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在学生的学习道路上,语文是极为重要的一到门槛,中国的文字连在一齐时,常常在不一样句子中有不一样的意义,同时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为了大家学习方便,本店铺特地准备了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 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其中的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贝壳的特点,向贝壳问问题并想像贝壳会怎样回答,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第 1 页 共 24 页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课文内容,了解贝壳的特点。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大海挂图,贝壳实物,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5)
1.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大海吗?
2.教师出示大海的挂图,小结:是呀,大海多美呀!水蓝蓝的,一望无际,沙滩上还有许许多多的贝壳呢!(教师板书课题) 3.学生借助拼音认读“贝”“壳”。 4.指名读题目。 5.大家一起读题目。
6.你们见过贝壳吗?(学生自由发言) 7.展示贝壳实物,感受贝壳的美丽。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10)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一边听一边找生字。 2.反馈找生字情况。 3.认读生字。
(1)小组内自主学习生字。
第 2 页 共 24 页
(2)指名反馈。
(3)教师出示生字卡,全班齐读。 (4)游戏巩固。 4.朗读课文。
5.学生自由读,把课文读通顺,并思考:我问了贝壳什么问题?贝壳又是怎么回答的呢? 三、读文,理解内容(15)
1.教师指名反馈问题,并出示响应的句子。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句子。 3.指名扮演“我”和贝壳,一问一答。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5.学生自由读课文。 6.反馈读的情况。 四、布置作业(5) 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小贝壳
bèi贝 ké壳 ɡào告 sù诉 suàn算 wéi为 duì对 nà那 tiáo条 lù录 dài带 zhī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学会写其中的8个生字。
第 3 页 共 24 页
2.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导入新课(8)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让学生读一读。 2.认读下列词语,积累词语。 3.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拓展想像(12) 1.教师让学生出示自己带来的贝壳。 2.指名说说自己的贝壳是怎么来的。
3.引导回忆:文中的小朋友看到贝壳,向它问了什么呢?贝壳会怎么回答他的呢?
4.以回答的方式朗读课文中相关的句子。
5.看着这么多漂亮的贝壳,你们想向贝壳问什么呢?贝壳会怎么回答你?
三、朗读课文(10)
第 4 页 共 24 页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读课文。 2.学生自由大声读。 3.指名读,其他评议。 4.大家试着读一读。
5.老师示范读,学生评一评老师读得怎么样? 6.学生学着老师把课文读好。 四、指导写字(10)
1.出示生字词卡,指名认读。 2.开火车认读。
3.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汉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5.让学生自己说说在书写这些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6.教师范写,学生跟着书空。 7.学生写字,教师个别辅导。 8.作业展示,集体评议。 五、布置作业(5) 1.背诵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 板书设计 小贝壳
问:“你的年纪不算大,为啥皱纹多又多?” 答:“那是条条录音带,录下大海一支歌。”
第 5 页 共 24 页
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其中的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谚语,读中感悟它的表达作用,激发学生积累谚语的习惯。 4.理解课文中谚语所包含的教育意义,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向上的积极情感因素。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谚语的含义,养成积累谚语的习惯。 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 3.大概了解文中谚语所包含的意义。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谚语的含义,养成积累谚语的习惯。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写有谚语的书签。
第 6 页 共 24 页
教学过程
一、揭题、读题、释题(7)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谚语三则(板书课题) 2.教师读,学生跟读。 3.学生齐读。
4.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谚语吗?(设置悬念,激发学生主动探究)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15) 1.教师范读。学生圈画出生字。 2.学生自读生字,然后自由读文。 3.反馈学生认字的情况。 (1)以游戏方式认生字:找伙伴。
(2)请拿到书签的小朋友读他们手中书签上的谚语。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鼓励学生读好字,再读好文。 (4)同桌互读、互相纠正,并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 (5)教师组织学生反馈生字的识记方法。
(6)开火车读,检查全班小朋友个别认读生字的情况。 4.朗读课文。 (1)小组自由读。 (2)指名读,集体评议。 (3)小组读。
(4)教师范读,学生评议后,学着老师读。
第 7 页 共 24 页
三、感悟谚语蕴涵的道理(8)
1.出示:“春光无限好,做事要赶早。” 2.学生读,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
3.请小组长把小组讨论后的最后结果汇报给全班小朋友听,然后集体选择最合适的一个。 4.同样方法理解别的谚语。
5.教师小结:小朋友们,这些谚语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它不等人,我们必须珍惜时间,趁自己年轻的时候多学多做,千万别浪费时间,否则以后后悔就来不及了。 四、再读,巩固理解,加深印象(10) 五、布置作业(5) 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谚语三则
yǔ语 zé则 wú无 xiàn限 ɡǎn赶 rú如 zhuànɡ壮 nǔ努 lǎo老 tú徒 shānɡ伤 bēi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学习谚语的习惯。
4.理解课文中谚语所包含的教育意义,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努力
第 8 页 共 24 页
向上的积极情感因素。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谚语的含义,养成积累谚语的习惯。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8) 1.认读生字词卡。 2.开火车读,加深记忆。 3.完成多音字练习。(好、少) 4.全班齐读生字卡片。
二、读文、再次感知,指导背诵(10) 1.出示谚语,学生朗读。
2.指名背诵,说说自己背诵的技巧。 3.集体背诵。
4.教师表扬、肯定,并强调背书应适当地选择自己合适的方式,提高背诵的效率。
5.你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说什么是谚语吗? 6.那你们知道本文的三则谚语告诉人们什么道理呢? 三、激发思维,拓展延伸(10)
1.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时间的谚语或故事?
