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31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的关系

31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的关系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关系

在阶级社会中,教育总是与一定阶级的利益相关联的。政治是阶级利益的集中反映,所以,教育与政治之间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政治对教育起着重要的制约和影响作用;另一方面,教育又是为一定社会的政治服务的,影响着社会政治的诸方面。 一、政治对教育的制约

一个国家教育的性质,主要是由三个方面体现: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目的的性质。政治对这三方面都具有制约作用。 (一)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享受权

教育的领导权直接关系到教育为谁服务和怎样服务的问题,某种意义上说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这一问题决定着教育的社会性质和价值方向等一系列教育上的大政方针,进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育的方方面面。一个国家的教育领导权受教育的控制。统治阶级首先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来掌握教育的领导权,通过国家所颁布的政策和法令,规定办学的宗旨和方针,并以强制手段监督执行,以此把教育纳入他们所需的轨道,同时,各级政权机构往往还利用其权力任免教育机构的领导人和教师,从组织上保证了这种领导权;利用经济力量来掌握教育的领导权,利用拨款、捐款等办法,有效地控制教育的领导;以思想上的优势力量来影响和控制教育,在教育领域内,通过教科书的编定和各种读物的发行以及教师思想上的影响,在实际上左右教育工作的方向。

(二)政治对教育目的的制约和影响

教育目的的制定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对教育提出的要求的集中表现,它直接反映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和需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这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所决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社会的政治要求不同,教育目的也必然是不同的。 (三)政治对教育内容的制约和影响

有什么样的政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这在教育内容上体现得非常具体明确。在以往的阶级社会里,当统治阶级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的意志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就把这种意志强加和渗透到教育的内容中去,利用教育这一工具,来传播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观念,从思想上来支配和钳制被统治阶级。 ????????? (四)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制约和影响 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的利益与要求总是集中地反映在政治制度中,然后通过政治制度对其它制度产生决定性的制约作用。

1.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必然具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制度

当今世界,各国的教育体制各不相同,有高度集中型;例如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法国,在教育上也是一种典型的中央集权制。有自由开放型;例如在政治上实行地方分权的美国,在教育上,各州各校都有较大的自主权利;也有介于两者之间的综合型。教育体制的建立,直接受各国的政治制度所制约。不同的社会制度,会有不同的教育体制,即使在同一社会制度下,由于历史发展阶段不同,教育体制也可以不同。 2.政治体制改革推动教育体制改革

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教育体制改革也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政治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的背景下展开的。政治体制改革对教育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必须改革现有的政治体制,建立新的政治体制。相应地,也要改变现有的教育体制,使之更好地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政治体制改革也为教育体制改革提出了可供借鉴的理论与经验。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中所存在的问题与政治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很大的

一致性。政治体制上存在的缺陷表现为决策权过分集中,发扬民主不够,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低,在干部的选拔任用和管理上,缺乏一套完整的科学制度,致使管人与治事相脱节,出现责权分离的不正常现象,法制不完备,民主监督与协商对话制度不健全,导致官僚主义、家长作风以及各种特权现象难以制约等等。教育体制的弊端主要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以指令性计划为主,缺少具有一定弹性的指导性计划,教育与实际需要相脱节;管理权条块分割,学校难以发挥其潜力,教育结构不合理,办学形式和学校模式单一机械,不注重各教育子系统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教学内容陈旧,忽视人才基本素质的培养等等。因此,政治体制改革与教育体制改革在目标、任务、指导思想、途径和方法上,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两方面改革的理论与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相互借鉴。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教育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政治的制约,它作为一种能动的社会因素,也能对政治产生巨大的影响。在不同社会和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表现出不同的政治功能,它既可为维护和巩固某一政治制度服务,也可为推翻某一旧的政治制度、建立新的政治制度服务。教育具有什么样的政治功能,是由教育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在一般情况下,教育对政治表现出如下作用:

(一)促进年轻一代政治社会化的发展 判断个体的政治社会化发展成熟与否,一般有四个主要标志,一是个体是否具备了最基本的政治常识,是否了解最基本的政治规范;二是个体是否已形成对特定的政党、政权、政府以及政治制度的肯定的认同的态度;三是个体是否已形成较为稳定的政治情感,杜绝政治冲动、政治盲从;四是个体是否已具备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参与能力。 (二)培养和造就政治人才 任何一种政治制度的建立、巩固与完善都需要一定的政治管理人才。具有大批经政治素质较高的人才是管理好国家、保障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的重要条件。孔子说过:“为政在人”,“文武之道,布在方策,其人存则政举,其人亡则政息。”墨子也认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而这些人才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学校教育,学校通过培养政治上所需的人才,可以更直接地作用于社会政治。 (三)制造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

学校教育不仅可以把一定阶级的政治思想意识、政治价值观念传授给年轻一代,对在校学生的政治态度、政治立场、政治情感、政治信念等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借助于学校这个阵地,借助于学校内的知识分子(教师、学生)和教材、刊物等媒介可以进一步地宣传群众,影响群众,向社会上的广大民众宣传、扩散和传授一定的政治思想意识,进而影响政治时局,促使政局发生变化。

从现代社会来看,学生运动、校园风潮也常常影响政治时局。六十年代初,美国南部学生运动促使美国南部的政治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 1960 年日本学生团体发起反对“日美安全条约”运动,反美示威导致美国总统取消访日和日本首相岸信介被迫辞职。我国现代史上的“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这两次运动最初都是由大学生组织、发起,最终发展成为全社会的运动并对政治对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促进和推动民主政治建设 促进政治民主:民主问题是现代社会教育与政治关系的核心。因为在古代社会煤焦油融合于政治之中,教育活动是从属于政治的。近代以来,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因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是以否定古代社会的专制和特权为特征的,并以“民主、自由、平等”等作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统治的口号,人类出现社会主义后,民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不承认任何形式的专制与特权,把政治的民主、平等作为最佳的奋斗目标。因此,在

社会主义社会,民主问题成为教育联系政治的着眼点。

教育对政治的主要作用就是促进政治的民主化。它通过传播科学,启迪人的民主观念,鞭打愚昧和落后,成为社会变革的内在动力,只有具有民主意识的公民,才能建立的社会和民主的政体。列宁说:“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必须先教他们识字,不识字就不能有政治,不识字只能有流言蜚语、传闻偏见,而没有政治。” 总之,一定性质的教育被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又给予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以伟大的影响和作用,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教育的社会发展规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