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黔西南泥堡金矿含矿岩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黔西南泥堡金矿含矿岩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2022-04-19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研究成果・ Bulletin of Mineralogy,Petrology and Geochemistry Vo1.32 No.5,Sep.,2013 黔西南泥堡金矿含矿岩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陈世委,孙 军,付 斌,聂爱国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阳550025 摘 要:为探讨泥堡金矿成矿物质来源,采用ICP MS对黔西南泥堡金矿典型含矿剖面上9个岩(矿)石样品进行微量和稀土 元素测试,结果表明,含矿岩系中As、Sb、Hg、Ti、U等元素的富集与组合特征,显示热液作用是成矿过程中重要影响因素。峨 眉山玄武岩组7个样品的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相似,相关性较好(r为0.6O~O.99,均值为0.83),矿石中Zr/Ni、La/Nb、Rb/Nb、 Th/Nb、Th/! a等不相容元素比值均落在峨眉山玄武岩变化范围之内;含矿岩系稀土含量较高,轻稀土明显富集且分馏明显, 均与峨眉山玄武岩相似。综合该区地质背景和岩浆活动特征,可认为成矿物质来源与该地区广泛分布的峨眉山玄武岩关系 密切,峨眉山玄武岩本身可能即是金矿的矿源层,而峨眉地幔热柱活动引发广泛的岩浆活动和裂谷作用,为富矿热液提供了 热源和运移通道。 关键词:含矿岩系;泥堡金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黔西南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2802(2013)05—0591—08 中图分类号:P595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re-bearing Rock Series in the Nibao Gold Deposit,SW Guizhou CHEN Shi—wei,SUN Jun,FU Bin,NIE Ai—guo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 550025,China Abstract:Concentrations of trace and rare earth elements of 9 ore and rock samples collected from a typical profile of the Nibao gold deposit,SW Guizhou Province,were determined by ICP—MS,and the origin of the ore material was disused.The enrichment and the group characteristics of As,Sb,Hg,Ti and U in the ore—bearing series reveal that the Nibao gold mine is of hydrothermal genesis.Variations of 25 trace elements in 7 samples of the Emei basalt formation are similar to each other,wit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ranging from 0.6O to 0.99(average 0.83),the characteristic ratios of incompatible elements,such as Zr/Ni,La/Nb,Rb/Nb,Th/Nb and Th/La,are within