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的陕西对外贸易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的陕西对外贸易研究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科学研究 獬鬻 瓣纪阴娟 (西安市委党校陕西西安71oo54)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的陕西对外贸易研究 摘要:本文从时间序列角度出发,针对陕西连续十三年的外贸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对陕西对外贸易理性开放度、出口商品结构合理度、贸易方式合 理度以及贸易市场集中度的变化来综合评价陕西对外贸易发展水平。分析后发现,陕西对外贸易开放度较低,产品出口结构有待优化,加工贸易方式仍需 持续加强,主要贸易国家(地区)过于集中。 关键词:对外贸易;对外贸易依存度;结构合理度;市场集中度 中国对外贸易变动趋势分析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判断一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及其对国际市场依赖 程度高度的重要指标,体现了一国参与国际分工及经济全球化的广度和深 一、家(地区)进行贸易市场集中度分析。结果发现,陕西外贸市场集中度较高。 2009年进出口总值前十位的国家(地区),占据了总进出口额的56.68%,出 口前十和进口前十分别占总出口额和总进口额的55.96%和69.85%。2010 度。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和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呈现稳步提 高的发展态势。表1详细比较了自2002年以来中国随世界对外贸易依存 度的动态变化趋势。两者都表现出了较一致的上升态势,其拐点出现的时 间位置也很接近。自2002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大幅度持续上升,在 年,市场集中度有所提高,进出口前十、出口前一t-5 ̄n进口前十的国家(地区) 分别占总进出口额、总出口额和总进口额的62.92%、56.63%和78.41%。其 中,进口比重较2009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出口市场的集中在2011年继 续得以强化,这三项指标分别达到62.70%、52.58%和75.36%,主要进出口 国家(地区)包括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澳大利亚、韩国和印 度、荷兰。 表2陕西历年不同贸易方式比较 % 200O 200l 2O 2003 2004 2005 2O06 2007 2008 2O09 2Ol0 2011 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跌至44.19%,之后几年又持续稳中有升。这种 变化态势也与世界经济走势吻合。世界平均对外贸易依存度在2009年同 样出现下跌态势至43.68%,之后又稳步上升。 表1自2002年以来世界和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动态比较 %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扣07 2008 2009 2Olo 2011 世界 39.63 41.13 44.44 46.75 49.64 5Q 76 53.39 43.鹤 48.固 52.42 中国 42.7O 51.国 59.76 63. 65.17 62 78 .29 44.19 5O.24 49.99 一般 79 76 84.5( 83.9】 82.22 8Q 9E 8D.8∈ 72.70 73.23 74.1 66.56 56.48 62 45 资料来源:《世界经济年鉴(2012/2013) ̄,数据由作者计算得出。 二、陕西对外贸易综合评价分析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的提出,西南五省和西北四省区将 在新的层面上开展对外贸易与竞合。作为“丝路”建设起点的陕西,如 何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抢占先发地位,需要对陕西对外贸易发展水平做出 客观、科学的综合评价。 1.总量分析 贸易 加工 14 56 13.3 13.31 14.46 1 7-74 16.9£ 23.5l 23.93 19 7 28.02 35.45 2 85 贸易 ● 本文选取涉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庆、四川、云南、广西、新疆五省 区与陕两作对比,更有针对性和说服力。 三、陕西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上述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不难发现陕西对外贸易发展有着长足进 步,但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1.进出口规模较小,总量不大。 陕西对外贸易规模的相对值小且没有明显上升的趋势。与全国外贸平 均水平相比,陕西省外贸总额仍旧相距甚远。多年来陕西省对外贸易总额 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一直较小,从2000年的0.45%一直持续走低, 多年来不超过O.5%的水平。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庆、四川、云南、广 西和新疆相比,分别是陕西的3.6倍、4倍、1.42倍、1.99倍和1.7倍。 2.商品出口结构不尽合理。 通过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发现,陕西商品出口结构不尽合理。在 2012年陕西进出口总值达到147.99亿美元,是2000年21.4亿美元的 6.9倍。同期,该五省区进出口总值分别是2000年的16.4倍、18.8倍、8.8 倍、11.5倍、10.1倍。另据《中国统计年鉴(2001-2013)},计算出该5省区 13年间的对外贸易依存度。结果发现,该五省区总体呈现稳步上升态势。 2012年,四川、云南、广西三省对外贸易依存度各自增长至15.65%、 12.86%、14.28%,而其在2000年仅为5.25%、7.68%、8.21%。