学法、守法的良好习惯,向家长宣传自己了解和学到的法律知识。
(三)教学方法
紧密结合课文,合理使用课程资源,尊重教材,努力做到与教材有机统一,达到顺理成章、一箭双雕的效果。
- 6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