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曹禺戏剧中的女性形象

论曹禺戏剧中的女性形象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论曹禺戏剧中的女性形象

140010043 01班 王娅羽

摘要:曹禺在他的戏剧作品中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四部剧作中的女性形象。他在《雷雨》中塑造了蘩漪、侍萍、四凤三位女性,在《日出》、《北京人》、《原野》中又着重塑造了陈白露、愫芳、花金子三位女性。本文将把这些女性分为传统女性和另类女性进行简要对比分析。

关键词:曹禺 戏剧 女性形象

在曹禺的剧作中的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女性,有评论者称之为“女性天以使”形象,以侍萍、四凤、愫芳等为代表。这类女性是男人心目中的理想女性,把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佳人”与“母亲”两类女性整合为一体,去除了“佳人”身上的风月之感与“母亲”身上的无性化特征,成为爱与美相结合的受难天使,是男人心中最理想的爱人形象。另 一类女性是以蘩漪、陈白露、花金子为代表的另类女性。她们大多处于“五四”时期,受到新思想的影响和洗礼。她们勇敢的追求自由、欲望、爱情、张扬意志,彰显个性。

一、 传统女性形象分析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女性一直被定位为男人的附属品,她们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她们在做女儿时就被灌输一些三纲五常的思想,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在家里的各种教育都是为了让她们可以在将来嫁个好人,然后为她们的丈夫提供更好的服务。她们任劳任怨的料理家务,提供性服务,甚至在男人看来她们只是传宗接代的生娃工具。她们

从一生下来就被规划好了将来的人生,在社会伦理道德的熏陶下她们只能按照别人安排的人生规划走,不敢越轨半步。在男性眼中,她们贞洁、美丽、温柔、善良,为他人着想,默默承受来自生活的酸甜苦辣,她们具有坚韧的忍耐力和忘我的牺牲精神。

1.善良、软弱、苦难深重的母亲——侍萍。侍萍作为一个旧时代的下层妇女,她的人生已经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属于丈夫,一部分属于儿女。她的存在总是将自己低到尘埃里,她总是蛰伏在最不引人注意的角落,一边默默无私地为他人奉献,一边希望得到对方的关爱和理解,从而确证自己的存在价值。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对生命充满希望,有着无穷韧性的女性,却在命运的捉弄下走向崩溃,失去理智。

在那样的年代,女人前半生的幸福往往押在婚姻的赌注上。少女时代的侍萍与周家少爷周朴园定情,并且为他生下两个儿子。然而周朴园却因为利益狠心的遗弃了侍萍,毁灭了她少女的爱情之梦。并且失贞的事实,彻底葬送了侍萍在后来追求婚姻幸福的可能性。因为在那个年代,一个失贞的女人被视为耻辱,不会有一个好男人去珍惜疼爱你。因此她绝望于爱情,也失去了追求爱情的权利。这段感情令她受尽情感和道德的折磨,在世人面前,她背负着失德的十字架艰难前行。可以肯定的说,周朴园的背叛彻底的毁灭了少女侍萍的纯真年华。

被周朴园遗弃后,她默默地自己舔着伤口,忍受着生活带给她的各种苦痛,希望女儿不要重蹈她的覆辙。她像中国许多劳动农民一样淳朴,安分守己,且有命运观念,宁可自我牺牲也不伤害别人。命运就是这样喜欢和老实人开玩笑,再见周朴园,她既没有幻想,也不求补偿,而是为了周家的面子,为了儿子,不和亲生骨肉相认。面对长大成人的长子周萍,她的隐忍和欣慰矛盾交织,只一句“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①她虽亲眼看见鲁大海被殴打,但后来还是警告他不准伤害周家的人。她竭力反对周萍和四凤恋爱,但是在她得知四凤已经怀孕后,却非常痛苦而果断的放他们去,宁愿自己承担命运的惩罚。