the ranges of in the Emei Basalt.Besides,rare earth elements analyses show that the ore—bearing series contain a rela— tive high∑REE,and that ratios of LREE/HREE and(La/Sm)N are all far bigger than 1,which are very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Emei Basalt.Considering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magmatism,we believed that the ore material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mei Basalt,and the Emei Basalt itself is the potential source of gold,that is,magma and rift activities of the Emei mantle plume provide the gold—-enriched hydrothermal fluid as well as heat source and mi—— gration path. Key words:ore—bearing rock series;Nibao gold deposit;element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SW Guizhou 近三十年来在中国西南地区相继发现卡林型 层位和岩性控制十分明显Ⅲ。但与美国卡林型金矿 相似,黔西南卡林型金矿成矿作用和机制复杂,众 金矿床(点)50余个,其中绝大多数金矿床(点)尽管 在赋矿地层、容矿岩石及矿体形态和产出特征上存 在一定差异,其基本地质特征相似,金矿化受地层 多学者曾提出多种成矿模式 卜引,在成矿物质来源 问题上亦存在较多分歧 。区内普安县泥堡金矿 收稿日期:2012-07—26收到,09I28改回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262005);贵州大学博士点专题建设项目(2006);贵州大学人才科研项目(贵大人基合字2008) 第一作者简介:陈世委(1986一),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热液矿床.E—mail:306195257@qq.corn. 通讯作者:聂爱国(1963一),男,教授,研究方向:峨眉地幔热柱研究.E—mail:634389100@qq.corn. 592 陈世委等/黔西南泥堡金矿含矿岩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发现至今已十余年,但研究尚不深入,前人研究工 作主要集中在矿床地质特征 叫 和矿区构造的控 矿作用等方面口 ,也有人从地球化学角度探讨其矿 床成因E17 ̄1 9]。为进一步厘清矿床成因,为下一步找 矿勘探提供重要依据,本次研究采集了泥堡金矿含 矿岩系典型剖面上一系列岩石和矿石样品,从元素 地球化学角度探讨了成矿物质来源。 中开远一平塘断裂(南盘江断裂)以北主要为稳定 台地相,以南为相对活动的台盆相。裂谷自泥盆纪 至三叠纪的沉积演化过程中伴随着广泛的岩浆活 动,可分为两期,早期主要为海西期峨眉山玄武岩 喷溢和与之相应的次火山相辉绿岩呈岩墙或岩床 侵入石炭一二叠系中,分布于晴隆、普安以西;晚期 为燕山期偏碱性基性、超基性小岩体呈岩脉(筒)状 侵入早二叠世及中三叠世地层中,见于贞丰以东北 盘江附近 。峨眉地幔热柱的岩浆活动在贵州境 内较为强烈且持续时间长,始于晚古生代泥盆纪, 大规模发育于二叠纪至整个中生代,可延续到新生 代早期口 ,在基性岩浆活动高峰期(早、晚二叠世之 间)玄武岩大规模喷发,贵州西部广泛分布,东薄西 厚,以西北部的威宁最厚,至瓮安、福泉一带尖灭, 呈向东凸的舌形_2 。 