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校实验室建设探析

高校实验室建设探析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高校实验室建设探析

(发表日期:2011-03-31 14:50) 来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我要分享

吴育廉

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湛江 524088

摘 要:高校实验室是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重要基地,也是办好高等学校的基本条件之一。通过实验室建设规划、硬件建设、管理机制建设、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四个方面的探析,以加强实验室建设,为实验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实验室建设;探析

高校实验室是高等学校教学、开展科研活动和服务社会的重要基地,是办好高等学校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衡量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科学创新思维和取得科研成果的主要实践场所。近些年来,随着国家重视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高速发展,各校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新学科、新专业的不断涌现,许多高校纷纷相对应新建或重组实验室的工作。实验室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各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投资力度和改革力度都在不断加大,实验室建设掀起了新的高潮,如何在有限的资金投入下,建设高水平高效率的实验室,给实验室建设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优秀的实验室不但需要有科学的、前瞻的、适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理念来制定实验室建设规划,还具备优良的硬件条件、一流的管理水平和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实验队伍。

1 科学定位,统筹建设规划

好的规划是实验室建设成功的前提。实验室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用科学发展观的方法对整个实验室建设进行系统规划、研究、设计、组织和管理,而不仅仅是建一栋实验楼和购置一批仪器设备而已。实验室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来制定,要具有系统性、

阶段性和可持续性,应该将长远发展规划和近期计划结合起来,与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一致,结合学校的办学规模、发展方向、专业设置、学科建设、科研方向和社会服务需要为依据,根据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从经费、队伍建设、实验场地、以及国内外同类实验室的技术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并且规划前必须根据学科的发展、培养目标、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需要,对各个实验室的功能、目标、性质、规模,承担的教学任务、科研任务和预期效益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准确定位,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建设前还应就实验室的规划进行广泛的调研、反复论证,避免投资重复性和盲目性。

2 实验室硬件建设

实验室硬件建设主要包括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购置、实验室环境建设等。衡量一所大学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教学、科研实验条件装备情况。建设高水平大学、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离不开高水平的实验室和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科学研究,必须拥有先进的大型高端精密仪器和良好的实验场所来保障正常运转。干净的墙面、明亮的门窗、宽敞的空间、整齐又摆放合理的仪器设备、清洁的实验台面,这些良好的实验室环境和设施,能给学生和科研人员带来舒服又爽心悦目的心情,也是保证大型仪器设备正常发挥作用、提高学生实验教学质量、科研人员顺利开展实验研究的前提。

仪器设备的购置要从学校发展规划、专业设置、实验教学、科研需要做好统筹规划,既要考虑学校众多学科教学的发展,也要考虑科研活动的需要,做到科学、实事求是,优化配置,实现资源共享。学科专用设备要兼顾到先进性和适用性,既保证基础学科、新型学科等重点学科的长远发展,又不造成经费紧张,不挤占一般学科的发展空间。购置的仪器设备要保证质量,避免重复购置,资源配置优化,大型仪器设备要做到资源共享,提高利用率。特别在购置大型精密仪器方面,要经过专家论证,公开招标,专家验收等程序,保证了仪器质量、避免了重复购置。另外大型精密仪器性能指标不要过分追求,否则资源被严重浪费,

造成仪器开机率、利用率很低,无法发挥效益。实验室场地亦根据其目标、功能、容量、实验教学需要和科研要求等多方面来考虑,科学设计规划,结合实验,满足需要。

3 管理机制建设

实验室的管理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多目标的系统,其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实验室的建设效益、实验教学质量和科研成果。科学、规范、合理的管理机制是发挥实验室建设效益、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取得科研成果的保障。实验室的管理包括实验室日常工作、实验人员、仪器设备、实验材料、实验经费、实验室档案、实验教学管理等多方面的管理。

(1)日常管理: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是繁琐的,包括实验室的日常清洁、消防安全等;如《实验室日常工作细则》《实验室安全制度》等。