第 9 页 共 24 页
2.为了奖励你们刚才出色的表现,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懒汉的故事》。
3.你们喜欢故事中的懒汉吗?为什么?
4.学了这一课,你们觉得自己应该怎样珍惜时间呢? 四、指导写字(8)
1.引导学生在小组里面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交流。 2.集体反馈。
3.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4.作业展示,集体评价。 五、游戏巩固(5) 1.走迷宫,看谁走得快。 2.生字找朋友。 六、布置作业(4) 收集、制作谚语。 板书设计 2.谚语三则
春光无限好,做事要赶早。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教 后 感
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一、教学目标
第 10 页 共 24 页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2.自主积累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培养学生对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佩之情,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渗透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学习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对伟大诗人的敬佩之情。
3.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试着用“先……接着……然后……再……”练习说话。 三、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对诗人的敬佩之情,渗透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热爱。 四、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电影资料 五、教学时数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板书课题“粽子”,出示一个粽子(或图片或实物)。“同学们吃过粽子吗?你知道每年什么时候吃
第 11 页 共 24 页
粽子吗?”“今天我们来学习16课。你们不仅能学会包粽子,还能了解吃粽子的来历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音。 2.教师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3.分段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段向我们介绍了怎样包粽子?哪段向我们介绍了吃粽子的来历? (三)学习课文内容,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第二段:
(1)读一读课文第二段,找一找哪句话向我们介绍了怎样包粽子。 (2)读一读第二句话,说一说怎样包粽子。 句式练习:先……接着……然后……再…… (3)请同学们用这些词语试着也说几句话。 提供给学生情境,如:放学后我回到家先……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生活。
(4)先在小组中说说,然后再全班进行汇报。 2.学习课文第三段。
导语:这小小的粽子里面还藏着一个感人的故事呢。 (1)读一读课文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2)当人们把粽子投入江中喂鱼时会说些什么? (3)想看看当时的情境吗?(播放电影片断) 理解屈原“悲愤”的心情。
第 12 页 共 24 页
(4)说一说“屈原是一位()的诗人”。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在学生说的过程当中教师指导朗读。 (5)指导朗读,读出对伟大诗人的热爱之情。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你还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传统节日?可以向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了解一下。 板书设计: 粽子 包来历
先……接着……然后……再……屈原 爱国诗人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复习旧知。 (二)复习生字。
1.教师出示课件演示:请学生带读生字词,指名认读生字。 这些字宝宝回到课文中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2.请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三)记忆生字。
1.小组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最有效的识字方法记忆生字。 2.汇报自学情况:说一说,你们记住哪个字了。你是用什么方法
第 13 页 共 24 页
记住的?
3.及时评价:教师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学生自主记忆生字的方法很多,教师要善于发现,及时点拨,总结、提升学生的认识。如以旧代新记忆,加、减部件记忆,编儿歌、猜谜语记忆等。)
4.质疑:你们认为哪个字比较难记忆?