1 基本地质特征 1.1 区域构造与岩浆活动 黔西南金矿集中区在大地构造上位于扬子陆 块西南缘,西南侧以三江褶皱带为界,南侧与华南 板块紧邻,属大陆型地壳构造域的右江古裂谷(图 1),裂谷西以小江断裂为界,东以水城(垭都)一紫 云断裂为界,主体呈北北西向延伸并向南开口,其 回1圈2回3回4回5回6囤7圈8国9囵10 卜茅口组;2峨眉山玄武岩组;3龙潭组;4飞仙关组;5永宁镇组;6-关岭组;7-正断层; 8一逆断层;9一平移和性质不明断层;lO金矿床 图1 黔西南金矿区大地构造及泥堡金矿矿床地质略图 Fig.1 Geotectonic maps of the SW Guizhou goldfield and the Nibao gold mine 1.2矿床地质特征 口灰岩间平行不整合面发育的区域性层间滑脱构 造以及主断裂旁侧的次级断裂(裂隙)和凝灰岩层 的层间破碎带控制,呈北东东向带状展布,矿体以 似层状、透镜状产出,总体形态简单。矿石类型以 原生矿石为主,分布于背斜轴部及南翼,氧化矿主 要沿背斜北翼顺坡分布,品位特高的氧化矿中可见 显微自然金粒(片)。主要为条纹状、层状、土状、块 泥堡金矿属于火山碎屑岩(凝灰岩)类卡林型 金矿,位于普安县楼下镇,属楼下一泥普一雨樟成 矿远景区西段。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中二叠统 茅口组和上二叠统大厂层、峨眉山玄武岩组、龙潭 组等。矿床受北东向与东西向褶皱叠加形成的构 造穹窿控制,共含3个矿层,分别赋于P。 /p。 (第1层)、P。 /p。z (第2层)和P。l 中部层间滑 脱构造带内(第三层),以第一矿层规模最大分布最 为广泛(图2),容金岩石为玄武质凝灰岩、沉凝灰岩 及龙潭组底部的凝灰质生物碎屑灰岩。主矿体位 状、浸染状和角砾状构造,主要有不等粒结构、交代 结构、泥质结构等。不同含矿层位中矿石的矿物成 分略有不同,其中与金有明显成因联系的矿物主要 是黄铁矿(部分氧化为褐铁矿)、石英、粘土矿物和 萤石等,其他矿物有赤铁矿、闪锌矿、白铁矿、碳质 于车榔一三道沟矿化带中段,总体上受大厂层与茅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593 回,回2囡3回4回s回e回 回e 圈9困10圈"图,2目,a日¨圈,s园,e 1一茅口组;2茅口组大厂层;3-玄武岩组第一段;4玄武岩组一至二段;5一龙潭组第一段;6一龙潭组第二段;7一龙潭组二至四段 8关岭组;9一岩层倾角及倾向;1O一断层及编号;1卜灰岩;12一凝灰岩;13-粘土岩14煤层;15-矿体;16-玄武质熔岩 图2泥堡金矿床构造剖面图[16  3 Fig.2 Structural section of the Nibao gold depositL ] 物和碳酸盐矿物等l】。‘ 。 HNO。溶液稀释后用质谱仪测定。测试工作由澳 实分析检测集团矿物实验室完成。 2 样品采集与测试 本文对泥堡金矿含矿岩系进行系统采样,采样 层位主要包括第一矿层及上下围岩和顶、底板,从 3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3.1微量元素富集特征 底部向上依次为:中二叠系统茅口组(P )、中二叠 系统大厂层(P m )、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 (P。口)。在总长为75.1 m的实测剖面上共采集岩矿 样品9件,采样间隔距离一般4 ̄6m(图3)。 样品中Au含量采用Au—AA23方法测定,As、 表1所示为泥堡金矿含矿岩系下部(本次野外 实测剖面)9个样品中金及其它25种微量元素含量 及相关特征值。 由表1可知,泥堡金矿含矿岩系中As、Sb、Hg、 Tl、U等元素(以剖面平均值计)与地壳丰度值相比 富集系数分别大于138、156.16、29.84、4.50和 1.27,均呈不同程度富集,矿石(P。5-3、P。 3)中上 Hg、Sb含量采用ME—MS42方法测定,其它微量和 稀土元素含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ME— MS81)测定。具体步骤为:准确称取已磨至200目 ●,{ m~ m ~ m 一 m  的样品50 mg置于消解罐中,加入HF和HNO。后 密封恒温加热,待试样消解完全后取出蒸干,再加 入1:1 HNo。恒温24 hr后蒸干,加入少量1:1 述几种元素的富集系数则更高,且矿石中Sb、U、Pb 等元素含量亦明显高于围岩(包括大厂层1个样品 和峨眉山玄武岩组第一段一亚段和二亚段的5个样 品),且远高于茅口灰岩中相应元素含量,与黔西南 其它金矿床类似 。