(2)实验人员:规范考核,制定相应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应责任以及一些激励措施。如《实验人员岗位职责》《实验人员考核办法》《实验人员培训进修办法》《优秀实验室评选管理办法》《优秀实验员评选管理办法》等。

(3)仪器设备:建立和完善仪器设备从论证、购置、验收、使用、出借、丢失、报废、档案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如《仪器设备验收制度》《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办法》《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办法》《仪器设备出借管理办法》《仪器设备维修、报废、报失和多余仪器设备调剂程序》《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办法》。

(4)实验材料:包括实验教学的所需材料,化学试剂、药品、玻璃器皿等低值易耗品的采购、领用、保管管理。相应的制度有《化学试剂、药品管理办法》《易爆剧毒物品管理办法》《低值易耗品管理办法》。

(5)实验经费:主要有实验室新建和改造经费、设备经费、实验材料经费、开展有偿服务经费等。

(6)实验室档案:包括实验室建设档案、实验人员档案、仪器设备档案和实验室环境档案等。

(7)实验教学管理:主要是实验教学质量、实验教学检查、实验教学计划、实验内容、开放实验室等相关实验教学文件。

4 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实验技术队伍是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的直接参与者,是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和创新的生力军。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实验队伍是实验教学质量稳定和提高的重要保证,也是发挥实验室建设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在实验室建设中,实验环境和仪器设备是前提,管理是手段,实验技术人才才是关键。实验室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它拥有多少先进仪器设备、实验环境条件多么优越,更重要的是看它是否拥有一支思想作风好、技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实验技术队伍。实验室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水平、实验设备的使用效果、教学质量和科研工作的进程。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重理论教育,轻实践教学的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普遍存在不重视实验队伍建设,缺乏长期有效的培养规划。高水平的实验人才留不住、调不进。就高校实验室建设而言,实验仪器设备等硬件的投入量之大是前所未有的,但对实验技术人员缺乏有效的专业培训和进修,使这些大型高端设备成了摆设,无法使用,无法发挥其效益。政策上的不重视使一些实验技术人员不安心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工作,不少人认为从事实验室工作没前途,不如搞教学、科研等工作,造成实验队伍不稳定,严重影响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由于学校前期发展,实验队伍大部分是学校职工家属以及本校毕业生,并且工作在一线的绝大部分是女同志,因此造成结构极其不合理,年龄偏大、学历和职称偏低,知识面狭窄,知识老化,跟不上新形势发展需要。针对实验队伍存在的种种问题,需加大力度,采取切实可行措施,改变实验队伍现状,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思想作风好、结构合理的实验队伍,充分发挥实验室整体效益,才能不断提高高校办学质量和效益。

4.1 学校应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实验队伍建设,政策上做好队伍建设规划

学校管理层应充分认识到实验队伍在高校教学的地位,应在学校师资建设各阶段发展规划中重点强调实验队伍建设,明确实验队伍的人员数量编制、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等,并保证规划的落实。学校应从职称、待遇等方面制定相应政策对实验师资队伍予以倾斜,防止实验技术人员流失,保证实验师资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4.2 加大引进实验技术人才力度,形成合理梯队建设

加大力度引进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担任实验室领导,引导优秀教师参与实验教学。学校每年应引进其他高校优秀本科毕业生或研究生到实验队伍中去,以加强实验队伍的有生力量,充实扩大实验队伍,使实验队伍梯队结构建设更加合理。

4.3 加强对实验队伍业务交流和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定期对全体实验教师进行集中性的业务培训,把一些优秀的实验教学方法、经验互相交流,相互提高业务能力。鼓励和组织实验教师参加各种实验教学研讨会,交流实验教学经验。创造条件,加强交流,安排实验教师去兄弟院校参观考察,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实验教学方法,开阔视野,提高认识。也可以聘请实验室方面的专家、学者来实验室讲学、

