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古诗歌“化静为动”手法理解

古诗歌“化静为动”手法理解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古诗歌“化静为动”手法理解

“化静为动”是把静物显示出动态的一种表现手法。诗,要有情、景。情、景,要有动、静。既要有动态之美,也要有幽静之美。一般多用拟人方式,静物人化,表现为动,使无情物变为有情物。

《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化静为动”,给静物以流动感。因此,化静为动,是作者的主观感受,给客观景物以活动感。

《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鸟飞,云去,分外寂静。诗人从而倍感孤独寂莫。所幸还有敬亭山,它不象云、鸟远去,而是含情脉脉,一往情深地望着诗人,予以慰藉。诗人对这有情的敬亭山,视为知已,凝眸对看。“不厌”,“只有”, 物我一体,感情交融。表现出静物敬亭山,不只有动态,更是含深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