夏勇等 ]研究水银洞金矿时 发现矿化岩石各类岩石中As、T1、Cu、Sb等元 HNO。溶解盐类后再加入Rh内标溶液,以稀 地 层 峨 二 岩、 , 性及描述 中 眉 亚段 粤 董  ∑ J、『 、  灰黑色薄层凝灰质粘土岩 j 山 P玄 .口 一 金含量 ▲取样点 素平均值与同类未蚀变岩石的比值高达数十倍 到上百倍,认为这些元素在矿化岩系中的含量 基本上来自于矿化热液活动的影响。泥堡金矿 L 藉奎翥蠢豢雪、泥质条带、 — 武岩组 P—亚段.  , ’ 丰五 、T—Z -、Jj 黄灰绿铁色矿、化深、灰硅色化薄岩至屑厚凝层灰 岩 > 叠 茅 中上述元素与金关系密切,其组合与富集特征 矿(岩)石中微量元素含量数据(剔除P m 具有低温热液活动的特征。 样的特高Ba值)表明,峨眉山玄武岩组第一段 一大 厂 层 石 灰 岩 段 ,@、,r,凝灰质灰岩,自上至下硅化 渐弱,见萤石脉顺层分布 篷 盟)灰色、浅灰色中厚层硅化含 P。m“ 亚段和二亚段的7个样品中微量元素含量变 统 口 组 J 0  }1 J 2 l 3  I化规律较为一致,但大厂层样品(P m )及茅口 灰岩样品(P。m)中微量元素含量变化与上述样 品不同(图4),前者Ba、Co、Cu、Ni等元素含量 ×10一。 P2m 图3 泥堡金矿含矿岩系综合柱状图、采样点位置及其金含量 Fig.3 Profile of the ore—bearing rocks series in the Nibao deposit with marks of sampling locations and gold contents 远远高于其它样品,而茅口灰岩中与成矿有关元 594 陈世委等/黔西南泥堡金矿含矿岩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表1 泥堡金矿含矿岩系岩(矿)石中金及微量元素含量 Table 1 Gold and trace elements contents of ore-bearing rock series in the Nibao gold deposit ×1 0 素Cu、Pb、T1、U、Zn等的含量明显低于含矿岩系的 平均值,甚至明显低于地壳丰度值(如U、Pb)。此 外,9个样品间的相关性分析显示,P。m仅与P m 相关性较好(r一0.95),与玄武岩组7个样品相关性 较差(r为0.18~0.53,均值为0.30),而玄武岩组7 个岩矿样品之间相关性极好,r为0.60~0.99,均值 为0.83,显著相关。泥堡金矿的矿层及附近蚀变围 岩的微量元素特征与茅口灰岩差别明显,成矿物质 来源应与茅口组灰岩关系不大,而与峨眉山玄武岩 本身关系密切。 3.2微量元素组合特征 3.2.1元素相关性分析 元素聚类分析和相关性 分析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元素的聚集与组合特征, 从而为判断成矿物质来源提供间接证据。采用SPSS 一400 000 × 300 000 钿 Ba Co Cr Cs Cu Ga Hf Mo Nb Ni Pb Rb Sn Sr Ta Th TI U V W Y Zn Zr Au Hg Sb 图4泥堡金矿含矿岩系岩(矿)石微量元素含量 Fig.4 Trace elements contents in ore—bearing rocks of the Nibao gold deposit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595 软件对含矿岩系(不包括茅口灰岩样)8个样品中 Au及其它25种微量元素进行聚类分析和相关性 计算,结果表明(图5),Au与Sb、U、Mo、Sr等元素 相关距离较近,其中Au与U、Sb、Pb呈较好的正相 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6、0.70和0.52,说明上述 1_I Ba IA 』组TCui J.【.一Zn J组AUu J.一.Sr Zr/Ni La/ Nb Rb/Nb Th/Nb Th/I a Ba/La 峨眉山玄武岩 金矿石 大厂层 含矿岩系 玄武岩也比较接近[1 。 