传授经验,以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鼓励实验人员参与科研活动,提高创新意识。

4.4 制定科学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措施,提高实验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 由于实验工作的特殊性,学校应该深入调查研究,根据不同实验室的工作性质和形式,制定科学的考核办法,并把考核结果与聘任、晋级、奖惩、奖金分配等切身利益挂钩,激发实验队伍的工作热情,以提高队伍的积极性。提高实验队伍的待遇,奖酬金分配制度上应对实验室人员队伍有所偏重。针对实验室人员,可设立优秀实验室管理奖、实验技术成果奖、优秀实验员等,使实验室人员感到自己的工作得到肯定,以调动实验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一些实验室人员经常接触有毒、有害的生物、化学试剂和药品,应给予相应岗位福利津贴。

5 结束语

总之,高校实验室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既艰巨又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短时间内完成,既要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实验室环境和硬件设施的建设,更要大力培养一支高质量、高水平、结构合理、技术精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技术队伍。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使实验室真正成为学校教学实验、科研创新的基地。

认为实验室围绕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影响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开展了抗感染类、心脑血管类、神经系统类、抗肿瘤类创新药物与重大产品的工艺创新、新型释药系统的研究工作,建设期内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攻克了部分制约重大品种研究开发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开展了一系列工艺创新研究与产业化应用研究,为制药行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对医药行业技术创新发挥了辐射和带动作用。经过建设,实验室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各项管理制度齐全;仪器设备和配套设施建设圆满完成;依托单位为实验室添置仪器设备和实验室改造等提供了足额的资金保障。专家组认为实验室完成了建设计划任务书规定的各项任务,实现了建设目标。同时,也就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对制药行业的开放力度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青岛市医药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简 介 一、 实验室基本情况

二、 实验室人员情况 三、 组织管理及运行模式 四、 实验室基础条件

五、 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 六、 技术优势

七、 近5年取得的标志性重要研究成果

八、 本实验室前期建设中对外开放和学术交流情况 九、 现有实验条件及仪器设备概况、产学研情况

实验室基本情况

青岛市医药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在青岛大学医学院已有的六个省级医学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依托青岛大学医学院建设,于2002年4月15日正式批复成立。

该实验实验室成立的目的:一方面是在医学院建立医药生物工程技术平台,吸引国内外学者来青创业,给他们以施展才华的空间,以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科学技术及成果,为我所用,同时促进青岛市医学生物科技人才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根据医学院现有的科研工作基础,进行多学科重组,同时联合青岛市的其他医学生物领域的相关实验室,结合国际上先进医学生物学技术,不断研制和开发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研究成果,并不断推向市场,建立起青岛市产、学、研一体的开放性实验室。该实验室的建立将对青岛市医学生物技术产业的腾飞有着重要的意义。

青岛大学医学院作为青岛市医学研究领域的最高学府,在青岛市医学生物研究领域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青医承担和拥有着青岛市80%以上的医学科研项目和成果。改革开放以后,经过\"八五\"和\"九五\"十年的重点学科建设,青医无论是在实验设备条件,还是在科研梯队建设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科研实力不断增强。已经建设有生理、解剖、医学分子病毒、医学营养、脑血管病防治、儿科学等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学科。重点学科及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卓有成效的带动了医学院科研工作的进步,表现在科研项目的层次、数量和科研经费数额的不断增长,形成了神经科学(包括生理)、医学生物工程技术、营养资源和海洋活性物质三个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这三个研究方向已在国内及省内相关研究领域占有一定的优势。因此,紧跟医药生物科学发展的需求,通过组建青岛市医药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紧紧围绕医学院3个主要研究方向,整合6个重点实验室及相关实验室的力量,做到优势互补,联合攻关,不断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研究成果,同时积极对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科技成果进行产业化开发,推动青岛市医学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势在必行,已成为青岛市医学发展的紧迫任务。

实验室人员情况

实验室现有研究人员29人,其中教授级研究人员9人,副教授级研究人员8人,中级研究人员8人,实验室辅助人员4人。三个主要的研究方向中的学术带头人及副教授级以上研究人员的情况如下: 1、神经科学(老年性疾病防治) 学术带头人:谢俊霞教授(博导)