5.针对学生的质疑,进行教学,师生共同想办法解疑。 6.如果学生没有疑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记忆。
7.教学课件演示:字宝宝都回到课文中去了,请学生自由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
1.请学生看看课本中的“田格”字帖,说说希望老师帮你们写好哪个字。
2.通过学生反馈,教师演示教学课件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书写。 3.通过教学课件,重点指导:“拿和前”的书写。
(1)拿:请学生注意观察这个字在田格的位置,瘦长不容易写好看。
(2)前:注意左下部分是硬月,不要写成月字。
4.请学生当堂进行写字练习:一个字写一遍,遇到难写的字可以多写几遍。
(教师在行间巡视,了解学生书写情况,可以做有针对性的个别同学的辅导。) (五)词语积累。
第 14 页 共 24 页
1.读读“我的词语库”中的词语。 2.你还想从本课中积累哪些词语? (六)作业。
认真抄写本课的字和词。 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字,会写8个字。 2、自主积累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学习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感受热爱家乡的情感,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识字卡片、有关草原的风光片或图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 15 页 共 24 页
(一)观看草原的录像,激趣导入。 你去过草原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二)指导读课题,读出喜爱之情。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读准字音。 2、拼读会认字,注意读准字音。 3、小组内检查生字词读音的掌握情况。 4、教师检查字音的掌握情况。
(1)读一读这些生字词,指名读、齐读“枣红马、百灵鸟、忘记、因为、这里、最鲜艳、壮、不管”。
(2)开展拼读竞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词语接龙朗读,看哪一组读得又快又准。
(3)让学生质疑:哪个词不懂?理解“壮”:在文中找一找带有这个字的句子读一读,(这里的牛儿最壮)学生自己说一说“壮”字在这句话中的意思。
(4)自己小声读文,看看还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请老师和同学帮助。
5、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标画自然段。 (四)朗读感悟。
1、分小组指名读文,思考:课文写了谁喜欢草原? 2、指名回答,老师贴图。(枣红马、百灵鸟、小作者) 3、学习“百”。
第 16 页 共 24 页
(1)这个字怎样记?(白加一横) (2)教师板书,学生注意观察占格。
(3)学生们练习书写,注意把第一笔横写长点儿。 4、学习课文内容。
提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喜欢草原?读文找答案。
5、自己读文,找答案。谁找到了就告诉大家,自愿选择汇报。(学生说哪部分内容,教师就和学生共同学习哪一小节) 6、学习第一小节。 (1)师生配合读文。
(2)学生汇报,其他同学补充:“为什么马儿喜欢草原?” (3)出示练习:草儿( )牛儿( )羊儿( )
(4)指导朗读“最鲜、最壮、最欢”。读出草原的美丽和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7、学习第二小节。
过渡:百灵鸟为什么喜欢大草原? (1)谁能从文中找到答案?请读出来。
(2)指导朗读。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喜爱之情?请你试一试,读一读。
8、学习第三小节
作者为什么喜欢大草原?可以结合前边所学习的内容说一说,齐读最后一句话。 (五)总结。
第 17 页 共 24 页
1、听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你喜欢草原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口语交际练习。(根据学生情况任选其一)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家乡或祖国)吗?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1、无论走到哪里,也不会忘记可爱的家,因为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论走到哪里,也不会忘记可爱的家乡,因为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无论走到哪里,也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因为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业。 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开课导入。 (二)背诵课文。 采取多种形式练习背诵。 (三)学习生字词。
1、复习“什、抓、把、地”的读音。
2、观察“朋、什、抓、挂、打、把、地”这几个会字的结构特点(都是左右结构)。
3、记忆字形。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第 18 页 共 24 页
先自己记一记,然后小组交流记字方法,最后集体反馈(以旧带新)。
4、练习巩固字形 (1)看偏旁组字组词。 (2)给熟字加偏旁组成新字 月—( ) 十—( ) 巴—( ) 也—( ) 5、指导书写,注意把字写匀称。 (1)指导“朋”字的占格,左右相同。
(2)观察其余几个字的结构特点是什么。(都是左窄右宽) 请学生注意:在书写时右边部分占了左半格一点。 (3)练习写字
先描一描,再自己写,注意把字写端正,写漂亮。 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台、丝、停、身、湿、羽、悄、啊、连、拉、指、拍、朝”13个生字;会写“衣、身、阳、妈、台、要、笑”7个字,学习2个新部首:“双耳”、“女字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我为雨中的小鸟担心的真挚情感,学会关心弱小。 二、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 19 页 共 24 页
2.在自主的读书活动中,学会表述自己的理解与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与思想。 三、情感与态度
有爱鸟、护鸟的意识,教育学生关心弱小、关爱动物、热爱自然。 教学过程:
一、初读:激活经验,感知文本——明“空白”
师:孩子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瞧这只小鸟在蓝天的怀抱里自由自在飞翔,它多开心呀!它飞呀飞,飞到你的桌子上,你会怎么做呢?
生:我会用手来摸摸它。 师:你是个有爱心的孩子。
生:我会把它捉住,关进我家的鸟笼里。 师:那鸟妈妈该多着急呀!这样做好吗?
