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韩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探析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探析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WnuHeuFaaYuKeeXZahnaJnig

文学化发研展究☆☆科☆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探析

全明姬1,张

隽2

(1.黑龙江大学,哈尔滨150080;2.哈尔滨市社科院,哈尔滨

150010)

摘要:上个世纪末,“韩流”的盛行为韩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效益,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名利双收的效果。文

化产业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是未来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对策建议。

关键词:韩国;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4—0181—02

近年来韩国文化产业迅猛发展,不仅拉动了国民经济

国的战略中都不陌生,只有文化科技更显示出韩国的特色。

的增长,也极大地增强了韩国文化在亚洲乃至世界的影响2.韩国文化产业的创新性:韩国十分注重将创新理念、力。在韩国,文化产业与金融业、房地产业并列为服务业的创新思想渗透到文化产业,逐渐把“韩国制造”转向“韩国三大支柱性产业,2005年,韩国文化产业总产值占GDP的设计”。从1998年至2002年,三星电子获得美国工业设计6.67%,一种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超过5%,就是快速增长大奖的奖牌总数,与美国苹果电脑并列第一,在产品价值的产业,可以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从上个世纪末,链上迈向了利润的高端。

韩剧在亚洲的盛行,对于同属儒家文化圈的中国来说,尤3.韩国文化产业具备高度的综合开发能力:某种文化其受到广泛的欢迎,很多人都喜欢韩剧、韩餐,有些商家甚产品在市场取得成功,只需要追加少量的费用即可生成多至为了招揽生意,明明是中国产的服装,偏要弄上韩国商

种收入模式,创造出高效益的附加值产业,如韩国的“流氓

标。

可以说“韩流”产生的影响和效益是巨大的,韩国文化产兔”等具有代表性的漫画形象,纷纷被改编为动画、游戏、业的发展取得了名利双收的效果。

电影、多种卡通形象,展现出“一源多用”的经营模式。

文化产业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社会经济可持续三、韩国文化产业的成功经验分析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是未来社会经济

1.政府层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这个意义上说,把文化产业作为哈尔滨(1)战略重视。1997年席卷东亚的金融危机使韩国经市经济发展的战略产业,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国家济受到重挫。为了摆脱经济困境,寻求新的产业增长点,韩安全和民族文化的战略需要。韩国文化产业取得的成功,其国根据国内外市场发展的变化,积极主动地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模式值得我们研究,其经验值得哈尔滨市借鉴。

开始大规模向文化产业进军。1998年韩国正式提出“文化一、韩国文化产业的界定

立国”战略,金大中总统上任之后就宣布“:21世纪韩国的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文化产业定义为:通过开发利用国之本,是高新技术和文化产业。”

把文化产业和生物技术文化内容和知识产权,生产有形或无形的艺术产品和创意列为21世纪重要的产业。这项战略调整给韩国文化产业产品(或服务)的新兴产业。各国在界定文化产业的内涵和的腾飞创造了条件。随后韩国政府相继出台《国民政府的外延时都有自身的特点和角度,并没有形成一个完全统一新文化政策》(1998年)、《文化产业发展五年》(1999年)、《21的共识。韩国的文化产业主要包括动画、音乐、游戏、出版世纪文化产业的设想》(2000年)、《文化韩国21世纪设想》漫画、卡通形象、电视、电影等内容。随着数码技术的兴起,(2001年)等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6年韩国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的行业范围进一步拓展到电子书籍、互联网信息规划指出,到2010年要进军世界文化产业强国之列,

将文和手机内容等具有高附加值和高增长潜力的领域。

化产业产值在世界市场的份额由当前的1.5%增加到4%,二、韩国文化产业的特点国内文化产品销售由当前的50兆韩元增加到100兆韩

1.韩国文化产业的科技性:文化产业,被称为21世纪的元,文化产品出口额由10亿美元增长到60亿美元,

文化朝阳产业。科技,则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韩国人把这两个领域从业人员由52万人增加到100万人。最终目标是把领域结合起来,独创了“文化科技”这一产业名词,并把它确韩国建设成为21世纪文化大国,知识经济强国。这些发展定为政府重点发展的“六大战略性产业之一”。其余的五项规划为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导向性的作用。

包括:信息、生物技术、纳米、能源和航天科技,这五项在各(2)完备的管理机制。把发展文化产业上升为政府的

作者简介:全明姬(1973-),女,黑龙江海林人,黑龙江大学东语系讲师,研究方向:文化、语言教学法;张隽(1982-),女,齐齐哈尔人,哈乐

滨市社会科学院对外经贸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韩国问题、东北亚区域合作问题。

181TheoryResearch学

法定职能,建立完善的文化管理机制。韩国文化产业的管理部门是韩国文化观光部。1994年该部首次设立“文化产业局”,专门负责文化产业的相关管理服务工作。2000年,韩国设立了“韩国文化产业振兴委员会”,从宏观的角度来制定产业政策发展方向。为了保证各项政策有效地落实,催生和

帮助本国文化企业的发展壮大,韩国政府设立了

“文化内容产业振兴院”,它是为构筑韩国文化产业创作基地,培养文化产业人才,促进韩国文化产品的开发制作、流通、市场营销以及国外市场的开拓而设立的专门机构。其任务是发掘各种文化内容,为文化产品的策划、制作、流通,吸引投资和

促进出口等提供全方位服务。

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措施均通过文化内容产业振兴院具体实施,对文化产业整体发展进行系统化管理。

