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清远百城调研稿)

清远百城调研稿)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转变发展方式百城调研·清远篇》

一、通讯

清远 “三转”

——一个“后发跨越”城市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轨迹探析

本报记者

张建军 庞彩霞

(序)广东清远,一个位于珠三角与粤北山区接合部的山区市,这座 1988年建立的广东省年轻的地级市,也是当年广东最贫穷落后的城市,建市之初,多数主要经济指标均居广东省21个地级城市的末位。这样一个低起点的城市,进入新纪世以来,特别是2005年以来,充分发挥后发优势,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创造了被称为“清远现象”的发展奇迹,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六年居广东省首位,实现了后发争先,从“末位”到“首位”历史跨越的“六连冠”,先后成为广东省工业十强市和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今年1—6月(届时新数字出来改为1—9月),清远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等多项经济指标增幅继续排在全省首位。近日,记者深入清远调研,探析这座城市的发展轨迹——

一、 战略转变

南国初秋,天高云淡。从广州市中心驱车沿广清高速公路北上,40多分钟后,一望无际起伏的绿色丘陵、青山以及高速公路两边由碧水间隔的金色稻浪开始映入眼帘,记者再次陶醉于这个距离广州市最

近的“珠三角生态后花园”城市,记者亲眼目睹着它在工业化进程最迅速的近十年中,未改质朴本色,且变得更靓,长得更绿。 “清远只所以能一直保持着山清水秀的质朴本色,主要得益于新世纪之初确立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珠三角生态后花园’这个‘三化一园’发展战略。特别是2008年以来,在清远工业化高速发展时期从更高层面上进行的战略转变。”清远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国华谈起这场战略转变给清远带来的深远影响时兴奋不已。

刘国华说的这场“战略转变”,是指清远经历新世纪前七八年的工业化加速发展后,在跨越式地迈入工业化中期之时,清远确立的着力推动“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城镇特色化、管理人性化”的“四化”新战略以及“绿色经济强市、岭南宜居名城、华南休闲之都”的城市发展新定位。

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袭来,暴露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诸多问题。于是,“转方式、调结构”成为全国经济工作的主线。“然而,转变多年来形成的发展方式,调整多年来形成的产业结构,对地方政府来说,这些都需要付出较高的机会成本,清远才刚刚过上几年好日子,底子还很薄,基础也不牢。不管是‘转方式’,或是‘调结构’,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发展速度,怎么办?这也在决策层引起一番争议,”刘国华介绍当时的情况说。

的确,进入新世纪之初,清远在工业化为先的发展战略主导下,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发展外源经济,推动工业发展。但是,其工业质量并不高,多数为劳动密集型,资源、能源高消耗型等。这些企业落户清远,为工业化初期的发展带来了活力,带来了工业增加值、税收、GDP增长的同时,也使清远面临工业发展带来的对环境的压力

与继续保护好生态环境优势的矛盾,部分地显露了发达地区出现过的污染苗头。

在2008年的一次党政干部会议上,时任清远市委书记的陈家记语重心长地指出:“这几年,清远依靠‘水楼台先得月’,积极主动到珠三角去抓‘鸟’,承接了大量产业,但我们要清醒看到,从外国或珠三角转移到清远的产业只是整条产业链中生产价值较低的一段,是相对落后的产业,仅仅依靠简单的产业转移,我们只能永远落后于别人。”

清远市委、市政府冷静地分析形势,由市领导牵头完成了9个方面33个重点课题的调研,组织专题研讨。在此基础上,统一了思想:清远仍然欠发达,清远经济刚刚驶入快车道,但是,清远的优势仍是后发,清远的优势还在于环境,清远要保持发展优势,要能继续领跑,并增加可持续的领跑动力,就必须要适时地转变发展战略。2008年底,清远市五届十次全会上,提出了“四化”新战略与三个发展定位。

于是,清远硬着的手腕,该“转”的转,该“调”的“调”,该“关”的“关”。几年来,仅水泥、钢铁企业清远就淘汰了230多家。对清远来说,这种转变当时的确是比较“痛苦”的。采访中,从湖北来清远工作将近十年的打工青年,现在清远《北江》杂志从事编辑工作的游志斌说,但看到今天这片绿水青山时,大家都说值!

