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语文导学案
编号 :主备人:学校:校对人: 课 题 课 型 精读课 13.空城计 课 时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 抓住细节(神态)描写,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 2. 积极创造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对文学名著的鉴赏力 3. 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引导学生阅读、欣赏我国古典名著,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学习重点 把握人物形象以及\"空城计\"得以施计成功的重要原因。 难点预测 学生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 学法指导 1.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讨论、探究,与小组同学合作学习。 3.整理小组成员的探究成果,进行展示。 导 学 流 程 学习过程 情境导入 学习内容 《三国演义》中曹操被称为“奸绝”,关羽被称 为“义绝”,诸葛亮被称为“智绝”。那么,“空城计”中的诸葛亮是如何体现其“智绝”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一问题。 自主学习 知识回顾。 1、小说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 2、故事情节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四部分。 3、塑造人物的方法常见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 / 4
教师复备 学生笔记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4、阅读小说的方法是,要理清______________,把握_____________,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从而理解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意义。 5、诸葛亮为什么能临危不惧、镇定自若、有这样出奇的胆量?“空城计”成功的基础是什么? 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交流: 班内展示 1、本文主要讲了哪两个人物? 2、从文中找出描写诸葛亮\"笑\"的语句,读一读,体会其中不同的涵义,并说说他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3、联系课文内容,请以\"我认为诸葛亮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人,因为______________。\"这样的句式写一段话。 4、文中还写到司马懿的一次\"笑\",请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他此时会想些什么? 5、司马懿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6、你认为司马懿是个怎样的人? 7、为了突出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课文还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例如,写司马懿兵临西城时,用众官\"_____________\"衬托诸葛亮的临危不惊;用司马昭的______________衬托司马懿的老谋深算;司马军尽去,众\"_____________\"而孔明\"抚掌而笑\",众官\"必弃城而走\"的愚见与孔明的一番高见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孔明的______________;全文写司马懿也是为了衬托_____________的足智多谋。 8、诸葛亮巧施空城计,弄险成功,主要原因是什么? 归纳总结 出奇不意,这也是我们今天所学的《空城计》 中诸葛亮吓退司马懿的重要原因,也是本文的主旨。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之所以比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略胜一筹,就源于诸葛亮的出“奇”不意。 2 / 4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达标测评 1、用原文句子填空。 1)诸葛亮敢使用空城计的理由是: 2)司马懿退兵的理由是: 3)诸葛亮不弃城而逃的原因是: 2、下面的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据,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______________东和:______________收二川:______________七擒:______________北拒:______________摆八阵:______________ 当堂反通过这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 思: 还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关于诸葛亮 《三国演义》从刘备众多的文臣武将中选取诸葛亮和关羽两个人物,着意加以刻画。 刘备对诸葛亮,自称“如鱼得水”,不仅言听计从,而且付托以军国大事。诸葛亮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身上有许多政治家的美德,而最显著的特色知识链接 (知识积累) 则是他的足智多谋。他初出茅庐,第一次博望坡用兵,指挥几千人马退曹营十万大军,赢得关羽、张飞的敬佩。赤壁之战前后,作者特意让年轻有为的周瑜与他展开复杂微妙的斗争。周瑜才华横溢,精明干练,但嫉贤妒能,气量狭小。反之诸葛亮却高瞻远瞩,沉着机警,料事如神。他巧妙地利用忠厚的鲁肃做掩护,避开了周瑜三番五次的陷害,同时又顾全了协力抗曹的大局,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赤壁之战的前台指挥是周瑜,而从旁策划,真正居于主导地位的则是诸葛亮。诸葛亮活动后期的主要对手是曹魏方面的司马懿。司马懿老奸巨猾,3 / 4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见识手段比周瑜要高得多,诸葛亮早已看出他“深有谋略”。不过比起诸葛亮来,他有时还是略逊一筹。诸葛亮不仅善于依据具体条件,事先做出周密的计划安排,而且在面对突然发生的情况时,能够随机应变,从容应对,著名的“空城计”就是如此,连司马懿都不得不承认“吾不如孔明也”。当然,作品表现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在有的描写中是有一些神化的倾向。 板书设计 空城计 孔明的三笑:笑容可掬→抚掌大笑→拍手大笑 ↓↓↓ 故作轻松 侥幸 自豪 故作姿态 如释重负 嘲笑 孔明:足智多谋、处乱不惊、神机妙算、临危不惧 司马懿:疑心病重、老谋深算、多疑自负、狡诈多端 空城计:出“奇“不意
4 /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