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历史学基础(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历史学基础(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历史学基础(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0 (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1. 以下关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B.婚姻形态相应转变 C.财产继承制度改变

D.是由经济关系变化引起的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史前时代

2. 元朝在中央设置的( )总理全国政务。 A.尚书省 B.中书省 C.吏部 D.门下省

正确答案:B

3. 公元前770年,( )迁都洛邑,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时期。 A.周幽王 B.周宣王 C.用平王 D.周桓王

正确答案: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西周灭亡,历史进入东周时期的重要事件。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迂都洛邑,历史进入春秋时期。 知识模块:中国古代史

4. 隋朝丹元子按照晋人所定星座,把周天各星的步位,编成一篇七字长歌,叫作( )。

A.《星图歌》 B.《步天歌》 C.《舆图歌》 D.《星历歌》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综合

5. 经过多年较量,明政府认为起义军中“最强无过闯王”,这里闯王指的是( )。

A.张献忠部 B.李自成部 C.高迎祥部 D.孙传庭部

正确答案:C

6. ( )签订后,国际形势急转直下,美苏冷战完全取代了合作。 A.《五国和约》 B.《开罗宣言》 C.《雅尔塔协定》 D.《波茨坦公告》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7. 下列不属于“三通”的是( )。 A.《通典》 B.《通志》 C.《通书》 D.《文献通考》

正确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唐宋史学成就。杜佑的《通典》、郑樵的《通志》与马端临的《文献通考》被合称为“三通”。 知识模块:中国古代史

8. 我国古代的赋税制度中,标志着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的是( )。

A.两税法 B.田赋征银 C.一条鞭法

D.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正确答案:C

9. 司马懿夺取曹魏政权的政变是( )。 A.河阴之变 B.高平陵事变 C.淮南三叛 D.博浪沙事件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魏晋南北朝

10. ( )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有着重大的意义,农民领袖共聚一堂商讨大计,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

A.荥阳大会 B.渑池渡 C.谷城变 D.八大王

正确答案:A

解析:明崇祯八年,农民起义军为了粉碎明王朝“围剿”,农民起义军领袖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13家义军在荥阳聚会,商讨作战方略。会上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主张,得到大家赞同,史称“荥阳大会”。 知识模块:明、清(鸦片战争前)

11. 其首领被封为云南王的是( )。 A.夜郎 B.南诏 C.吐蕃 D.回鹘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隋唐五代

12. “田入佃手,其狡黠者逋负租税,莫可谁何。业经转手,佃乃虎踞,故有久佃成业之谣”,这一状况出现于(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

13. 19世纪80年代,欧洲各国工人党社会主义团体纷纷建立,其中1884年英国出现了一个以萧伯纳、韦伯夫妇为领导人的团体是( )。

A.可能派 B.“独立工党” C.劳动骑士团 D.费边社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

14. 外国侵略者火烧圆明园事件是发生在( )中。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

15. 创办张裕酿酒厂的是( )。 A.张骞 B.张振勋 C.陈启源 D.周学熙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

16. 规定外国公使可以常驻北京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天津条约》 D.《黄埔条约》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列强的对华侵略

17. 初唐书法三大家是( ) A.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 B.欧阳询、虞世南、张旭 C.欧阳询、柳公权、褚遂良 D.欧阳询、虞世南、颜真卿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综合

18. 下列不属于西日耳曼人的是( )。 A.苏维汇人 B.法兰克人 C.伦巴德人 D.阿拉曼尼人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古典文明向中古文明的过渡

赵匡胤了解高级将领发动兵变夺取政权的危险,他注意分散军权。回答问题:

19. 建隆二年,赵匡胤采取了( )的措施,收夺武将的兵权 A.整顿禁军 B.杯酒释兵权 C.更戍法 D.将兵法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一个著名的历史事件。赵匡胤以优厚的经济利益为条件,

示意将领释去兵权,次日主要将领石守信、高怀德等皆称病自请解除军职,这就是历史上的“杯酒释兵权”,这是收夺武将兵权的开端。 知识模块:综合

20. 宋朝废除了过去统领禁军大权的殿前都点检,把禁军的领兵机构析为( ),分掌禁军,合称“三衙”。

A.殿前司、侍卫马军司、都指挥司 B.侍卫马军司、都指挥司、侍卫步军司 C.都指挥司、侍卫步军司、殿前司 D.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北宋初期的禁军改革。选项D符合史实,故选。三衙地位平行,互不统属,形成鼎立,长官分别是殿前都指挥使、马军都指挥使、步军都指挥使,也叫“三帅”。 知识模块:综合