Yb) 值9.51,与峨眉山玄武岩(14.15)相比偏小, 4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将研究剖面上各岩(矿)石样品的稀土元素含 量及特征与峨眉山玄武岩进行对比发现,二者之间 具有明显共同点:①二者均明显富集稀土元素(表 3),除茅口灰岩∑REE较小为12.82×10 以外,泥 堡金矿各岩(矿)石样品(以下简称样品)中∑REE 变化范围为112.78×10 ~473.70×10一,平均 282.41×10一,其中金矿体EREE为182.69×10 ~也表明二者明显富集LREE,但后者富集程度更高; ③(La/Sm) 值反映了轻稀土元素之间的分馏程 度,样品中该值为3.88~6.91,皆远大于1,轻稀土 元素分馏明显,与峨眉山玄武岩的3.76接近。 但是泥堡金矿岩(矿)石的稀土元素特征与峨 眉山玄武岩也存在显著区别:①峨眉山玄武岩岩 (Gd/Yb) 为2.21,重稀土分馏明显,但样品的 (Gd/Yb) 在1左右,重稀土分馏程度低;②沉积剖 面上各样品的3Eu变化为0.64~1.O8,呈明显至弱 4o2.18×10。聂爱国[1 统计黔西南7个金矿 319.60×10,亦表明REE较富集;②样品均呈 的负异常,但峨眉山玄武岩的5Eu值为1.15无异 110个矿石样品的∑REE变化范围为81.44×1O ~常;③各样品的3Ce变化为0.81~1.O0,均值0.92, 呈弱负异常,但峨眉山玄武岩的3Ce值为0.99,无 异常。以Sun和McDonough给出的球粒陨石标准 较明显的轻稀土富集,轻、重稀土之比(LREE/ HREE)为8.03~12.35,均值10.21,亦与峨眉山玄 值l_2 作稀土配分曲线,9个岩(矿)石样品的稀土配 分曲线特征相似,重叠性好,均呈相对平缓且呈向 武岩的LREE/HREE值(9.95)相近,样品的(La/ 596 陈世委等/黔西南泥堡金矿含矿岩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表3 泥堡金矿含矿岩系岩(矿)石中稀土元素含量及特征值 Table 3 REE contents and characteristic values in ore-bearing rocks of the Nibao gold deposit ×10一 右倾斜的“V”形(图6),但样品中Tm呈异常偏高的 化产生的次生石英不含金,成矿期主要是凝灰岩的 硅化,黄铁矿化规律与之类似,因此赋矿岩石主要 峰值,Eu亏损呈明显的低谷值,峨眉山玄武岩配分 曲线未见上述特征。综上分析可知,泥堡金矿含矿 岩系的稀土元素特征与峨眉山玄武岩相比,具有较 是黄铁矿和炭质硅化凝灰岩[1 。对本次工作剖 面各层段岩性研究亦发现,矿石的含金性与其硅化 和黄铁矿化关系密切:茅口组灰岩未见黄铁矿化或 硅化,大厂层凝灰质灰岩自上部向下硅化程度逐渐 多相似特性,但也存在一定差异。但二者之间的联 系是明显的,因为相似之处是总体上的,例如 ∑REE、LREE/HREE、(La/Sm)N等,以及 配分曲线模式,差异主要是由于一些元素如 Eu、Ce的亏损与富集不同,Eu和Ce的亏损 可能是由于在表生成矿过程中氧化还原环 境发生改变而迁移出成矿体系导致的。当 然,也有可能二者的差异是由于成矿过程中 其它流体混入所造成的_2引。 4.1成矿过程中的热液作用 上文基于含矿岩系微量元素富集与组 合特征,得出泥堡金矿成矿过程中受热液作 用影响的结论,从岩性和岩石蚀变特征角度 亦可找到证据。P。 2和P。 3的两个样品 中金含量较高,分别为0.876×10 和2.47 ×10 (均小于0.217×10 ),均采自中二 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第一段的一亚段,为灰 图6 泥堡金矿床中矿石及围岩稀土配分模式 Fig.6 RE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ore—bearing rock of the Nibao gold deposit 绿色、深灰色薄至厚层岩屑凝灰岩,黄铁矿 化和硅化现象明显。前人研究表明,早期硅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597 渐弱(该层采集样品P m出靠近底部),峨眉山玄武 岩组第一段的一亚段中部至底部见明显黄铁矿化、 硅化及部分褐铁矿化和粘土化凝灰岩,这些蚀变特 征在二亚段内明显减少,因此岩(矿)石黄铁矿化和 硅化与矿石金含量有关,即在蚀变程度较高的层位 矿石金的含量亦相对较高。刘平等研究表明_】 ,泥 堡金矿P。 (一亚段)底部硅化较好,是其成为最 主要容矿岩石的原因。与区内其它金矿相比,戈塘 金矿矿石中金含量与硅化有一定联系[2 ,紫木凼金 矿和水银洞金矿容矿岩石均具有较强烈的白云石 化、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雄雌黄化、辰砂化等热 液蚀变组合_2 ,可见泥堡金矿峨眉山玄武岩组第 一段一亚段中金的聚集与黄铁矿化和硅化等围岩 蚀变关系密切,热液作用应是金矿化的重要影响 因素。 4.2金矿成矿与峨眉地幔热柱活动 卡林型金矿形成的地质要素与成因要素之间 的关系复杂,其成因问题历来争论不休。目前关于 黔西南卡林型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仍存在争议,如 金矿物质来源于赋矿地层本身还是峨眉山玄武岩 及峨眉地幔热柱活动引发的热水沉积提供成矿物 质并促使成矿过程发生[2 ;而含矿热液是地下水深 循环结果_3o]还是直接来源于地幔_3l_也无定论。 基于前人大量研究资料笔者认为,峨眉地幔热 柱活动强度巨大,持续时间长,其引发的大量岩浆 喷溢、岩体侵入和裂谷n钆 。 ,是黔西南地区包括金 矿在内的多种低温矿床形成的大背景。具体:①地 幔热柱引发的峨眉山玄武岩喷溢,在贵州区内向南 延伸至晴隆、普安一带,其外缘分布有大面积玄武 质凝灰岩,与黔西南金矿集中区重叠,泥堡金矿的3 个矿层赋金岩石分别为玄武质凝灰岩、沉凝灰岩及 龙潭组下煤组中的凝灰质生物碎屑灰岩[1 。峨眉 山玄武岩的金丰度远高出金的地壳平均丰度(4.0 ×10 ),远高于研究区的正常沉积的几倍到几十 倍口 ,而从中西部的大理一宾川,至中部的攀枝花 一西昌一带,再到东部的黔西南地区,玄武岩中的 含金性具有逐渐变高的趋势。因此,黔西南地区峨 眉山玄武岩中高的金背景值,为该区金矿的成矿提 供了物质保证,峨眉山玄武岩很可能就是金矿的矿 源;②滇黔桂地区出露的各时代地层中几乎都有金 矿床产出,但是这些产于不同层位的金矿的成矿时 代却相对一致,现有地球物理探测资料表明黔西南 地区地壳深部隐伏有大量侵入岩体口 ,金矿的形 成与区域岩浆活动在时间上可以对应,岩浆活动产 生的大量热源是该地区大量低温热液型矿床形成 的必要条件;③黔西南金矿主要分布于与深大断裂 有密切联系的次级容矿构造中I3引,黔西南金矿集中 区位于小江断裂、紫云一垭都断裂和开远一平塘断 裂三条深大断裂控制的右江裂谷中,裂谷内在峨眉 地幔热柱活动期间构造与岩浆活动频繁,这些断裂 系统沟为富矿热液提供了运移通道。 5 结 论 (1)岩矿蚀变特征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均表明 热液作用是泥堡金矿成矿的重要影响因素。泥堡 金矿3个分矿层中的下矿层位于上二叠统峨眉山玄 武岩组第一段的一亚段,主要容金岩石为硅化、黄 铁矿化玄武质凝灰岩,黄铁矿化和硅化与金的矿化 具有一定相关性。含矿岩系中As、Sb、Hg、TI、U 等元素与地壳丰度值相比均呈不同程度富集,矿石 中的富集系数则更高,且矿石中Sb、U、Pb、Zn、V、 Cr等元素含量亦明显高于围岩,Au与U、Sb、Pb呈 较好的正相关,这些元素组合与富集特征是成矿过 程中热液活动的直接证据。 (2)峨眉山玄武岩组第一段一亚段和二亚段的 7个样品中微量元素含量变化规律较为一致,但大 厂层样品(P m出)及茅口灰岩样品(P。 )则显著不 同。且9个样品的相关性分析显示,P。m仅与 P m出相关性较好,与玄武岩组7个样品相关性较 差,而玄武岩组7个岩矿样品之间相关性极好,相关 系数0.60~0.99(平均0.83),显著相关。矿石中 Zr/Ni、La/Nb、Rb/Nb、Th/Nb、Th/La等不相容元 素比值均落在峨眉山玄武岩变化范围之内,整个含 矿剖面相应的元素对比值亦在此范围附近。这些 微量元素特征说明泥堡金矿的成矿物质与峨眉山 玄武岩关系密切,峨眉山玄武岩本身可能即是矿 源层。 (3)泥堡金矿含金岩系稀土特征与峨眉山玄武 岩相比,总体相似,亦存在差异。含金岩系∑REE 变化范围为112.78×10 ~473.70×10~,均值为 282.41×10~,其中金矿体∑REE为182.69×10 ~402.18×10 ,轻稀土分馏明显,LREE/HREE 为8.O3~12.35,均值为10.21,(La/Sm)N为3.88 ~6.91,这与峨眉山玄武岩相似,表明成矿物质可 能来自峨眉山玄武岩。