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研究团队建设

研究团队建设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研究团队建设

作者:刘强 彭翮翔

来源:《各界·下半月》2017年第03期

摘要:2014 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 号),以职业概况、基本要求、职业能力标准三部分,明确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具体目标。本文以河北科技大学辅导员研究团队建设的实际情况为研究对象,提出“研究团队”建设是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研究团队建设;辅导员;职业化发展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目前在校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个性特点愈加复杂和多变,这给新形势下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做到及时有效的适应新形势、新常态的发展和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2014 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 号),以职业概况、基本要求、职业能力标准三部分,明确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具体目标。新形势下,如何建立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是亟待研究的课题。

本文从河北科技大学辅导员研究团队建设的实例出发,通过分析目前我校辅导员团队建设的实施现状、研究成果,旨在进一步提高我校辅导员研究团队化建设,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供一定基础。 一、辅导员研究团队建设的内涵

辅导员研究团队是指高校辅导员能够在研究背景、信息储备、学术专长、知识结构等方面通过资源共享、团结协作、优势互补的方式,在团队内部形成互动向上的研究氛围,使团队成员的研究能力和工作水平都能通过“研究团队”得到极大的提高,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团队个体和团队整体的共同发展。

职业化、专业化的辅导员团队不仅仅是辅导员个体的“全能化”“专家化”,而是整个学校层面的辅导员团队的全能化、专业化。辅导员研究团队建设是指在学校的视野下,以辅导员个体为参与者,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准则,组建数个“研究团队”。在每个团队内部开展研修与交流活动,提升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促进辅导员个体更快的专业成长。通过在辅导员队伍中实施“研究团队”建设,打造一个掌握“学生政治思想工作”“教育管理工作”“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多学科综合知识的,能够团队协助的“全能型”辅导员团队。让“研究团队”这个整体成为“一名”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全能型、专家型高校辅导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通过各种课题研究,辅导员研究团队建设有助于提升辅导员的专业魅力,有助于争抢辅导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助于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建设。 二、河北科技大学辅导员研究团队建设简介

河北科技大学作为省属重点建设的多科性骨干大学,专业涵盖范围广且学生数量众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我校辅导员的工作程度和难度。辅导员学习研究团队建设正是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从实践经验向理论升华,再以理论指导实践,走内涵式、專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辅导员向学习型、研究型转变的重要平台。

结合我校学生管理工作实际,自2009年,我校以学生工作模块化为依据,以学生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出发点,以辅导员个体为参与对象,在学校、学生处的统一组织下,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共同发展”的原则,由各学院主管学生工作领导、学生工作优秀辅导员作为团队负责人,既考虑团队成员的相对稳定性,又充分考虑“新老搭配”“专业互补”“优势互补”等因素,鼓励不同专业、年龄段辅导员老师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自由选择,跨学院成立学生工作研究团队,研究团队涉及大学生思想教育、安全稳定、突发事件处理、大学生资助,大学生网络安全、辅导员队伍建设等学生工作和辅导员自身队伍建设的方方面面。

以突发事件研究团队为例,该研究团队成立于2009年,经过七年的积累和探索,研究团队中既包含主管学生工作领导,也包含工作在一线上的各学院辅导员。团队成员依据自己的学科特色和工作特点,分工合作,从不同角度对高校突发事件进行研究,提高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全面性。通过联合学校保卫处、心理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对学生常见的人身安全、心理问题的等突发状况进行汇总整理,形成学生常见突发事件案例集。

