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导学案《回忆鲁迅先生》下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新庄初级中学导学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备课 授课 教师 教师 时间 年级 课题 组长(签字) 学校(审核) 武英 武英 2018.3.7 七年级 《回忆鲁迅先生》 何月佩 孔伟民 1.品读文字,读出字里行间中鲁迅平凡的一面。 学习目标 2.感悟鲁迅在平易温和的性格中蕴含的深厚的爱国情感、“孺子牛”般奉献精神。 3.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 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学习难点 会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学习内容、步骤、方法与练习 知识链接:萧红(1911—1942),原名张遒莹,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流浪各地。1932年认识左翼作家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萧红的主要成就在小说方面。但她在散文的创作上也有十分突出的成就。她的散文“凭着个人的天才和感觉在创作”(胡风语),以细腻的笔触,把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深切感受清新、明朗、自然、直率、坦白地吐露出来,有着浓厚的抒情色彩。例如,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她的《回忆鲁迅先生》就是一枝独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也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楷范,是敬献于鲁迅灵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圈。在本文中,由于作者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崇敬缅怀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亲见,因此作品显得真实感人。 自主预习案 (一)给加粗字注音: 咳嗽( ) 筵( )会 窘( ) 抽屉( ) 阖( ) 踌躇( ) 虔( )诚 抹( )杀 肋( )膜 紊( )乱 唠叨( ) 隔三差( )五 解剖( ) 遭殃( ) 喘( )着 鉴( )赏 (二) 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读完本文,鲁迅先生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三)本文主要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小事?请给每一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看看谁的小标题更恰当。 (四)以上这些内容,看似没有什么联系,比较杂乱。你能否对它们进行归类? 合作探究案 (一)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但本文却大量细致地记叙他的工作、生活琐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二)本文除了写鲁迅之外,还写了其他的什么人?写这些人有什么作用?作用一样吗? 练习 1、识记作者。 本文作者是 ,现代著名女作家。其代有 、 ,等,她被 誉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2、分析下面加点动词所表现的人物特征。 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3、请以“鲁迅先生,我想对你说”为开头,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4.结合课文内容及自己对鲁迅的了解,补充对联: 上联:俭朴热忱甘于奉献 下联: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群众对健康问题的重视,逐渐长跑成为增强体质、强健体魄的全民健康运动。 B. 由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全国至今接种疫苗总人数约为全世界接种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这就为抗击甲流打下了基础。C.《长江之歌》热情豪放、舒展宽广,表现了人们对祖国母亲的依恋和热爱。 D.《长江》一文短小精悍,既有诗的凝练简洁,而且有散文的摇曳舒放。 2.选出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晚饭过后,与会代表们兴致勃勃地观赏了美丽如画的都市夜景。B.到这里,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头,眼泪情不自禁的流了下来。C.文学作品凝聚着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D.青藏铁路建设者攻克了大量的世界性技术难题,取得了今非昔比的巨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