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学生写作习惯的培养论文

学生写作习惯的培养论文

2022-02-03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学生写作习惯的培养论文

内容摘要:目前大多学生普遍存在着不愿、不敢写作文,因为写作耗时又费力,而且收效不大;写作素材贫乏陈旧,缺乏新意;审题立意不准;语言粗糙、贫乏、稚嫩,缺乏艺术性等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从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入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关键词:培养学生兴趣 口语交际 情感教育 练笔 修改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写作时要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但是学生普遍存在着不愿、不敢写作文,因为写作耗时又费力,而且收效不大,每次作文没有明显的提高,不如做数学题,做对了有一种成功的愉悦;写作素材贫乏陈旧,缺乏新意;审题立意不准;语言粗糙、贫乏、稚嫩,缺乏艺术性等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从培养学生兴趣、口头训练、情感教育、常常练笔等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激发写作兴趣,消除畏惧心理。

兴趣是人的意志对一定客体(事物或活动)的内在趋向性和内在选择性,是一个人倾向于注意认识某种事物和研究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通过研究表明:满怀兴趣地学习,可以提高效率,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并且可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的热情。所以,我们采取多鼓励、多表扬,肯定其优点,树

立其写作信心。

二.进行课前口语交际,把口头作文进行整理变成书面作文。 课前5分钟的口语交际为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比如贾茹同学写了《笑对人生》一文,当她充满自信地在大家面前脱稿演讲时,博得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在这篇演讲稿中不仅能见出她的才情,更能看到她奋发向上的精神,堪称优秀之作。得到好评的她一鼓作气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最终在校报上发表。 三.多途径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尽可能多的情感教育,就能丰富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其情感的积淀,从而达到积多于内而后能发于外,直至流之于笔端的良好效果。

首先,利用教材进行情感教育。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烛之武表现出的超然的人格魅力令人折服;如《离骚》中屈原的爱国情怀让人叹惋;《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激昂豪迈催人奋进……

其次,引导学生在走进社会, 感悟大自然的实践中进行情感教育。四川省汶川大地震的影视图片,可以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美好;父母接送孩子上学的事迹,可以让学生感受亲情的可贵;美妙的花草树木可以勾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煤窑里背煤谋生的小男孩,让学生懂得了珍惜生活;社会中黑暗的面如偷、抢、赌等,可以使学生理解什么是正义,激发他们对光明的渴望……学生过这些进行讨论和写作,就是对生命、对社会、对人类的关注和理解。

四.常练笔。

正像知道了游泳知识并不一定会游泳一样,懂得写作方法也不一定能写出好文章。作文要写得好,还必须常练笔。只有勤练笔,才能把从老师、书本那里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写作中去,实现知识向技能的迁移。常练笔,首先是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随着训练的深入,逐渐增加创作性的因素,学会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仅此还不够,学生还要坚持做读书笔记、记日记。有时记下身边发生的人和事,有时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有时阐述一下对某个问题的见解等,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这既可以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也可以积累资料,陶冶情操,锻炼提高思维能力。

五.落实修改环节。

修改是写作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基本环节,然而在初中作文实际教学中,修改环节往往成了走过场甚至缺失。要想真正落实好修改环节,教师首先必须端正对写作教学和作文修改环节的认识;还要根据写作教学的规律和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千方百计地增强学生修改习作的主体意识,激发其修改的热情,留下其修改的空间,为其搭建修改的桥梁,并灵活运用多种形式来提高修改的效率。比如通过设立“文章门诊”等形式,设立“文章内科”“文章外科”等专栏,组织“作家会诊”治疗。这是利用新颖的形式和初中生的好胜心理

激发其修改的热情。再如,有的教师让学生编辑、修改歌词、广告、演讲稿等,让学生在活动中领略到修改的必要与乐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