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执教了《爱我中华》一课,通过同行进行评课 ,自己的说课我感觉到在我的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一、吃教材不准、不透 《爱我中华》是一首歌词,他语言朴实,格调工整,表达了各族兄弟姐妹亲如一家,要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的豪情壮志。诗歌共两节,两部分。第一部分有两句话,第一句运用比喻表现了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像灿烂星空中五十六个星座,像大花园里五十六枝花,又把五十六个民族唤作“兄弟姐妹”;第二句说不管五十六种语言有多么大的差异,但有一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那就是“爱我中华”。第二部分共五句话,前三句分别勾画了三幅画面。最后两句是前一节的重复咏叹,将歌曲表达的感情推向了高潮。而我在教学中,对第一部分的比喻句根本就没处理,第二部分的三幅画面更是讲解空洞乏味,使得爱国豪情无从表达。
二、作为老师,我的引导不到位,环节不够紧凑,上课心中没底,没有激情,语言贫乏。 比如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第二部分“诗歌为我们展示了怎样的场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没有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可以让学生理解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建设我们的国家:有建筑高楼的工人叔叔,辛勤耕耘的农民伯伯,还有守卫边疆的解放军战士,白衣天使……还有有无私奉献的老师,保护环境的环卫工人,都在建设我们的国家。为了让学生切实感受“爱我中华”的情感可以增设这一问:“你作为一个中国人你为国家做了什么?”这样,学生就可以联系自己的实际,从身边的小事激起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我以前有位同事说过“读,是语文教学的灵魂”,那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对文本的诵读和对学生语感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读中悟境,读中悟意,
读中悟情,读中悟志,使文中的事与物活化。如在理解课文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自读、同桌读、小组读、师生互读,让学生在多层次、多角度、多元化的阅读中去感悟作者的民族情,爱国情,并达到熟读成诵。而我的课堂读的少,形式单,平平淡淡无感情。
四、最后在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应让学生自由读“爱我中华,健儿奋起步伐。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爱我中华,中华雄姿英发。爱我中华!”这部分内容,然后,根据这部分的段式,仿照编写一段话。有的学生这样写:“爱我家乡,树林茂密。爱我家乡,满园硕果。爱我家乡,香飘十里。爱我家乡!”通过仿编写话,既做到读写结合,又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和表达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