二、产业转型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广州新电视塔、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都使用了我们的高品质产品,而依靠新技术开发,我们的贝洛克高级集成门

窗与集成阳光房系列高端产品,抢先在国内开拓高端市场,附加值比原来高出3倍以上。”在位于清远高新区的广东豪美铝业有限公司展厅,该公司总经理助理卢桂海向记者介绍说。

豪美铝业是清远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这家前几年落户这里的一家铝型材企业,以前产品是粗放型的初级产品主导。近年来,公司与中科院、华南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校联合开发高端产品,已开发了超过100多系列、8000多款产品,占领了国家高端行业,并进行深加工的突破,产品附加值不高。

工业是清远崛起的战略突破口。欠发达地区的清远抓住世纪之初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大力招商引资,短短四、五年时间,就在工业经济的推动下,创造了“清远速度”,实现了后发争先的跨越式发展。

然而,由“一穷二白”起步发展工业,在承接发达地区与国家产业转移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饥不择食”等现象,不少低端落后产业也被引进,清远出现了工业无园区,有企业无产业,工业布局不够合理,产业集聚程度较低等现象。清远市委市政府决心通过产业转型寻求自身的发展空间和出路。

招商引资是清远工业经济发展突破口,招什么样的商、招商质量高低,就意味着清远未来相当长时间里有什么样的产业。为实现转型,近年以来,清远一改过去来者不拒的优惠招商向选商转变,严格项目审批,瞄准科技型、环境友好型、创税型企业,通过有目的地招商和布局,实现工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质量。

传统产业是前几年清远承接产业转移中份额较大的部分,尽管产业有着较强市场生命力,然而,由于其制造工艺、技术等历史原因,

这些产业多数起点低,能耗高、污染大,相对处于低端。如何推动这些已有的产业转型?

清新县佛山(禅城)工业转移园管委会主任周剑华说,我们的办法是支持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与提升,承接产业转移不能是工厂的简单搬家,而要求其搬迁的过程,就是更新改造和优化升级的过程,通过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建设现代化的生产线,配套高标准的除尘等设备,最大限度地控制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记者在这个有着50条陶瓷生产线的园区看到,生产线一字排开,看不到以往陶瓷企业集聚区马路上的飞土,天空弥漫烟尘,而更多的是山丘边绿草如茵。广东新一派建材有限公司的生产经理冼嘉贤指着车间里正在运行的机器说,现在这些生产线设备基本都是从意大利进口的,环保都必须达标,而且园区企业还自觉实行了企业污染排放“连保制”,大家互相监督,污染企业无法生存。

产业转型升级的另一个鲜活案例,是清远循环经济产业园。20多年前,清城区石角镇、龙塘镇(现属清远经济开发区)等地农民开始经营废金属回收与拆解,并于近年发展到方圆近百多平方公里,10多万人从业,然而,无序的经营,污染物的排放、焚烧产生的气体等严重影响了环境,还被广东省环境部门亮了黄牌。

清城区石角镇党委委员赫荣钰说,对于这个产业是疏或是堵?关闭或是发展?最后我们还是决定抓住历史机遇,在产业转型升级中打造特色产业,实行“入园经营、园区管理”,建设了13300亩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形成集废旧物资拆解、污染处理、再加工、深加工、精炼铜铝、产品销售等于一体的产业链较为完善的产业集群,这个园区去年还被广东省经信委批准为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良好的产

业环境,吸引了国内三大铜材企业业巨头江西铜业、云南铜业、大冶铜业等企业相继落户。

清远不仅着眼于传统产业的转型、企业的升级,更推动企业实行创新,制订一系列奖励措施,使这个承接产业转移的“洼地”成为产升级转型的高地。2010年全市研发经费支出比上年增长25%,并荣获“2010中国最具创新力城市”称号,组建了“广东省再生金属综合利用产学研创新联盟”,全市62家企业与56所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了产学研合作。