该研究团队以治安类突发事件,包括盗窃、抢劫、打架斗殴、自杀、他杀、意外死亡、失踪、出走、误入传销、校内交通安全事故、拥挤踩踏等治安类突发事件;安全类突发事件:宿舍和实验室等发生火灾、爆炸、建筑物倒塌、食物中毒、校园溺水等;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非典”事件和禽流感等传染病、流行病、集体食物中毒等;网络电信类突发事件:网络及电信诈骗、网络博彩、网络谣言、利用网络传播违法信息等;学校教学管理类突发事件:考试作弊等取消学位证引发的学生及父母无理滋事、毕业生砸酒瓶、烧报纸等过激行为、罢餐罢课以及其他由于管理或教学行为引发学生与校方矛盾激化的事件;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地震、洪水、台风、暴雪等,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采用案例分析法、模拟演练法、问卷调查法及“互联网+”的方式展开研究,做到了线上与线下、传统与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严密的研究方法保证了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目前,突发事件研究团队成功申报2016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并按照课题进度开展各种研究工作;参加了教育部课题《高校突发事件》慕课的申报工作;发表期刊论文《大学生违法犯罪问题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在实践研究成果方面:开设了危机教育课堂,举办了消防知识讲座、女生安全知识讲座等;汇编了《高校突发事件案例集》选取了13个典型案例,包括打架、诈骗、心理疾病、宗教信仰、传销、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科、火灾、中毒、意外伤害等高校易发突发事件。每个案例分三部分:事情经过,简单叙述突发事件的起因、发展及结果。处理过程,从辅导员的角度,分步骤详细总结紧急处置过程及善后处理措施。案例启示,每个案例后都有案例启示,总结应对处理关键点、注意事项及今后的预防措施,预防类似事情再次发生。此外,团队将“互联网+”模式引入到团队研究工作中来,开创了微信企业号“安全多多”,分为“安全知识”“典型案例”“联系我们”三个模块,每个模块又分为不同的小栏目,其中安全知识模块中的常用秘籍,包括生活、治安、消防、网络等方面的安全知识,可以通过手机媒体,及时方便地了解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安全常识,此外还设置了安全知识答题,每个学生输入自己的姓名、学号及联系方式,就可以在线答题,通过此项功能,可以让学生在答题中增强安全知识,也能帮助我们更全面的掌握学生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及自我处理能力,从而更好地开展研究。此外,通过定期分享典型案例,通过案例提高师生预防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开设了安全论坛,定期发布安全类的话题,让师生参与互动,在沟通互动中,了解突发事件,提高大家的危机意识,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技巧。编制了《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应对与处置》手册。

可以这样说,突发事件研究团队在继承和发扬原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高校突发事件为研究对象,从学生工作的视角,对高校突发事件现状调查的基础上,以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为重点,通过开设危机教育讲堂、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采取预警预防措施、开展应急演練、汇编典型案例、绘制安全画报、创建安全教育微信公众号等,将传统教育、实践操作和网络新媒体三个方式结合起来,探索出适合学生工作者的高校突发事件处理体系,同时借助高校辅导员畅聊吧、辅导员培训专题、团队工作汇报、校内报刊等平台推广研究成果,使师生了解掌握高校突发事件基本常识,增强学生工作者对突发事件防范及处置的能力和师生的自救能力,避免或降低突发事件对师生的负面影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科学处置突发事件,构建和维护和谐校园文化。

三、辅导员研究团队建设是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辅导员学生工作研究团队,以学习研究推动工作,以工作带动学习研究。团队成员充分利用团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特点,形成团队合力,围绕学生工作,特别是团队研究方向中的重点、难点、焦点问题采取学术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交流、探讨、研究,在互动学习中取长补短,共同受益,碰撞火花,群策群力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及时提炼、升华好做法、好经验,通过交流汇报等形式推广工作经验,真正做到理论源于实践,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每一名辅导员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或专长,将学生工作中的一个方向或者一个“点”作为自己专业的聚焦点,不断提高辅导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

我校辅导员学生工作研究团队,通过建立专门的辅导员团体学习组织,为辅导员提供了坚实的学习交流平台,营造了良好地团体学习氛围,在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中,不断强化辅导员队伍的政治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同时,辅导员学生工作研究团队利用团队成员间加强合作、优势互补、整合资源、资源共享的优势,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增强每个团队成员创新能力基础上,拓展团队带头人的辐射作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积极影响。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校辅导员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辅导员自身发展的同时,教学相长,为促进每一个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工作实际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我校辅导员学生工作研究团队建设围绕自己团队的研究计划和研究方向,不断完善团队制度,增强团队意识,关注辅导员个人专业成长和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团队激励和评价,使团队成员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军师”,真正实现了团队的“专业化”发展,将团队打造成了既能开展理论研究,又能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专业化”队伍,这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强大动力。

(河北科技大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金资助项目) 【参考文献】

[1]夏兰红.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 [2]河北省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Z].2007. [3]李艮.高校辅导员\"研究团队\"建设[J].职业与教育,2015(16):58-60.

[4]余钦.团队建设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2):56-5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