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西传统民居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山西科技SHAN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年第25卷第3期 ●百业科技 浅谈山西传统民居 贾晓丽 (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城市设计所,山西太原,030013) 摘要:山西地处黄河中游地区,历史悠久。山西民居独秀一枝,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其中,乔 家大院既是建筑艺术的宝库,又是民俗的堂殿。山西民居建筑不仅具有我国北方封闭式 四合院的空间特色,而且其木框架结构也富含传统特色。 关键词:民居;四合院;历史;文化;艺术 中图分类号:TU2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429(2010)03—0143—02 民居建筑是人类最早、最大量,与人类生活最密切相关的建 筑类型,也是人类最原始、最持续发展的一种建筑类型。民居在 一四合院的形式。因而总体来说,山西民居建筑总体布局一般比较 规整,院落大多为一进到三进或多进,也有带偏院的,或纵横拼 接形成多重院落。还有单独一座或几座建筑形成一字型布置形 式。正房坐北朝南,南房为倒座形式,大门一般位于东南角,大门 定程度上揭示出不同民族在不同时代和不同环境中生存、发 展的规律,也反映了当时、当地的经济、文化、生产、生活、伦理、 习俗、宗教信仰以及哲学、美学等观念和现实状况。因此,传统民 居建筑既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又有艺术欣赏价值和技 术参考价值,从来都是建筑历史研究中的重大课题。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地区,历史悠久,这里是中华文明最早的 发源地之一。山西现存的民居占全国民居的大多数,大部分保存 完整。因此,可以说山西民居独秀一枝,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 其中,乔家大院既是建筑艺术的宝库,又是民俗的堂殿。这 里已建为华北民俗博物馆。目前,已是山西省十佳旅游景点之 一居中者多是讲究礼仪或有文化之家。山区民居,一般依山而建, 但大都位于山的南侧,形成台阶式院落。入口位置因道路走向而 定。采用砖石窑洞的民居,有的形成院落,有的单独设置。 山西民居建筑平面布局有一字形联排式,三合院及四合院。 受封建宗礼的影响,主要房间坐北朝南,长辈住的房间居中,左 右为厢房及耳房,按左上右下顺序,归长子、次子居住,下房倒 座,为佣人居住或作贮藏用。山西雁北地区一带有很多的乡间完 全用土墙、土顶,墙面用灰泥摸的整洁光平,一座一座的房屋毗 。每年都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人。可与乔家大院媲美的是渠家 邻排列着,非常整齐,别有特色,山西的窑洞也常采用这形式。三 合院在山西的晋东南地区比较常见。一般大门正中设有照壁,左 右厢房各3间,堂房多为3间、5问,堂房一般为2层。二层层高 较低,一般为2 m左右,多为贮藏粮食。也有三合院纵横拼接以 腰门连接前后院的布置形式。四合院是山西民居建筑中较多的 一大院,是清末民初显赫一时的名门望族、晋商渠源浈的宅院。渠 家大院占地5 317 m ,共8幢大院,19幢小院,240问房屋,迈人 大门,一连五进,深达百米。象征着官品地位的“十一彩”牌楼,戏 台院,栏杆院,木雕、砖雕、石雕,或圆雕、浮雕,多处镂空,立体感 甚强,游人至此,无不驻足感叹。渠家大院同乔家大院一样,是中 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遗产,现在已成为新的经济文化的载体—— 晋商文化博物馆。 乔家、渠家以及曹家都曾走过西口,塞外的风沙磨炼了他们 不甘贫穷的意志与毅力,他们用自己饱含着汗水的业绩,衣锦荣 归之后,给后人留下了这些雕梁画栋的宅院,和古色古香、风韵 犹存、遍布城乡、数以千计的庭院建筑,而且给建筑学、晋商文化 的教学与研究提供了难得的直观资料。 种形式。晋中地区比较突出。大门方位一般南向,位于住宅东 南。大门形式可以分为屋宇式和墙垣式,在墙上辟门。大门正对 的街侧设影壁。前院与内院隔以中门院墙。前院外人可到,内院 非请勿入。