三、 矛盾转化

“化不利为有利,把后发变优势。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转化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这是清远经济社会近年来发展的最成功之处。”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汪一洋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评价说。

发展工业与保护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中必然遇到的一对矛盾。清远在工业化进程中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自己是最大优势的清醒认识,一直探索寻求发展工业与保护环境的平衡点。从实施“三化一园”战略中明确“珠三角生态后花园”的定位,到“四个化”、“三定位”的战略转变,近十年来,从没有动摇过。

秋高气爽,天空湛蓝。汽车行驶在绿水青山的掩映中道路上,但见一座座“金山银山”矗立其间,走进清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看不到烟囱冒烟,听不到隆隆机声,闻不到刺鼻异味,郁郁葱葱的绿树中,是一座座花园式工厂。这个清远市工业最集中、最大的工业园

区,总规划有156平方公里,但可开发建设工业用地仅为33平方公里,这里被授予广东省生态工业园。

今年“十一”后才刚刚离任的清远市委书记陈家记说,发展战略的转变或者说是提升,正是要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既要发展清远的经济,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态,实现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是我们发展的最终目标。

多年来,清远在对待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上,实现了 “并重”、“同步”,通过破除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对立的观念,树立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的意识;破除为保护环境而保护环境的观念,树立环境保护服务经济发展的意识;破除重监管轻服务的观念,树立监管与服务并重的意识这“三破”、“三立”,较好地破解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对“两难”矛盾。

重视环境保护的“硬约束”。企业是生产的主体,也是对影响环境的重要方面,清远首先建立落后产能淘汰机制,五年来共淘汰水泥、钢铁企业230多家,涉及产值100多亿元;并对治污技术提档升级,新(扩)建污水处理厂15家,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29.5万吨,是2005年的6.9倍;并建立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清远华清再生资源示范基地采访时,广东华清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的宣传专员苏斌告诉记者,这个园区现在污水已实现了零排放,环境改善后的园区周边已兴起万科、碧桂园等大型高端楼盘。

为发挥环境优势,清远还大力进行环境建设。把环境建设作为实施“城镇特色化”、“管理人性化”战略的重要内容,将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建设城区绿岛、城边绿带、城郊森林,使城市生态建设由单一绿化型向生态绿化型转变。并开展生态示

范市创建活动,推进各类生态示范区建设;大力开展“保护母亲河”工程、“市肺”工程。目前清远市区建成区城市绿地率达36%,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0%。

如今的清远,在工业一片白纸的基础上,不仅成长为广东省工业十强市,中国综合经济实力100强,而且,但旅游业没有受到任何削弱。先后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漂流之乡、中国温泉之乡„„。并且旅游收入在GDP比重中的占比也同步连年增加,清远旅游业在的“十一五”期间进入了成熟稳定发展期,旅游接待人数从“十五”期间累计3032万人次,增加到“十一五”期间累计7900多万人次。

昔日被人称为“穷、寒、远”的清远,由于良好的生态环境,今天已经成为国内外游客、尤其是港澳游客休闲度假、观光的重要目的地。目前,索菲特国际大酒店、狮子湖喜来登国际酒店等近20五星级标准酒店在营业或建设中,世界500强美国喜达屋集团喜来登海外管理公司登陆清远,而锦江之星、如家、七天等大众品牌也相继进驻。

(结语)当前,作为后发地区的清远,正追赶发达地区提出的 “研发经济”、“低碳经济”、“创意产业”等高端发展之路,一个计划师从美国硅谷的广东金谷科学城规划正在谋划,一个规划中的国际“创意产业集聚区”也在进行中„„向高端产业进军,争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先行者;今天,清远正在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造“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市,环珠三角高端产业成长新区,华南休闲宜居名城和大广州卫星城市”的目标迈进。

二、采访札记(采访感言)

从清远“三转”看“政府竞争”

张建军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竞争中,政府间竞争的存在是不争的实事。而对这种“政府竞争”,需客观看待,从一定的积极意义上说,这种竞争,能考验一个地区地方政府的执政能力。清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为“政府竞争”理论再次提供了活“样本”。

