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中国文化中女性家庭地位的变化
作者:詹娇娇
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06期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乡土风情与现代女性意识产生碰撞,女性地位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让我们不得不重新聚焦女性地位。本篇文章写于笔者研读《乡土中国》后,分析了乡土社会中的男尊女卑文化成因。而后结合其他有关现代社会中女性地位的论文,以家务劳动为切入点,探究现代社会中的女性家庭地位变化的成因。 关键词:男尊女卑 乡土社会 现代社会 女性家庭地位 1.乡土社会中的女性家庭地位及成因
《礼记》有一句话:“寡妇不夜哭”,意思是说身为寡妇,要安心守节,不能在深夜里哭泣。长久以来,受传统文化影响,女性甚至被视为一种繁衍后代的工具,一种附属的物品,是男性的财产,成为一种商品状态的社会存在。在我国乃至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男尊女卑的文化意识渗透进整个社会并且贯穿始终。男权文化制约着女性的成长和发展,男性习惯于站在主体的位置上把女性当作审美客体来欣赏,用男性好恶的标准来评判女性,女人成为了一种供观赏,供评判的社会角色。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家庭篇章中提到,在乡土社会中,家是一个事业组织。以生育社群来担负其他很多的功能,使这社群中各分子的关系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两性感情不是一个家庭唯一的凝合力量,反而工作事务是家庭结合的重要力量。中国有个成语叫“门当户对”,旧时指男女双方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相当的话,结亲很适合,这就是对中国乡土社会中家庭的恰切描述。在中国文化概论的课堂上,老师也讲到了中国古代是农耕经济。农耕经济中,女性因为生理原因,在劳动力的性别分工中和男性得到了差别对待,而劳动力高低又关系到经济报酬的多少,尤其当女性需要在家庭中投入相当多的精力时,更无精力拥有独立的经济了。因此女性在劳动力市场的从属地位加剧了她们在家庭中的从属性,而在家庭中的从属性反过来又加剧了她们在劳动力市场的从属地位。
“工做完了,男子们也不常留在家里,男子汉如果守着老婆,没出息。有事在外,没事也在外。”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这样说道。乡土社会中,男性日常不在家中,家务自然是女性来做。交换议价理论是Bittman在2003年提出的一种关于家务劳动的理论,关注夫妻双方的收入是如何影响议价的达成。当假设所有的人都不喜欢做家务且希望尽量逃避做家务时,根据这一理论可以得出拥有高收入的配偶可以做更少的家务这一结论。因此,无论对方在劳动力市场上花费多少时间,拥有较高收入的一方有权力使得另一方做更多的家务,并且可以通过相对收入的不断增加而持续减少自己的家务劳动时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所以我认为,乡土社会中女性家庭地位低,不仅因为她们经济上依附于男性,更多的是没有人看重她们家务劳动的价值。家务劳动的价值被男性忽视以及女性不懂得为自己发声,更加剧了中国的男尊女卑文化,这和乡土社会中教育的不发达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2.现代社会中的女性家庭地位及成因
从上图可以看到,10年间女性参与家庭重大事务决策比率显著提高,这代表了现代社会中的女性家庭地位正在提高。我认为有如下原因: 1)经济原因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经济迅速发展,需要体力从事的职业占的比例并不大,女性可从事的职业有了更多的选择。
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地带来两性关系的平等,更准确地说,但是经济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劳动的性别分工,相应地,劳动性别分工的社会机制使得不平等的性别关系得以生产和再生产。现代女性有了自己事业,拥有独立的经济,不再像在乡土社会中那样依附于男性,因此也获得了人格上的独立。现代社会不再将女性看作是男性的附属品,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得以提高。 2)科技原因
随着科技的发展,机械解放了女性的双手——家庭可以用洗碗机、扫地机器人来代替人类亲身的家务劳动。在乡土社会中的传统文化里,女性有一定奴性,现代社会人类可以奴役机械以方便自身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女性家庭地位提高。 3)教育原因
女性对自身社会地位的主观评估主要取决于对自我能力的认可程度、自己的受教育水平、以及所居住区域的性别文化性质。对自己的能力树立信心是女性社会地位提高的一个与心理或性格相关联的先决条件,而教育投入则是提升女性社会地位一块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石投入则是提升女性社会地位一块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石。 4)文化原因
由于传统文化中,男性承担着养家糊口的责任,而现代社会年轻人又倾向于结婚后离开父母生活,所以买房的重担落在了男性身上。
“城市化和高房价改变了中国家庭传统的‘重男轻女’的偏好,越来越多的父母表示他们更愿意选择生女儿。” 5)学科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人们关注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广,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使得人们放眼于女性主义,甚至是对“家务劳动”这一司空见惯的名词的研究。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逐渐关注中国居民的家务劳动领域,他们利用一些区域性的数据,如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探讨了我国居民家务劳动时间的变化以及家务分配的影响因素。
家务劳动在现代社会中,不是一种女性分内的工作,时间可用性理论认为,家务分工是基于家庭成员时间可用性而进行合理分配的。
对家务劳动的研究,让人们重新定义了家务劳动的价值。 3.我的看法
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离不开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正是因为我们了解了乡土社会中男尊女卑的成因,我们才知道如何发展现代女性主义,为一个更平等、更和谐的社会努力。反过来,研究现代社会中的女性地位,我们也能印证我们的结论,然后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地传承。
《乡土中国》中对于中国男尊女卑文化的论述主要以家庭这个生育社群为出发点,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家庭的功能,田野考察了乡土社会中的文化。论述的角度新颖、资料丰富,启发读者联系生活和中国文化精神、中国思维方式,探究根本成因。这些传统文化精神和思维方式,例如差序格局,作者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评判,而更多得将原理分析摆在读者面前,让我们自己思考以及发展地探究更多相关内容。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乡土中国》这么薄薄的一本,读了却不觉让人如醍醐灌顶,对中国文化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作者简介
詹娇娇,1997年,女,籍贯:河南信阳,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5级翻译专业在读本科生。 参考文献
[1]端木赐香,中国传统文化的陷阱[M],北京:长征出版社,2005:第23页.
[2]杨红霞,传统文化与消费社会下的女性地位[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第13卷第2期:第12页.
[3]费孝通,乡土中国[M],人民出版社,1984:第48页.
[4]於嘉,性别观念、现代化与女性的家务劳动时间[J],第34卷,第5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5]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课题组.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报告[J].妇女研究论丛,2011(5)
[6]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第 1、2 次全国普查数据.张诗文:男权社会背景下女性地位提高的原因探究—自致因素带[7]来的改变[D],2011:第22-23页 英国《金融时报》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