二者差异主要元素Eu和Ce 的亏损和富集特征不同,这可能由于成矿过程中物 理化学条件发生改变,导致元素迁移造成的,亦不 排除成矿后期有其它流体加入的可能。 泥堡金矿含矿岩系的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表明 该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与该地区广泛分布的峨眉 598 陈世委等/黔西南泥堡金矿含矿岩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山玄武岩(包括玄武质凝灰岩等)有密切关系,实质 上与峨眉地幔热柱活动具有内在联系。峨眉山玄 武岩本身可能即是金矿的矿源层,而峨眉地幔热柱 活动引发广泛的岩浆活动和裂谷作用,为泥堡金矿 及黔西南其它同类型金矿的热液成矿提供了热源 和运移通道。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张竹如。张敏,谭月,黄建国.黔西南层控型金矿某些特征研 究[A].杨瑞东,聂爱国,张竹如,等.贵州沉积层控矿床研 究新进展[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11:i18—165. [23王砚耕.试论黔西南卡林型金矿区域成矿模式口].贵州地 质,1994,11(1):1—7. [3]何立贤.黔西南金矿“热、液、矿”同源成矿模式[J].贵州地 质,1996,13(2):154—16O. [43 罗孝恒.黔西南右江区金矿床控矿构造样式及成矿作用分析 [J].贵州地质,1997,14(4):312—320. [53郭振春.黔西南灰家堡金矿田“两层楼”模式及找矿意义[J], 黄金地质,2002,8(4):18~23.妇  妇 [6]夏勇,张瑜,苏文超,陶琐,张兴春,刘建中,邓一明.黔西南 水银洞层控超大型卡林型金矿床成矿模式及成矿预测研究 ].地质学报,2009,83(1O):1473—1482. [7] 刘东升.中国卡林型(微细浸染型)金矿[M].南京:南京大学 出版社,1994:1—35. [8]刘显凡,倪师军,卢秋霞,金景福,朱赖民.微细粒浸染型金 矿成矿物源的硅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以黔西南和桂西北金 矿为例[J].黄金科学技术,1998,6(2):18—26. [9]苏文超,胡瑞忠,彭建堂,方维萱.滇黔桂地区卡林型金矿床 成矿物质来源的锶同位素证据[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0,4(19):256—259. [io] 聂爱国.峨眉地幔热柱活动形成黔西南卡林型金矿成因机制 [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9. [11]周余国,刘继顺,王作华,欧阳玉飞,高启芝,刘德利,黄元 有.从滇黔桂“金三角”区域地层地球化学演化特征探讨卡林 型金矿的物质来源[J].地学前缘,2009,16(2):199—206. [12] 陶平.黔西南泥堡卡林型金矿地质特征及其与附近“红土型” 金矿的关系[J] 贵州地质,1999,16(3):213—220. [133陈有能,韩志华,王祁仑.贵州普安县泥堡金矿区某些矿床 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J].贵州地质,2002,19(1):10 19. [14]冯琳,张竹如.泥堡金矿与水银洞金矿地质特征初步对比 [J].贵州地质,2005,22(1):22—25. [15]陈文斌,韦标根,杨天才,葛枝华.贵州普安县泥堡金矿床 地质特征与找矿潜力[J].贵州地质,2009,26(3):170 l76. [16] 陶平,李沛刚,李克庆.贵州泥堡金矿区矿床构造及其与成 矿的关系[J].贵州地质,2002,19(4):22l一227. [17]刘平,雷志远,叶德书,李克庆,金华英,韦胜永,吕天权. 贵州泥堡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6,26(4):78—85. [18]刘平,杜芳应,杜昌乾,雷志远,樊正烈,徐石辉,阚小波. 从流体包裹体特征探讨泥堡金矿成因[J].贵州地质,2006, 23(1):44—50. 刘平,李沛刚,马荣,韩忠华,杨光龙,叶德书.