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优选人才联动。突出三项原那么优选人才。一是坚持基层自主原那么。今年我县共安排了26名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技术骨干和致富能人,根本上由基层单位自主联系后选派。二是坚持产业需求原那么。根据我县产业结构特点,尽量选派在粮、棉、油以及葡萄、食用菌、柑橘、生猪以及特产养殖等方面具有优势工程和优质技术的人才。三是坚持统筹联动原那么。把科技特派员选派工作与基层组织建设、远程教育、领导办点、新农村建设等结合起来,实现了“一技多用〞。 2、拓展效劳拉动。按照培养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工农业增效、带动企业和个人增收的总体要求,我县首次向工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等领域下派了科技特派员,通过向产业化工程提供总体规划、技术革
新、营销筹划等效劳,有力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开展。到目前为止,科技特派员的效劳领域已经拓宽到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畜牧及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等八大领域,覆盖全县32个乡镇,效劳对象达10000余户。
3、典型示范带动。注重发挥科特办的宣传功能,经常深入乡镇、企业收集情况,发现典型,及时总结,通过报刊杂志宣传科技特派员工作中的“新亮点〞,宣传科技特派员的“闪光点〞,搭建相互学习、相互研究、相互交流的平台。今年5月,县远教办专门录制了科技特派员专题报道,在先进典型的鼓舞下,越来越多的有创新精神和一技之长的科技人员投身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携手建设两型澧县〞活动中,形成了浓厚的科技效劳气氛。
4、激活内力促动。一是允许科技特派员采取有偿效劳的方式开展技术开发、效劳和推广,对取得的合法收入予以保护。截止年底,科技特派员增收1万元以上的9人,其中10万元以上的3人,有效增强了他们的工作动力。二是帮助入驻乡镇及企事业单位申报的扶贫开发、科技开发、农业产业化开发等工程,相关部门优先予以支持。通过工程申报,今年共获得银行贷款1350万元,贴息200万元,有力推动了科技特派员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对业绩突出的科技特派员给予奖励。从去年开始,每年开展评选“十佳科技特派员〞活动,并拿出一万元进行表彰。
5、创新机制推动。针对我县科技特派员点多面广的实际,为保障科技特派员工作的顺利实施,在乡镇分别设立了科技特派员工作站,
把科技特派员联系协调工作直接延伸到农村基层,形成县乡一体、上下联动、左右贯穿的组织管理体系。同时,为加强科技特派员的管理和指导,建立了科技特派员人事和工作档案,对照工作内容和任务目标,每半年召开一次科技特派员现场交流会,并组织有关人员深入科技特派员驻点乡镇、卫生院和企业,了解任务的进展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确保科技特派员工作标准有序、扎实推进。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科技特派员和协调小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科技特派员制度在促进县域科技进步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还存在一些制约的因素需要我们审慎看待。
1、效劳领域还不够宽。虽然今年的科技特派员涵盖了经济作物、粮食作物、农副产品加工等多个方面,但是农副产品加工这一附加产值高的领域涉及人数比例很小,如玉米、红薯等山区传统农作物的改良、加工领域几乎没有涉及。
2、经费缺乏制约自主创业。在科技特派员扶持资金方面,虽然每年政府都安排专项资金开展工作,但由于在科技创业方面的资金需求量较大,使科技特派员在自主创业方面受到一定影响。
3、优惠政策吸引力不够。由于出台的科技特派员相关优惠政策对实体创业、资金入股等人员吸引力较大,相比和所驻单位没有利益关联的科技人员特别是医卫特派员吸引力不强,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作用的发挥。
4、团队优势难以显现。现行工作方案保证每个乡镇至少一名科技
特派员,提倡采取“讲师团〞等形式将科技特派员组织起来,形成团队优势,实际操作中,由于没有硬性规定,科技特派员很难自发的组织起团队效劳。
三、下一阶段工作打算
1、鼓励和引导科技特派员向重点产业、重点工程倾斜。围绕我县经济平衡开展战略,引导科技特派员重点向水产、果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倾斜,继续鼓励科技特派员领头或创办实体,带开工农产业的开展。
2、争取制订出台配套政策。积极争取解决科技特派员三项经费,设立科技特派员创业基金,逐步形成财政、选送单位、效劳点及科技部门多方投入的特派员经费保障机制,确保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顺利实施。
3、落实好各项政策待遇。在把科技特派员工作和建整扶贫、领导办点、新农村建设等结合起来的同时,为科技特派员争取其他岗位补助资金,切实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同时将科技特派员的表彰纳入县委、县政府表彰的重要对象,以此吸引更多的科技人员参加特派员队伍。
4、推进团队效劳机制。从今年科技活动效劳周的情况来看,团体效劳的效果往往好于个体效劳。根据这一情况,依托科技特派员和本地技术骨干,在每个片区组建综合性专家效劳团,仿照科技活动效劳周模式,在农作物生长特定时节或疾病高发时期开展综合***活动,形成团队定期效劳机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