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苏北地区农副产品加工业竞争力分析

苏北地区农副产品加工业竞争力分析

2022-07-29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中国流通经济2007年第11期□经贸论坛

苏北地区农副产品加工业竞争力分析沈爱华

(盐城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盐城224003)

摘要:本文认为,发展苏北地区经济,既要靠外力拉动,更要靠内生增长机制。苏北地区作为农业主产区和目前,苏北地区农副产品加工业在企业规模、产经济欠发达地区,必须把农副产品加工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培植。

品结构、发展能力、营销能力、综合经济效益等方面与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相比,尚存在很大差距。为提升农副产大力培育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品加工业竞争力,文章提出,苏北地区应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推进农副产品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提高农副产品科技含量;多渠道增加现农副产品加工业产业化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的资金投入。

关键词:苏北地区;农副产品;加工业;竞争力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66(2007)11-0028-03

苏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

商品棉基地,是我国农副产品的主要产区,但由于没有健全的资金、技术、设备、人才等要素市场,农副产品加工业一直是苏北地区农业的薄弱环节。大力发展苏北地区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农副产品就地转化、就地增值,对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乡镇企业二次创业,促进苏北地区经济高速发展,确保江苏省“两个率先”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型行业。上述资源优势,为苏北地区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农副产品加工业规模分析

2005年,苏北地区农副产品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2487家,仅占江苏省的24.25%,不及苏南地区的一半,在江苏省三大区域中比重最轻。2005年,苏北地区农副产品加工业工业总产值工1326.5亿元,占江苏省的20.11%;

业增加值407.3亿元,占江苏省的22.34%;拥有资产总计693.19亿元,

仅占江苏省的14.39%。从企业规模来看,苏北地区农副产品加工业规模

工业的主体,但由于食品加工业中的粮食及饲料、植物油、屠宰及肉类、水产品加工只收取加工费,因此产品附加值较低。从苏北地区农副产品加工业的行业构成来看,苏北地区低附加值的农副产品加工业比重较高,而高附加值的农副产品加工业比重则较低。

4.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能力分

\"\"\"\"\"\"\"\"\"\"\"\"\"\"\"\"\"\"\"\"\"\"\"\"\"\"\"\"\"\"\"\"\"\"\"\"\"\"\"\"\"\"\"\"\"\"\"\"\"\"\"\"\"\"\"\"\"\"\"\"\"\"\"\"\"\"\"\"\"\"\"\"\"\"\"徐州、盐城、连云港、淮安2005年,

及宿迁五市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工业增加值分别为163.56亿元、108.66亿元、

合31.26亿元、63.8亿元和40.02亿元,

占本地区GDP比重分计407.3亿元,

别为13.54%、10.74%、6.89%、11.36%

和10.65%,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4.74%),其中徐州、盐城、淮安及宿迁四市的比重超过了江苏省平均水平

(9.98%)。从苏北五市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工业增加值绝对值及其占GDP的比重可以看出,农副产品加工业对苏北五市GDP的贡献率较高。

5.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营销能力分

一、苏北地区农副产品加工业竞争力分析

1.农副产品资源分析

2005年,苏北地区土地面积10287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0.1万公顷,分别占江苏省的52.84%和58.07%,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和农副产品生产销售基地,也是发展食品、

苏纺织工业良好的原料基地。2005年,

北地区的粮食产量达1678.09万吨,油料产量达99.12万吨,棉花产量达24.19万吨,肉类产量达188.82万吨,水产品产量达193.63万吨,分别占江苏省的57.14%、45.89%、73.39%、