尤其是重庆和新 疆最为显著,分别从2000年的9.30%和13.74%,增长到2012年的29.31% 和21.28%。 纺织品类产品占比下跌的同时,轻工业并没有出现上涨势头。五金矿产类 产品虽有稍微下降,但下降幅度十多年来也不超过2%,说明资源出口依赖 性依然很大。占比过半的机械类产品表现出明朗的上涨势头,但也应注意 提高高科技产品的比重。 3.贸易方式有待改善。 发展加工贸易是经济实现突破性发展的关键,而陕西省加工贸易所占 比重较小,仍处于全国落后省份。陕西省加工贸易总额占全省外贸总额的 比重由2000年的14.56%,提高到了2012年的29.7%。而同期全国加工贸 易总额占全国外贸总额的34.8%,陕西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1个百分点。并 且加工贸易所占比重与沿海的广东、江苏、浙江、福建、上海等省市相距甚 远,同时与重庆、四川、新疆等省份也有一定差距。 2.出口商品结构分析 结果发现,陕西商品出口中90%左右的为工矿产品类商品,而农副产 品通常不超过11%。在工矿产品中有四大类产品表现较为突出,包括纺织 品、五金矿产、化工医药和机械产品。前两者都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态 势,尤其是纺织品,从2000年的19.33%猛跌至2011年的4.73%:五金矿产 从2000年的20.56%跌至2011年的18.02%。化工医药和机械产品则表现 出强劲的上升势头,尤其是机械产品,从2000年的27.14%大幅上升至 2011年的54.80%,占据出口市场半壁江山;化工医药则从2000年的6.91% 稳增到2011年的10.11%。 3.贸易方式分析 外贸增长方式不仅关系着外贸规模的大小,还影响着外贸增长的效率 和可持续性。因此,笔者依据《陕西统计年鉴(2001-2012) ̄提供的基础数 据,按照不同贸易方式对陕西2000年到2011年进口出口商品数据重新做 了整理(详见表2)。统计发现,一般贸易仍占主导地位,但逐年有所下降, 从2000年的79.76%下降到2011年的62.45%;与此同时,加工贸易的比重 在逐年提高,从2000年的14.56%增至2011年的27.85%。 4.贸易市场分析 笔者选取近三年陕西进出口总值、出口总值以及进口总值前十位的国 28 4.贸易市场过于集中。 综观陕西近十年来的贸易市场分布,不难发现,贸易市场集中度较高。 通过选取进出口值、出口值和进口值这三个指标分别进行排序,发现排名 前十位的国家(地区)主要集中在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澳 大利亚、韩国、印度、荷兰这十个国家(地区),这些贸易国占据着陕西55% 左右的出口市场和75.4%的进口市场。而对于大洋洲、拉丁美洲、非洲等新 兴市场贸易比重则较少,这种相对集中的市场格局势必导致陕西外贸抵御 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制约着陕西外贸的发展。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科学研究 喻摘麟 硕 以就业向导下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研究探讨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辽阳l11000)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职会计教育的产业化价值日益凸显。文章从课程体系建设、课堂教学的现实操作性、实验教学体系的建构、创新 教学评价体系、职业能力与岗位需求对接等五个方面,对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思考,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就业向导;高职会计;教学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特点,使得教育教学观念具有职业定向性的 特点,因此。高职教育只有直接而对岗位需求,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 业界对会计人才的要求进行人才培养,才能增强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 业竞争力。使高职会计教育大有可为。高职层次的院校如何办好高职会计 专业,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已成为高职会计专 业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会计专业就业现状 一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前会计理论与实务中的新问题层出 不穷,然而教学内容的更新通常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使得学生不能及时 了解现阶段会计专业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实践教学工作中,往往存在内容 范围相对狭窄,教学安排没有兼顾整体,会计实验教材存在缺陷等问题。大 部分毕业生步入社会之后很难在短时间内进入岗位角色,仍旧需要用人单 位花费大量资源予以上岗培训,明显增加了用人单位的成本开支,最终造 成用人单位更倾向于直接招聘那些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 (三)实训教材体系不合理 实训教材的质量会对实践教学效果产生直接且重要的影响,然而现阶 段大多数高职院校都缺乏合理的、高水平的会计实训教材,未能建立一个 相对完整的会计模拟数据系统。正在使用的那些教材大多侧重于会计核 算,很少关注会计监督问题。通常只要求完成‘凭证一账薄一报表”的循环, 却简略谈及审核与监督等环节。另外,相当一部分实训教材将实践目的、方 法、程序以及答案等内容通通详细地列在教材中,导致部分学生懒得思考, 完全照搬照抄,没有将相关知识融会贯通,更不用提实践操作技能了,最终 使得实践教学陷入被动,造成学生对会计理论以及实务缺乏深入的认识和 了解,在思想上没有重视会计业务中原本较为关键的审核工作,不利于学 生创新性的培养。 (四)学生深入实践机会少 对于各行各业而言,会计工作也属于特殊性质的岗位,会计工作的真 实性、准确性以及合法性,会对会计个体、企业以及国家利益产生直接且重 要的影响。由此可见,岗位责任重大。会计岗位具有的这一特殊性,使得学 生很少有机会深入会计一线挂岗实践。另外,某一会计个体所涉及的实际 业务也很难与学校理论教学内容一一对应。 (五)师资队伍素质需提高 对现阶段高职院校会计教师队伍进行调查发现,教师之间的专业素质 存在较大差异,集专业理论以及实践能力于一身的“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 较小。 部分会计教师一毕业便直接投入教学岗位,无论掌控课堂能力,还是 动手操作能力,或者实践经验,均存在严重不足。会计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 通常得不到及时而有效的更新,同时还存在分工太细的问题,部分教师执 教多年会计课,却对金融以及税收等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如此一来,导致 教师在讲授会计理论以及指导实训的工作中缺乏足够的权威性,会计专业 实践教学效果自然无法令人满意。 三、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推进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的双元 、以会计、金融以及财税为代表的财经类专业是现阶段人才市场上比较 热门的专业。各个行业均需要一定数量的财务人员,所以,人才市场对财会 专业毕业生表现出了较大需求。这是否意味着会计专业毕业生能够很轻易 地找到合适工作呢?事实并不乐观。受多年的财经专业热影响,现阶段在总 体上存在供大于求的问题。具体而言,高级财务管理人才仍旧属于稀缺资 源,然而一般财务人员却面临“僧多粥少”的问题。对于刚踏入社会的高职 会计专业毕业生而言,普遍存在实际工作能力较弱的问题,因而只能和很 多人一起去竞争有限的基层财务岗位。用人单位在招聘财务人员的过程中 大多要求求职者有若干年工作经验,如此一来,毕业生便基本上被拒之门 外了。用人单位这样做的原因是毕业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很 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无法在短时间内进入岗位角色,为企业创造效益。所 以,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和强化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满足用 人单位的需求,成了高职会计专业现阶段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对当前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进行研究,发现其普遍存在培养目标定 位不准确、内容和形式脱离实际、实训教材体系不合理、学生深入实践机会 少、师资队伍的素质需提高等,这些问题均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 (一)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部分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定位不准确,如“培养德、智、 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会计专门人才”等目标,没有充分考虑社会以及用人单 位的实际需要,这样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往往和社会脱节,很难甚至无法 获得认可。对国内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发现,本科教育对其造 成了很大影响,部分课程设置根本就是本科教学的压缩版,未能立足于高 职会计就业的实际需求予以相应的加工以及整合。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 教学在观念上尚未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仍采用以理论教学为主的、 无法满足现实需要的传统培养体系,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导致学生 理论和实际的严重脱节,无法为用人单位输送会计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内容和形式脱离现实实际 基于上述对陕西对外贸易水平的综合评价结果,笔者以为若要在“丝 绸之路经济带”规划蓝图中实现陕西贸易水平升级,需采取以下对策: 从贸易政策导向来看,陕西贸易政策需要进一步深化以达到一个理性 的开放度。尽管近年来陕西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但相比于“丝路经济带” 上的其他省份,差距依然显著存在。因此,对外贸易的战略应着重强调提升 陕西自身的出口竞争力,加强本土企业的发展。在进一步扩大开放中吸引 外资,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重视出口“绿色”产品。 从贸易商品结构合理度和贸易方式来看,提高外资利用率以促进产业 结构升级,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陕西省的高新技术出口低于全国水平,和外 同俄罗斯、东盟、非洲、拉美、大洋洲等国家建立良好贸易合作伙伴关系,以 分散贸易风险,扩大国际市场。同时需要协调关中、陕南、陕北对外贸易的 发展,加强道路连通,开展国际多式联运,发展陕西旅游贸易,合理发挥陕 西地理环境的相对优势。■ 参考文献 【1]储着叻.中国高技术产品贸易出口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国际经贸 探索,2011,27(11):37. 资的直接利用较低有关。目前而言,要加强对外资的直接利用,并充分鼓励 本地资源有效利用外资的技术外溢和知识外溢,促进陕西产业结构调整与 升级。 【2]熊灵,魏伟,杨勇.贸易开放对中国区域增长的空间效应研究: 1987-2009 ̄.经济学,2012,11(3):1037. [3]王宇楠.技术创新对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11.经济 研究导刊,2013(23):248. 【作者简介】 从贸易市场的合理度来看,应警惕目前市场的过度集中给陕西外贸的 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在保持对欧美主要市场出口总额的基础上,应加强 纪丽娟(1978一),女,陕西汉中人,管理学博士,西安市委党校讲师,研 究方向为产业经济与区域发展。 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