学术梯队:蒋正尧教授(博导)、迟焕芳教授(博导)、陈蕾副教授。 2、医学分子生物学技术与生物工程 学术带头人:王斌教授

学术梯队:强新教授、罗兵教授、韩秀霞副教授。 3、营养资源与海洋天然活性物质 学术带头人:马爱国教授、岳旺教授

学术梯队:刘赛教授、钟进义教授、宋扬副教授。

组织管理及运行模式

本实验室的主管部门为青岛市科技局,依托单位为青岛大学医学院,本实验室将以山东省重点学科-神经生理学和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分子病毒重点实验室为基础,建设以基础研究和成果开发为一体的医学生物学科学研究及产品开发实体。

实验室在国家、省、市宏观经济、产业、科技政策的指导下,以市场为导向,通过自身面向全市、全省以及全国相关领域,并逐步加强国际间同行业合作,承接研究开发项目,实行有偿服务,尽快实现科研、开发、产品、市场的良性循环。

实验室设立管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及发展委员会,以加强对重点实验室的监督管理,确保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顺利进行。 管理委员会由青岛市科技局、青岛大学等单位的领导组成,负责批准重点实验室的发展规划、科技计划,并对研究方向、工作方针等实施宏观管理;

发展委员会由科技局、青岛大学和重点实验室学科带头人参加,并聘请有关企业领导组成,促进协调实验室的对外合作、成果转化; 学术委员会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与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共同组成,负责制定重点实验室的发展规划、科技计划,对重大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议和对科技成果进行评价等工作。

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全权负责实验室工作。实验室实行开放、流动的运行机制,面向国内外开放,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工作人员实行聘任制,定编定岗,责任到位(岗位责任见4.3),实验室享有用人自主权,人员自由流动,有进有出。

实验室基础条件

根据医学院现有工作基础,依托医学院在\"八五\"及\"九五\"期间建设的6个省级重点学科及实验室,整合优势的学术梯队和学术方向,建设青岛市医药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将拥有1个博士学位,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正高职称研究人员9人。在原有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专有实验室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基础上,青岛大学医学院将提供500平方米的专有实验室用房,并在人事、财务等多方面给予倾斜支持,还将和有关学科共同筹建20万元用于实验室的先期建设,对该实验室调配与研究方向相关的先进仪器设备。通过整合相关学科,确定实验室具备以下三个主要研究方向:神经科学(老年性疾病防治)、医学分子生物学技术、营养资源与海洋活性物质。这三个研究方向将涵盖医学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医药产业开发等方面。

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

1神经科学(老年性疾病防治)

该方向将以山东省重点学科\"生理学\"为中心,联合相关学科药理学、病理学、解剖学、组胚学、生物学、心理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病学科,主要从事:

(1)老年性疾病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及老年痴呆在内的基础和临床实验室工作。 (2)老年性疾病的病因及防治措施研究

(3)预防和治疗老年性疾病的新药的研制与开发 2.医学分子生物学技术

该方向以山东省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为中心,联合微生物

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免疫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生物工程及细胞工程学等学科,探讨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提高我国疾病诊断技术水平,加强国际先进技术成果的转化,摸索我国基因工程制药的推广模式,使该研究方向的目的所在。该方向主要从事:

(1)重大疾病及传染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2)疾病基因诊断试剂盒的研制与开发 (3)基因工程药物及疫苗的研制与开发 3.营养资源与海洋天然活性物质 学术带头人:马爱国教授、岳旺教授

海洋营养资源开发和利用是21世纪全球营养研究主攻方向之一,该研究方向将以山东省\"九五\"医学营养学重点实验室为基础,联合医学化学、生化、药理等学科,充分利用青岛天然的海洋资源条件,积极开展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藻类、贝类、鱼类等多种海洋水产食物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的研究和开发利用。该研究方向将主要从事: (1)基础营养学研究 (2)海洋营养保健品的研发