她是一位非常慈悲伟大的母亲,为了子女的幸福而甘愿牺牲自我。她怀着极度痛苦低声说:“啊,天知道谁犯了罪,谁造了这种孽!”②谁造的孽呢?当然是周朴园,这个封建势力的代表人物周朴园种下的恶果,侍萍自己更加清楚。但她却向上天祈求:“如果要罚,也罚在我一个人身上。”③她又说“冤孽是在我心里头,苦也应当我一个人尝”。④如果说前半生失去爱人的她还麻木地生存,后半生失去亲情的她一无所有,她所付出和努力都变成了前半生的赎罪,彻底绝望的侍萍别无选择地疯狂了。她的人生彻底的陷入了绝境。她的人生是默默无闻,没有任何攻击性的,她具有最大的包容性:她自始至终地关爱他人,以最大限度忍耐他人加注在她身上的苦痛。曹禺先生为我们塑造的侍萍,一方面引起我们的同情,另一方面又使我们看到封建势力和命运观念对以她为代表的劳动人民身体上、精神上的摧残是多么严重!

2.单纯、善良、雷雨中凋零的花——四凤。四凤在曹禺的《雷雨》中是一个很关键的悲剧形象,她的形象简单而复杂,在不同的人眼里她表现出不同的一面。她出身低微,是周公馆的侍女,与身份高贵和具有“雷雨”式性格的蘩漪有着明显的区别。剧本开篇就介绍了她:她有“过于发育的乳房”,“一双大而有长睫毛的水灵灵的眼睛”,“一对笑涡”和一双“很白很大”的手,真实的在我们眼前勾勒出一个十八岁纯情的美少女。

四凤是蘩漪的对立面,她的清纯与蘩漪的成熟,她的柔顺与蘩漪的叛逆,她的善良与蘩漪的凶狠都形成了掷地有声的对比。在这样的对比当中,四凤彻底地打败了蘩漪,赢得了蘩漪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物的垂青:周萍毫不犹豫地爱上四凤,不顾一切地要跟她冲破这个让人窒息的家庭走出去;周冲那么热烈而又纯净的爱着四凤,即使是在母亲的挑拨下,依然不愿意伤害四凤,那么无私的帮她走出去。可是,当那个雷雨之夜所有真相一并被揭发之后,她的天真烂漫,她的美丽纯真,以及她那遥远的梦,都被击得粉碎。

四凤是一个平凡的女人,她也有软弱自私的一面。为了她的爱情,她伤害过单纯的周

冲,欺骗了母亲与哥哥,甘愿充当堕落的女人。作为稍异于传统女性形象的她,从来没有新女性冲破父权家庭大胆追求爱情的豪言壮语。在与周萍相爱依然害怕周朴园为首的等级制和害怕情人的抛弃,加上母亲和哥哥的反对,使她更是四面楚歌。在两性爱情上,她始终以仰视的姿态来看周萍,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这个“情感与矛盾的奴隶”身上,她能逃离家庭的制裁,却逃脱不了命运的捉弄。最后,她得知周萍竟然是她的同母异父的哥哥,在雷雨中冲出家门,触到断落在地的电线而死。

3.善良、哀婉、觉醒的优秀女性 ——愫方。愫方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她是一枝寂寞中的幽兰。她是哀婉的,对一切有着惊人的耐性的理想化的女子。她没有经受侍萍那样生活的苦难,但是封建大家庭给她的精神折磨使她的心灵满是伤痕。她寄人篱下,孤苦伶仃,而天性善良 ,被人任意欺凌。“温良恭俭让”这种封建道德规范成了她的精神桎梏。她是曾皓的牺牲品,又是思懿的眼中钉,可是她既不逃避,又不反抗,只是沉默地忍受着。她出身书香门第,封建文化和伦理道德给她很深的影响。尤其因为她的不幸处境,形成一种自我牺牲的人生哲学。她整天忙着侍奉曾皓,几乎与世隔绝,她爱着她的表哥曾文清。思懿的出于嫉妒对她冷嘲热讽,她不仅逆来顺受,而且觉得为曾文清受苦就是快乐。一般说来,自我牺牲总是一种美德,但愫方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却带着浓厚的封建色彩。她的这番苦心,未免令人哀怜。幸好她生活在革命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愫方是旧中国社会民族性格的某种典型,而她的出走,则表现出我们的民族性格已有所发展。在封建统治者曾皓和压迫者思懿的严重精神摧残下,她的思想和性格迸射出了耀目的光辉。为了使曾文清跳出苦海而远走高飞,她宁愿忍受永远分离的痛苦和担当曾文清留下的一切家庭重负。照顾曾文清的父亲,保管他的字画和喂养鸽子。甚至对于他所不爱而为他所“亲近过”的曾家大少奶奶曾思懿,她都觉得“该体贴,该喜欢,该爱”。她说:“看见人家快乐,你也不快乐么?”⑤曾文清几经延宕终于离家出走后,愫方如释重负,内心感到一种从来没有体验过的愉悦和激动。然而曾文清实际上却是一个经不起社会的雕琢的娇公子,出走而复归后,“天塌了”,她毅然走出了这个“黑暗王国”而奔向了光明所在。愫方这个人物是那么