21. 为了限制三帅的权力过大,宋代在中央设立( )机构,主管全国的军队调动、训练、供给等事宜。

A.枢密院 B.都指挥司 C.枢密使 D.参知政事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是对宋代中央军事设置的考查。宋在中央设枢密院,长官为枢密使,枢密使有调兵权而无领兵权,三帅有领兵权而无调兵权,二者互相制约,有利于皇权的控制。 知识模块:综合

22.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A.《民报》的创刊 B.《新青年》的创办 C.《每周评论》的出版 D.《新民丛报》的创刊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五四运动与国民革命

23. 东汉光武帝刘秀为了巩固其政权,采取了一系列缓和社会矛盾的政策,其中不包括( )

A.任用循吏 B.减省刑法 C.减免田赋

D.限制土地兼并

正确答案:D

解析:限制土地兼并是东汉没有解决的问题,其他三项,还包括释放和禁止

虐杀奴隶是东汉初期为巩固政权而采取的措施,考生应对此重点掌握,可能在简答题中出现。 知识模块:综合

24. 《吠陀》共四部,其中最重要、最古老、最具文学价值的是( )。 A.《沙摩吠陀》 B.《梨俱吠陀》 C.《耶柔吠陀》 D.《阿闼婆吠陀》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世界古代史

25. 下列关于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文明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南部的农耕世界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上一般比北方游牧世界先进

B.农耕世界广泛使用铜制工具,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城市众多,国家和社会组织比较完备

C.北方的游牧部族主要生产部门是畜牧

D.北方的游牧部族所需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多数靠从农耕世界取得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世界古代史

26. 英法百年战争的直接导火线是双方争夺羊毛市场( )。 A.佛兰德尔 B.勃艮底 C.阿尔萨斯 D.洛林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世界古代史

27. “内阁之票拟,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明代首辅权虽重,而司礼监之权又在首辅上”。对此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明代司礼监权重 B.票拟与批红相辅相成 C.内阁与司礼监相互制约 D.明代内阁形同虚设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明清

28.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觉醒的主要标志是( )。 A.各国普遍发生反对殖民侵略与压迫的斗争 B.各国的反抗斗争阻止了帝国主义的瓜分企图 C.主要国家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出现资产阶级政党 D.各国的斗争此起彼伏、遥相呼应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世界近现代史

29. 下列对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都发生在美洲

B.独立后建立了性质不同的政权 C.都是进步的

D.推翻了老牌殖民国家的殖民统治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世界近现代史

30. 签订《安政五国条约》的西方列强包括( )。 ①荷兰 ②美国 ③俄国 ④英国 ⑤法国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转型

31. 元代道教中全真教势力最大,其教主丘处机曾应成吉思汗之召到过中亚等地,其弟子李志常据实写了一部( ),是研究中西交通史的珍贵史料。

A.《南海寄归内法传》 B.《经行记》 C.《长春真人西游记》 D.《诸番志》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宋辽西夏金元

32. 下列事件最能体现对苏联民主制造成重大破坏的是( )。 A.余粮收集制 B.农业全盘集体化 C.个人崇拜 D.大清洗运动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世界近现代史

33. 杜鲁门提出“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这一主张付诸实行后( )。

A.所有对日本作战国家的军队共同占领了日本 B.战争结束后所有外国军队撤出了日本 C.美国和苏联两国联合控制了日本 D.美国以“盟军”的名义占领了日本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世界近现代史

34. 关于《人权宣言》,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它是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②《人权宣言》的核心是人权与法治 ③它确立的原则被称为“八九年原则” ④《人权宣言》为1791年宪法的制定提供了指导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转型

35. “鲁尔危机”造成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 A.加剧了德国经济的破产 B.法国在经济上得不偿失 C.造成了德国政局的动荡

D.美国取得了在德国赔款问题上的主动权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两战之间的世界

36. 一战后,英国经济出现了持续萧条,对其原因的探究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英国在一战中损失惨重

B.伦敦不再是唯一的金融中心,英镑地位发生动摇

C.美日与英国竞争加剧,自治领和殖民地民族工业的发展 D.一战后,英国政局不稳定,政府更迭频繁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两战之间的世界

37. 联共(布)十五大通过的经济方针是( )。 A.着手实施“一五”计划 B.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 C.开展农业集体化 D.实施新经济政策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两战之间的世界

38. 巴勒斯坦是犹太人的故乡,从公元前1世纪被罗马征服后,犹太人散居世界各地,直到1948年5月,才得以重建自己的国家( )。

A.巴勒斯坦 B.以色列国 C.约旦 D.阿拉伯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

39. 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是( )。 A.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

B.中华民国成立并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使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成为社会思潮 D.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综合

40.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 A.《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 B.“二十三条”的发表 C.“五一六通知”的发表 D.《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的发表

正确答案:A涉及知识点:综合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