前院较浅,以倒座为主,用作门房、客房、客厅,或有杂 物小院。中门常为垂花门形式,在住宅中轴线上界分内外,形体 华美。内院由正房及耳房和厢房组成。正房为长辈起居处,厢房 为晚辈起居处。山西大部分民居建筑均采用三三制形式,即正 房、厢房、门房各3间,较大宅也有5间。一般山西大户人家宅院 山西的民居从北到南,太原民居、太谷民居、平遥民居、师家 沟民居、丁村民居、刘氏民居、新疆民居、芮城民居等等,都是具 有代表性的民居,对研究古代历史、文化以及民俗民风、宗教信 仰都有重要的价值。 山西民居建筑选址因地制宜,其主要形式有:窑洞、木构架 平房、阁楼、瓦房、楼房、石板房等类型。但作为中原腹地,其民居 由房屋垣墙包绕,对外不开敞,面向内院,院内栽植花木,陈设浴 缸、盆景、鸟笼,形成优美、安静的环境,这种布局方式日照好,防 风、防噪声、防干扰,适应山西的气候条件。 不同的民居建筑反映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山 西民居建筑不仅具有我国北方封闭式四合院的空间特色,而且 其木框架结构也富含传统特色。其建造过程一般为先立柱上梁, 通常以四合院为主。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甚至窑洞都力求挖成 再封墙覆瓦。无论正厅或是厢房,均由檐檩、替木、插板、枋、栏 板、雀替组成的所谓“搭挂”成为每座建筑的正面木结构的外露 部分。这里,正是匠师的精心雕刻才使得这些结构部分成为重要 的造型构建,使建筑的构造成为建筑本身的功能。结构和艺术的 (下转第145页) ・收稿日期:2010—03—24 作者简介:贾晓丽,女,1980年出生,2002年毕业于山西省建 筑工程技术学院,助理工程师,030013,山西省太原市 l43・ 薛文忠:浅谈现代钢结构建筑 度不够。保温层施工遇雨,排气槽堵塞,排气孔设置不合理,造成 保温层长期浸水。刚性屋面产生裂缝,分割缝处防水密封膏与缝 侧壁粘结不牢渗水。 (3)使用因素。房屋在使用过程当中随意增加荷载,导致屋 面板变形。特别是在屋面檩条上随意增加荷载,檩条变形,导致 屋面积水;防水胶、密封胶老化,使用过程中缺少必要维护。 2.4建筑物理问题 2010年第25卷第3期 可避免主要承重结构受到室外温度剧烈波动的影响,从而提高 其耐久性。外保温做法对外表面的保护层要求较高,内保温和中 间层保温则由于外表面是由强度大的密实材料构成,饰面层的 处理比较简单。 (2)吸音。在一些建筑大厅中,尤其是在音乐厅中,顶棚反射 板增加的反射声几乎同时到达听众的双耳,缺少侧向反射带来的 围绕感。在这类建筑的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的使用,包括吸 (1)保温。由于玻璃可以让阳光直接射入室内,从而迅速升 高室温,特别是随着新型玻璃材料的不断出现,玻璃的热工性能 逐步改进,建筑采光与建筑保温之间的矛盾已日趋淡化,“遮蔽” 与“阻隔”走向平衡。所以,对建筑的保温措施主要集中在外围护 声性能以及装饰性、强度、防火、吸湿、加工等方面。目前,广泛地应 用于音质设计和噪声控制的解决途径是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 (3)隔音。噪声与建筑密不可分,噪声污染的防治与治理已 经成为建筑声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噪声规划、噪声控制等理论也 结构上,解决办法有两种:①研制、优化保温材料的构造,提高建 筑热环境性能。例如,在建筑物的内外表面或者外层结构的空气 层中,采用高效反射材料,可以将大部分的红外射线反射回去, 从而起到保温和隔热作用;此外,还可运用高效节能玻璃、硅气 凝胶、新型节能墙体材料,达到节能的目的。②防止保温材料凝 逐渐演化开来。对于旅馆、公用建筑、民用住宅,人们对安静的要 求越来越重视。一般隔声间外墙使用隔声性能较好的材料或结 构,如砖、混凝土、纸面石膏板墙等,观察部分使用隔声窗,进出 部分使用隔声门或吸声密道等。 参考文献 结水外保温和中间保温做法,可防止保温材料由于蒸汽的渗透 积累而受潮。内保温做法则保温材料有可能在冬季受潮,外保温 [1]陈绍蕃.