善良,善良而又懦弱,让人心疼,她背负了太多太多,或许就是因为这样作者最后给了她一个充满希望与光明的结局。

二、另类女性形象分析

与传统女性人物形象相比,曹禺塑造出的另类女性形象更加出彩,受到读者的关注。她们充满活力,热爱自由,充满了朝气,也有着一股子傲气,她们不愿意受人摆布,敢爱敢恨,敢作敢当。在与自己的处境作斗争,挣扎着前行。但是她们生在男权社会里,虽然她们接受的是五四新思想,但是仅仅靠这几个女人的力量改变几千年的丑恶的“男尊女卑,三纲五常”是不可能的,结局可想而知。

1. 新与旧,爱与恨矛盾结合体,追求个性解放的资产阶级女性——蘩漪。《雷雨》里的蘩漪,在我看来是最独特的,最复杂的女人。正如剧作家所说的那样:“她是一个受过一点新的教育的旧式女子。”蘩漪本来可以是有着新女性的知书达理,果敢大方等等美好性格特征的,但是由于社会家庭等环境带给她的压制,环境的窒息而变得乖戾。像这类“在阴沟里讨着生活,心却比天样的高;热情原是一片浇不息的火,而上帝偏偏罚她们枯干地生长在砂上”的女性⑥在当时的封建高压的社会中应该是不少的,但是,像蘩漪这样具有“一颗强悍的心,敢于冲破一切桎梏。做一次困兽之斗”的,被情爱烧的疯魔了,个性是那么鲜明那么独特。曹禺形容蘩漪:“她是一柄极犀利的刀,她愈爱的,她愈要划着深深的创痕。她不悔改,她如一匹执拗的马,毫不犹豫地踏着艰难的老道,她抓住了周萍不放手,想重拾起一堆破碎的梦而救出自己,但这条路也引到死亡。”⑦通向了必然的悲剧结局。她是一个最“雷雨的”性格,她的生命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她拥有行为上许多的矛盾,但没有一个矛盾不是极端的。

她情感热烈,独立意志极强,她说:“可是人家说一句,我就要说一句,那是违背我。

的本性的。”⑧但是命运却把她扔进了一个黑暗的牢笼搬的家庭,几乎被窒息闷死,这时出现一点点星光——周萍闯入她的生活,并且犹如飞蛾扑火般的爱上他。而周萍和自己的“母亲”相恋他感到害怕,正好又有四凤的出现,他对蘩漪感到厌倦,厌烦。软弱的像个小草一样的周萍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四凤,抛弃了蘩漪。蘩漪一次次与周萍交锋,一次次试图挽留,同时她使尽各种手段,阻止周萍出走。面对四凤和周萍的结合,她不顾一切的拆散他们。将自己的儿子周冲也拉进来,利用他。甚至最后不顾名誉不顾后果竟当着众人的面,大声宣布了和周萍的关系。不仅葬送了自己,也毁了别人。她的爱与恨是那样的鲜明,那样令人生畏。而曹禺对于蘩漪似乎给予了难得的理解和关爱。特别是她与周萍的乱伦,他着重强调了女性的“情爱”。蘩漪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爱情至上者。她的爱情是她精神上最温暖的寄托,是她最后一根稻草。她为了这段“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的关系,付出了一切。而雷雨天气的客观因素,本来就影响人的情绪,似乎蘩漪所做的一切都是有理由的了。

