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后人根据《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他的含义是什么?
答:世外桃源,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第一自然带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用?
答: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源美好作了铺垫。
3.第三段文字哪两方面内容?
答:(1)村人“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的好客风尚。(2)写村人自叙秦时避乱来此经过。
4.刘子骥与陶渊明是同时代的人,最后写刘子骥要去找桃花源,目的何在?
答:使人觉得桃源可望而不可及,给桃源增添了奇异的色彩。 5.作者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
答: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否定、批判。
6.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环境优美,和平宁静,人民热情好客,生活富足安康,字定,快乐。
7.本文出现的成语有哪些?
答:豁然开朗;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8.为本文出一对对联
答: 美好理想寄桃源,黄发垂髫享太平。
9.文章以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由发现桃源到访问桃源再到离开桃源,一线贯之。
10.《桃花源记》,作者 陶渊明,又名 陶潜,字 元亮 ,号 五柳先生 , 晋代 (朝代)著名诗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