钢结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 Modern Steel-framed Buildings XUE Wenzhon ̄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the technology of steel frames is widely used in various civil and indus- trial buildings.The technology should be studied further to avoid problems in the buildings of this kind and improve the buildings. KEYWoRDS:steel frame;ifre proof;anti-corrosion;heat insulation;sound insulation 木木术术木术)Ic术木爿c术木爿c牢术木术术木爿(木木术木爿c术爿(木:lc术术术木木术木木木术木木术术术木术术木 (上接第143页)高度统一,使这些建筑成为技术和艺术的综合体。 山西民居建筑作为艺术的形式出现,建筑装饰起着很重要 的作用。山西民居充分利用了地方材料、工艺和技术的特长,因 的反映。 民居建筑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环境。山西民居经过长期发 展逐渐形成,发展和完善了适合本地环境及传统文化的民居形 地制宜,就地取材,通过塑性、图案、色彩、陈设等装饰手段来体 现其艺术美。在室外常使用石雕、砖雕、陶塑、灰塑;室内则使用 木雕、石膏花、彩画等形式。由于材料和制作方法的区别,形成了 质感、纹理、韵味、风格等各种艺术效果在表现力和感染力上的 差异。这些细部装饰是在民居基本造型的基础上,进行更深一步 的刻画而形成的。它主要表现在民居造型和细部处理上,以增强 民居造型艺术和空间效果的感染力为特色,是民居建筑中采用 式。这种易于被当地民居理解和接受的传统民居建筑是千百年 来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所积累的科学技术与艺术 的结晶,反映着人类建筑文化的硕果。 山西民居的产生发展对我国建筑文化的影响起着一定的促 进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技术的进步,新材料、新技术的广 泛运用,山西民居建筑的实践同全国各地一样也随之发生变化。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传统民居建筑也经历着保留或者淘汰,发 最普通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装饰的普遍运用使建筑物的天际 轮廓线丰富,使建筑的立体感更加丰富强烈,建筑的想象更加和 谐优美。山西民居装饰不仅具有北方民居装饰的浑厚、朴实,而 展或者失去的现实。在现代建筑创作中要借鉴历史,劳动人民在 建筑和艺术方面的成就,反映和发展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繁荣 祖国建筑创作活动,要从本地优秀的传统民居建筑中去寻找、去 且兼具南方民居的秀雅、细腻。山西民居建筑装饰不仅带有浓厚 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而且作为艺术门类,必然反映出文化内 容。山西民居细部装饰是建筑艺术的宝库,又是民俗与民居文化 挖掘,得以启示。因此,保护优秀的传统民居建筑,重视新建筑与 传统建筑协调并存的研究设计,创造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人类 生存环境,是历史和现实要求我们必须认识和解决的问题。 Traditional Houses in Shanxi J Xiaoli ABSTRACT:Shanxi is situated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Yellow River,with a long history and unique,typical and representative houses,in which the Courtyard of Qiao Family is the treasure of architecture and customs.The houses are ytpical of the enclosed courtyard in the north of China and rich in traditional wood structures. KEYWORIDS:folk house;quadrangle courtyard;history;culture;arts ・1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