(3)海洋药物及天然活性物质的研发

技术优势

青岛大学医学院作为青岛市医学研究领域的最高学府,在青岛市医学生物研究领域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青医承担和拥有着青岛市80%以上的医学科研项目和成果。改革开放以后,经过\"八五\"和\"九五\"十年的重点学科建设,青医无论是在实验设备条件,还是在科研梯队建设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科研实力不断增强。已经建设有生理、解剖、医学分子病毒、医学营养、脑血管病防治、儿科学等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学科,青岛大学医学院是国务院1978年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目前拥有博士点2个,硕士点28个,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500余名。青岛大学医学院拥有医学生物领域的高级专家400余名。

青岛市医药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将充分利用依托青岛大学医学院的上述专业和学科优势,整和确定三个研究方向,组成一支年富力强的科研队伍。实验室具有专职科研人员23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6人。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1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部分学科领域已在国内及省内相关研究领域占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

近5年取得的标志性重要研究成果

1.神经生物学领域:

谢俊霞教授:率先国内引进\"快速周期伏安技术\",并在国内开展对PD的发病及影响因素和保护措施的研究,其是雌激素和铁螯和剂对PD的保护研究结果受到同行专家的关注,为开发防治PD新药提供了理论基础。

岳旺教授:\"新型海洋天然抗衰老因子MW147对老年神经变性疾病的新药研制及抗衰老保健品开发\"项目,和青岛亚星实业有限公司签订了研制开发合同,有公司拨款100万元人民币作为研究经费。本项目被青岛市科委推荐为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 2.医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生物工程领域: 1.I型艾滋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该项目自1991年以来先后受国�\"863\"项目、国家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国家卫生部基金、山东省重点自然科学基金及山东省科委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的资助, 进行了系统的艾滋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曾获1999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优生相关病原体抗体诊断试剂盒的研究

在优生相关病原体的诊断试剂研究方面1998年先后获得国家科技部\"九五\"攻关课题及青岛市1998年重点攻关课题的支持,项目旨在研究四种优生相关病原体---人类巨细胞病毒,人类单纯疱疹病毒1型,风疹病毒及弓形虫特异性IgM抗体的ELISA检测试剂盒研制及产业化前开发。本项目的完成将为有关生物领域试剂盒的产业化开发奠定基础,同时对优生优育,提高体残智残婴儿的产前诊断率,不断提高人口的素质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其阶段性的研究成果于2000年先后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山东省计划生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三等奖,其产品先后在山东省及新疆、河北等省市20余家医院、计划生育服务部门试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3.营养资源和海洋药物领域:

本学科基本特色是利用地源优势进行海洋神经活性物质药理研究及其药物开发,抑或海洋活性物质专利2项,海洋药物研究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另外,还承担海洋药物\"863\"国家新药开发计划等省市有关6向海洋药物研究课题,成果转让120万元。岳旺教授一项理论成果:\"抗老年神经变性病的海洋新药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一项,专利二项,获企业资助100万元,已有企业加入基础精神神经病学海洋新药研究行列,初步形成产、学、研联合的良性循环。1项海洋药物研制的\"八五\"攻关课题已通过国家鉴定,成果正在转让。本学科已初步具备新药创制的基础,如国家卫生部临床药理研究基地,曾承担国家卫生部和美国拜尔公司合作生物工程药品、神经生长激素的临床研究,获资金85万元。

本学科另一特色是脑神经活性物质和海洋神经活性物质的药理学研究。

癫痫病的诊断治疗及药理药效学研究及抗脑损伤机制是本学科的优势之一。癫痫是一种临床综合症,本学科采用点燃最新技术,成功制备各种癫痫模型,从神经药理、神经遗传、神经棉衣、神经病理、临床药理对癫痫进行了研究。岳旺教授发现海洋新药吲哚醌和脑活性物质牛磺酸有显著抗癫痫作用。这项研究起自七十年代,是公认国内最早研究者,该研究获省、市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省科委三等奖三项。