一个与火山 碎屑岩和热液喷发有关的金矿床——贵州泥堡金矿FJ].矿 床地质,2006,25(1):101—110. 何立贤,曾若兰,林立青.汞矿带中金矿赋存规律[A].沈阳 地质矿产研究所编.中国金矿主要类型金矿找矿方向与找矿 方法文集[c].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12:99—166. 贵州省地质矿产局.贵州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 版社,1987. 黄建国.黔西南金矿建造的初步研究[D].贵阳:贵州大 学,2005. Taylor S R.Abundance of chemical elements in the continen— tal crust:A new table[J].Geochim.Cosmochim Acta, 1964,28:1273—1285. 宋谢炎,侯增谦,汪云亮,张成江,曹志敏,李佑国.峨眉山 玄武岩的地幔热柱成因[J].矿物岩石,2002,22(4):27 32. Sun S S,McDonough W F.The composition of the Earth 明 [J].Chemical Geol力 ogy,1995,12O:223—253.蜘  Zhang Y,Xia Y,Su W C.Metallogenic model and prognosis of the Shuiyindong super—-large strata—-bound Carlin—-type gold deposit,southwestern Guizhou Province,China[J].Chin. J.Geochem.,2010,29:157—166. 黄建国,杨瑞东,李虎杰,李文杰,董磊.贵州戈塘金矿含 矿岩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A].第八届贵州省地质矿产发展 战略研讨会暨贵州省地质学会2o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EC]. 2O11:56—65. 刘建中.贵州省贞丰县岩上金矿床地质特征[J].贵州地质, 2001,18(3):174—178. SuW C,ZhangHT,HuR Z,GeX,Xia B,ChenYY,Zhu C.Minera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gold—bearing arsenian PY— rite from the Shuiyindong carlin type gold deposit,Guizhou, China:Implications for gold depositional processes[J].Min eral Deposita,2012,47:653~662. Nie A G,Mei S Q,Guan D Y,Wu P,Zhang Z R.A study on the genetic relations between Permian Longtan Formation coal series strata and Cariin—type gold deposits,southwestern Guizhou Province,China[J].Chin.J.Geochem.,2008, 27:291—298. Su W C.Sediment—hosted gold deposits in Guizhou,China: Products of Wall—rock sulfidation by deep crustal fluids[J]. Economic Geology,2009,104,73—93. 李红阳,侯增谦.初论地幔柱构造成矿体系[J].矿床地质, 1998,17(3):247—255. 薛步高.论玄武岩金矿的地质特征[J].化工矿产地质, 2006,28(4):202—208. 王砚耕,王立亭,张明发,汪隆六.南盘江地区浅层地壳与 金矿分布模式[J].贵州地质,1995,12(2):79—100. 朱赖民,胡瑞忠,刘显凡.关于黔西南微细侵染型金矿床成 因的一些初步认识[J].矿产与地质,1997,11(61):296 30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