此外,苏北地区劳57.35%和51.48%。

动力价格低,平均价格仅相当于苏南地区的1/3 ̄1/2,有利于发展劳动密集

偏小,还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企业整体竞争力不强。

3.农副产品加工业行业结构分析

苏北地区农副产品加工业主要集中在食品加工业、饮料加工业、烟草加工业及纺织业,这四项占全部增加值的73.31%。纺织业是苏北地区十大工业行业的龙头,在整个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增加值占规模以上企业的24.04%。但苏北地区纺织业的经济效益不高,据统计,苏北地区仅有棉、化纤印染精加工企业13户,其增加值仅占纺织业的1.7%,而苏南地区拥有棉、化纤印染精加工企业246户,

其增加值占纺织业的比重为12.3%。食品加工业也是苏北地区农副产品加

徐州、盐城、连云港、淮安2005年,

及宿迁五市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品销售率分别为97.94%、97.85%、98.19%、

除连云港市外,其97.81%和97.53%。

余四市指标值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8

(98.1%)及江苏省平均水平(98.16%)。苏北地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产品销售率低,说明苏北地区大部分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营销能力比较弱,产品的宣传力度和营销网络的建设力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大。

6.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综合经济效

益评价

加以培植的战略眼光。

2.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偏小2005年,苏北地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总数达20000家,其中,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2487家,仅占江苏省的24.25%,还不及苏南地区的一半,在江苏三大区域中比重最轻。苏北地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偏小,发展相对滞后,这与其全国重点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的身份极不相符。徐州市6000多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只有350家,其中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只有66家;盐城市588家龙头企业中,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只有64家;宿迁市4827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只有

多数中小型农副产品加工企30多家。

业实行的仍是家族式、作坊式管理,部分企业还停留在手工操作、土法生产阶段,企业生产效率不高,效益也不乐观。

3.缺乏协调联动机制,缺少整体

区域规划

销渠道不畅,结果时常出现农户销售和企业原料供应均无保障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苏北地区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

5.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营销意识淡

薄,品牌宣传力度小

!!!!!!!!!!!!!!!!!!!!!!!!!!!!!!!!!!!!!!!!!!!!!!!!!!!!!!!!!!!!!!!!!!!!!!!!!!!!!!!!!!!!!!!!!!!!!!!!!!!!!!!!!!!!!!!!!!!!!!!!!!!!!!!!!!!!!!!!!!!!!!!!!!!!!!!!!!!!!!!!!!!!!!!!!!!!!!!!!!!!!!!!!!!!!!!!!!!!!!!!!!!!!!!!!!!!!!!!!!!!!!!!!!!!!!!!!!!!!!!!!!!!!!!!!!!!!!从调查情况看,苏北五市虽然有一些农副产品获得了省、市名牌农副产品称号,但真正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不多。以食品、农副产品为例,江苏省食品、农副产2006年,

品名牌共计131个,其中苏北五市占而其中仅有维维豆奶粉、蓝色经41个,典、洋河大曲、今世缘、王子啤酒、盱眙龙虾等近十个产品品牌知名度较高。多数省级品牌的农副产品由于品牌宣传力度小,广告投入少,部分名牌产品仅在当地或江苏省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在全国的知名度很低,少数名牌产品在本地市场的知名度也不是很高,从而导致名牌不名,品牌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人才匮乏6.资金、

农副产品加工业对资金的需求较大。与苏南地区相比,苏北地区农副产

徐州、盐城、连云港、淮安2005年,

及宿迁五市农副产品加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分别为年人均12.59万元、6.07万元、8.1万元、7.86万元、4.95万元,其中盐城及宿迁两市的指标值低于江苏省平均水平(年人均7.49万元)和全

国平均水平(年人均10.86万元)。对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的分析表明,苏北地区多数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技术密集型及资金密集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所占比重较小。

徐州、盐城、连云港、淮安2005年,

及宿迁五市农副产品加工业资产贡献率分别为40.15%、12.45%、6.89%、盐城、淮安、11.36%和10.65%。徐州、

宿迁四市的总资产贡献率均超过了江苏省平均水平(11.45%)与全国平均水平(12.7%),其中,徐州及淮安两市由于有烟草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总资产贡献率达3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连云港市的总资产贡献率较低,仅为7.4%,说明连云港市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品加工层次低,中间消耗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加工企业的经济效⑧益。