脑活性物质在点燃(kindling)性精神病的药理研究,也是本学科具有国际水平的项目。点燃是国际脑科学领域较新技术,本学科成功制备化学性和脑杏仁核点燃癫痫精神病模型(最近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本研究在精神免疫、记忆、性行为、气功状态、应激、精神分裂症等方面有巨大科学推动作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国内外发表论文160余篇,点燃性精神分裂症神经药理研究已获市政府科技发展计划49.7万元资助。最近海洋(MW147)和脑神经内源性活性物质牛磺酸的点燃药理研究获省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另外在心脑血管疾病等研究方面也获得重大技术突破(如国家\"八五\"攻关海洋多活素开发、省科委贝类新药开发和国家\"863\"海洋碱性蛋白酶的开发等项目),并在分子水平探讨相关受体亚型在上述疾病的参与机制。

本实验室前期建设中对外开放和学术交流情况

本实验室主要是依托一个\"九五\"省级重点学科,两个\"八五\"省级重点实验室和一个校级实验室而建立的。自\"八五\"期间以来,实验室注意自身的建设,出台了响应的管理制度,实现了实验室的对外开放,加大了同国内外同类学科间的学术交流,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对外开放情况

为充分发挥先进仪器设备的作用,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本实验室自\"八五\"重点建设以来实施对内对外开放政策。接纳国内、省内各实验室科研人员前来我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同时支持本室成员积极争取相关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走出去通过交流合作,提高科研水平。 2.学术交流情况

为了提高本室人员的科研水平,促进科研工作的快速发展,我们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办法,收效甚大。

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实验室和美国TURF大学、加州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日本鸟取大学、瑞典UPPSALA大学和韩国延世大学等建立了合作关系,派出多名教师到国外相关大学及相关专业进行合作研究或学术交流。国内继续加强与北京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及中国科学院、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的合作与交流。

现有实验条件及仪器设备概况

现有实验室面积1000m2 ,实验场地1000m2 ,图书资料10万册,现有仪器设备价值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有3台,价值10万元以上的有17台,价值5万元以上的有20台,总价值624.11万元。

其中,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原值如下: 毛细管电泳仪和和高压液相色谱仪 Bekeman 500型 56.0万元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 PE3100 41.67万元 高速离心机 sigma 10.0 万元

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 Bekeman 26.0万元 紫外分光光度仪 uv/vis 918 16.68万元 膜片钳 德国 40万元

米勒生理伏安仪 CEN1401 美国 19.5万元 计算机CAI系统 20.3万元 MAP 生物信号分析仪 11.7万元 低压液相层析系统 ST-42 美国 12万元

多肽合成仪 美国ABI公司 431A-01型 53.14万元 DNA合成仪美国ABI公司 391-04 19.42万元 发酵罐 德国Broun 3.5L 24.0万元

核酸蛋白分析仪 美国Bekeman DU-640 9.8万元 高压液相色谱仪 日本岛津 LG-6A 27.1万元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西班牙 16万元 荧光显微镜 Olympus 日本 10.3万元 图象分析仪 德国蔡氏公司 86万元 电子显微镜 日本电子公司 45万元 液闪计数仪 瑞典LKB公司 15万元 八道酶标仪 奥地利 14.5万元. 产学研情况

1996年以来本实验室获得省部级二等奖以上的成果有4项,获得省部级三等奖以下的科技成果15项。 本实验室在三个方向均有良好的产学研记录,其中近五年来在产学研领域获得的主要成果有:

1、抗老年神经变性病的海洋新药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一项,专利二项,获企业资助100万元。

2、优生相病原体的诊断试剂研究方面,1998年先后获得国家科技部\"九五\"攻关课题及青岛市1998年重点攻关课题的支持,获得青岛市第二制药厂合作研发经费40万元。

3、钟进义教授的\"葡多酚抗辐射机理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已获得企业的产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