师:老师很高兴有这么多的同学喜欢小鸟,都愿意和它交朋友。 师:春天的脸说变就变。轰隆隆,突然下起了雨,小鸟赶快飞到一个小朋友家的阳台上躲雨。这个小朋友会怎么做呢?我们一起去看看。(揭示课题《阳台上的小鸟》生齐读课题)
师:请大家轻声地读一遍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宝宝拼一拼。并用笔圈出生字新词。 (学生自读自画,教师巡视指导) 师:(卡片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小鸟送给你们的礼物,你们想要吗?认真的孩子都能得到,看谁能正确读好它们。同桌同学互相拼读,并说说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生字。(学生兴趣很高,先同桌互相合
第 20 页 共 24 页
作自学字词。老师再结合图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的方法大面积检查自学情况)
师:你们想知道这个小朋友会怎么做吗?来,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 (教师范读后,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书。) 师:你能告诉大家,你都读懂了什么?
生:那只小鸟好可怜,它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的家了。 生:这个小朋友怕妈妈吓着小鸟,不让妈妈去阳台。 生:下雨了,鸟妈妈找不到小鸟,肯定会很着急。 生:妈妈笑着点了点头,是在表扬她孩子。
师:同学们真棒,才读两遍课文,就读懂了这么多,有的同学还能想象地说出课文中没写到的内容呢。
二、研读:放飞想象,体验文本——补“空白”
师:(图片展示)看,这只小鸟正用尖尖的小嘴,啄着身上湿漉漉的羽毛。(相机理解“湿漉漉”的意思)如果你看到了,你会对小鸟说些什么?(第一次“补白”)
生:小鸟,你是不是找不到妈妈,回不了家呀?
生:小鸟,你别急,来我房间歇歇吧,我愿意和你交朋友。 生:小鸟,你身上都湿了,让我帮你擦一擦,不然会感冒的。 师:大家都是有爱心的好孩子,都想办法去安慰和帮助这只可怜的小鸟。
师:文中的小朋友跟你们一样在关心小鸟,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他是怎么想的。
第 21 页 共 24 页
生(读):啊,可怜的小鸟!它是迷了路,找不到自己的家了。 师:你们同情这只小鸟,老师听出来了。 师:文中的小朋友为什么躲在一旁悄悄地看着它? 生:因为小鸟胆字小,怕陌生人。
师:是呀,小鸟都有点儿害怕着急了。如果这时躲雨的小鸟发现有人在看它,它会怎么想、怎么做的?(第二次“补白”) 生:小鸟会想:他是不是想把我赶走,不让我躲雨呀? 生:他是不是想捉我呀?我得马上飞走。
师: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读读课文。 (指名读小朋友说的话,一位学生声音响亮地读。)
生(读):妈妈,小鸟在躲雨,别吓着它。 师:小鸟听见了,肯定被吓走了。 生:哈哈,因为他读得太大声了。
师:对,那你觉得应该怎么读?你能来试试吗?
生:轻轻地,小声地读。 (学生自由练读后,又指名读。个个读得很有感情。)
师:老师听出了你们怕惊动小鸟,如果能加上些动作就更好了。到书中找找表示小朋友的动作的词。 生:拉、指、说。 (学生表演读) 师:妈妈为什么笑着点了点头?
生:妈妈看到我对小鸟这么有爱心,心里很高兴。 生:妈妈在表扬我做对了。
第 22 页 共 24 页
师:可爱的小鸟好象听见了他们所说的话,这时,雨停了—— 生(读):我看见小鸟拍了拍翅膀,朝我欢快地叫了几声,“噌”地一下飞走了。
师:小鸟朝“我”欢快地叫了几声,好象在对“我”说些什么?(第三次“补白”)
生:谢谢你让我在你的阳台上躲雨,再见!
生:你没有欺负我小,而是很小心爱护我,你是一个善良的、有爱心的好孩子!
师:这时小鸟的心情怎么样? 生:太高兴了,因为它可以回家了! 师:来,把高兴劲儿读出来吧! (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很投入)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文中的小朋友说什么呢?你喜欢他吗? 生:我会对文中的小朋友说:你是一个很有爱心的好孩子,我要向你学习。
生:以后我也会向你一样爱护小鸟,跟它们交朋友。 „„ 师:是啊,有了大家的关爱,鸟儿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生活得多快乐。
三、赏读:升华情感,丰满文本——无“空白”
师: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像文中的小朋友一样,常常把爱给那些需要帮助的、比我们弱小的朋友。让我们在动听的鸟叫声中再读一读这篇课文。(自由读全文后,再赛读)
第 23 页 共 24 页
板书设计: 阳台上的小鸟 小鸟 迷了路(可怜) 爱 悄悄地瞧
我:连忙拉住妈妈 轻声说 高兴地说
第 24 页 共 24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