(20世纪90年代国际经济学界总结了世界各国以城市为基础的地方政府间

竞争发展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政府竞争”新概念,近十年来我国的城市实质上也进入了政府间竞争与相互学习、促进地区争先发展的新时期。)一般认为,

“政府竞争”的目的,是地区政府在其管辖的范围内创造独具特色的公共产品,设计区域发展战略,创造较好的投资环境„„从而吸引众多互补要素进入,提高当地的社会福利和人均生活水平,而这,恰恰是我们各级政府执政为民的追求目的,也是其执政能力的一种体现。

从近年来清远市转变发展方式的实践看,正是由政府的执政能力具有“竞争力”,才使清远后发争先,脱颖而出。清远的政府“竞争力”或者说政府的执政能力,重点体现在能充分认识和发挥地区的自身地和资源优势,适时地进行战略转变,并能以“有形之手”的力量推动产业转型,以政府主导来转化破解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能抓住机

遇并抓住准了牵动科学发展的“牛鼻子”,才“给力”发展方式转变、产业转型升级到关键处。

三、百姓看清远

“我们爱上了清远”

——“新清远人”看清远

“说实话,初来清远的一两年,我也想过离开这儿。但七八年来,我见证了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一天天地真正爱上了这座城市,现在在这里买了房,安了家,孩子老婆的户口也将迁移过来„„”30多岁的马忠告诉记者说。

马忠是四川人,大学毕业后在广州市的广荣鞋业有限公司工作了三年,这是一家大型的中外合资制鞋企业,也是NIKE在中国大陆的第一家签约工厂。为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企业看上了清远,公司2003年3月开始由广州搬迁清远市清新县城北的太和工业区,自己也作为第一批员工随公司搬迁清远。

他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清新县城规模还不及广州一个镇,清远市区也没有形成规模,县城内几条主要街道的商铺、饭店屈指可数,行人、车辆稀少,由于人气不旺,虽然与清远市区仅隔一步之遥,但县城内一般很难见到出租车,爱漂亮的女孩子要想买件称心如意的时装,也只有到跑到广州去„„因此,很多一起来的工友都打了“退堂鼓”——宁肯辞职也不愿到清远工作。

与马忠同来的,还有他的同事游志斌,这个武汉小伙子如今天也在清远安了家。他同马忠一道与记者座谈时激动地说,“谁也没想

到,在接下来的两三年时间内,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楼房多了,人气旺了,城市变漂亮了。远的不说,就说工厂前面的二度河吧,经过政府的投资改造,两岸不仅安装了石栏杆、种上了花草,还专门设置了石椅、石凳和凉亭,与雕塑景观,形成了一个延绵几公里的二度河市民休闲公园。”

他们两人兴奋向记者陈述着清远的变化:不仅如此,各种城市配套设施也越来越齐全,工厂附近的八片村原来低矮破旧的民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设计新颖、现代的高楼,前几年广州房价过万时,这里才两、三千元每平方,让原来我们在广州连想都不敢想的打工者,轻轻松松实现了他们的安居梦,不少工友都买了房。看到很多同事都在这里买了房,原来不想到清远工作的工友,甚至因为种种原因离开清远的工友又重新回到了工厂,大家很陶醉这里的清新益人的环境,成为名副其实的“新清远人”。

今天,随着清远经济的发展,有了物质力量的清远,先后建了北江、清远、凤城三座雄跨江大桥,大大方便了县城与市区的往来。最近,建成的大型人工湖——飞来湖,又将清新县城与清远市区连为了一体,缩短了两座城市的距离。仅仅七八年时间,清远的变化是让人不仅仅感觉她的楼房变高了、马路宽了、路灯亮了、街道繁华了,而在更高层次上感到她的蓝天、碧水、绿色、洁净让人们体味到她的美丽!如今,已是清远市委《北江》杂志编辑的马忠这样说。

游志斌说,作为外来务工的“新清远人”,能亲眼目睹这座山水之城的成长,见证这座城市能在十年的工业化高速进程中,保持今天良好的环境,我们真得很幸福,我们早已爱上了清远!

(本报记者 张建军 整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