苏北地区农户数量多,规模小,生产分散,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低,专业化进程缓慢,农副产品原料生产难以形成规模,分散生产与集中加工的矛盾很突出。以盐城市为例,盐城市有乡村农户185.3万,目前进入产业化经营的仅占16.9%。此外,各地区重复建设现象时有发生,尚未形成对特色优势产业的挖掘及培植机制,企业很难形成规模效应,实现阶梯式、跨越式发展。

4.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之间

的利益连接机制不完善,原料基地建设滞后

10

品加工业投资明显不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底子薄,自身积累差;二是在信贷、税收、投资等方面优惠政策不足,造成财政、信贷等多方面对农副产品加工业投资不足;三是尚未建立有效的民间资本启动机制,民间资本投入不足;四是对外资吸引力不足。农副产品加工业专业技术人才及管理人才匮乏也是影响苏北地区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苏北地区尚缺乏立足于自身条件的人才培养机制和足够的人才引进优惠政策,人才缺乏,特别是技术人才及懂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缺乏。

二、制约苏北地区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因素

1.对农副产品加工业重视程度不

在发达国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

一般采用“企业+农场”的形式,企业自己投资建立生产基地,与农场主签订合同,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尤其是技术服务,最终使农业的纵

[1]

向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苏北地区目前多数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之间还是一种不稳定的松散关系,而不是一种稳定的契约关系或结成共同体,农副产品加工业还没有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供、销一体化格局,也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双方获得的市场信息不充分也不对称,市场营

苏北地区的核心优势在于农业,在于丰富优质的农副产品资源。但苏北许多地区对自身的优势及市场前景认识不清,没有确立以市场为导向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的战略思想,而是把它摆在农业发展的附属地位,缺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意识,忽视了农副产品加工业所存在的巨大潜力和比较优势,只重视传统工业,缺乏将农副产品加工业作为苏北地区支柱产业

三、提升苏北地区农副产品加工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1.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

产业

苏北五市应立足于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徐州市重点发展奶业、酿酒、烟草及木材加工等产业;盐城市重点发展弱筋小麦、高品质棉、茧丝绸、禽蛋、特色蔬菜、特种水产

29

等产业;连云港市着重打造中西部粮食、东部沿海水产、中南部棉花、南部林木、西北部生猪等产业;淮安市重点发展粮油、畜禽、蔬菜、渔业、意杨等产业;宿迁市重点发展纺织服装、食品饮

[2]

料、木材加工等产业。

2.大力培育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

业,实现农副产品加工业产业化发展

推进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的标准化进程。面对高品位的国际、国内市场需

求,进行高标准的产品开发,做好有机食品认证及相关农副产品的国内、国际标准认证工作,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3)加大农副产品创品牌的工作力度,使主导产品和特色产品都创出自己的品牌,成为名牌,取得农副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4.努力提高农副产品的科技含量

苏北地区农副产品加工业要实现由初加工向深加工、粗加工向精加工的转变,满足市场对农副产品多样化、优质化的需求,关键在于科技进步。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一是加大国外先进技术、工艺、设备和管理方法的引进力度;二是加快企业技术改造的步伐;三是实现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四是调整科研和科技推广的重心,根据农副产品加工业的需要,由过去研究推广直接消费的农副产品,转向研究推广适合于做原料的农副产品;五是认真实施人才战略,大力培养和

[3]

引进技术管理人才。

5.多渠道增加农副产品加工业的

投入

力度,由于农副产品加工业特别是食品加工业比较容易进入,应鼓励和扶持私营经济从事农副产品加工业;改善外商投资环境,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扩大招商引资领域,引导和鼓励国际资本采取多

[4]

种方式投向农副产品加工业。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足苏北优势提升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综合竞争力研究》(项目编号:

\"\"\"\"\"\"\"\"\"\"\"\"\"\"\"\"\"\"\"\"\"\"\"\"\"\"\"\"\"\"\"\"\"\"\"\"\"\"\"\"\"\"\"\"\"\"\"\"\"\"\"\"\"\"\"\"\"\"\"\"\"\"\"\"\"\"\"\"\"\"\"\"\"\"\"\"\"\"\"\"\"\"\"\"\"\"\"\"\"\"\"\"\"\"\"\"\"\"\"\"\"\"\"\"\"\"\"\"\"\"\"\"\"\"\"\"\"\"\"\"\"\"\"\"\"\"\"\"\"\"\"\"\"\"\"\"\"\"\"\"\"\"\"\"\"\"\"\"\"\"\"\"\"\"\"\"\"\"\"\"\"\"\"\"\"\"\"\"\"\"\"\"\"\"\"\"\"\"\"\"培育苏北地区农副产品加工龙头

企业的途径有两个:一是对目前具有一定规模、市场前景广阔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进行重点扶持,扩大规模,创新机制,做大做强;二是将已有一定影响但分散于各家各户经营的小企业联合起来,通过成立协会或集团,形成规模,争创品牌,逐步发展成为龙头企业。

积极推动“公司+农户”模式向“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模式的转变,引导苏北地区农民建立各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苏北地区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同业联合体等,通过经纪人和能人牵头兴办中介组织、创建专业服务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使农民合作组织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连接载体。

专业化、3.推进农副产品区域化、标准化生产

06SJB630005)的研究成果之一。

注释: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所引数据摘自《中国统计年鉴2006》、《江苏统计年鉴2006》、《徐州统计年鉴2006》、、《连云港统计年鉴《盐城统计年鉴2006》

、《淮安统计年鉴2006》、《宿迁统2006》。计年鉴2006》

参考文献:

[1]宋德军.国外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给我们的启示[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3(4):21-23.

[2]江苏省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总体规划[EB/OL].http://www.jiangsu.gov.cn/gb/zgjs,2006-10-12.

[3]江苏省农调队.一个值得引起充分重视的产业———江苏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问题的分析与思考[EB/OL].http://www.jssb.gov.cn,2004-09-23.

[4]姜夕泉.苏北内生增长的希望在于培植农产品加工业[J].河南大学学报,2005(3):31-34.

(1957-),女,江苏省[作者简介]沈爱华

盐城市人,盐城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责任编辑:陈静

资金投入相对落后是制约苏北地区农副产品加工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

因素。苏北地区各级政府要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投资力度,积极扶持优质高效农副产品的加工和转化;加大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根据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方向合理调整贷款结构,适当增加贷款总量;加大民间资金投入

(1)以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

建立一批与加工企业相配套的原料基地,实行原料生产的区域化布局。围绕龙头企业生产经营,充分发挥规模优势,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

(2)以保障农副产品安全为重点,

AnalysisofCompetitivenessoftheAgricultural

ProcessingIndustryinSubei

SHENAi-hua

(YanchengInstituteofTechnology,Yangcheng,Jiangsu224003,China)

Abstract:Theauthorbelievesthat,todevelopeconomyinSubei,weshoulddependonboththeexternalforcesanden-dogenousgrowthmechanism.Asamainagriculturalproductionandundevelopedarea,Subeishouldbedevelopedbytakinga-griculturalprocessingindustryasapillarindustry.Atpresent,comparingwithSunan,theagriculturalindustryinSubeiislaggedbehindintermsofscale,productstructure,capabilityofdevelopmentandmarketingandoveralleconomicprofit.Topromotethecompetitivenessofthisindustry,weshouldgivefullplaytotheresources,cultivateleadingenterprises,promoteregionaliza-tion,specificationandstandardizationproduction,andimprovescientificlevelofagriculturalproductsandincreaseinvestmenttothisindustry.

Keywords:Subei;agriculturalproduct;processingindustry;competitiveness

3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