此外,韩国文化观光部以外的政府部门也积极对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如产业资源部提供文化产业界进军海外的资金支援,科学技术部提供文化技术开发支援,情报通信部提供IT基础环境支持和基层技术支持,教育部提供文化产业人才培育支持,财务经济部提供税金优惠方面的支持等。通过有效地“齐抓共管”,形成系统合力,为韩国文化产业的顺利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3)严明的法制监控。为了把发展文化产业纳入法治轨道,韩国政府于1999年就制定了《文化产业振兴基本

法》

,奠定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制基石。为适应数字化信息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从2001年开始,陆续对《影像振兴基本法》、《著作权法》、《电影振兴法》、《演出法》、《广播

法》

、《唱片录像带暨游戏制品法》等做了部分或全面修订。2002年8月韩国还制定了《出版与印刷振兴法》。法律体系的完善规范了文化产业市场的运行程序、避免了政府和企业的盲目操作。

(4)财政大力扶植。韩国政府对文化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逐年加大,全国文化事业财政预算2000年首次突破国家总预算的1%,全球只有韩国和法国达到了这一水平。1999年韩国免除了游戏机的特殊所得税,对电子出版物免收增值税。政府的投入和政策倾斜极大地鼓励了民间资本、风险资本的跟进,有效地缓解了文化产业研发和海外推广的资金问题。

2.企业层面

作为政府主导型经济的代表,韩国政府对企业的产业政策和配套措施有效地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崛起和“走出

去”

。但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文化企业自身的活力与创新才是根本。韩国文化经营性企业能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政府的政策引导扶持外,其自身的经营管理也有许

多可取之处。

第一是“做大做强”,提高产业化程度。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通过跨国、跨媒体兼并,规模迅速壮大,垄断地位日益巩固。当前,美国的时代华纳、迪士尼、贝塔斯曼、新闻集团、日本的索尼等九大巨头已经成为世界文化产业格局中的“第一世界”。韩国文化企

业面对外来压力,依旧提出

“做大做强”,通过规模效益来提升竞争力。一些大财团在政府的鼓励下对投资文化产业十

分积极,像三星公司在首尔投资兴建爱宝乐园1、

LG公司投资影视业等,巧妙地实现了工业化发展、信息化发展与创意化发展的有机结合。第二是“一源多用”。韩国企业十分注重对文化产品的综合开发,尤其是在动画、卡通形象、出版漫画、音乐、游戏、电影、电视剧等领域中,一旦某种文化产品在市场取得成功,只需要追加少量的费用即可生成多种收入模式,创造出高效益的产业附加值。如韩国的动漫形象一旦被民众广泛接受后,立即作为品牌,会被长期应用

于日后的产品开发中,如改编成动画片、游戏、电影、多种卡通形象等等,展现出“一种资源,多种使用”的经营模式。第三是“走出去”。充分利用国际市场,以此加速企业资金回流,推动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当今“韩流”风靡亚洲正是这一战略的结果。据亚洲文化产业交流财团的统计结果显

示,

2003年一年内“韩流”在音像制品、电影、广播电视、游戏等四个领域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达4.5兆韩元(337.6亿元人民币),文化产业在家电、服装、化妆品、旅游等行业中,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达9.14兆韩元(685.3亿元人民币),让27万人获得了就业机会,约占韩国人口的0.6%。由此可见,韩国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为韩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3.国民层面

国民因素可分为精神和素质两个层次:第一是韩国民众的危机意识和民族精神。韩国文化产业曾经在美、日等文化大国的入侵下危机重重,这种危机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处境。韩国提出“文化立国”的初衷也是为了抵御外来文化的侵蚀,在经济衰退期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这种危机意识激发了韩国民众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使得韩国文化产业能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艰难突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第二是国民教育水平和人才储备。文化产业是一个鼓励技术创新、内容创新、理念创新的产业,其成功的关键就是生产

出丰富的、

形式多样、满足各层次群众需求的高质量文化产品,因此从业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效率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韩国十分重视提高国民教育水平。据世界银行统计,1985年韩国教育经费占政府总开支的比例,在91个国家和地区中

居第11位,

大学入学率在1993年达到43%,在校大学生占适龄人口的比例在世界上也居前列;另一方面韩国为了弥补文化产业的人才缺口,除了大力吸纳、培养高精尖人才,还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在职培训。近年来,新建了首尔游戏学院、全州文化产业大学、清江文化产业大学、大邱文化开发中心、网络信息学院、传统文化学校等。大量的人才储备给韩国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

完善的文化产业政策,是事关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因素。根据新的形势和产业发展的需要,及时建立一整套比较完善而且强有力的产业经济政策支撑体系,对于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并通过文化产业拉动整个经济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参考文献:

[1]张永文,李谷兰.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和措施[J].北京观察,2003,(12).

[2]陈继稳.日韩创意产业发展的研究和启示[J].消费导刊,2008,(16).

[3]王淑芳.文化全球化与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兼论日本、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借鉴[J].东北亚论坛,2007,(5).

[4]任鹤淳.韩国文化产业实况与发展政策[J/OL].当代韩国,2004,(3).[5]李益波.韩国文化产业的崛起及对中国的启示[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6,(6).

[6]温景涛.2005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2005-8-26.

[7]陈重文.新形势下我国对外文化贸易战略与政策研究[J/OL].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2007-10-29.

[8]雷光华.关于提升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04,(01).

[9]刘莉.关于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2,(11).[10]杨晶.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OL].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2007-03-13.

(责任编辑/田苗)

18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