2.魅力无限、玩世不恭、聪慧却空虚的矛盾交际花——陈白露。在曹禺先生的《日出》中陈白露的人生悲剧,让读者深深的感受到什么叫无路可走。她是半殖民地大都市中的交际花,一面追求奢华物质生活,另一方面她在精神上又厌恶这种纸醉金迷的生活。在《日出》中陈白露生活的所谓的上流社会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金钱物欲的世界和人性的扭曲和异化。这些使一个聪明美丽的女孩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

陈白露受过新思想的教育,有着纯真美好的“竹均”时代。她曾有过一段婚姻生活,但当她与诗人之间的激情被生活冲淡而逐渐褪去后,两人的关系也受到相当大的影响。她虽然在追求婚姻自由上迈出一大步,但是她并不能忍受平淡的家庭生活。她挥霍物质去填充精神的空虚,沦为一名交际花。她厌恶这种上流社会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醉生梦死的糜烂生活,但又无法抵御这种生活对她的腐蚀;她无法自拔却还想救人,她是那样坚决的救下小东西,听说小东西打了金八,忍不住地说:“打得好!打得好!打得痛快!”而小

东西最终还是没有逃过命运的摧残。陈白露自杀的直接原因是潘月亭破产,而更深一层的原因是她为保护小东西与金八势力斗争失败。在她看来,她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是仍然不能帮助小东西改变命运,逃离黑暗的势力。这使得陈白露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失去信心。在她看来,小东西似乎就是另一个她。她看见了自己的命运,看见自己单枪匹马闯社会只不过是一条死路,因而终于绝望。这种双重的原因使陈白露的自杀也具有了双重的涵义:既是一个沦落风尘的女子因生活绝望而自杀的弱者之死,又是一个宁死也不肯落入黑暗势力而遭受蹂躏的强者之死。表现了她宁死不屈的性格。

3.大胆、敢爱敢恨、野性的女性——花金子。曹禺的《雷雨》和《日出》,都是描写的上层社会的代表人物,然而《原野》却讲述的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最普通最原始,却处于水深火热中。将目光转向农村,这在曹禺的创作中无疑是一个可喜的变化。其中花金子这个女性形象让我印象深刻,她的性格像是沉寂的原野上燃烧的烈火,那样鲜活,那样敢爱敢恨,甚至透着一丝野性。她虽然是个农村妇女,但面对焦阎王一家对她和仇虎所造成的迫害,她没有像一般妇女那样逆来顺受,胆小怕事,任命的活着。她的妩媚中带着泼辣与狡黠。当焦氏发现金子和仇虎“偷情”,面对焦大星的质问,她“(两面望望,狠恶地)哼,(冷笑)你们逼我吧,逼我吧!(忽然高声)我做了!我做了,我偷了人!养了汉!……你爸爸把我押来做儿媳妇,你妈从我一进门就恨上我,骂我,羞我,糟蹋我,没有把我当人看。我告诉你,大星,你是个没有用的好人……”⑩这不是恼羞成怒的招供,也不是借此掩饰自己的策略,金子个性中的刚强以及来自仇虎的复仇力量,决定了她在这场戏中的反抗行为。

结语:简要对比两类女性形象

从传统女性到另类女性,她们构成了曹禺戏剧创作中两类不同的女性形象。传统女性富有自我牺牲精神,她们贤良淑德,无私的奉献和忍耐着。另类女性注重追求自我,主张

个性解放和张扬,反抗世俗的束缚。然而不管是传统女性,还是另类女性都逃不了时代在她们身上留下的伤害。然而正是因为有千万个这样的女性,我们才能进步,才能解除这几千年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她们的个人奋斗虽然苍白无力,但是积少成多,她们造就今天的我们。

注释:

①②③④⑧曹禺:《雷雨》代表作(上),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第12、23、123、48页。⑤曹禺:《雷雨》代表作(下),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第255页。

⑥⑦曹禺:《雷雨》序、《雷雨》代表作(上),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第138页。⑨曹禺:《雷雨》代表作(上),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第175页。

⑩曹禺:《雷雨》代表作(下),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第57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